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BF1942 发布的全部内容
-
太阳报最著名的三版女郎Keeley Hazell为庆祝《荣誉勋章:神兵天降》上市首发,特意装扮成四十年代的惹火女郎在美军老式吉普的引擎盖上玉体横陈,就像以前盟军轰炸机机身上常见的性感涂鸦。 《荣誉勋章:神兵天降》的PC及XB360版现已上市,PS3版预计将于11月16日发售。 很有当年的时代气息的说
-
官方中文页 http://forgottenhope.filefront.com/main.php?lang=chinese
-
【游戏简介】 《荣誉勋章之空降兵》可谓重新定义了二战FPS游戏的含义,《荣誉勋章之空降兵》将带领玩家感受一个新奇的空降体验。同时,《荣誉勋章之空降兵》也是这个经典的二战FPS系列首次进入次世代平台,本作将发行PC、PS3、Xbox 360和手机版本。在《荣誉勋章之空降兵》中,玩家将跟随第82空降师的一等兵Boyd Travers的脚步,在欧洲战场进行登陆作战。从多石的西西里岛开始,到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每一个任务都是从敌后开始的,也都是从空投开始的。你完全可以决定你从哪里开始跳伞,而且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降落地点的不同,你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将多种多样,或许,你根本就不可能生存,落地之后没走几步就被敌人射杀,而这也确实是当年二战伞兵的真实写照。当你跳伞之后,你可以对战场的局势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接著你需要控制你的降落伞,选择一个降落地点。落地之后,环境完全是陌生的,你需要动用你的一切感观来确定你所在的方位。接著你就要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选择一条路前进。可以说,《荣誉勋章之空降兵》也是一款人物达到照片级真实效果、而且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游戏。《荣誉勋章之空降神兵》的开发团队这次仍将游戏的真实性、可信性摆在了第一位,开发者们已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多位专家和二战老兵,同时还专门去欧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唯一的目的就是确保游戏的曆史和地理真实性。陆军上尉Dale Dye作为《荣誉勋章》游戏的军事发言人,已经为七部《荣誉勋章》游戏担任了军事技术顾问,以确保《荣誉勋章》这个金字招牌能够屹立不倒。《荣誉勋章之空降兵》由EA洛杉磯工作室开发. 特色: * 跳伞将从根本上影响游戏的进行方式。每次任务都是通过完全互动的空降至敌方领土开始的。你的著陆地点将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式。 * 自由行动FPS中的非线性任务。体验激烈的戏剧性游戏故事,在自由行动的FPS环境中进行自由的非线性任务。 * 大量忠实于曆史且可定制改装的武器供你选择。在战场上对你的武器进行临时个性化改装。 * 《荣誉勋章之空降兵》将带来游戏中最真实可信的人类。由于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游戏中的人类在环境中的行动将与真实毫无二致。 BT种子:http://bbsimg.ali213.net/attachment.php?aid=668475
-
http://forgottenhope.filefront.com/main.php?lang=chinese
-
细品FH2视频 之 《空中缠斗》 这次展示的是Bf109E7 Trop,武器装备:机鼻2挺机枪(备弹1200发),机翼2门机炮(备弹60发) 视频播放:若视频有问题请点击这里>>> http://tv.mofile.com/cn/xplayer.swf?v=RQN5...y=0&nowSkin=0_0">http://tv.mofile.com/cn/xplayer.swf?v=RQN5...y=0&nowSkin=0_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width="450" height="380"> 图一:座舱视角,开火时可以看到机鼻的机枪和机翼上的机炮的火焰。 图二:瞄准镜视角,击中目标时的命中提示为准星上一红色圆圈。 图三:从视频中来看,FH2中的飞机比较耐打,瞄准的这架侦察机已被命中2发机炮炮弹,还没爆。 图四:被敌机射击,子弹轨迹十分明显,足以判断敌机方向。 图五:朝向太阳时,眩目效应不算强烈,周围环境仍清晰可见。 图六:比较难看的飞机残骸,黑色废铁,强烈要求FH小组做好看些。 图七:超赞的坠机效果,飞机不再像0.7中冒火失去动力然后掉下去,而是拖着烟进入螺旋,很好,很强大。
