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主视角中国

S-22

网站管理
  • 帖子总数

    11,783
  • 注册时间

  • 上次访问

由 S-22 发布的全部内容

  1. http://www.fpschina.com/index.php?automodu...amp;showfile=35
  2. 有十阵子没玩了。
  3. 五磊寺在何方?有和尚没?
  4. 最后的 start 是你自己输入的? 载入地图的命令是 map 地图名称 。
  5. http://www.fpschina.com/index.php?automodu...amp;showfile=35 可以下载。
  6. 那是只抽象派的猫。。。 我参与看图了。 如果这个模组出来后反响不错,就着手汉化。
  7. 文件名称: 凯撒大帝 IV 英文版 V1.00 -> V1.10 升级补丁 上传会员: S-22 上传时间: 2007年09月23日 14:11 存放位置: 游戏补丁 Game Patches 《凯撒大帝IV》(Caesor IV)英文版 V1.00 -> V1.10 升级补丁。 点击这里下载文件
  8. 不错。就是刺刀的位置错了。
  9.   78岁的高丽良还是满头卷发,一生都固执地盘在她头顶的卷发,使其被迫听了无数次“二毛子”的称呼,每次她都跳起来骂回去,即使“文革”时期被关进监狱也如此。   她的父亲就是第一个打下日军飞机的空军英雄高志航,母亲是流亡中国的白俄罗斯人葛莉亚,“可怜的妈妈,我们都不知道她的全名”。从她两岁始,她就和父母彻底分开,再也没见过面。可是,她的一生都和父母亲的往事纠缠不清:为父亲死亡选择了参军,在“文革”中因复杂的“历史问题”而入狱,一直到了70多岁,还几次从她居住的云南跑到吉林通化老家,为了把故居改成父亲纪念馆而奔波——她爱他们。   “我对得起父亲。”父亲纪念馆刚成立几年,基本是她争取来的结果,“可我对不起母亲,到最后连她的下落都不知道”。她家墙上既有父亲那张为人所熟知的照片,也有穿着中式袍子的母亲放大照片,很模糊,“我妈妈很美,看得出来吗?”在高丽良的世界里,早就离她而去的父母亲似乎并不遥远,因为“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他们的故事,听多了”。   也就是因为听爷爷、奶奶讲多了父母亲的家常故事,所以她才不愿意看关于父亲的传记,在她看来,那些传奇离真实人生太远,她心目中的父亲,是一个“浪漫的、英俊的,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空军”而已,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那个战争年代的特殊原因——“我宁愿他不是英雄,而是一直活在我身边的爸爸。”   口述◎高丽良   采访整理◎王恺 王墨馥   图片支持◎秦风老照片馆   “东北飞鹰”的早年生涯   1993年,张学良给我父亲的一本传记题字:“东北飞鹰,空军战魂。”我后来才看见这题词,当时就想,张学良一定对我父亲印象深刻,并不是敷衍文章,当年就是他把我父亲送到法国的航空学校学习的。   很多传记记载我父亲的出身不正确,我爷爷并不像他们写的那么有钱,他根本就是个穷人,我父亲上学一直靠资助。在我印象里,爷爷是个山东大汉,早年参加过义和团,就为这个逃往东北的。在东北开始时一直给人当佃农,还靠挖人参补贴家用,但他的性格很刚硬。我奶奶也是当年不多见的人物,家里有冤屈,她16岁就敢独自上府城告状,两人都是那种刚烈性格,我想这性格一定遗传给了我父亲。   我父亲1907年出生,小时候,家里没钱,他就用草木烧成灰练写字,后来他考上“奉天中法中学”,那是所教会学校,我父亲的法语基础就在那里打下的。当时家里离学校很远,可是放假回家,他从不坐车,而是省下钱来买几个馒头回家给弟妹吃。我还记得姨奶奶告诉我,我爸爸走路回家,把鞋都走破了,他也不肯说。他是传统教育里长大的,非常孝顺,所以我一直很佩服他,居然顶着压力娶了我的白俄妈妈。   因为家里孩子多,所以爸爸从中法学校毕业后就上了炮科学校。当时这学校属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所办,上了一段时间,张学良出于发展空军需要,要在炮科学校挑选一批学生去法国。我爸爸个头矮,直到后来也才1.67米,所以一开始就落选了,他就在走廊里哭,也没人理他。   后来他想出了主意,自己写了封法语信给张学良。说把名字“铭久”改成“志航”,表明了献身航空的决心。张学良让中法学校的老师翻译这封信,那法国神父一看就说:这是我最好的学生高铭久写的。就这样,父亲如愿以偿去了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那时候他才十五六岁。听奶奶说,别看我父亲个子小,可是很活泼,特别爱跳舞,从法国回来时候,把一套洋玩意儿都带回来了。   当时我父亲在通化县城已经很有名,人人都觉得高家的小子出息,都过来攀亲戚。我爷爷、奶奶给他订了邵举人家的女儿,并不是传记里写的县太爷家女儿,他从法国回来第五天就娶过门了,两个人关系很不好,邵家这个小姐嫌我父亲对她不好,过门半年后就自杀了。最奇怪的是,邵家不仅不怪罪,还要把她妹妹再嫁过来。   我父亲结婚时才17岁,他和邵家小姐都处于懵懂状态,什么都不明白呢,所以才有这种悲剧发生。不过这次,他坚决拒绝了再娶邵家之女,跑回了部队,正好东北军在内蒙古执行任务,他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不回家了,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他认识了我母亲葛莉亚。   母亲是白俄流亡贵族,两人是在商店买东西时候认识的,母亲只会说俄语和法语,说了半天店员也不明白,会法语的父亲上去解了围。结果两人在满洲里私下结婚,妈妈很漂亮,个子也高,所以爸爸一直不让她穿高跟鞋,这是我奶奶他们当笑话讲给我听的。   奶奶说,父亲带我妈妈回家,家里人都吓了一跳,爷爷、奶奶都不让他们进门,而爸爸就和妈妈一直在门口跪着,后来爸爸向爷爷求情,说妈妈的肚子里已经怀了孩子,爷爷才说“起来起来,不用跪了”。怀的那个孩子就是我。我出生在1929年。   母亲成就了父亲第二次生命   小时候,记得奶奶总爱说我妈妈坏话,说我妈妈不肯吃高粱米,要喝牛奶吃面包。其实我想那是妈妈改不了的饮食习惯,她嫁到我们高家,整天忙个不停,所有家务都是她做。我最小的叔叔仅比我大6岁,她嫁过来,就要照顾全家人生活,这个小叔叔就是她带大的。   她爱干净,而且有白俄罗斯人的习惯,喜欢买些黑白花色的盘子回家摆,虽然我从两岁后就没见到她,但她这习惯神秘地遗传给了我,我也喜欢买各种好看的盘子在家里摆,这习惯到老都没有改掉。   奶奶很看不惯妈妈,说她一听见电驴子响,不管手里做什么事情,哪怕是抱着孩子,都会抛开就往门外跑——她知道那是我父亲乘车回家了。奶奶最不喜欢的是,爸爸总是在大门口就和妈妈接吻,“抱着啃”。还有就是,爸爸的飞机有时候故意从家上空飞,妈妈总是冲到院子里,拿着刚晾好的衣服使劲晃,现在想起来,爸爸、妈妈都是多么浪漫的人啊。   其实妈妈对我们家,对爸爸的飞行生命贡献都很大。爸爸在东北军当飞行员,当时从国外进口了一架飞机,试飞时候,操纵杆弹出,把他腿打断了。当时找了个日本医生接骨,那医生很不负责,连碎骨头都没清除就接上了,导致爸爸的腿开始肌肉萎缩。我妈妈见情形不对,跑到哈尔滨找到她认识的一个著名的犹太医生,由这医生出面给东北航空委员会写信,表示要重新治疗,航空委员会才把爸爸转院到这医生手中。   当时治疗要先断腿再植,一般人都要打麻醉,爸爸怕打麻醉针影响他的神经,结果是硬生生敲断的——我总在想,是什么使他如此坚强?   就是这次手术,才发现上次日本医生治疗马虎。妈妈精心照料爸爸几个月,他终于恢复了,但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他之后总爱穿厚底靴,死后被封为少将,人家给他一个外号叫“跛脚将军”。   这下连奶奶也开始服我妈妈了,总是说,没有葛莉儿,就没有高志航,她管我妈妈叫葛莉儿。   爸爸虽然治愈,但因为腿疾,一直不能飞。他就去向张学良请求,说他一直信奉“航空救国”,所以一定要重新上天。结果张学良批准他试飞,那是一个极冷的冬天,当时的飞机很简陋,飞行员没有玻璃罩子,都是露在外面的。他从天上下来时,冻得满脸都是血泡,张学良因此很佩服他的精神,同意他重新回到飞行队伍——我和他太不一样了,特别怕吃苦,想来想去,是他的信念支持了他。   1931年,我妹妹出生,我还记得我总爱抓她黄黄的头发,也记得母亲制止我的样子。可也就在这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东北军四散,奶奶后来告诉我,父亲当天就换上便装,带着三叔、四叔,躲在火车厕所里逃往关内,而母亲则把我送回通化老家后去寻找父亲。说来奇怪,两岁的事情应该记不住,可我却还记得那天晚上的情景:一个黄头发女人一直把我抱在怀里哭,边哭边亲我,我的身边还堆满了毛绒玩具。