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主视角中国

晚风中的笛手

初级会员
  • 帖子总数

    231
  • 注册时间

  • 上次访问

声誉

0 平淡人生
  1. 想重温MOH AA,可找不到1.11升级包和免cd补丁,请大伙帮忙给个地址
  2. 从2002.8开始上moh.q3acn,三年了,现在没了,百感交集啊!
  3. 18苏制T-26b和19苏制BT-5快速坦克两文的图贴反了!
  4. 这篇记事是日本《东奥日报》本罗从军记者所记,是下元部队(一O八师团)本部翻印的,由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二科翻译,原文出自《七七二团在太行一带一年半战斗小史》一书。神头岭交战的日军,除该两中队外(此外可以确认,当日参战的还有日重炮22联队辎重队的部分人员,并有人员战死),另有护卫骑兵二十余人,步兵三、四百人,除先头部队外,进入神头岭伏击主战场的日军根据陈赓日记的记载,约千余人,歼敌约八百名.。神头战斗被我军解决的部队系第十六师辎重队一中队(林队)与一0八师团之辎重一中队(笹尾队),而《东奥》因是青森市的机关报,所以这篇记事只写一0八师团辎重队之笹尾中队的战斗情形(因此队之大部分人员系青森县人)。日寇报纸记者……不能不掩盖其可耻的事实而违背良心地修饰其记事文,以假美其事而此篇记事特别掩蔽了这一点,这也或者由于记者的不得已。但从这篇记事也满足够对出当时战斗之激烈及日寇绝望于应战而至于死境之一斑 神头村附近战斗笹尾队之奋战 笔者东奥日报 本罗记者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日 下元部队本部复写 正文: 战斗状况 东奥日报本罗德治 高桥正男(脱出记) 本罗从军记者发于某地   中国军的最后作战是游击战术,不仅是最后,自始至终也是这样罢!   神头附近的战斗也正是它的典型的战术。   神头村(地图上是神大村)在山西省黎城、潞城之间的微子镇稍微偏北一点。   三月十六日午前九时半继续行军的真铜部队林队、粕谷部队笹尾队在这个部落(神头村)休息,是小休息,大约十五分钟的休息。不知因为什么,居民大欢迎孤军。饮马水等,兵们连手也不用动,他们(居民)就会挑来。兵也疲倦了。有很多的表现说明了只有土民对皇军的威武表示敬意及支持援助新政府的土民的厚意。   虽然说着“谢谢”叫他们(居民)担水,可是干部觉着他们脏臭。“支那军—流”的游击战术。   从到现在的经验来着想,也只对我们恳切的部落就会有敌兵。   他们一面大欢迎我们,一面视察兵力,想清楚地查看后续部队的种类、兵力。如果判断战斗员少的话,那末态度就会改变。   “不舒服!好象是那样似的。”可是警戒是够充分了。“是敌人!”   正在前面部队要开始行进的时候,砰砰地飞下来的子弹!轰轰地炸裂的迫击炮弹!沉重的使人心里不愉快的连续的重机关枪的响声!   从这个警戒线的什么地方潜近来的啊?   与向来的敌人稍微不同!很厉害!   队长笹民二郎中尉(秋田县人)立刻就命令战斗部队展开。子弹从前面的东北方直飞来!   从道路的左右展开,部队匆忙地占领了两面的高地。“好!你来吧!”   敏速布置完毕了后,开始了对峙。然而那时候敌人已经在我军高地前面布设了阵地。整个与预想一样的游击战术。   部队虽然大而战斗员少,咄嗟之间笹尾队长下了决心。把部下的小山正美少尉、潼谷少尉、上野少尉安排列各部署。   敌弹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敌兵力约有一两干,在前方高地之棱线上露出来的脸,在左右高地上蠢动着的“蝼蛄”等,不过只离百五十米二百米左右。连被憎恶心燃烧着充满敌忾心的眼睛的色光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连—点掩蔽的东西都没有。部队散在三方面,各各都向着敌人!就在这时候断然将刀抽出来的笹尾队长叫喊道:“大家一块死的地方就在这里!好好的干!”喊刚毕就挥着刀站在前头为指挥部队前进了数步。正在这个当儿,敌迫击炮弹转瞬之间在队长的头上炸裂了,重机关枪的子弹也向着集中,在当场完成了壮烈的最后。“队长完结了!”部下一瞬间被挡住了,又喊道:“跟随我来!”代替笹尾队长抽出刀来的是小山正美少尉。“我指挥放心吧!”   平常是不好说话的,可是自从出征以来,部下把希望都集中他一身上,津轻(日本地名,在青森县青森市附近——译者)武士就是在现在才是发挥他的真价的时候。   在小山少尉后面站的是兽医成田利秋少尉。   “小山!”“成田!”二人互相目视,在眼脸之深处里放光亮的东西,除“死”之外,什么也没有。   ——是死的地方!   同乡的二将校(同是青森县人)互相立誓奋战到最后。以后继续七个多小时。唉!这个战斗如何的极其激烈了啊!以短刀当作惟一的武器的特务兵的奋斗才正是眼边也泛着眼泪的奋斗。没有枪,只有一把刺刀。“叫特务兵拿着手榴弹。”短刺刀与手榴弹。然后不多时战斗就成了白刃战。敌人较视我军没有武器迫近来了。