-
下面我们要展示两架侦察机。Fieseler Fil56 "Storch"是德国在二战中主要的侦查和通讯飞机之一。模型由[79th]Le_Chat赠送给我们,Toddel贴图,ctz编码。 第二架是典型沙漠涂装的Piper J-3 Cub。这是盟军的侦察机,模型由Mange和Rad制作,贴图和编码由Rad完成。 下面,ctz录制了两部展示FH2空战的游戏视频。"Ground Attack"(对地攻击)和"Dogfight"(空中缠斗)。Bf109E-7 Trop的座舱由Toddel和Herc创建。Ju87-B2的座舱由Toddel创建。你看到的飞行员手臂由Zero制作模型, KilliVanilli调整姿势,ctz编码。视频中值得注意的是从地面升起的烟柱如何被经过的飞机扰动。 Download "Ground Attack" HQ 下载"Ground Attack"(对地攻击)高质量版 国内:http://bf2mod.cn/thread-16937-1-1.html Download "Dogfight" HQ 下载"Dogfight"(空中缠斗)高质量版 国内:http://bf2mod.cn/thread-16949-1-1.html 最后,请和我们一起欢迎经验丰富的模组制作者Smig和Robur加入团队。Smig擅长场景模型制作,而Robur是模型制作的多面手和贴图制作人员。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了,记得下次一定要回来看我们的下次更新。然后别忘了在IRC上加入我们。欢迎到我们的公共论坛讨论这次更新内容和其他的新闻。 来源:WWW.BF2MOD.CN
-
下面我们要展示两架侦察机。Fieseler Fil56 "Storch"是德国在二战中主要的侦查和通讯飞机之一。模型由[79th]Le_Chat赠送给我们,Toddel贴图,ctz编码。 第二架是典型沙漠涂装的Piper J-3 Cub。这是盟军的侦察机,模型由Mange和Rad制作,贴图和编码由Rad完成。 下面,ctz录制了两部展示FH2空战的游戏视频。"Ground Attack"(对地攻击)和"Dogfight"(空中缠斗)。Bf109E-7 Trop的座舱由Toddel和Herc创建。Ju87-B2的座舱由Toddel创建。你看到的飞行员手臂由Zero制作模型, KilliVanilli调整姿势,ctz编码。视频中值得注意的是从地面升起的烟柱如何被经过的飞机扰动。 Download "Ground Attack" HQ 下载"Ground Attack"(对地攻击)高质量版 国内:http://bf2mod.cn/thread-16937-1-1.html Download "Dogfight" HQ 下载"Dogfight"(空中缠斗)高质量版 国内:http://bf2mod.cn/thread-16949-1-1.html 最后,请和我们一起欢迎经验丰富的模组制作者Smig和Robur加入团队。Smig擅长场景模型制作,而Robur是模型制作的多面手和贴图制作人员。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了,记得下次一定要回来看我们的下次更新。然后别忘了在IRC上加入我们。欢迎到我们的公共论坛讨论这次更新内容和其他的新闻。 来源:WWW.BF2MOD.CN
-
大家好,欢迎回到开发中的FH2的另一个更新。本周我们首先要展示一幅由Knoffhoff制作的新地图:Alam Halfa。先来看看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 Alam Halfa之战是隆美尔在阿拉曼突围的最后机会。由于英联邦第八集团军(首次由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的实力与日俱增,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军团处于不利的境地。德国把越来越多的资源转运到东线战场,而隆美尔的补给却连马耳他都无法通过。于是,在1942年8月30日晚(差不多65年前),隆美尔的部队出发,向英军防线的南部发起突围。计划是先向东穿过盟军的雷区,然后转而向北穿过Alam Halfa山脊。这里的地形对德军坦克有利,可使他们如同先前在格查拉那样轻而易举地消灭英军。但是,从一开始事情就与隆美尔想象的不同。