我当时就想玩玩具,很烦这个把我抱着亲的女人,而且她满脸是泪,可是她一直不肯停。   奶奶告诉我,妈妈因为逃亡中带不了两个孩子,就把我托付给奶奶了,当时她在高家门口再次跪了下来,她那是学中国人托孤的意思。这是我和妈妈的最后一次见面。   父亲的牺牲   后来听三叔说,爸爸入关后,辗转找到了在法国航空学校的同学邢铲非,在他介绍下,1932年他到了南京,找到中央航空署,见到了航空总队队长毛邦初。毛邦初表示久仰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和训练水平,“当前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中央航空署欢迎你。但是本署规定,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听说大队长夫人系俄国贵胄之后,本署不能违背规定,还请高大队长慎思,二者善择其一”。   这样的决定对爸爸特别痛苦,他和妈妈是自由恋爱,两人感情又深厚,听到消息后抱头痛哭。后来妈妈说,飞行是你的命,我可以暂时离开你。两人想出了办法,表面上分开,但是爸爸给妈妈在郊区租了民房,两人还是在一起偷偷厮守。结果被毛邦初发现了,把我妈妈驱逐出境。   爸爸生前一直在找妈妈,我们高家也在找她,最后听到她消息是1947年,听说她得了重病,在东北一家医院治疗,等我们找去,已经不见了。80年代我还写信到莫斯科找她,可是都没有结果了,她爱穿中国的黑袍子,和父亲在一起时,从不穿高跟鞋。   1932年,我爸爸再婚,对方是当时上海英语专科学校的校花叶蓉然,她是女学生给空军英雄献花的代表,而我爸爸是当时万众瞩目的英雄。可是两人结婚后时常有摩擦,爸爸喜欢打猎、摄影,而她喜欢打牌、交际,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听说爸爸还动手打过她,我就想,是不是爸爸对妈妈感情太深了,导致了他不能爱别的女人?不过,我这个后妈对我妹妹很好,我妹妹是她带的,后来她又给我们高家生育了一儿一女,我也跟着他们叫她“老娘”。她在我父亲死后不久改嫁了,但和我们一直有联系。   父亲走后一直很惦记我,叫爷爷去上海时把我带去,1935年,爷爷和叔叔去上海,那次说好是要带我去,结果嫌我小,就没带。听说父亲在码头接他们时候,看见我没去,当场就哭了。   东北当时被日本占领,我们家不敢说我是高志航的孩子,正好三叔从外面回来,就说我是三叔在外面和别的女人生的。当时整天有人骂我小毛子,谁骂我,我上去就是一拳,其实那地方很多人知道我是谁的孩子,不过并没有人出卖我们家。印象中还有个戴黑眼镜的姓潘的汉奸总到我家来,调查我爸爸下落。我不懂事,看见他来了,就大声叫:“奶奶,潘汉奸又来了。”   后来才知道,之所以日本人不放心我们家,是因为我爸爸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他那时进了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当教员,在国民党空军中声名显赫。一次英、德、意等国派飞行员在南京表演,参加表演的中国飞行员不如他们,不在表演之列的爸爸看后主动要求上天。他的驾机特技一下子就让前面的表演都相形见绌,当即蒋介石就把自己的飞机“天窗号”奖给了他。   当时只把中国空军定位为单纯的防御型作战力量,而爸爸却坚持培养学员的顽强作风和品质,据说他对学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连平时走路都不得漫步,必须小跑,以养成在空中抢时间的习惯——可是他们一点都不抱怨。直到今天,那些我爸爸当年的学生提起他时,都特别尊敬,他们都叫我“小师妹”,我就说,有快80岁的小师妹吗?   他们还告诉我,1935年我爸爸到意大利还和墨索里尼打了交道,当时他去参加国际航空订货会,会上,他驾驶一架意大利菲亚特驱逐机做特技表演,不仅征服了台下观众,也征服了酷爱飞行的墨索里尼。一向瞧不起亚洲人的墨索里尼在召见他时说:“不可思议,像你这样出色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不,在整个欧洲,也只能找到一两个,希望你留在意大利,为意大利服务,我将给你最高酬金和最好的职位。”我爸爸回答:“谢谢阁下的夸奖和邀请,不过,我的职位在中国,我只愿做一名中国军人。”   当时关内关于我爸爸的报道越多,我们就越担心,记得我们偷偷听广播,凡是听见一次有关他的消息,第二天潘汉奸准上门盘问一番。终于有一次问到我是谁的孩子了,还好我三叔主动承认是他和外国女人生的,才混过去。   1937年8月14日的中国空军大捷也是我们在广播中听到的。当时日本空军很狂妄,根本不承认中国有空军,派遣十几架飞机去杭州轰炸。爸爸没管航委会的命令就下令起飞,首开第一炮就打下了日军的一架飞机,10分钟,他和战友一起打下了日军6架飞机,而自己丝毫没有损伤,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下日军飞机。现在有人写不是高志航,而是某某共产党员第一次打下的外国军队飞机,我觉得这种混淆黑白没什么意思。当时蒋介石也特别兴奋,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15日,爸爸又击落了两架来袭的日军飞机,当时世界各地都报道中国“空军之魂”高志航的消息。   可是,这种快乐太短暂了。11月,我爸爸从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飞机,因为当时日军飞机一直在轰炸中国守军,他不甘等待就冒险带队伍来到周家口机场,准备前往南京参战。28日,几十架敌机到周家口机场上空,爸爸起飞了两次都没成功。当时日军飞机一直在扔炸弹,听三叔说,当时爸爸要是避开,是能躲掉的,可他一直想起飞迎战,结果第三次起飞前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给烧死了。   说来奇怪,那年我才8岁,东北的11月已经很冷了,我晚上睡觉,就梦见一个又矮又黑的人影来扑我,我大哭,奶奶他们赶忙开灯,可是什么都没看见。过了几天,我们就从电台里听见爸爸牺牲的消息。我一直觉得,那天晚上,是爸爸来看我了。   我从此特别恨日本人,结果1946年东北抗日联军来了,我一听说他们是打鬼子的,二话没说就参加了,其实那时我根本没有“革命队伍”的概念,反正谁打鬼子我跟谁。   在军队里,我一直学打字,干机要。有一次碰见何长工,当时我是黄头发,深眼睛,很像外国人,他知道我是高志航的女儿后,很高兴,说认识我爸爸,让我好好干,学父亲那样爱国。解放后,我先到北京办《解放报》,后来南下到了昆明。   奶奶他们就知道我投了八路,1949年,他们被蒋介石用专机接去台湾,早两年东北解放的时候,奶奶他们发表过声明,要求反对内战,因为她是高志航的母亲,这声明影响很大。大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发生,所以蒋特意用专机把我们全家接走了,除了我一个叔叔留在当地。走之前,奶奶一直登报找我,可我看见报纸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那时也没什么感觉,还哈哈乐呢,想我在革命军队里呢,你怎么找得到我。现在想起来,那就是和奶奶的永远分离。   妹妹也是1988才在香港见到,前些年我因为身份特殊,经常代表大陆向台湾军方做宣传,所以台湾一直禁止我入境。我和弟妹只能在香港见面,第一次见面,还没出机场,我就看见她了,头发、身材都和我一模一样,听别人说,要是看背影完全分不出来。我大叫了一声,大家就哭成一团了。   尾声:为了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监狱放出来就往东北跑,想去看看我们家怎么样了,结果去看了很难受,当地人都不知道有个高志航。我们家的两层小楼楼下被一家单位占据,楼上则是私人住宅,我问他们,他们说这是反革命家的,早就捐献给政府了。我当时就勃然大怒说,谁是反革命,你们才是反革命。   我不能吃苦,但性格很火爆,而且一直如此。“文革”时候,我被当成反革命抓起来,那些当兵的打我,说我是苏联特务,让我交代,我就和他们对骂:“我当兵时候,你们还没出生呢。”幸亏当时监狱被军队管着,而不少军队领导都是我在云南当记者时采访过的人,所以没受到更重的打击报复。   现在听到这种话,我又想和他们打架,心里想的是,我爸爸不能白死,要让后代明白他们那代人是怎么死去的,当时我就想冲上去给那人两嘴巴,后来忍住了。我从1982年开始为归还房子的事情奔波,想把房子弄成我爸爸的纪念馆。后来中央文件下来,讲清了国民党军政人员弃留房子的政策,我就一直缠着他们,让当年的邻居、亲戚写证词,不知和他们打了多少交道,终于在2002年才把房子改成我爸爸的纪念馆了。   而父亲的骨灰可能彻底找不到了,当时他被埋在湖北宜昌,可是早就被平了坟墓,现在东北老家和南京的陵园里都有他的坟墓,但都是空的。