Jump to content
主视角中国
  • entries
    476
  • 评论
    243
  • 查看
    3,384,674

近距离实拍Bar


听黑猫忽悠我说有美女解说

今天去了趟军博

转了一天也没看见

郁闷……

没想到看到这个了

COD1时代酷爱的Bar

一次点射能打死一个的

游戏里太好用了

COD2仍然很好用

后来电脑给妹妹了

从此告别高端游戏

不过仍然喜欢Bar

虽然现实中貌似很难控制

美国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

Browning Automatic Rifle BAR M1918 (USA)

Caliber: 7.62x63mm (.30-06 M2)

Weight: 8.8 kg empty

Length: 1214 mm

Length of barrel: 610 mm

Feeding: detachable box magazine, 20 rounds

Rate of fire: 450 or 650 rounds/min, selectable

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由约翰·摩西·勃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在那场战争中只有少量勃朗宁自动步枪服役,它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来是设计为单兵步枪,但是它实在太重(18.5磅),恰巧美国的步兵班需要重武器,于是作为班用自动步枪,每班3支,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为提高。

通常勃朗宁自动步枪以其首写字母“BAR”简而代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AR刚问世,就成为自动步枪的标准并且在日后的几十年内一直延用。美国的军用武器很少有像BAR那样受到广泛赞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一些老兵对BAR这支可靠而又非常有效的武器还记忆忧新。虽然对枪的重量曾有一些不满,但是在实际作战的危急关头,却几乎听不到对此的抱怨声。历经三十多载,世界范围内无计其数的战场作战已证实了BAR的实用价值。

BAR的设计思想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壕,当时交战双方正陷入伤亡惨重的、持久的阵地战的困境之中。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参战,但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美军装备力量太薄弱了,除了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和柯尔特M1911 .45ACP手枪(两者都供应不足)这类优秀的装备之外,美军主要装备的作战武器总的来讲无法令人满意。

美军急需一种能在行进间进行突击作战的自动武器。美军的法国盟军企图用1915型“CRSG”轻机枪(Fusil MitrailleurModele 1915’GRSG’)来填补这一空白。此枪通常被称作“chauchat”,发射8mm勒贝尔枪弹。美国从法国购买了大约16000支chauehat枪,但不久就发现:此枪工作极不可靠,火力不足,很不受欢迎。显而易见,我们的军队需要一种更好的此类武器。约翰·摩西·勃朗宁一直在悄悄地设计一种可靠性好,射击效果好的自动步枪。勃朗宁首先与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签署了一份协定,该公司有权使用发明家的专利。1917年5月1日,对于采用轻机枪还是自动步枪,由战争部长召集组成了一个军械小组进行了试验并作出了决定。勃朗宁的设计很快被采纳。这就是著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Browning Automatic Rifle),不久便以其首写字母“B-A-R”取而代之。BAR发射标准的M1906(.30-06)枪弹,可实施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射速大约为550发/分。

由于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柯尔特兵工厂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因此公司希望在康涅狄格州的默里迪恩另僻厂址来制造BAR。由于要求最大数量的BAR步枪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而且新工厂的工人必须经过全新培训,军械部没有同意。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另僻途径,为此,政府通过与柯尔特公司及勃朗宁达成协议,即获得了战争“进行期间”此枪生产的专利权。

1917年9月,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和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签定了生产BAR的合同。柯尔特哈特福德工厂在其生产任务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也接受了生产BAR的合同。这三家生产厂原本都已有沉重地武器生产任务,但由于新式自动步枪的重要性及其优先的生产权,工厂不得不新上设备加速其生产。这里既没有此枪的设计图更没有详细的技术指标,而现有的唯一的工作模型就是勃朗宁手工制作的样枪。而温彻斯特工程部只被允许从柯尔特公司借用样枪使用仅仅一个周末,工作简直是分秒必争,他们根据样枪绘制了必要的产品图及蓝图,并于星期一早晨将样枪归还给柯尔特公司。然后温彻斯特公司又辅助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生产线。