英军雷区面积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空袭也对部队的前进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了挽回损失的时间,隆美尔只好转北开至比原计划偏西许多之处,进攻AlamHalfa山脊的西端。这正中蒙哥马利下怀,他已经命令布置好半埋式的反坦克炮和防护掩体中的坦克给予支援。不用说,德军对山脊的进攻以失败告终,而在接下来的夜间,英军和美军的轰炸机向德军坦克投掷了超过4000吨的炸弹。激战数日后,传来了撤退的命令。隆美尔突围的最后机会也已失去,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修筑工事,准备抵御英军不可避免的进攻。虽然第二次阿拉曼之战通常被称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但更多的现代历史学家认为Alam Halfa之战才是真正改变了局势。
-
中国的历史。 从1921年开始,汉阳、青岛、太原、沈阳、大沽、长沙等11家兵工厂先后进行仿制。这还只是政府控制的规模较大的兵工厂,那些军阀自办的小型兵工厂,也都纷纷效仿,到底有多少家兵工厂生产毛瑟手枪,又生产了多少毛瑟手枪,已经难以计数。各国的仿制品有的是原样仿制,有的又略有改进,德国也一直不停地改进,这样,就使各种型号的毛瑟手枪达到数十种,还不算同一型号的不同枪管长度的手枪。 虽变形枪很多,但毛瑟手枪的原理和基本形状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口径多数仍为7.63毫米,少数有7.65毫米和9毫米的。而9毫米口径的手枪又分为发射9毫米毛瑟手枪子弹、9毫米拉果手枪子弹和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子弹三种。毛瑟早期的试制品中,还有8.15毫米口径的,未批量生产。枪管的长度,一般来说,以132毫米和140毫米为多见,短管的则多为97毫米,西班牙制的毛瑟仿制品中,枪管长度有155毫米和181毫米数种,这都只是较长见的,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几个标准。 国人区分毛瑟手枪的方式很多也很不一致,因为都是俗称,各地区的叫法和标准也有区别。较多使用的有“头把”、“二把”和“三把”(或“三号”)的区分方式。但这“几把”是怎么区分的,说法却各有不同。一种说法是:“头把盒子”口径9毫米,长枪管;“二把盒子”口径7.63毫米,长枪管;“三号盒子”口径7.63毫米,短枪管。另一种说法是:“头把”指的是长枪管即140毫米枪管的毛瑟,也称“长苗盒子”,此称在冀中用的较多,小说《烈火金钢》、《小英雄雨来》等书中都有对此枪较形象的描述。“二把”指的标准枪管即132毫米枪管的毛瑟,“三把”与上一种定义相同。但不管怎么定义,用的最多的都是“二把盒子”。另一种叫的比较多的是“大镜面”。一般是对毛瑟手枪中一款“平坦侧面”样式手枪的通俗叫法。此枪最显著的特征是机头大而圆,机匣两侧无任何凸起与铭记,光滑如镜,故称大镜面盒子。大沽曾仿制此枪。有回忆文章称杨靖宇将军最爱的就有一支“金鸡满槽十响大镜面匣子”、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开头描写的武工队梁队长使用的“金鸡圆眼大镜面盒子”均指该枪。该枪是十响半自动的。至于“二十响的长苗大镜面”,指的则是西班牙造陈斯特拉902式手枪。对应大镜面的,还有小镜面一说,但很少使用。此枪系指由国内某个小兵工厂仿制的一款小握把短枪管毛瑟手枪的俗称,原因是该枪其它地方都类似毛瑟警用型,连机头也是小环的,但机匣侧面则是光滑平整的,故称小镜面。小说《烈火金钢》中区委书记齐英所用的一支,就应该是此枪。由于此枪生产量极小,流行面极窄,故“小镜面”一称也极少听到。在山西,还有仿制的11.25毫米口径的毛瑟手枪,俗称“大眼盒子”,为数极少,仅在阎锡山晋绥军中列装。在冀中,又有称作“马匣子”的毛瑟卡宾枪,其意为“可以兼作马枪使用的匣子枪”,德国在一战时即曾生产此枪,天津的大沽造船所亦有仿制。其特点是木制枪托固定在枪上,枪管达254毫米甚至更长。该枪多数是半自动的,天津造则还有全自动的,故也称其作冲锋枪。也是在小说《烈火金钢》中对此枪有描写,即汉奸高铁杆的卫兵中,有二人使用的就是“马匣子”。七七抗战时的二十九军也曾配备此枪给副排长使用。 1927年前的各型毛瑟手枪,全部都是半自动的,采用固定式弹仓供弹,容弹量多数为10发,少数8发和6发,还有二十发的半自动毛瑟手枪,则极罕见。到了1927年,西班牙生产的毛瑟手枪(在西班牙,并不称毛瑟手枪,而称皇家手枪和阿斯特拉手枪,因都是仿造的毛瑟手枪,为方便,故都将其称作毛瑟手枪),首次使其具有连发功能。毛瑟的故乡德国自然不甘落后,很快的,毛瑟M712式冲锋手枪问世了,这便是后来流传中国最广的人们最常说的“二十响大肚匣子”。 