我觉得我活着终于完成了这几件事,也心满意足了。要不是我们做些事情纪念他,再过一些年,有谁还会知道当年有个空军英雄高志航呢?-   高家人在台湾的经历   “我2岁时候父亲就去世了,6岁时候母亲改嫁,离开高家,我们过的什么日子,不足为外人道。”高耀汉是高志航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他说:“虽然父亲的牺牲是我们的光荣,但我们的生活还是很苦的。”   高耀汉去台湾时候14岁,母亲改嫁后他一直和高家人生活在一起,从昆明辗转回到东北老家,“1949年12月,军方让我们去台湾,他们特意派飞机把我们从东北直接接过去”。按照高耀汉的说法,“蒋中正撤离到台湾,希望有名望的将领都能跟他一起去,包括一些有影响的将领家属”。   高耀汉印象中,刚到台湾,军方把他们安排住在空军招待所,全家十几人分到一个小房间,根本住不下,只好睡在走廊里。按照规定,高志航的亲属可以拿抚恤金,是高志航每年薪水的一半,再加上发放一定量的粮食,在当时属很好的待遇。但是高家人口众多,要养活十几口人,生活始终紧张。高耀汉大学毕业后在《新生报》做记者,开始拿薪水,全家生活才开始慢慢好起来。   “我在报社最后是跑军事新闻,跑了20年。”因为父亲的缘故,高耀汉到军方采访会得到一些便利。在蒋中正、蒋经国的时代,高家享受了表面的荣誉。每年的“八一四空军节”都会请高志航的亲属参加。高志航的母亲李春英当选过空军模范母亲,蒋中正和宋美龄在60年代还曾亲自去台湾嘉义给她贺寿。现在回想,也不过是在利用高志航身份做宣传的一种方式。   高耀汉在1967年,首次为父亲举办了“殉国30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每10年办一次,今年是70周年。“以前军方还有经费补助,近几年都没有了。来的人也不多,我们自己办活动,请的都是亲朋好友。”谈起这种变化,他并没表现出失望,“事事就是这样”。   高耀汉第一次回大陆是在1990年,这一年,高耀汉的亲生母亲叶蓉然在深圳去世,他借给母亲办丧事机会首次回大陆。1996年,李登辉上台后,高耀汉主动提前退休,“在经济上,这是个很大的损失”,但是退休后,他可以经常回大陆,看望一直在昆明的大姐,并且和大姐一起,回吉林老家为父亲故居的事情奔波。   蒋经国当年曾对外说,有的人是牺牲享受,有的人享受牺牲。“烈士牺牲了自己,烈士的子女则享受牺牲。”但在高耀汉看来,他和高家并没有享受父亲的牺牲。高丽良常常听弟弟说:这么多年来,他已经看透了很多。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军   民国初年,空军和飞机对于军队的实战作用还不大,处于摆设品状态。中国也始终缺乏一支能抵御外敌的空军,地方政府于是各自建立空军部队。1925年秋,奉系组成东北空军司令部,张学良出任司令,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张学良就从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拔了18人去法国学习飞行技术,高志航是这第一批成员中的一名。   组建东北空军司令部后,张学良又挑选多名学员赴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学习。东北空军是民国初年组建的地方空军势力中最强大的,但仍然不能抵抗外敌——“九一八”之后,这支队伍四散,大部分进入关内,成为日后抗击日军侵略的中国空军主体。   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军飞机在上海上空如入无人之境。不能抑制愤怒的空军飞行员石邦藩上尉起飞迎战,在空战中被击断了一只手臂,这只断臂被保留下来,激励当时的空军部队。这种情况下,1931年4月16日由南京迁至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也从不被重视变成中国空军的希望,这所航校后来成为“中国空军摇篮”。   当时中国在短短几年内以一种极端方式建设中央空军力量:全国各地公务人员、上海的商人,以及陆军军官学校的师生,纷纷捐钱购买飞机。实际是以摊派方式把任务下到各单位,各单位的名字也被用来命名捐赠的飞机。1933年,为了纪念孙中山诞辰,中央陆军学校举行了“黄埔第一号”霍克二驱逐机的命名典礼,这架飞机是学校师生从2月到9月间的捐献成果。   1936年蒋介石生日时候,送给中国空军的礼物是多架新式的霍克三驱逐机。这些捐赠的飞机在日后战斗中洗刷了“一·二八事变”中的耻辱。   1936年6月,黄光锐率广东空军归附南京政府,中央航空学校培养的正规飞行员队伍不断扩大,空军实力与当日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1937年8月14日,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的十几架重型轰炸机飞向笕桥航空基地,妄图将中国空军扼杀在摇篮中。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发现了敌机,迅速驾机跟上去,不等敌机发现,就扣动机枪将敌机击落——这一行动由此被载入史册:中国空军首次击落了日军飞机。   8年抗战中,牺牲的中国空军官兵有4000余人,而笕桥航空学校也留下了这样的口号:“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10.   78岁的高丽良还是满头卷发,一生都固执地盘在她头顶的卷发,使其被迫听了无数次“二毛子”的称呼,每次她都跳起来骂回去,即使“文革”时期被关进监狱也如此。   她的父亲就是第一个打下日军飞机的空军英雄高志航,母亲是流亡中国的白俄罗斯人葛莉亚,“可怜的妈妈,我们都不知道她的全名”。从她两岁始,她就和父母彻底分开,再也没见过面。可是,她的一生都和父母亲的往事纠缠不清:为父亲死亡选择了参军,在“文革”中因复杂的“历史问题”而入狱,一直到了70多岁,还几次从她居住的云南跑到吉林通化老家,为了把故居改成父亲纪念馆而奔波——她爱他们。   “我对得起父亲。”父亲纪念馆刚成立几年,基本是她争取来的结果,“可我对不起母亲,到最后连她的下落都不知道”。她家墙上既有父亲那张为人所熟知的照片,也有穿着中式袍子的母亲放大照片,很模糊,“我妈妈很美,看得出来吗?”在高丽良的世界里,早就离她而去的父母亲似乎并不遥远,因为“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他们的故事,听多了”。   也就是因为听爷爷、奶奶讲多了父母亲的家常故事,所以她才不愿意看关于父亲的传记,在她看来,那些传奇离真实人生太远,她心目中的父亲,是一个“浪漫的、英俊的,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空军”而已,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那个战争年代的特殊原因——“我宁愿他不是英雄,而是一直活在我身边的爸爸。”   口述◎高丽良   采访整理◎王恺 王墨馥   图片支持◎秦风老照片馆   “东北飞鹰”的早年生涯   1993年,张学良给我父亲的一本传记题字:“东北飞鹰,空军战魂。”我后来才看见这题词,当时就想,张学良一定对我父亲印象深刻,并不是敷衍文章,当年就是他把我父亲送到法国的航空学校学习的。   很多传记记载我父亲的出身不正确,我爷爷并不像他们写的那么有钱,他根本就是个穷人,我父亲上学一直靠资助。在我印象里,爷爷是个山东大汉,早年参加过义和团,就为这个逃往东北的。在东北开始时一直给人当佃农,还靠挖人参补贴家用,但他的性格很刚硬。我奶奶也是当年不多见的人物,家里有冤屈,她16岁就敢独自上府城告状,两人都是那种刚烈性格,我想这性格一定遗传给了我父亲。   我父亲1907年出生,小时候,家里没钱,他就用草木烧成灰练写字,后来他考上“奉天中法中学”,那是所教会学校,我父亲的法语基础就在那里打下的。当时家里离学校很远,可是放假回家,他从不坐车,而是省下钱来买几个馒头回家给弟妹吃。我还记得姨奶奶告诉我,我爸爸走路回家,把鞋都走破了,他也不肯说。他是传统教育里长大的,非常孝顺,所以我一直很佩服他,居然顶着压力娶了我的白俄妈妈。   因为家里孩子多,所以爸爸从中法学校毕业后就上了炮科学校。当时这学校属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所办,上了一段时间,张学良出于发展空军需要,要在炮科学校挑选一批学生去法国。我爸爸个头矮,直到后来也才1.67米,所以一开始就落选了,他就在走廊里哭,也没人理他。   后来他想出了主意,自己写了封法语信给张学良。说把名字“铭久”改成“志航”,表明了献身航空的决心。张学良让中法学校的老师翻译这封信,那法国神父一看就说:这是我最好的学生高铭久写的。