挥起青龙刀!—特务兵只拿一个手榴弹保护了三个战友。四五人之敌骤然而来的瞬间,“这个王八旦!”   投下的一个手榴弹很漂亮地把四个中国兵变成木叶微尘了。   有的兵逃走了,乘着他们逃走给他们一个反冲锋。身体埋伏凹地让敌人冲过,反拿着刺刀用足力刺杀。短刺刀折断了的落在各处,刺了又刺断了的。一个人对付五个人或者十个人是在所不免的。   迨援军来到为止,他们无论如何不得不死守部队的阵地。   战疲刀折弹尽而倒的,战线扩大到甚么地方啦!那边这边五人十人的组成—团互打的,互相交投手榴弹的,每爆炸黄尘必龙卷而起。   队长倒后,担当部队的指挥的小山少尉站在部队的最前面,在那地方有穴洞。   “进这里来。”   连部下的一个人的生命都爱惜。   到安全地带来——然后再讲究其次的处置。这是小山少尉的意思易在后面,成田少尉也跟随着。敌在五十米上下之高地布的阵地,重机关抢和手榴弹隔五分钟来一次。   “喂!都下死的决心罢!没有枪的,拔出短刺刀!必定刺死一人以上而后才死。有子弹吗?”   小山少尉说完了这个话后检查一看,仅剩了两发。到了现在的激烈的互击如何,可以想象而知。“好!不要把它放了,作为最后之子弹罢!”“都把肩章摘下,把身上衣服整理好”小山队长的悲壮的最后命令完毕了。“冲锋的命令一下的时候,就跟着我上。”这是最后。   还约有五十名兵,很紧地提住短刺刀。小山少尉的手枪因塞进了黄尘失了机能。   “冲锋!”   ×××××××××最前头, ××××××××××[译文为油墨沾污,难以辨认——著者]着“杀”飞跳到敌人之中了,这是为了要杀开血路。是成功?是末成功啊?时间的经过也不知道了。大约在午后三时半罢?第二次的敌人来了。“冲锋!”   小山少尉的声音,与声音同时飞出去的长身的后影,这才是兵们不能落后而跟随向前上的时候。   “嗳呀,脚!”   小山队长的声音,继续又叫喊道:“陛下万岁!”   队长挂彩了,兵将要跑到身旁的时候,“不要紧!后事拜托你们!”   好象把身体伸长的样子,小山少尉前进了。   “替队长报仇!”   因为复仇之念太切,一把短刺刀喷出了火光。   “杀!”以肉弹向前进的时候,隐蔽于侧面高地之敌的手榴弹瞄着小山少尉的脑天落下来了。   亲眼看到笹尾队长、小山少尉的这个最后的兵们,就是只剩一人也要为迨援军来到而战斗了。   “成田兽医官怎么样啦?”   兵们都忧虑着少尉的安否。   可是成田少尉也是为了要打开兵的血路而倒了,胸部中了数弹而战死了。   午后二时许从某地来的援军(十川队、安达队)开到,午后五时过自某地到的十川队、岩馆队、谷扳队的援军来到,渐次顽强之敌也遗弃无数之尸体躲进山岳里了。   我军方面也有好多的人珍贵的牺牲了,这实在是遗憾之事。   小山少尉战死了的时候,正在他的近旁站着而被自小山少尉喷出来的血将全身浴遍的、被手榴弹的破片伤了胳膊的村山利寿特务一等兵(山形县)的谈话如下:   我们若还有子弹也决不至把队长牺牲,实在是很极漂亮的战死。我被少尉阁下的血染成这样(现出血染的上衣)。少尉阁下呼“陛下万岁”的时候已经知道绝望了。   离宿营地之时,我自己的马流了眼泪,与战友两个互相说,“这个马眼不大好引”大概马已有死的预感了,战马也战死了!   我仅是胳膊的负伤,然而又一个破片把上衣的第四扣子打破到这样,然后退过衣袋由右腕的袖子出去了。又一个现在还在装护身符的防弹省心里。(一二九师第二科译)   
  5.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的经济危机 由于中国的坚持抗战,日本不能不陷于长期战争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对扩大中的占领区的经济与超经济的掠夺,也无法填满战争的无底的欲壑,结果是日本的军费大幅度地增长了。1931~1936年间,日本直接军费的累计额是51亿日元,年平均为8.5亿日元;1937~1941年间,直接军费的累计额高达441亿日元,年平均88.20亿日元,即增长了10倍。而1937~1941年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仅由120亿日元增加到173亿日元,即增长不到50%,非生产性的军费增长远远超过工业发展的速度及经济许可的限度,这不能不带来与日俱增的灾难性的影响。 1937年秋天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又给脆弱的日本经济以当头—棒。虽然对中国占领区的输出额增加了40.7%,但由于国际贸易的衰退,1938年日本的输出总额反较上一年度减少了20%以上。贸易条件也更形恶化了,如棉布,输出的实物量减少了25.9%,而价值额却减少了38.3%。出口锐减,使得只能是量出为入的日本进口额也相应地减少了35.2%,轻工业原料及粮食进口额减少幅度更高达52%~89%。市场需求及原料供应的剧减,使轻工业遭到严重破坏。1938年6月,轻工业停业的已占企业总数的49%,失业人数由1937年的7万人激增至150万人,半失业者更多达300万人。 