西班牙生产的毛瑟冲锋手枪有固定弹仓和可拆弹夹两种,固定弹仓的容弹量又有10发、20发两种,可拆弹夹除了常见的10发、20发外,还有少见的30发、40发弹夹。德国生产的毛瑟M712式都是10发和20发的可拆弹夹。对毛瑟手枪情有独钟的中国在几年内就仿制了毛瑟M712式冲锋手枪。具有的文献记载,曾有15响和24响毛瑟冲锋手枪,为数应该不多,但有一些影片中还是有体现的。比如文革前老电影《独立大队》中老三使用的快慢机手枪,还有反映西南剿匪的老影片《云雾山中》解放军便衣侦察员使用的毛瑟手枪,从弹夹的长度上看,虽然长出了枪身弹匣插口,但长出部分不多,不及握把,肯定不是二十响,估计应该是十五响的。前几年新拍的电影《飞虎队》中,飞虎队员使用的毛瑟冲锋手枪,从影片的的特写镜头看上去,其弹夹的长度已经超出握把许多,估计应该是二十四响的。 武器的有效射程要满足两个条件,通俗的说,一要打的中,二要对目标达成理想的毁伤效果。对于手枪来说,主要是第一条不好满足。因毛瑟手枪子弹的高初速,长枪管,使得其有效射程较其它手枪大,达70米。如果将木制枪盒结合在枪尾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达150米。但这都只是对一般的射手而言的。旧中国,许多武装人员将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发挥到极至。据有的资料载,当年东北的胡子(土匪)能够在二百步开外用毛瑟手枪打中高梁杆。为抗日而英勇牺牲在东北土地上的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将军,在被敌包围后,孤身一人,手持毛瑟手枪与敌对射,使数百想活捉杨将军的猖狂之敌迟迟不敢靠前,最后只好在远距离上将其射杀。因在敌伪中,早就传说杨将军能够在二百步距离上用毛瑟手枪左右开弓打落苹果。象这种例子在革命战争年代还可举出很多。 因毛瑟手枪枪管长,瞄准基线长,许多优秀的射手根本不用缺口和准星,只是根据手感概略瞄准射击,便能打落空中的飞鸟、抛掷的铜钱,这些早已不是夸大的传说了。中原大战中冯军失败,冯军的一个营在营长刘树森的带领下向黄河北撤退,因兵单势薄,两次遇到叛军拦路,意图缴刘营的械,刘一边与之周旋,一边用盒子枪甩手打下空中飞鸟,两枪两中,吓退两股叛军。抗战刚刚胜利时,国共美三方军调小组到新四军第五师驻地调停内战,曾流传着小组中的美军代表和师长李先念赛枪的故事。其时,美军代表用卡宾枪射击空中用降落伞飘落的小型靶标,而李先念则用毛瑟手枪射击向空中抛掷的砖头瓦块,枪枪命中,令在场各方人员惊叹不已。 电影《飞虎队》中,毛瑟手枪有很突出的表现,可惜好看是很好看,但使用则并不恰当,其一是片中的毛瑟手枪动辄连发,且实施长点射,就不是完全合适。因为毛瑟手枪是冲锋手枪,不是微型冲锋枪,和后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主要是作为手枪设计的,只有在需要时,比如近距离的遭遇战、突围作战等场合才实施连发射击。其二是持枪的姿势不对。受后坐力的作用,手枪射击时,枪管有一个向上的跳动,毛瑟手枪也不例外,如果按射击教范的动作,即将枪身直立,缺口准星水平朝上,则实施连发射击时,除第一发弹外,其余都将越来越高地射到天上,这也正是外国人不愿意使用毛瑟手枪,特别是不愿意用其进行连发射击的主要原因。中国人使用毛瑟手枪进行连发射击时,是将枪身翻转90度,将枪身平放,这样连发射击的枪弹,就会借着枪管沿枪身轴线的上跳,很自然地成一个扇面横扫出去。在这点上,仍然是文革前的老电影比较忠实于历史也与战术动作相一致。比如《南岛风云》中由仲星火饰演的张强这一角色,在掩护炊事员抢粮这场戏中,曾使用毛瑟冲锋手枪御敌,在远距离上,是将木制的盒套配接于枪把上抵肩行短点射射击,当敌人逼近时,则一边向后撤,一边单手持枪并将枪身平放向敌横扫。这是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无怪那些老外们惊呼:这么一个伤透了脑筋也没有解决的难题,被中国人轻轻地动了一下手腕,就解决了。 自上个世纪初毛瑟手枪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国人无比的青睐。不管是正规军、游击队,还是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打家劫舍的绿林豪杰,都以能够佩戴毛瑟手枪为荣。不论其装备的数量,还是发挥的程度,都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据保守的估计,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德国造和西班牙造的毛瑟手枪不少于50万支,而中国自己仿造的则多至无法统计。