就这样,父亲如愿以偿去了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那时候他才十五六岁。听奶奶说,别看我父亲个子小,可是很活泼,特别爱跳舞,从法国回来时候,把一套洋玩意儿都带回来了。   当时我父亲在通化县城已经很有名,人人都觉得高家的小子出息,都过来攀亲戚。我爷爷、奶奶给他订了邵举人家的女儿,并不是传记里写的县太爷家女儿,他从法国回来第五天就娶过门了,两个人关系很不好,邵家这个小姐嫌我父亲对她不好,过门半年后就自杀了。最奇怪的是,邵家不仅不怪罪,还要把她妹妹再嫁过来。   我父亲结婚时才17岁,他和邵家小姐都处于懵懂状态,什么都不明白呢,所以才有这种悲剧发生。不过这次,他坚决拒绝了再娶邵家之女,跑回了部队,正好东北军在内蒙古执行任务,他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不回家了,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他认识了我母亲葛莉亚。   母亲是白俄流亡贵族,两人是在商店买东西时候认识的,母亲只会说俄语和法语,说了半天店员也不明白,会法语的父亲上去解了围。结果两人在满洲里私下结婚,妈妈很漂亮,个子也高,所以爸爸一直不让她穿高跟鞋,这是我奶奶他们当笑话讲给我听的。   奶奶说,父亲带我妈妈回家,家里人都吓了一跳,爷爷、奶奶都不让他们进门,而爸爸就和妈妈一直在门口跪着,后来爸爸向爷爷求情,说妈妈的肚子里已经怀了孩子,爷爷才说“起来起来,不用跪了”。怀的那个孩子就是我。我出生在1929年。   母亲成就了父亲第二次生命   小时候,记得奶奶总爱说我妈妈坏话,说我妈妈不肯吃高粱米,要喝牛奶吃面包。其实我想那是妈妈改不了的饮食习惯,她嫁到我们高家,整天忙个不停,所有家务都是她做。我最小的叔叔仅比我大6岁,她嫁过来,就要照顾全家人生活,这个小叔叔就是她带大的。   她爱干净,而且有白俄罗斯人的习惯,喜欢买些黑白花色的盘子回家摆,虽然我从两岁后就没见到她,但她这习惯神秘地遗传给了我,我也喜欢买各种好看的盘子在家里摆,这习惯到老都没有改掉。   奶奶很看不惯妈妈,说她一听见电驴子响,不管手里做什么事情,哪怕是抱着孩子,都会抛开就往门外跑——她知道那是我父亲乘车回家了。奶奶最不喜欢的是,爸爸总是在大门口就和妈妈接吻,“抱着啃”。还有就是,爸爸的飞机有时候故意从家上空飞,妈妈总是冲到院子里,拿着刚晾好的衣服使劲晃,现在想起来,爸爸、妈妈都是多么浪漫的人啊。   其实妈妈对我们家,对爸爸的飞行生命贡献都很大。爸爸在东北军当飞行员,当时从国外进口了一架飞机,试飞时候,操纵杆弹出,把他腿打断了。当时找了个日本医生接骨,那医生很不负责,连碎骨头都没清除就接上了,导致爸爸的腿开始肌肉萎缩。我妈妈见情形不对,跑到哈尔滨找到她认识的一个著名的犹太医生,由这医生出面给东北航空委员会写信,表示要重新治疗,航空委员会才把爸爸转院到这医生手中。   当时治疗要先断腿再植,一般人都要打麻醉,爸爸怕打麻醉针影响他的神经,结果是硬生生敲断的——我总在想,是什么使他如此坚强?   就是这次手术,才发现上次日本医生治疗马虎。妈妈精心照料爸爸几个月,他终于恢复了,但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他之后总爱穿厚底靴,死后被封为少将,人家给他一个外号叫“跛脚将军”。   这下连奶奶也开始服我妈妈了,总是说,没有葛莉儿,就没有高志航,她管我妈妈叫葛莉儿。   爸爸虽然治愈,但因为腿疾,一直不能飞。他就去向张学良请求,说他一直信奉“航空救国”,所以一定要重新上天。结果张学良批准他试飞,那是一个极冷的冬天,当时的飞机很简陋,飞行员没有玻璃罩子,都是露在外面的。他从天上下来时,冻得满脸都是血泡,张学良因此很佩服他的精神,同意他重新回到飞行队伍——我和他太不一样了,特别怕吃苦,想来想去,是他的信念支持了他。   1931年,我妹妹出生,我还记得我总爱抓她黄黄的头发,也记得母亲制止我的样子。可也就在这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东北军四散,奶奶后来告诉我,父亲当天就换上便装,带着三叔、四叔,躲在火车厕所里逃往关内,而母亲则把我送回通化老家后去寻找父亲。说来奇怪,两岁的事情应该记不住,可我却还记得那天晚上的情景:一个黄头发女人一直把我抱在怀里哭,边哭边亲我,我的身边还堆满了毛绒玩具。我当时就想玩玩具,很烦这个把我抱着亲的女人,而且她满脸是泪,可是她一直不肯停。   奶奶告诉我,妈妈因为逃亡中带不了两个孩子,就把我托付给奶奶了,当时她在高家门口再次跪了下来,她那是学中国人托孤的意思。这是我和妈妈的最后一次见面。   父亲的牺牲   后来听三叔说,爸爸入关后,辗转找到了在法国航空学校的同学邢铲非,在他介绍下,1932年他到了南京,找到中央航空署,见到了航空总队队长毛邦初。毛邦初表示久仰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和训练水平,“当前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中央航空署欢迎你。但是本署规定,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听说大队长夫人系俄国贵胄之后,本署不能违背规定,还请高大队长慎思,二者善择其一”。   这样的决定对爸爸特别痛苦,他和妈妈是自由恋爱,两人感情又深厚,听到消息后抱头痛哭。后来妈妈说,飞行是你的命,我可以暂时离开你。两人想出了办法,表面上分开,但是爸爸给妈妈在郊区租了民房,两人还是在一起偷偷厮守。结果被毛邦初发现了,把我妈妈驱逐出境。   爸爸生前一直在找妈妈,我们高家也在找她,最后听到她消息是1947年,听说她得了重病,在东北一家医院治疗,等我们找去,已经不见了。80年代我还写信到莫斯科找她,可是都没有结果了,她爱穿中国的黑袍子,和父亲在一起时,从不穿高跟鞋。   1932年,我爸爸再婚,对方是当时上海英语专科学校的校花叶蓉然,她是女学生给空军英雄献花的代表,而我爸爸是当时万众瞩目的英雄。可是两人结婚后时常有摩擦,爸爸喜欢打猎、摄影,而她喜欢打牌、交际,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听说爸爸还动手打过她,我就想,是不是爸爸对妈妈感情太深了,导致了他不能爱别的女人?不过,我这个后妈对我妹妹很好,我妹妹是她带的,后来她又给我们高家生育了一儿一女,我也跟着他们叫她“老娘”。她在我父亲死后不久改嫁了,但和我们一直有联系。   父亲走后一直很惦记我,叫爷爷去上海时把我带去,1935年,爷爷和叔叔去上海,那次说好是要带我去,结果嫌我小,就没带。听说父亲在码头接他们时候,看见我没去,当场就哭了。   东北当时被日本占领,我们家不敢说我是高志航的孩子,正好三叔从外面回来,就说我是三叔在外面和别的女人生的。当时整天有人骂我小毛子,谁骂我,我上去就是一拳,其实那地方很多人知道我是谁的孩子,不过并没有人出卖我们家。印象中还有个戴黑眼镜的姓潘的汉奸总到我家来,调查我爸爸下落。我不懂事,看见他来了,就大声叫:“奶奶,潘汉奸又来了。”   后来才知道,之所以日本人不放心我们家,是因为我爸爸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他那时进了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当教员,在国民党空军中声名显赫。一次英、德、意等国派飞行员在南京表演,参加表演的中国飞行员不如他们,不在表演之列的爸爸看后主动要求上天。他的驾机特技一下子就让前面的表演都相形见绌,当即蒋介石就把自己的飞机“天窗号”奖给了他。   当时只把中国空军定位为单纯的防御型作战力量,而爸爸却坚持培养学员的顽强作风和品质,据说他对学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连平时走路都不得漫步,必须小跑,以养成在空中抢时间的习惯——可是他们一点都不抱怨。直到今天,那些我爸爸当年的学生提起他时,都特别尊敬,他们都叫我“小师妹”,我就说,有快80岁的小师妹吗?   他们还告诉我,1935年我爸爸到意大利还和墨索里尼打了交道,当时他去参加国际航空订货会,会上,他驾驶一架意大利菲亚特驱逐机做特技表演,不仅征服了台下观众,也征服了酷爱飞行的墨索里尼。一向瞧不起亚洲人的墨索里尼在召见他时说:“不可思议,像你这样出色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不,在整个欧洲,也只能找到一两个,希望你留在意大利,为意大利服务,我将给你最高酬金和最好的职位。”我爸爸回答:“谢谢阁下的夸奖和邀请,不过,我的职位在中国,我只愿做一名中国军人。”   当时关内关于我爸爸的报道越多,我们就越担心,记得我们偷偷听广播,凡是听见一次有关他的消息,第二天潘汉奸准上门盘问一番。终于有一次问到我是谁的孩子了,还好我三叔主动承认是他和外国女人生的,才混过去。   1937年8月14日的中国空军大捷也是我们在广播中听到的。