世界经济危机固然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但就日本经济危机的形成与发展言,主要并长期起作用的,仍然是战争与扩军这一因素。不可否认的事实是,1939年以后,亦即在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之后,日本经济才更加恶化了,并演发为全面的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危机。 七七事变后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是: 民用工业的萎缩。表面上看,1937年后的日本经济仍在发展中,只不过是增长率显著地压低了。1932~1936年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0.5%,而1937~194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却下降到5.1%。但这一综合性数字,掩盖了日益深化的日本经济危机。如以1935~1937年的平均产值为100,则1941年陆军武器的生产指数为120,海军武器为500,生产资料为120,消费资料约为75%。由此可见,1937年后的工业发展,只是一种假象,除与军工生产直接相关连的部分重工业确有发展外,工业增长仅仅是意味着退出再生产过程的那一部分军用产品产值的恶性增长。就民用工业说来,则无论是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的生产都逐渐衰退了。 早自1937年秋起,因军需生产的急剧膨胀,日本就已面临着资金、原料、动力、劳力及外汇分配上的严重困难。1937~1939年间陆续颁布的临时措施法、临时资金调整法、国家总动员法、限制雇佣职工令等,目的即在于压缩民用经济,特别是其中的消费资料的生产以保障军需。为此,不仅禁止多达560项原料与商品的进口,而且,更规定诸如橡胶、皮革、铝、锌、锡等都不得供应民用,进口的原棉、羊毛、纤维浆等只能用以生产换取外汇的出口商品,这就使得1937年后的第二部类的生产连年下降。以1930~1934年的平均值为100,则纺织业的产值指数由1937年的133,下降到1941年的79,食品业的指数亦由1937年的104,下降到1941年的90。 如果说1939年前日本是依赖牺牲第二部类的办法来强行发展第一部类的话,那么,在1938年第一部类生产达到最高峰之后,日本已不得不牺牲第一部类中的民用经济部分以强行扩大军需工业的生产。剜肉补疮不够用了,就只能是杀鸡取卵。1939~1941年间,普通钢材、工作母机、煤炭等产值逐年减少。化工产值甚至低于1937年的水平。因此,虽然算进第一部类产值中的军需品的产值大幅度增长了,然而,第一部类的总产值却反而减少了近10%。1940年提出的“有重点的增加生产的方针”,实际上是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一再生产过程遭到破坏的既存事实,并也表示了要进一步牺牲生产资料(更不用说消费资料)生产以发展军需工业蛮干到底的决心。军需工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以生产资料的扩大为基础的;事情发展到了军需工业吞噬生产资料的地步,也就表明日本已濒临于经济崩溃的边缘。 农业生产衰退。由于受到半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日本农业发展是很缓慢的,且长期不能自给。除部分畜产品及小麦外,大米、大豆、蔗糖等部分或全部来自对我国台湾、东北及对朝鲜的掠夺。作为慢性农业危机的突出表现,1935~1937年间大米进口(掠夺)的年平均额(1246万石),虽较1925~1929年的年平均额(1001万石)增长了24%,而作为日本主食的大米消费量,按人口平均计算,却由1925~1929年的1.14石减少到了1935~1937年的1.06石,即减少了8%。如果说1939年前农业产量的增长虽然跟不上人口增长率但毕竟还有所发展的话,那么,在这以后,无论是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产量都绝对地减少了。由于征调劳工与士兵,扩大军事用地等,1937~1941年间,农村劳力减少了207万人,农业用地减少了237 774町。另则,与1937年比较,1941年的农用生铁减少了64%,氮、磷、钾肥也因供给战争的缘故而减少了。结果是1940年的稻谷产量较前5年的平均产量减少了431.5万石;而1941年的产量又较1940年减少了578.6万石。1939年发生了严重的粮荒,迫使日本采行强制征购的“供出制度”;1940年起,又强制农民缩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增加粮食生产;l941年起,更推行旨在压低消费量的粮食定额配给制。