可以说,不管是德国还是西班牙,他们生产毛瑟手枪的主要出口,就是一个――中国。有一个事例不难说明这一点,因为中国仿造的毛瑟手枪在质量上还无法与列强相比,同样是佩戴毛瑟手枪,是不是德国造,已经成为一个带枪人身价的象征,这大概就和现代人开什么车,是不是原装车才算牛气一样的道理。于是德国毛瑟厂商投其所好,在后来生产的毛瑟手枪上,不仅有毛瑟厂的厂徽标志,还用汉字打上“德国制”三个字以为标榜,其生产和销售的目的,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打上“德国制”字样的毛瑟手枪却未必全是德国制,也有假冒。有的是中国小厂假冒,有的是别的小国家假冒,但他们打上汉字的“德国制”字样,其销售的对象却同样是瞄准中国的。 在当时的中国,不仅仅高级将领的卫队和基层指挥员配备,就是作战部队也大量装备。1924年孙中山北伐韶关时,曾带两辆铁甲车(属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随行,该两辆铁甲车上配备了多少名官兵我没找到原始的数据,但两辆车上新配了手提机枪18支和驳壳枪250支却有据可查,足见驳壳枪所占比例之大。再以1933年编制的国军骑兵旅的轻高射炮连为例,其编制官兵148人,即配备毛瑟手枪56支,再如该旅的装甲汽车连,其编制官兵134人,配备毛瑟手枪竟达89支之多,亦可见毛瑟手枪之灸手。具一些曾参加抗日战争的前国民党军人回忆,中国军队的近战火力密集度较日军为强,其实这就得益于毛瑟手枪的大量配备。擅长近战的西北军中,更是重视毛瑟手枪,从军到旅的各级长官,都直接控制着从团到连规模的手枪队,每到战斗的关键时刻,手枪队便成为一张王牌。1926年国民军与晋军战于晋北,石友三部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队,每名队员一把大刀,一支盒子炮,可见其装备数量之多。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还曾编有手枪旅,后来由西北军分化出来的韩复榘第三路军中,也长期地保持着手枪旅的建制。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以手枪作为装备,这怕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同样是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红军中,毛瑟手枪也被大量使用。宁都起义后任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的季振同,起义前任国民党军第七十四旅旅长,该旅前身即为西北军冯玉祥之手枪旅,起义时,绝大多数官兵仍保持着手枪旅的三大件:盒子枪、步枪、大刀,后该旅全部加入红军。红二十五军中也曾编有手枪团,是军长徐海东很惹眼的一个亮点。持毛瑟手枪奇袭、突击,在红军的战例中非常普遍。创造了惊人奇迹的抢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飞夺沪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在突击行动时,便每人配备了一支毛瑟冲锋手枪。抗战时期,对于活动在敌后的我各抗日游击队、武工队来说,既便于携带,又有很强火力的毛瑟手枪,就更是勇士们的必备利器。就象左轮手枪对于美国西部牛仔一样,毛瑟手枪也已成为我敌后武工队员的最明显的标志了。 除了地方部队以外,中央军的绝对精锐德械师和中华之剑教导总队,都是清一色的装备毛瑟手枪。不过这些枪都是德国进口的原装货,性能极佳,堪称工艺品。据说该枪的大量装备中央军,是因为大名鼎鼎的冯.赛科特将军。这位德国陆军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被希特勒派来中国,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军事顾问。老将军是毛瑟手枪的极端爱好者,他也十分了解中国的实战需要,在他的的要求下,中央军大量装备了该枪。1930年暴发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参加了这场战争。据一位参战的老人回忆,当时他所在的一个团的全部士兵,除了应配的步枪、机枪、小炮等装备外,每人还另配有一支德国造的毛瑟手枪,而教导总队在战斗中重创并且击溃了数量众多的军阀部队,由此可见毛瑟手枪在中央军中的装备情况。 当时的叶挺独立团的敢死队就是每人一支驳壳枪,几枚手榴弹爬上武昌城的。包慧僧在回忆录中说过,黄埔学生军东征时,叛军最怕的就是学生军的驳壳枪,因那时机枪少,步枪发射速度慢,而每个连的九支驳壳枪却可以半自动发射,容弹量也比步枪多一倍,当然是了不起的了。