当时日本空军很狂妄,根本不承认中国有空军,派遣十几架飞机去杭州轰炸。爸爸没管航委会的命令就下令起飞,首开第一炮就打下了日军的一架飞机,10分钟,他和战友一起打下了日军6架飞机,而自己丝毫没有损伤,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下日军飞机。现在有人写不是高志航,而是某某共产党员第一次打下的外国军队飞机,我觉得这种混淆黑白没什么意思。当时蒋介石也特别兴奋,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15日,爸爸又击落了两架来袭的日军飞机,当时世界各地都报道中国“空军之魂”高志航的消息。   可是,这种快乐太短暂了。11月,我爸爸从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飞机,因为当时日军飞机一直在轰炸中国守军,他不甘等待就冒险带队伍来到周家口机场,准备前往南京参战。28日,几十架敌机到周家口机场上空,爸爸起飞了两次都没成功。当时日军飞机一直在扔炸弹,听三叔说,当时爸爸要是避开,是能躲掉的,可他一直想起飞迎战,结果第三次起飞前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给烧死了。   说来奇怪,那年我才8岁,东北的11月已经很冷了,我晚上睡觉,就梦见一个又矮又黑的人影来扑我,我大哭,奶奶他们赶忙开灯,可是什么都没看见。过了几天,我们就从电台里听见爸爸牺牲的消息。我一直觉得,那天晚上,是爸爸来看我了。   我从此特别恨日本人,结果1946年东北抗日联军来了,我一听说他们是打鬼子的,二话没说就参加了,其实那时我根本没有“革命队伍”的概念,反正谁打鬼子我跟谁。   在军队里,我一直学打字,干机要。有一次碰见何长工,当时我是黄头发,深眼睛,很像外国人,他知道我是高志航的女儿后,很高兴,说认识我爸爸,让我好好干,学父亲那样爱国。解放后,我先到北京办《解放报》,后来南下到了昆明。   奶奶他们就知道我投了八路,1949年,他们被蒋介石用专机接去台湾,早两年东北解放的时候,奶奶他们发表过声明,要求反对内战,因为她是高志航的母亲,这声明影响很大。大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发生,所以蒋特意用专机把我们全家接走了,除了我一个叔叔留在当地。走之前,奶奶一直登报找我,可我看见报纸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那时也没什么感觉,还哈哈乐呢,想我在革命军队里呢,你怎么找得到我。现在想起来,那就是和奶奶的永远分离。   妹妹也是1988才在香港见到,前些年我因为身份特殊,经常代表大陆向台湾军方做宣传,所以台湾一直禁止我入境。我和弟妹只能在香港见面,第一次见面,还没出机场,我就看见她了,头发、身材都和我一模一样,听别人说,要是看背影完全分不出来。我大叫了一声,大家就哭成一团了。   尾声:为了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监狱放出来就往东北跑,想去看看我们家怎么样了,结果去看了很难受,当地人都不知道有个高志航。我们家的两层小楼楼下被一家单位占据,楼上则是私人住宅,我问他们,他们说这是反革命家的,早就捐献给政府了。我当时就勃然大怒说,谁是反革命,你们才是反革命。   我不能吃苦,但性格很火爆,而且一直如此。“文革”时候,我被当成反革命抓起来,那些当兵的打我,说我是苏联特务,让我交代,我就和他们对骂:“我当兵时候,你们还没出生呢。”幸亏当时监狱被军队管着,而不少军队领导都是我在云南当记者时采访过的人,所以没受到更重的打击报复。   现在听到这种话,我又想和他们打架,心里想的是,我爸爸不能白死,要让后代明白他们那代人是怎么死去的,当时我就想冲上去给那人两嘴巴,后来忍住了。我从1982年开始为归还房子的事情奔波,想把房子弄成我爸爸的纪念馆。后来中央文件下来,讲清了国民党军政人员弃留房子的政策,我就一直缠着他们,让当年的邻居、亲戚写证词,不知和他们打了多少交道,终于在2002年才把房子改成我爸爸的纪念馆了。   而父亲的骨灰可能彻底找不到了,当时他被埋在湖北宜昌,可是早就被平了坟墓,现在东北老家和南京的陵园里都有他的坟墓,但都是空的。我觉得我活着终于完成了这几件事,也心满意足了。要不是我们做些事情纪念他,再过一些年,有谁还会知道当年有个空军英雄高志航呢?-   高家人在台湾的经历   “我2岁时候父亲就去世了,6岁时候母亲改嫁,离开高家,我们过的什么日子,不足为外人道。”高耀汉是高志航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他说:“虽然父亲的牺牲是我们的光荣,但我们的生活还是很苦的。”   高耀汉去台湾时候14岁,母亲改嫁后他一直和高家人生活在一起,从昆明辗转回到东北老家,“1949年12月,军方让我们去台湾,他们特意派飞机把我们从东北直接接过去”。按照高耀汉的说法,“蒋中正撤离到台湾,希望有名望的将领都能跟他一起去,包括一些有影响的将领家属”。   高耀汉印象中,刚到台湾,军方把他们安排住在空军招待所,全家十几人分到一个小房间,根本住不下,只好睡在走廊里。按照规定,高志航的亲属可以拿抚恤金,是高志航每年薪水的一半,再加上发放一定量的粮食,在当时属很好的待遇。但是高家人口众多,要养活十几口人,生活始终紧张。高耀汉大学毕业后在《新生报》做记者,开始拿薪水,全家生活才开始慢慢好起来。   “我在报社最后是跑军事新闻,跑了20年。”因为父亲的缘故,高耀汉到军方采访会得到一些便利。在蒋中正、蒋经国的时代,高家享受了表面的荣誉。每年的“八一四空军节”都会请高志航的亲属参加。高志航的母亲李春英当选过空军模范母亲,蒋中正和宋美龄在60年代还曾亲自去台湾嘉义给她贺寿。现在回想,也不过是在利用高志航身份做宣传的一种方式。   高耀汉在1967年,首次为父亲举办了“殉国30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每10年办一次,今年是70周年。“以前军方还有经费补助,近几年都没有了。来的人也不多,我们自己办活动,请的都是亲朋好友。”谈起这种变化,他并没表现出失望,“事事就是这样”。   高耀汉第一次回大陆是在1990年,这一年,高耀汉的亲生母亲叶蓉然在深圳去世,他借给母亲办丧事机会首次回大陆。1996年,李登辉上台后,高耀汉主动提前退休,“在经济上,这是个很大的损失”,但是退休后,他可以经常回大陆,看望一直在昆明的大姐,并且和大姐一起,回吉林老家为父亲故居的事情奔波。   蒋经国当年曾对外说,有的人是牺牲享受,有的人享受牺牲。“烈士牺牲了自己,烈士的子女则享受牺牲。”但在高耀汉看来,他和高家并没有享受父亲的牺牲。高丽良常常听弟弟说:这么多年来,他已经看透了很多。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军   民国初年,空军和飞机对于军队的实战作用还不大,处于摆设品状态。中国也始终缺乏一支能抵御外敌的空军,地方政府于是各自建立空军部队。1925年秋,奉系组成东北空军司令部,张学良出任司令,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张学良就从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拔了18人去法国学习飞行技术,高志航是这第一批成员中的一名。   组建东北空军司令部后,张学良又挑选多名学员赴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学习。东北空军是民国初年组建的地方空军势力中最强大的,但仍然不能抵抗外敌——“九一八”之后,这支队伍四散,大部分进入关内,成为日后抗击日军侵略的中国空军主体。   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军飞机在上海上空如入无人之境。不能抑制愤怒的空军飞行员石邦藩上尉起飞迎战,在空战中被击断了一只手臂,这只断臂被保留下来,激励当时的空军部队。这种情况下,1931年4月16日由南京迁至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也从不被重视变成中国空军的希望,这所航校后来成为“中国空军摇篮”。   当时中国在短短几年内以一种极端方式建设中央空军力量:全国各地公务人员、上海的商人,以及陆军军官学校的师生,纷纷捐钱购买飞机。实际是以摊派方式把任务下到各单位,各单位的名字也被用来命名捐赠的飞机。1933年,为了纪念孙中山诞辰,中央陆军学校举行了“黄埔第一号”霍克二驱逐机的命名典礼,这架飞机是学校师生从2月到9月间的捐献成果。   1936年蒋介石生日时候,送给中国空军的礼物是多架新式的霍克三驱逐机。这些捐赠的飞机在日后战斗中洗刷了“一·二八事变”中的耻辱。   