凡此种种,表明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农业生产已陷入绝境。日本力图扩大对占领区的掠夺,但竭泽而渔的做法只是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更行衰退。与1938年相比较,1939~1941年掠夺自我国台湾及朝鲜的大米进口的年平均额倒减少了20%。 财政濒于崩溃。占预算支出70%~80%的直接军费直线上升,使国家支出与年俱增。1936/1937年~1941/1942年5年度间,日本预算支出累计达488.37亿日元,较前5年的累计额107.55亿日元增长近4倍,这就引起税收大幅度增长,税收总额由1936/1937年度的20亿日元,上升到1941/1942年度的58亿日元;按户数平均计,1937~1941年间每户税收负担更增加了2倍以上。1937年后劳动群众生活水平下降,全国商品周转额又急剧减少,继续扩大税收额已面临不可克服的困难。为了弥补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求助于公债和纸币的发行。1931年的国债为60亿日元,先是增加到1937年的105亿日元,继又增加到1941年的286亿日元。早在1939年初,公债发行额便已接近当时闲置中的全国活动资金的总额;其后的公债的强制推销,实际上已是在搜刮和集中民用企业的活动资金,这当然就引起再生产过程的破坏——而再生产的扩大却正是进一步增加公债发行额的基础。与此相适应,公债的强制推销也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虽然提出“公债消化第一”的原则,1939年的公债认购率只有89.2%,次年更又减少到78.5%。在此期间,通货发行额也大幅度增加了,由1931年的13.30亿日元,增至1936年底的18.70亿日元。通货膨胀影响及于当时资本与商品的正常流转,曾遭到以民政党为代表的工商业者的反对,成为统治集团内讧一度尖锐化的原因之一。七七事变后入不敷出的情况更趋严重,借助印钞机弥补赤字便成了常规。通货发行额由1937年底的23.10亿日元,,陡增至1941年的59亿日元,远远超过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价值总额,导致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以1929年批发价格指数为100,1937年为238.2,1941年为311.3。纸币的急剧贬值,是对广大人民的赤裸裸的掠夺,并也引起包括军需品在内的商品价格的暴涨,从而又不断地扩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1938年政府颁布了冻结物价的统制令以保障政府物资的采购,其结果只是促成黑市贸易的形成,更多的商品退出了政府管制下的公开市场。日本财政陷于恶性循环之中,赤字财政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扩大财政赤字,到头来,是以资本与商品的自由运转为条件的资本主义再生产遭到更大的破坏。 人民生活恶化。30年代初期便已发生的绝对贫困化过程,七七事变后,因国民收入的实际减少及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而急剧发展了。货币工资的增加远远跟不上零售物价的上涨,使职工的实际工资不断下降。1937~1941年间,货币工资指数增加了57%,零售物价指数上升了88%,结果是,在劳动强度极大地强化,工时延长到12~14小时的情况下,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却下降了16%(考虑到黑市价格,下降幅度当更大)。除赋税频增、地租暴涨、生产衰退外,促使农民生活恶化的又一要素是剪刀差的不断扩大。1937~1941年间,农产品价格上涨了62%,而肥料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了80%,工业消费品价格更上涨了100.7%。民用经济的萎缩,使无法纳入军工轨道的中、小企业或手工业者大批破产。农产品及消费品的急剧减产,使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日益缺乏,定量配给标准不断下降。据官方统计,以1937年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指数为100,到1941年,食糖的消费指数下降到76.9,肉类下降到66.9,蔬菜下降到76.1,衣料下降到62.3。1941年初,更被迫推行粮食、副食品定量配给制,除特殊情况外,成年人每日定量仅有350~390克。这就是说,日本人民已普遍生活于半饥饿的状态中。 对外贸易瓦解。