一直到抗战时期,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变化。 在铁血昆仑关中,桂军的敢死队由于没有冲锋枪可用,于是每个手持两只老式驳壳枪。在实战中,拿步枪在山地冲锋是半自杀行为。这支敢死队虽然伤亡重大,但是仍然击毙大量日军,完成了任务。 因着毛瑟手枪的密集的火力和极富雄性美的威猛外型,使其不仅是特种部队和基层指挥员的必备,既是许多高级将领,也往往对其爱不释手。就象冯玉祥在其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那时的带兵官,见了盒子枪,没有哪一个手指头不痒痒的”。军阀混战时期,身为直鲁联军副总司令、统兵数十万的褚玉璞,经常手持两支匣子枪上阵搏杀。民国时期热河的两大匪首李守信和白凤翔,更是对毛瑟手枪爱到须臾不可离的地步。抗战前后,二人先后投敌,一个当上了伪蒙古军的总司令,一个当上了伪东亚同盟军的总司令,各辖五个师的兵力。就是在这个时候,身边一直有大量亲随卫队的情况下,李守信身上也一直携带着两支二十响的快慢机,白凤翔更是连睡觉时,两支二十响也别在腰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多年带惯了,不带睡不着。就连张作霖在做到安国军大元帅后,身为一国元首了,随身也一直带着一支长苗盒子,其在皇姑屯被炸时,这支长苗盒子枪就在身边。朱德在井岗山斗争时期,每遇战斗最紧张时,往往持毛瑟手枪亲自带队冲杀。叶挺在皖南事变的突围战斗中,也曾手持二十响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亲手射杀敌兵。红军西路军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牺牲时,双手仍各持一把打空了的匣子枪。长征途中,朱德、刘伯承被困在四方面军张国焘手中,生命安全几遭不测。朱德身上,一直有两支毛瑟手枪和一支小手枪与之形影不离,刘伯承则随身带了包括两支毛瑟手枪在内的五支手枪。张国焘最后没敢下手,固然是害怕包括四方面军在内的广大红军指战员不会饶他,但两位名将的骁勇声威和他们那从不离身的盒子炮,怕也是文人出身的张国焘所不能不悸惮的 在那个年代,毛瑟手枪还是高级将领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早在清末,刚刚接受招安的张作霖,便曾以毛瑟手枪对清军将领行贿,颇见成效。抗战时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的马占山将军驻节绥蒙,与蒙族军官联络感情时,也往往用毛瑟手枪作为赠品,很受蒙族官员的欢迎。清末民初驰名豫西的绿林大侠王天纵,民元时归顺起义民军张钫所部,王第一次见张时的晋见礼也是两支当时还很罕见的德国造毛瑟手枪。樊钟秀南下投靠孙中山时,孙为表达对樊的感激,给予了樊从精神到物质的极高的奖励,这物质的奖励,便是一次性的拨付毛瑟手枪800支赠给樊部。抗战时期,与新四军驻地相邻的川军第一二七师师长陈离,曾以四支二十响毛瑟手枪作为礼品,赠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以答谢新四军对其训练游击干部的支持。在冀中,为了与敌后的国民党军建立统战关系,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将自己心爱的二十响毛瑟手枪赠与河北民军副总指挥乔明礼。当时吕很舍不得,政委黄敬一再做吕的工作,并答应将自己的二十响手枪给吕,吕出于统战需要,才将枪赠乔。上述事实足以说明,毛瑟手枪在当时是何其珍贵。 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是冲锋手枪大量销售和生产的黄金时期,但尽管如此,在国外,这种武器主要还是配装于治安部队,作为军用在战场上使用的很少。只有中国例外,不仅在游击队和治安部队中广泛配备,就连作战部队也大量配装。毛瑟手枪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最受欢迎,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和长期不间断的战乱需求所决定的。