1936年6月,黄光锐率广东空军归附南京政府,中央航空学校培养的正规飞行员队伍不断扩大,空军实力与当日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1937年8月14日,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的十几架重型轰炸机飞向笕桥航空基地,妄图将中国空军扼杀在摇篮中。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发现了敌机,迅速驾机跟上去,不等敌机发现,就扣动机枪将敌机击落——这一行动由此被载入史册:中国空军首次击落了日军飞机。   8年抗战中,牺牲的中国空军官兵有4000余人,而笕桥航空学校也留下了这样的口号:“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11.      乡宁县华灵庙抗日纪念馆开馆现场。图中老人为郝端温  杜浩江/图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王骞 发自山西乡宁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纪念日,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馆在山西省乡宁县开馆。在抗日战争中抛洒热血的国民党士兵,在抗战胜利62年后,成为这座纪念馆的专门纪念对象。   “国家稳定后,就有了包容心。有了包容心,也就能正面事实。这又为稳定奠定了更牢固的基础。”   9月18日上午,山西省乡宁县华灵庙抗日纪念馆门前广场上,一群初中女生扮演的村姑,正踮着脚尖送别将和敌人最后决战的士兵。   一切都很熟悉,就像任何一台拥军晚会的场面。配舞的交响乐版民歌声响震耳,绿花袄、大辫子的女孩,围绕缠绷带的男同学们挥舞手臂,他们被胭脂染得过于红艳的脸庞,时而微笑时而悲伤。   但男孩身上的军装不是八路军服的铁灰色,而是浅黄色军装。   “这是国民党的军服,我们送别的是国民党二十四壮士。”扮演村姑的初三女生刘晓蓉,挤在同学堆里大声说。   她身后的华灵庙抗日纪念馆,刚在乡宁县委的主持下,举行了开馆仪式。   这是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馆,纪念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乡宁地区抛洒热血的国民党军队。   纪念馆所有的陈列品均来自国民党军队:青天白日铭牌、荣誉勋章、防毒面具、军刀、机枪,还有阎锡山本人签名的小像、国民党军人在战场上过年的聚餐照……在一组由80张国民党军人像组合而成的照片上,写着“致敬从血泊中站起并生存下来的人”。   另一件受人关注的藏品,是阎锡山在1945年5月立的“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这块石碑的背面,刻着由他撰写的千字碑文,记载着第19军37师3团3营8连,在华灵庙和日军的一场恶战。整块石碑保存完好,但左下角“阎锡山”三字,不知在什么时候被人抹去了。   华灵庙,连接乡宁、新绛、襄汾三县,位处山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为为后方军队提供补给的重要运粮道。日军多次尝试攻打,以切断粮道。   据乡宁史料记载,1941年12月4日凌晨,数百名日军趁雪夜偷袭华灵庙,当时驻守此处的只有60名士兵,虽然8连指导员立即带着80多人前去支援,但依旧敌众我寡。黎明前,眼看日军将胜,军人们决定殊死一搏。其中24人,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自愿组成“活炸弹队”,在连长彭永祥的带领下冲入日军。这些人体炸弹导致日军伤亡近400人,扭转局面。   “二十四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乡宁县县委书记张效彪在发言中说。   碑文中,阎锡山感叹说:“凡此,皆猛将勇士之所为……不惜捐自身之血肉……以搏国家民族某一事之胜利与成功,使敌坚兵利器胥失功能,战略战术均归无用,此则超轶寻常战斗范围之外。”   中学生家万言说,他自小就听长辈讲过这个故事。但直到2005年5月,学校第一次排练这个舞蹈,他被选出扮演国民党士兵,才发现学校“开始把这个故事当真了,有点惊讶”。   这群孩子挤在一起嚷嚷时,两位国民党老兵,正扶着拐杖,坐在观众席里。   他们同样年届90岁,同样瘦削硬朗,甚至有着相近的山西口音。但1949年后,他们在台海两地度过了境遇迥异的半辈子。   留的,是返回山西娄烦老家的郝端温;去的,是经上海坐船到台湾的袁广卿。   转到纪念馆背后,参观县政府新修的二十四壮士纪念碑时,被县长扶到前排的郝端温,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脱开女儿的搀扶,给纪念碑敬了一个国民党军礼。   围观村民的掌声响起,老人的眼泪一滴滴落了下来。   日军偷袭华灵庙时,他就是那位带队赶来支援的8连指导员。24名“壮士”,都是他的战友。   “今天他是主角。”县长郭行杰对记者说。纪念碑上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中明晃晃的,照得人眯起眼。   站在第二排的袁广卿,虽和郝端温同为晋绥军,但在这场恶战爆发时,他已转移到了大后方重庆。这位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老兵,今天只是作为台湾省山西同乡会的一员,受临汾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邀请,回家乡看看。   袁广卿13岁加入阎锡山办的“主张公道团”,时常手持红缨枪为开会的大人们守门。1934年他16岁,村长推荐他去当兵。“能学用枪。也算是一门诀窍”。   袁广卿是9兄妹中的第二个军人,大哥曾加入北伐军。他从山西到湖南、重庆、江浙一路转来,最后在京沪铁路上当交警。   1949年,他跟随大部队离开大陆。9兄妹中,袁广卿是惟一去台湾的人。   那时在台湾国民党军人地位不低,但整个台湾和大陆一样贫困,军人的生活也很清苦。袁广卿在部队待了10年后转业,用积蓄开了一家杂货店养活自己和家人。他娶了朋友的妹妹。“这家杂货店,养活了我的5个孩子。”   郝端温的前半生,几乎就是袁广卿的翻版。   农家子弟,1937自愿参军。那时他跟父亲去太原,正赶上牺牲同盟会在大街上发传单:日军占了我们东边,又想侵占华北了。他当时就向父亲请求当兵。“四个儿子送一个。”父亲回答说。   当兵第二年,郝端温被送入国共合作开办的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在军事系学习。一年后,他被分到了华灵庙的这个部队。那次血战中,“活炸弹”的主意,就来自于他。   “淞沪战役中,蔡廷锴组织500人敢死队,用汽油弹以一当十,打退数万日军。” 郝端温说了这个先例后,提出由他领队。“但彭永祥连长说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两个小子,没顾虑了,所以他抢了这个位置。”   袁广卿离开大陆时,郝端温跟着未来的岳父回了家乡。在村里开了学校,当上民办教师。“文革”中,他被当作特务被人拖出课堂,吊起来打。“我爸爸的右手此后就不能写字了,一抬手就发抖。”郝端温的女儿告诉记者。   然而记忆不会因此而磨灭。2005年10月,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88岁高龄的郝端温在《山西广播电视报》发表了《华灵庙战役回忆》一文,记叙了昔日国民党军队在乡宁浴血奋战的往事。   乡宁县文化研究会会长阎灵娣看到此文后,感佩不已,立刻前去拜访老人。   就在这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从这时候起,我们就决定要修复纪念碑。”乡宁县委宣传部部长陈海平说:光修复还不够,我们提出增加内有国民党抗日资料的纪念馆,办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民党的爱国精神是一样的”。   其实在2004年秋天,县里就决定保护阎锡山留下的这块纪念碑。阎灵娣告诉记者,当时这块碑因有人挖矿,倒在了地上,放碑的碑亭,被摔成了碎块。   2006年5月,乡宁县向山西省委提出了这个建议,“虽然有反对意见,但主流还是支持的。”陈海平说。   郝端温随即被乡宁县请来,回忆历史,给建馆提供意见。   开幕式上,县委书记张效彪站在纪念碑下,感谢各方来宾参与纪念馆开馆仪式。回顾了华灵庙战役和乡宁简史后,他以“欢迎各位重温历史、观光旅游、参与经贸、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乡宁又好又快发展传经送宝,搭建桥梁!”来结束讲话。   手里拽着大把酸枣树枝的村民,将纪念馆内外挤得水泄不通,一位穿西装的年轻人,正夹在一堆小摊贩中间,散发着影视培训的传单。   “国家稳定后,就有了包容心。”和袁老一同回乡的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沁恒表示,有了包容心,也就能正面事实。“这又为稳定奠定了更牢固的基础。”