温彻斯特公司于1917年12月开始交付产品,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开始于1918年1月,而柯尔特公司于同年2月提交产品。尽管BAR实际上是1917年列装的,但却将其命名为“M1918”,这也许是为了防止与勃朗宁1917型水冷式重机枪相混淆的缘故。

BAR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中生产出来,少量装备部队,而海外军队则于1918年夏末开始配发。有趣的是:此枪最先是由发明家的儿子——瓦尔·勃朗宁中尉在法国进行演示的。经过对此枪的应用技巧的掌握及相应的训练之后,BAR开始发往前线部队,并在实际战场上应用。 1918年9月12日,第79步兵师使用了BAR,这是美国军队在战场上使用BAR的最早记载,这以后很快证实作为一种战斗武器BAR是绝对成功的。与不幸的Chauchat相比,BAR简直是天赐之物。正如1919年助理战争部长所指出的:“BAR受到了我们的军官及使用过它的人的高度评价。尽管这些枪的使用环境很恶劣,在前线,曾一度在雨中使用,射手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擦拭它,但一直工作很好。”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时,我军已装备了大量的BAR。到停战之时,已有大约52238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交付使用。此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19年末才停止,到那时为止共生产了102125支M1918式BAR。

M1918BAR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重约16磅,看起来似乎有些重,但实际上与那个时代的自动步枪相比它还是轻量级的。BAR枪管长24英寸,其上联接有一圆柱形消焰器。枪管上端印有制造厂的首写字母及生产的年、月。型号标志,制造厂及枪号则印刻在机匣顶部。所有金属部件均经过诱人的、具商业品位的蓝化处理,枪托和刻有格子花纹的下护木由胡桃木制成。BAR坚固耐用,它的机匣是由一整块钢机加工而成。非往复式装弹(待击)拉柄位于机匣左侧。表尺与枪托底板与在美国M1917“恩菲尔德”步枪上使用的是同一型号。与其变型枪不同的是,原始1918型没有安装两脚架。BAR上配有可拆卸的、能装20发弹的弹匣。据报道曾试用过大容量弹匣,但没有人见到过。

BAR也配备了一个特殊的子弹带,其右侧有一金属“杯”,可将枪托底部插入其中,以便使其能够在BAR设想的“行进间射击”的作战模式下使用。子弹带有四个口袋,每个口袋中可装入两个弹匣,还有一个弹药盒是为容纳两个M1911.45手枪弹匣而准备的。子弹带上的索环可加挂手枪套,水壶,急救包等物品。一种“助理射手”带也已生产,其上有四个容纳弹匣的口袋及几个为步枪压弹夹准备的口袋。BAR配备有与M1907步枪相似的皮质枪背带,但稍长一些,且有三个金属枪背带调整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BAR仍然保留在美国的货单中,并且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包括中国、海地、尼加拉瓜等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各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中使用的BAR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柯尔特公司生产了一种民用型勃朗宁自动步枪,并将其命名为“班长”,但由于标准军用BAR易于得到,限制了其销售量。由于一些BAR从国民警卫队军械库及其它地方失窃,因此在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的骚乱期间为犯罪分子所利用。BAR在这个时期的两次最臭名昭著的毁灭性犯罪案中起了重要作用,犯罪分子克莱德·巴罗,邦尼·帕克及另一人最终落人执法人员手中。

1922年,军队对一种更小更轻的试验型BAR进行了测试,它是为高度机动的地面部队使用而设计的,但没有投入生产。1937年,第一支主要的变型枪被接受,命名为“M1918A1”。它与M1918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具可折合的两脚架,通过一对锥型减震腿固定在枪的活塞筒上。此枪还安装有折叠式枪托底板,以便全自动射击时,使枪稳定在肩膀上。缩短了上护木的高度,使枪管更多地暴露于空气中以便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由于M1918A1是在M1918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没有进行单独生产。