战争经济的发展,对进口的原料、燃料、设备或半成品、制成品的需求量日益扩大。然而,由于原来用以弥补外贸逆差的黄金储备枯竭,更由于构成出口贸易主体的纺织业大幅度减产,1937年后日本已无力维持其传统的贸易格局——输出纺织品、生丝等,换取原材料、燃料等。据统计,1937~1941年间,日本输出的棉织品由5.73亿日元减少到2.15亿日元,生丝由4.07亿日元减少到2.15亿日元,人造丝织品由1.54亿日元减少到0.60亿日元。这就使得原已被迫采行“进出口连锁制”的进口贸易更趋衰退,并进而影响到日本经济,使其逆转,进而,则更危及以扩大军需生产为宗旨的战争经济的发展。1937年,日本出口商品的3/4是销往美国与英联邦市场,随着争夺市场竞争的加剧及日本和美、英关系的交恶,1937~1941年间,日本对美、英控制地区的输出额由14.26亿日元剧减到5.97亿日元。1937年后,日形衰退中的日本外贸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对中国占领区的强制输出,到1941年,对中国的输出额由7.90亿日元猛增为16.58亿日元。易言之,经济实力不足的日本,已越来越严重地依赖暴力来推进贸易了。反过来,这又为战争的扩大提供新的刺激。美国实行的经济绥靖主义,曾极大地帮助了日本的对华战争,但霸权斗争终究是不可调和的。1940年7月美国废除了日、美通商条约,9月在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美国宣布禁止废铁等11种战略原料对日出口。1941年7月,美、英、荷相继宣布冻结日本的资金,紧接着,美国禁止棉花、粮食以外一切物资对日本的出口,英国宣布废除日英、日印、日缅通商条约,尤具影响的是,荷兰继美国之后也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每年开采石油40万吨,人造石油30万吨,而消费量为540~550万吨。进口石油来源的中断对日本经济及战争机器的运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就在宣布石油禁运后的7月31日,日本作出了向美国宣战的决定。 1941年2月,企划院总裁星野直树宣称:日本“已不能从满洲及华北获得充分的物资,不能不考虑从南方获取物资,而且拿日本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仅仅考虑依靠支付代价的办法来进行输入”。这就表明,迟至194l年初,因军事膨胀型危机的发展,日本经济已陷于走投无路的绝境,以致在统治阶级看来,唯一的出路在于扩大侵略战争的范围,借助于赤裸裸的战争掠夺,亦即不“支付代价”方式来摆脱恶性发展中的经济危机
  6. 尼康 (NIKON) 尼康的前身是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17年。由三菱当时的社长岩崎小弥太投资成立(所以尼康也是三菱财团的一分子)。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还要依靠进口的德国卡尔蔡司的望远镜,但一战的爆发使得进口德国光学玻璃困难,所以尼康公司在1918年开始对光学玻璃研究和生产,以解决军队对德,法,英进口的依赖。同年日本光学成功仿制出优质的双筒望远镜,并反而向英法俄美出口了大约15000只。二战之前,除去OEM一些相机镜头之外,日本光学没有什么民用产品,全力精研军用光学兵器。在二战期间几乎所有军用的望远镜、瞄准仪、军用测距仪、军用航空照相机、潜望镜都是由尼康提供的。尼康在二战期间军用光学仪器的生产数量无法统计,但一艘巡洋舰级别的军舰,至少要配备13只大型双筒望远镜,其数量可想而知了。 通过战争尼康不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量熟练的技术人才。日本投降时,尼康已经发展到23000名工人,25个生产厂的大型企业。
  7. 雅马哈 前身是山叶寅楠(Torakusu Yamaha)在1888年创办的山叶风琴制作所,开始时只是个生产传统乐器的小作坊,1897年改名为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1900年开始生产钢琴。日本乐器在1938年受军方委托并开始大量生产金属和木制螺旋桨、航空零件等军需物资,战后生产螺旋桨和航空零件的工厂被分离成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也就现在是生产摩托的那家)。如果不是靠二战,YAMAHA决不可能涉足发动机行业,并取得现在这样的发展。