  12. 游戏改编自国际军事小说大师汤姆 · 克兰西(Tom Clancy)与赖瑞 · 庞得(Larry Bond)所共同撰写的小说《红色风暴》(Red Storm Risin),内容包含单人史诗战役和刺激的多人连线对战模式...... 查看详情请点击 这里 。
  13. 无抗锯齿效果: 有抗锯齿效果:
  14. 11. 如何使游戏画面抗锯齿? 将 MOHA.exe 文件改名为 R6Vegas_Game.exe ,然后在 nVidia 显卡的控制台中设定强制抗锯齿即可(ATI 显卡未测试)。 以上信息摘自:空降兵使用技巧和问题集 。
  15. 这款标榜以Direct X10为标准来设计的游戏,精湛的场景画面和特殊的游戏方式,外盒由苏联和美国国旗图面组成,极富收藏价值! 限定版商品包含下列商品: 《冲突世界 PC 中文版》游戏软件一片 。 《冲突世界》DVD 花絮光盘一片。 美国历史频道《现代奇迹: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MODERN MARVELS : STRATEGIC AIR COMMAND)一片。 苏联国旗(93 x 144 CM)一面。 上市日期: 2007/10/20 游戏介绍 超级强权军武阵容 《冲突世界》的故事背景取材自世界军事小说大师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与畅销冷战题材作家赖瑞.庞得(Larry Bond)共同撰写的小说-「Red Storm Risin」,全球各大冷战强权都在此部小说中有着最激烈的冲突。 加上在游戏业界具有技术领先地位的游戏设计公司Massive Entertainmen亲自操刀,设计出这款2007年下半年最受到全球嘱目的实时战略游戏-《冲突世界》。 第三次世界大战 《冲突世界》背景描述1980年代后期所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WW III)。时值1988年,为了避免共产政权崩溃,苏联军队强行进入欧洲西德,造成苏联和西方之间的关系一触即发。 最后苏联甚至出兵攻击了美国西海岸,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也因为美国本土遭到攻击之故,而无暇对苏联在欧洲的扩张行为做出实时反应……。 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玩家在此游戏中将化身为最高指挥官,领导该世纪最强大的军事战力进入各个战场,好夺回美国城市与世界和平。玩家将能在动人心弦的单人游戏中,感受到赖瑞.庞德笔下所描述的各个超级强权是如何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武器派上战场,展开一波又一波的火线冲突。 身为汤姆.克兰西多部小说的共同作者,赖瑞可说是十分擅长处理80年代晚期至今,苏联VS.美国的军事对抗题材,让这款可说是在近年来推出的实时战略游戏中,故事线最为成熟与诱人的一款游戏。玩家将可以在游戏中区分出苏联的军事特色,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军的特色-精锐、机械化部队取代大规模传统部队。 大型游戏引擎开发全新视野震撼 游戏采用最新的全视野引擎(Massive s proprietary engine),打造出与现今任何一款标榜视野可360度调整的游戏,所还要更令人惊讶的全方位捕捉式镜头,甚至不会因为视角远近而牺牲掉单位的精细度。 战场中包括上方的空中领域,玩家都可以暂停在任何一处,让直升机就从耳旁呼啸往前飞过,制空炮弹的射线,也全都变成优美的弧形烟雾,流畅地在眼前滑过;将视野拉近到草原里,刚刚烽火扬起的灰尘都极为清楚,也还在空气中等待散落。 当玩家的部队在金黄色的草原上行军时,可以看到地面映照着的光辉,配合着人员和车辆的前进,不断闪烁交错着;而在天空,空军单位也正会同地面部队开拔,这种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实在是让人想停下来看个清楚。特别是在进行核武轰炸时,美丽的光影效果让玩家近看时,彷佛正在接受震撼教育,远看时那朵完美的蕈状云则绚丽得像一幅画。 摧毁一切东西 包括地形 游戏中的任何对象都能够加以摧毁,玩家可以撞毁车辆、爆破建筑,甚至烧光森林。透过强悍的物理引擎,可破坏的环境也变成了玩家的战术策略之一,当敌方积极运用地形天险的掩护来做进攻,玩家就可以透过大量轰炸让地形改变,逼得敌方部队选择与玩家决一死战,或是做出撤退的选择。 又或者玩家只是单纯地想要看一堆东西被炸得满天飞,看着烟尘、金属的破片还有倒霉的小兵被炸飞的爽快效果,在在都可以藉此看出游戏的精致。 多人联机试玩释出 《冲突世界》也提供多人联机模式,游戏采搓合式系统,玩家几乎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找到合适的战场,选择苏联或是美国等势力就可以进行游戏。 游戏充满便利的操作接口与支持交谈,让玩家易于协调团队状况,并且针对地形做出不同的进攻,游戏节奏快速且震撼,无论是核弹轰炸、地毯式轰炸、炮击、或是采取小规模扫荡,玩家都可以尽情享受蚕食快感。 《冲突世界》支持每个队伍8名玩家,最多两队16人共同参加联机对战,Massive也释出多人联机试玩版,玩家可以抢先下载体验。 产品规格说明: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Windows Vista™ CPU: 2.0 GHz 或以上 (2.2 nGHz for Windows Vista™) RAM: 512 MB (1 GB for Windows Vista™) 光驱: nDVD-ROM 硬盘空间:8 GB 显示卡: 128 MB RAM 支持DirectX® 9.0c或以上 支援DX9: NVIDIA® GeForce® 6600 GT 或以上 支援DX10: NVIDIA® GeForce® 8500 GT 或以上 支持 DirectX® 9.0c声卡
  16. 1.在设计蓝芽产品时,怎样去获得蓝芽开发套件?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开始提出蓝芽产品的开发套件。可以在以下网站上找到:http://www.anywhereyougo.com , http://www.bluetooth.com 2.在设计蓝芽产品时,如何获得教育和培训支持? 在 http://www.anywhereyougo.com 网站的培训栏(tutorial section)中可以找到蓝芽的教材、培训资料和讲座信息。 3.现在有哪些可供应用的采用蓝芽技术的集成产品? 己有许多公司开发出蓝芽的设备产品,它们都是蓝芽的SIG成员,可以在蓝芽网站及其相关网站上找到有关的公司。Ericsson开发出一种耳机与移动电话连接,以代替用电缆连接的耳机,还开发出电话交互会议设备,实现数据和图像的实时交换,以及远端用户的信息共享。Motorola开发出一种与计算机USB相连的产品和汽车用的免提电话。 4.蓝芽产品在全球都能应用吗? 原则上蓝芽产品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能应用,但是由于2.4GHz频段的普遍使用规则与某些地方有区域规定有不尽统一的地方,所以对中国、日本、西班牙和法国等处,专门成立TF工作组,承担与有关政府协调的任务,以期实现全球一统的应用。与此相关,中国的TF9工作组就是负责与中国进行协调的。 5.现在有没有单(芯)片的蓝芽产品? CSR(Cambridge Silicon Radio)做了一款单片蓝芽产品,称为BlueCoreTM 01,它将RF电路、基带控制和微处理器集成于单个CMOS芯片中。之所以做成单片产品是蓝芽主要用于便携式消费产品,需要将硬件的价格和尺寸以及功耗降下来,利用标准的0.35μm的CMOS工艺,做成8mm×8mm的芯片。 6.“三合一”电话是指怎样的一种概念? 这是指一部装有蓝芽器件的移动电话可以在不同场合起到“一机三用”的功能:用户在家中时这部移动电话作为无绳电话使用,按固定电话服务收费;用户出门在外时,作为普通的手机,按蜂窝移动电话计费;当用户在办公室内时,该移动电话可以作为内部公务电话使用,可以不收费。 7. 什么是无线台式电脑? 无线台式电脑是利用蓝芽技术将电脑主机及其外围设备,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以及其他有关设备,实现无线连接,组成一个不用信号电缆的网络系统,多台电脑可自然方便地实现终端设备共用。 