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上个世纪初,又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乱,各列强除在中国倾销他们的包括武器在内的各种商品外,还从各自不可告人的利益出发,积极地扶植他们在华的代理人进行战争,这是中国长期军阀混战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中国的武器,特别是轻武器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连年的战争消耗相比,还远远供不应求,在质量上也无法与列强相比,于是不得不向外国求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各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有增无减,他们千方百计地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当然,在当时处于军阀混战岁月的中国,政府的作用很小,因而这禁运的效果是要打上折扣的,但毕竟增加了购买的困难),禁运的武器种类包括步枪在内的所有军事装备,但手枪则排除在外,这给了那些削尖了脑袋想向中国销售武器的军火商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可乘之机。当时往中国倾销武器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国民政府通过正常渠道从德国采购。北伐完成后,国民党中央军的陆军开始以德军为样板进行装备与训练,有蒋介石的铁卫队之称的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就是率先按德军制式装备,并按德军操典训练的。为数不少的德国军事顾问服务于中央军。而为首的汉斯。冯。泽克勃将军又正好是一个毛瑟手枪的爱好者,用现在的话说,够的上发烧友级。因为他的极力推荐,毛瑟手枪很快成为中央军的制式装备。1930年暴发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参加了这场战争。据一位参战的老人回忆,当时他所在的一个团的全部士兵,除了应配的步枪、机枪、小炮等装备外,每人还另配有一支德国造的毛瑟手枪。抗战刚刚开始时,仅1938年1月至3月,国府就分两批从德国购进毛瑟手枪共5万支,由此可见毛瑟手枪在中央军中的装备情况。二是通过欧洲的代理商联合公司卖给日本的军火商,再由日本转卖给中国。三是直接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和销售代理商进行销售。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国的枪械制造商们都在上海设有专门推销武器的办事处。推销的武器主要是各种自动手枪和左轮手枪,这中间最有竞争力的当然还是毛瑟手枪。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购枪的目的主要的还不是收藏和玩赏,也不仅仅是自卫,而是用于战斗。各路军阀搜刮来的钱财,80%以上用于军费开支,仅从上海这一渠道直接卖给中国各派系军阀的毛瑟手枪就有40万支。 其二,是中国军队自动火器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由于军工生产的落后和列强对中国的军事禁运,一直到抗战结束前,机枪和冲锋枪在中国军队的编制中一直很少,自动火器严重不足。以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来说,这样一支人枪都超编制配备的部队,一直打到武昌城下,重机枪不过数挺挺,花机关枪(德国造MP18冲锋枪,因枪管外散热孔而得此俗名)不过数支,轻机枪一挺也没有,半自动的毛瑟手枪便成了北伐军的利器。当时的敢死队就是每人一支驳壳枪,几枚手榴弹爬上武昌城的。包慧僧在回忆录中说过,黄埔学生军东征时,叛军最怕的就是学生军的驳壳枪,因那时机枪少,步枪发射速度慢,而每个连的九支驳壳枪却可以半自动发射,容弹量也比步枪多一倍,当然是了不起的了。一直到抗战时期,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变化。毛瑟手枪用作枪套的木头盒子,结合在枪尾后,整支枪就成了一支卡宾枪,对于M712式连发手枪来说,就是一支微型冲锋枪了。其10-20发的装弹量,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填补了步枪与机枪之间的火力空白,增大了近战时的自动火力。本来这个火力空缺是应该由冲锋枪来承担的,但那时的中国,除阎锡山晋绥军等少数部队外,冲锋枪所占的比例很小,毛瑟手枪也就勉为其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正规军也要大量装备的原因。 其三,是中国特定的战争样式决定的。中国的军事斗争,自古就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奇”与“正”的利用上,中国更注重以奇制胜。