截止到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BAR最终的也是最广泛生产的型号是“M1918A2”。与“M1918A1”相似,M1918A2也安装有可折合的两脚架,只是M1918A2是将其安装在特殊的消焰器上,而非活塞筒上。经改进后的带折叠式枪托底板的枪托后部及预备的单脚架也被采纳,尽管单脚架看起来非常没用。缩短了下护木的高度和长度,表尺换成了与M1919A4空冷机枪上使用的型号相同的表尺。扳机护圈前填加了金属导棱便于辅助更换弹匣。与M1918和M1918A1不同的是,M1918A2不能够半自动射击,它只能实施全自动射击,射速分慢、快两档;分别约为300-450发/分和500-650发/分。改进和增补后实际上增加了BAR的重量,使其全重达到大约20磅,而M1918仅有16磅。

起初,M1918A2是在M1918改进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成千上万支改进而成的M1918A2主要是由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一些未经改进过的M1918根据Lend-Lease协议发往大不列颠(通常在这类枪上漆上红杠),躲过了改型。因此,一些M1918枪从未被改成M1918A2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装部队使用。

珍珠港事件之后,BAR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不得不加紧寻找新的生产地。政府部门与,两个商业公司签定了定购合同: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新英格兰轻武器公司来生产M1918A2枪。在战争期间,这两家公司共为政府输送了总量为208380支这种类型的BAR。这是对早期BAR的补充。

这批BAR不久就参与了激烈作战,并再一次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一份有关BAR性能的例证在一份1943年海军陆战队的报告中可见一斑:“口径为.30的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一种一直受到好评的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使用都很少发生意外和出现故障,即使在丛林地带作战它也能达到所期望的冲击侵彻力。”尽管BAR的重量有些偏重,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我们的部队提供了优良的服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BAR优越于.45口径冲锋枪之处就在于其使用的.30口径弹丸的侵彻力。BAR的射速及可靠性受到了战斗部队的高度赞扬。

对M1918A2最普遍的抱怨就是对其超过20磅的重量,为此有时拆除两脚架以减轻重量。约翰·乔治中校在他所著的《怒射》一书中对此情况评述到:“我们到瓜达尔卡纳尔后两个星期,将所有的配件(两脚架等)拆除,成为一支完全裸露的枪……又回到了老勃朗宁最初的方式。”

BAR的作用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即已从部队阵地战的“行进间射击”转变成标准的班用自动武器。许多军队的指挥官们都在尽可能的为其军队争取得到BAR。在战争中美军作战所用另外唯一的一支自动步枪就是M1941约翰逊轻机枪。约翰逊枪在设计特点上有一些改进,比BAR的重量轻得多。但它在战争中应用不太多。

BAR是战争中美军的班用自动武器。尽管它在许多应用领域都充分地发挥了其性能特点,但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它的重量妨碍了其作为真正自动步枪的使用,而仅仅是扮演着轻机枪的角色。而且由于其设计问题,它不可能像勃朗宁M1917A1和M1919A4.30口径弹带供弹机枪那样具有持续自动射击功能。BAR的弹匣容弹量有限是一个不利之处,枪管不易拆卸及更换是另一个严重的缺陷,因为持续自动射击很快就会烧蚀枪管。而BAR的枪管仅能在军械库中完成拆卸与更换。为使BAR适应弹带供弹及可以更容易的更换枪管作了大量试验,但却需要对机匣作较大幅度的改进,因此不太现实。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为止,这支枪实际上已有些过时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AR在朝鲜战争中广泛应用,在那里它适度地发挥了其卓越的性能特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BAR又重新恢复了生产,那时数千支这种枪都是由皇家麦克比公司生产的,这些朝鲜战争时期著名的M1918A2枪与二战后期生产的BAR非常相似,都在枪管上安装有提把,因此改善了短距离的携行状况,但随之更增加了重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通用型”M60机枪被采纳,作为包括BAR在内的一些武器的替代品。但是,一些库存的BAR在越南战争中使用,一些供应南越军队及其盟军。

BAR作为前线自动步枪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美国的军用轻武器很少有像勃朗宁自动步枪那样赢得较好信誉和广泛重视的。从1918年法国战壕的炮火洗礼到瓜达尔卡纳尔的丛林战,或酷寒的朝鲜长津湖,BAR都争得了荣誉。

0 评论


Recommended Comments

没有要显示的评论。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

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