8.蓝芽产品在创建人域网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微微网是创建人域网(PAN)和将来的蓝芽网络的基础,虽然蓝芽技术最初的意图是替代电缆,实际的市场需求早超过这种局限,而成为无线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蓝芽无线技术通过微微网及网间连接满足了组网需求,并证明是十分耐用和十分灵活的手段。蓝芽产品可以将个人应用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机、移动电话和其它电子设备全可连接起来,也可以把家庭信息家电全都连接起来,组会网络。蓝芽把全球通讯的最后十米全连接上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9.有没有嵌入式蓝芽天线? RangeStar无线电公司生产出一种令世界瞩目的V-pol全向天线,方便实用,价格低廉,可嵌入消费电子设备中。天线尺寸为: 22.9×12.7×0.8(mm)。 10.蓝芽能否把信息家电联合起来? 蓝芽产品既然有组网能力,它的每个器件又都具备一个主信道和八个副信道的能力,既能收发数据,又能收发语音,还能传输图像,有足够的应用带宽和传输速率,能实现有无线的灵活转接,所以完全有能力将各种信息家电连接起来,联成一体。 11.蓝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无线电技术? 蓝牙技术是公开的无线数据和话音通信标准,旨在建立微功耗低成本、短距离、小型化的无线连接,它将所有的技术和软件集成于9mm×9mm的微芯片内,为无线和静态通信环境提供带保护的特殊连接。爱立信等许多家大公司联合推出的这项技术有望带来一个新兴的巨大产业。 蓝牙技术是利用2.4GHz频带的通用无线电接口。这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来替代目前许多专用的电缆设备。例如,蓝牙无线技术可以镶嵌于蜂窝手机和掌上电脑中,从而取消不方便的有线连接,计算机和打印机、PDA、传真机、键盘、游戏棒之间的连线将不复存在。任何其它数字设备也是蓝牙技术潜在应用的一部分。取消设备之间的连线桎梏,蓝牙技术是现存网络和小型外围设备接口的统一连接桥,为现有固定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通用和特定的无线连接,是建立家庭网球、办公室网络和移动体网络的理想手段。 12.蓝芽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能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这种无线通用接口和通信技术,所以蓝牙技术采用开放式的方式鼓励大家用,同时工作频段为非授权的工业、医学、科学频段(ISM频段),其频率为2.4GHz,这样可减少使用时的频管的某些困难; (2). 蓝牙技术支持语音和数据通信,这样能保证各种使用场合的应用,如多媒体等; (3). 小型化保证了蓝芽技术能嵌入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中,微电耗也利于嵌入应用,更重要的有利于进入各类移动设备中,低价位利于广泛应用推广,强功能可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13. 蓝芽技术是如何实现抗干扰的? 为了使其能在噪杂的无线环境中工作,使链路安全可靠,蓝牙无线技术采用快速跳频扩频技术,防止外界信号干扰和自身的衰减。跳频工作是在接收或发送一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避免了其它信号干扰。与工作在同一频段的其它技术相比,蓝牙无线技术采用了更频繁的跳频和更小的分组数据,这使得蓝牙技术较其它技术更为可靠。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技术则限制了较长距离链路的无序噪声影响,经优化的编码方式可使蓝牙技术应用于各种恶劣的无线环境。 14.蓝芽模块由哪些部分组成? 蓝牙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有: 天线单元 链路控制单元 链路管理单元 软件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包含有八个信道,一主七副。蓝芽的信道采用跳频/时分(FH/TDD)复用结构。每个信道被分为625μs的时间间隔,称做时隙。每个时隙用于不同跳频信号,实现每秒1600次的跳频速度。一个时隙内传送一个包。连续的时隙在发送和接收中交替使用,形成时分复用结构。 15.什么叫做微微网(Piconet)? 微微网是指用蓝芽无线技术将蓝芽单元连接起来组成的网络。一个微微网可由2-8个蓝芽单元构成,在一个微微网中总是只有一个为主,其余者为副。这就是说一个单元可同时与多达七个其它单元进行通信,而且一个单元可以同时属于七个微微网。 16.与微微网有关的还有些什么主要术语? 主单元(Master Unit):在微微网中,这个主单元的时钟和跳频序列用来同步该微微网中的其它的副单元; 副单元(Slave Unit):在微微网中,凡不是主单元的任何单元; 分散网(Scatternet):两个或多个独立的非同步的微微网; 宏地址(Mac address):在一个微微网中,用3bit的地址来区别单元。3bit只允许有8个独特的地址,从而限制了一个微微网中所允许的单元个数; 驻留单元(Parked Unit):在一个微微网中,凡是同步而无宏地址的单元; 待机和保持模式(Sniff and Hold mode):在微微网中具有同步单元能力而又进入降低单元活动性的省电模式状态。 17.怎样得到这种无线电技术的许可证? 所有的许可证均是在签署免费的许可证协议以后,包括知识产权和冠名权。 18.蓝芽无线电技术有何专利? 蓝芽在其技术的不同部分有若干项专利,故有上述的关于许可证协议的说法。 19.蓝芽的性能规范是什么时候公布的? 其1.0版本是在1999年笫二季度公开发布的,2.0版本估计在2000年笫二或笫三季度公布。 20.什么地方能找到蓝芽的标准规范? 蓝芽的核心规范标准与白皮书可以在www.bluetooth.com上获取。 21.利用蓝芽技术的产品有些什么样的实例? 蓝芽产品的实例有:“三合一电话“(家用、办公用和移动电话),汽车PDA、有线电话、便携计算机、掌上机、无绳电话、移动电话、因特网桥、交互会议、免提耳机、电邮和语音电话提醒、自动同步、即时明信片、台式机及其外设,以及各类家电的控制等。 22.对蓝芽应用的发展有何预测? 传统的有线电话发展到5000万个,整整经历了70年的时间。而模拟蜂窝电话,用了14年的时间才达到5000万部。GSM只用了7年。那么,蓝芽要达到这个数量究竟要多长时间?答案是2年,这是最近在摩纳哥召开的蓝芽2000年大会上得出的结论。至2005年蓝芽设备产量将超过14亿个。2000年秋天笫一批带蓝芽的移动电话和PC将投放市场。带有蓝芽技术的PC台式机则在2001年投放市场。蓝芽的芯片销售在2000年下半年启动,真正进入批量生产是在2001年。 23.目前蓝芽产品为什么还火不起来? 蓝芽的标准规范第一版已经问世,很多芯片制造商还供应蓝芽芯片,但具有蓝芽功能的设备却出现得不多。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其价格,许多制造商正在等待合适的价格切入点。批量蓝芽设备估计在2000年年底入世,2001年会逐步升级。 24.蓝芽器件的集成商启动应用的限价价位为多少?何年能实现? 较为现实的启动上是以10个美元为参照点,这可能出现在明后年。一旦降到这一参照点以下,便能实际拓展市场,若能达到5美元以下,则是较为理想的价格,能出现大批量应用的良好局面,这类事件会发生在三年后。 25.与蓝芽这种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竞争力的技术有哪些? (1) 红外数据传输(IrDA); (2) 无线局域网(LAN)技术HOME/SWAP(Shared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 (3) IEEE802.11无线电以太网标准。 26.笫一次蓝芽技术的飞机演示是什么时候由谁进行的? Aircell与Motorola公司声明,宣布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次蓝芽无线电飞行试验。这代表蓝芽在航空工业中的第一次应用。试验是在飞机试验协会的Oshkosh 2000上进行的。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