到了二十世纪,包括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在内的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多数是非常规战争,特别是中共在抗战胜利以前所进行的战争,游击战就更是主要的作战样式。化装奇袭、伏击、村落战、地道战、挑帘战等小部队的作战行动是敌后抗日游击战的主要战法,在重武器与自动火器严重不足和重视轻装机动的游击队中,毛瑟手枪便成了游击队员得心应手的最好伙伴。对比一下中国和世界其它各国对二十世纪军事题材影片的表现视角,就会发现,外国最有名的是《解放》、《诺曼底登陆》、《虎虎虎》等,表现的是几十万几百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正规作战,其中的兵器主角是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中国最脍炙人口的则是《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表现的无不是小规模的游击战斗,其中的兵器主角则始终毫不例外的就是一个――盒子炮。这是中国军事斗争的缩影。除了中共所领导的人民战争是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外,既是军阀之间的战争,“奇”战,仍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各派系之间完全是为了一已的私利而战,谁是敌人谁是盟友全无原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其主要特点,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成为对手,刚才还在推杯换盏,转眼就是刀光血影。在一部民国军阀史中,有数不清的“鸿门宴”式的战斗,如冯玉祥之诱杀郭坚、宝德全,张培荣之诱杀孙美瑶,刘郁芬之诱杀李长清、方振武之解决徐寿椿等,无不是在谈笑之间进行的。进行这样近距离的搏杀,除了冷兵器外,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既便于暗藏携带,又使用灵活,还具有密集火力的毛瑟手枪更合适的呢。“鸿门宴”到不一定每天都有,那些见惯了“鸿门宴”的带兵官们却不可一日无备。就连与冯玉祥携手组织抗日同盟军的方振武在到冯的住处开会时,也要随带两卡车的手枪队护卫。二人一个是同盟军的总司令,一个是前敌总指挥,在当时既要对抗日寇,又要对付国民党军的内外压迫之下,尚且如此,其它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因为这个特点,各大小军头身边都有人数不等的卫队跟随,而卫队的装备则毫无例外的全是毛瑟手枪。因此,军官的卫队也称手枪队。抗战时光荣殉国的川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在与敌遭遇时,日军就是从那众多而又密集的驳壳枪声中,判断出对方必是一名高级军官的指挥机构,从而调重兵加紧围攻,倒至了李家钰的牺牲。著名的“西安事变”,虽无大的战斗,但仍有流血冲突,即张学良卫队与蒋介石卫队的战斗,在这场不大的战斗中,又主要是毛瑟手枪之间的较量。 还有,就是前面说的,只有中国人真正发挥了毛瑟手枪的连发功能,而外国人则一直认为毛瑟手枪连发只是个威摄,这也是一个原因。 抗战胜利后,大量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M3冲锋枪和英制斯登冲锋枪进入中国,装备国民党军队,并被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和使用。冲锋枪在此时的中国战场才姗姗来迟地承担了本来早该由它承担的火力任务,加之此时的作战样式也已经由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而变成以大兵团的运动战为主了,于是,毛瑟手枪开始逐渐的退出主战场,但在解放战争的敌后游击战场和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的剿匪战斗中,毛瑟手枪仍旧在大显身手。 毛瑟枪的分解 01先用子弹头顶弹匣卡笋,弹匣托板向膛口方向移动 02卸下托弹板和托弹簧 03使击锤在待击位置,向上推阻铁座卡笋的同时向后抽出击锤 04按逆时针方向拔出阻铁座,与枪管,节套分离 05卸下闭锁卡铁 06分解后的机件 07组件 08组件 09组件 10组件 11在击锤的位置时,打开保险,击针在离后端约1MM处下降 12击捶与保险 13击发 14抛壳 15原设计者手绘的驳壳枪草图 来源:上海博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