  8. 日野(HINO) 日野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东京瓦斯电气公司,1917年,大森工厂落成,并开始进行卡车方面的研究,1918研究成功TGE-A型军用货车,并于同年开始量产。根据日本的军用汽车补助法,瓦斯电获政府的奖励并且每年都能得到一定量的补助。就这样瓦斯电成为了日本军用车辆的研究和供应大户。由于资金充足,还开始进行飞机引擎的研究。1928年开发出“神风”型飞机引擎。1933年又开发出KR-1型小型客机。1937年,与石川岛自动车(五十铃)、京都国产公司合并为东京汽车工业公司,(1939年瓦斯电的航空机部门被日立收购,变成日立航空机。)1942年日野又脱离了东京汽车工业公司独立,改名为日野重工。1959年又改名日野自动车工业直至今天(现在日野是丰田集团的成员,丰田的卡车技术完全依靠日野)。二战期间,瓦斯电-日野作为重要的军工企业为日军提供包括飞机引擎、坦克、装甲车、军用卡车、牵引车等大量军用装备。
  9. 五十铃(ISUZU) 五十铃汽车公司的前身是1916年在东京都品川区成立的东京石川岛造船所自动车部门,该部门于1918年与英国Wolseley公司合作,并于1922年成功在生产出Wolseley A9型轿车。1929年改名为东京石川岛自动车制作所。1933年,该公司与达持汽车公司合并。1937年,该公司又与东京瓦斯电气工业公司、京都国产公司合并为东京汽车工业公司。(1942年原瓦斯电气工业出身的日野自动车制作所从东京汽车工业公司独立分离出来,变成日野重工业。)二战期间,主要为日本军方提供装甲车、牵引车和军用卡车等军用车辆。二战结束后于1949正式改名为五十铃汽车公司(投靠战后新成立的第一劝业银行系财团)一直至今。
  10. NEC 日本电器 NEC成立于1899年7月17日,一开始是日本和美国西部电子公司合资经营的,主要是销售电话机。1920年被住友财团投资收购并取得经营权。二战爆发后更是完全投靠住友财团的伞下直至今天。二战期间和住友电器一起,共同为日军生产雷达、无线电话、电子管等电子与半导体设备。军用信管包括UN-954型电子管、TE-661A型电子管、TB-601A型电子管、TB-608B型电子管、TB-608D型电子管、HO-104F型电子管、MC-656A型电子管、CY-501F/MC-656B型电子管、CZ-501D/MC-656C型电子管、CZ-501D型电子管、CZ-504D/MB-655A 型电子管、CZ-504V/MB-655D型电子管、TE-661A/ UN955型电子管、ME-664A型电子管、KZ-6C/DB-665A型电子管、TB-674A型电子管、MC-804A型电子管。雷达包括四号三型对空警戒雷达
  11. 东芝(TOSHIBA) 东芝的前身是由1875年成立的芝浦电气制作所和1890年成立的东京电气株式会社于1939年合并而成,叫做东京芝浦电气,战后改名为东芝。无论战前还是战后,东芝都从属于三井财团。二战期间,东芝主要生产雷达、军用电子管等半导体设备。其中生产军用通信电子管包括UY-807型电子管、 UY-807A型电子管、 UY-807B型电子管、RX-1/ UX-6501型电子管、RW-2/ Ut-6502型电子管、RC-4型电子管、RD-5/ UL-6306型电子管、UZ-6001型电子管、US-61型电子管、UX-6201型电子管、UX-6203型电子管 、UZ-6302型电子管、UZ-6303型电子管 、UZ-6304型电子管 、US-6305型电子管、UL-6306型电子管 、UX-6501型电子管 、Ut-6502型电子管 、KX-6901型电子管 。军用雷达包括一号一型对空警戒雷达,一号三型对空雷达。
  12. 松下电器 (PANASONIC) 松下电器是由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3月7日所创立的,一开始叫做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主要生产插座和插头。因松下幸之助经营得法,和其他财团一样松下电器在二战初期已经小有规模并拥有多家关系企业。 在1938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国民总动员法》之后松下幸之助开始狂热地将松下电器由民用生产转入军需生产,而且凭借松下电器的优良技术和工艺,使这些军需品的生产如鱼得水,常常能应约生产出一些精密的武器装备。从此方面来说,松下电器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贡献是突出的。对于这种主动积极的投入,在松下身上体现出的已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家的眼光,而且更反映了松下带有民族狂想的色彩。 1938年初,开始接受“陆军省”的订单,投入的企业是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是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后来,就是这家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奉陆海两军之命,制造了各种兵器。同年,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开始研究发展无线电通信机械部件。 1939年9月,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又设置了军需品生产的部门,主要为军方制造军用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部件,比如海军舰艇上用的无线电发报机的电键、线圈、可变电容器等。 1942年,政府决定制造200吨型的木船,以应急需。这一任务,军方交给了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认为“为国家效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答应了下来。松下在一个星期内就组建了“松下造船公司”,投资1000万元。就这样,松下电器在无任何技术基础的情况下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和生产出了这种巨型木船。这样的效率,引起了各界的轰动,政府要员、军界首脑均来参观,就连天皇的弟弟也来看了,而且还训了话。直到数十年后,在文稿中,他提起当时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直到日本投降前松下造船公司共生产200吨型木船50艘。 1943年7月,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开始制造整套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以后,松下公司与其他工厂联合,一起为军方生产无线产品。投入生产的当年,松下电器即生产出长波、中波收发报机 和三丙牌收发报装置等。 1943年中日本海军部将一个计划交给了横须贺航空技术兵工厂(即空技厂),要求研发一种全木制的轰炸机(此时日本已经受中途岛和瓜岛的失败的影响,铝、铜等军需物资匮乏)项目负责人叫佐波(战后担任松下电器参事)。佐波找到了老朋友松下幸之助,请求松下电器进行研究,松下本来就有制造飞机螺旋桨等部件的松下航空工业公司。但为了进行这一计划,于1943年8月又再投资3000万元在原来的基础上改组经公司为“松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靠!不惜血本啊,松下这小子在自传中还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军国主义分子。)经过一年多艰苦的研究,终于在1945年一月试飞成功,这就是日本二战期间唯一的全木制轰炸机“D3Y1-K明星”。在日本投降前共生产7架。 1944年,为了应付蜂拥而至的美军B29轰炸机,军方委托松下电器生产更精密的要塞地区大型警报器。 松下电器接手此产品,马上从日本电气公司(NEC)借到样机一部,先攻坚制作各零部件,然后制作整机,1945年交货。 这样,加上上述无线通信设备,松下电器生产了几乎所有军用通信设备的整机和部件, 如:大型收发报机,便携式收发报机,九二式军用电话,大型警报器,以及电子管、电阻、电容 器等电子元件。 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松下电器总共拥有工厂67家,工人20000多人。借二战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而受到的只是象征性的惩罚(美国只是把松下电器与军工有关的关系企业全部分离和解散,对松下电器反而是好事。)。
  13. 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与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爱知时计株式会社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开始生产飞机,并于1943年从爱知时计株式会社中独立出来,成立了爱知航空株式会社。生产了包括瑞云、九九舰爆在内的大量轰炸机和侦察机近4000架。日本投降后爱知航空株式会社改组成为了爱知机械,改为生产小型轿车以及汽车零件。1965年投靠了日产汽车,并开始为日产汽车生产汽车和零件一直至今。而爱知时计株式会社则在战后改名为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现在生产电表和煤气表。 在二战期间生产飞机包括: H9A二式飞行练习艇(31架)、二式水侦(仿德国的HE25共生产14架+进口2架)、E11A1九八式水上侦察机(17架)、D3A九九式舰爆(1492架)、D1A2九六式舰爆(428架)、E10A1九六式水上侦察机(15架)、E3A1九〇式一号水上侦察机(12架)、D1A1九四式舰爆(162架)、E13A零式水上侦察机(1350架)、B7A2流星式舰攻(111架)、M6A1特殊攻击机[晴岚](28架)、E16A瑞云式水上侦察机(256)架。
  14. 日产(NISSAN) 日产全称日本产业,前身是久原矿业株式会社。一战过后,久原矿业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鲇川义介(战前十五大财阀之一)在1928年介入,亲自担任社长并将其改组成为日本产业,之后逐渐壮大,形成日产康采恩,其旗下包括有日产汽车、日本矿业、日立制作所、日产化学、日本油脂、日本冷藏、日本碳矿、日产火灾、日产生命。 日产汽车是由鲇川义介于1933年12月将日产业股份公司和户(火田)铸物汽车部合并而建立;1935年日产汽车设立横滨工厂,生产日本式的小型汽车。这种小型车后来成了日产车的主要车型。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刺激了日产汽车的大发展。他们为适应军国主义的战时经济体制,改产卡车和其他各种军用车辆,生产规模空前扩大。1942年,他们又研制生产出教练机和滑翔机,并于翌年新建专门生产飞机引擎的吉原工厂。另外著名军工企业中岛飞行机下属的浜松制作所在战后加入日产。 说起日产不得不介绍在伪满洲国扮演重要角色的鲇川义介。鲇川义介在日军侵占东北之后,把他属下的垄断企业全部搬到东北,成立了“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亲自担任社长,同时还兼任满州国顾问、贵族院勅撰议员、内阁顾问等职务。到1937年,鲇川和松冈洋右(满铁总裁)、岸信介(产业部次长)互相勾结,号称满洲三角同盟,基本上垄断、控制了东北地区的工业。“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成立之初的资本是四亿五千万日元,1940年猛增至二十四亿日元,鲸吞了中国人民无数的血汗和生命。日本投降后,作为战犯被关押在巢鸭监狱候审,但在美国的庇护下,居然逃过了东京审判,并于1947年被释放。对此中国GCD在1949年二月四日曾发表《中国GCD中央委员会关于国民党卖国政府将日本侵华战犯遣回日本的声明 》表示强烈的抗议。日产康采恩在五十年代财团重组时和战前四大财阀之一的安田财团融合,变成了战后新六大财团之一的芙蓉财团(也称鲇川-安田财团)一直至今。
  15. 日立 (HITACHI) 日立的前身是久原矿业日立矿山附属的机械修理厂,1910年小平浪平在久原矿业公司的日立矿业修理工厂生产了第一台5马力电动发动机。从那时起日立制作所正式成立。在1920年,在这个电机修理厂基础上改组成名为日立制作所的股份有限公司,名义上脱离久原矿业公司独立经营,但实际上仍然从属于鲇川财团。在不久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本电机产品的进口受阻,日立电机一下子红火起来。他们在鲇川义介的经营指导与资金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因而逐步发展成日本最大的电机厂家之一。在随后发生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日立制作所得到了日本军部对军舰、坦克、发动机(收购了东京瓦斯电气公司的飞机部门,成立了日立航空机公司,生产军用飞机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战争结束合共生产飞机引擎11969台。)、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雷达等产品的订货,因而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1944年,日立已拥有日立、龟户、茂原等11家工厂。 其生产军舰包括: 驱逐舰:樫号、 桧号、峯风号、 冲风号、 岛风号、 滩风号、 汐风号、 太刀风号、 帆风号、 野风号、 波风号、 沼风号、 春风号、 松风号、 旗风号、 如月号、 菊月号、 吹雪号、 初雪号、 敷波号、 夕雾号、 涟号、 响号、 夕暮号、 海风号、 大潮号、 霰号、 阳炎号、 亲潮号、 天津风号、 野分号、 岚号、 夕云号、 巻波号、 早波号、 冲波号、 浜波号、早潮号、 岛风号、 秋月号、 初月号、 冬月号、 花月号、 松号、 桃号、 槙号、 榧号、 椿号、 楡号、 椎号、 榎号、 雄竹号、 初梅号、 朝露号、 疾风号、 杉号 其他舰只:海防舰和炮舰(700-1000吨级)21艘、鱼雷艇4艘、驱潜舰10艘、运输舰17艘、扫雷舰9艘、特种舰只12艘 生产坦克包括:九七式中型坦克(与相模兵工厂一起生产了2123辆)、一式75mm自行火炮(数量不祥),一式100mm自行火炮(数量不详)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