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BF1942 发布的全部内容
-
开发出《荣誉勋章:太平洋攻击》之后,EA旗下的制作小组正在研发下一款游戏,这就是《荣誉勋章:空降兵》。《荣誉勋章:空降兵》原先只针对PS3平台,但是最新一期美国游戏杂志《Game Infomer》透露,《荣誉勋章:空降兵》将支持所有主要平台,比如PC、Xbox360、PS3等。这款游戏的发售日期最近从2006年秋季延期到了2007年。 今天EA放出了该游戏PC版的两张截图。 来源:驱动之家
-
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说法,同样美国等西方国家还说俄国人是在美国投下原子弹日本准备投降后才出兵东北是抢占其果实——势力范围(政治版图)哪! 不能这么简单化,闪电战最主要的是空地一体化,而拥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是关键的重中之重。德国的海军是保障后勤的关键之一,他强大的潜艇舰队是被美英击败的(北非隆美尔败在后勤海军不行啊而非本人的能力不济),而德国强大的空军也是被美英的空中消耗的。 举例:如果不是如此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德军也不会失去战场的绝对制空权,从而让俄国人的飞机可以攻击德国的装甲部队、炮兵和后勤运输线,使德军战役机动能力大为下降。盟军发动的意大利战役也对库尔斯克战局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确切的说德国是在美英(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量英联邦国家)苏(俄及其加盟共和国)三大力量的联合打击下失败的!
-
PSP玩家一直在抱怨PSP平台上3D射击游戏太少。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观,先有EA的《荣誉勋章:英雄》,后有碧育的《兄弟连:DDAY》登陆PSP。 现在,Activion宣布将在明年一季度为PSP推出《使命召唤3:胜利之路》。PSP版的《使命召唤3:胜利之路》由Amaze公司开发,其中包含13个关卡,并且支持多人连网对战。PSP版《使命召唤3:胜利之路》画面基调介于黑白和彩色之间,以考虑到PSP不太强大的图型机能。
-
由于《荣誉勋章:空降兵》采用了增强型的虚幻3引擎,游戏的画面将是系列最令人惊叹的。 但同时配置要求将比较高。 最低需求配置:(800*600) CPU: Athlon 64 3000+/Intel 2.8ghz 显卡: Nvidia 6600/X800GTO (SM 2.0) 内存: 768Mb/1Gb on Windows XP 硬盘: 6GB 网络: 256k+ 光驱: DVD 操作系统: DX9.0c with Windows XP 推荐配置:(1024*768) CPU: 双核心CPU (Athlon X2/Pentium D) 显卡: Nvidia 7800GTX/ATI X1800XT (SM 3.0) 或者DX10以上卡 内存: 1.5GB 硬盘: 6GB 网络: 512k+ (上行128k以上) 光驱: DVD 操作系统: DX9.0c with Windows XP
-
二战类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无疑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之一,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此类游戏在过去的几年中没什么改变与革新。大多数二战游戏都是线性的,只有单一的剧情与任务,玩家需要做的只是沿着指定路线进行游戏,往复式的消灭不断涌来的敌人-就像游戏设计者希望的那样。当然传统的设计也是有好处的,只是开发《荣誉勋章:空降兵》的EA洛杉矶工作室已经受够了。《荣誉勋章:空降兵》将是一款完全不同于传统二战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的开发者希望完全摒弃传统二战游戏单一的剧情于任务,为二战游戏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 《荣誉勋章:空降兵》与传统二战游戏甚至与荣誉勋章之前系列最大的不同在于游戏没有固定的任务开始与结束。如果把之前荣誉勋章的关卡看作一条线的话,《荣誉勋章:空降兵》的关卡就是一个圈。现在让我们回到出发点,看一看游戏的名字《荣誉勋章:空降兵》,顾名思义,玩家在游戏中将扮演一名降落到敌人肋部的美国伞兵,穿越欧洲战场,消灭敌人。每一个的任务开始的时候,玩家都会跟其他伞兵一起在C-47中等待降落开始任务。 当玩家在飞机中时,只能控制视角,这时候玩家可以看到同伴们在战斗开始之前紧张的神情。游戏在飞机打开舱门后正式开始,玩家这时可以看到任务的整块区域,选择在战场上哪块地区降落来更好的完成任务。这是游戏与传统游戏的最大不同,因为玩家降落的地点将决定任务的顺序与目的。每一个任务都有许多需要完成的目标,其中不少目标需要安顺序完成,但是怎样完成任务完全取决于玩家。当玩家降落后会有许多同伴帮助玩家完成任务,他们会听从玩家的指挥与命令。玩家可以选择在任何地方降落,房顶,街道,甚至任务地点。当然玩家还要小心提防三五成群的德军士兵,团结部下,齐心作战才能获得胜利。 EA为我们演示了一个DEMO 爱斯基摩行动,在DEMO中,降落的时候玩家是不能使用武器的,这个时候玩家需要集中精力降落。完美降落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选择好的时机在将平坦的地方完美降落,玩家可以立即投入作战。如果玩家降落速度过快,或者降落地点不当,则需要花一点时间来处理降落伞与其他乱七八糟的麻烦事了。 游戏开发小组在完成了可以在任何地方降落与创造不俗套的场景等目标后,又开始了新的计划。开发小组开始为游戏中的士兵制作一个更智慧的AI系统。游戏中所有角色的AI都会根据环境做出变化,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形使用不同的战术。 此外,《荣誉勋章:空降兵》游戏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股浓浓的紧张气息,这种感觉不只是在玩家战斗的时候才有,游戏中玩家可以观看战略地图,上面即时显示了各种友军与敌军的位置。在《荣誉勋章:空降兵》中,敌人不会没完没了的出现阻止玩家完成任务,相反的,玩家需要阻止敌人在特定的区域内出现。我们在DEMO中就看到一个出人意料的例子,当玩家在游戏中无所事事一段时间后,敌人一群高级士兵立刻收回了刚才失去的领地,使玩家方才的努力化为泡影。根据游戏执行制作Partrick Gilmore的说法,玩家可以把游戏看作一款即时战略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荣誉勋章:空降兵》的战役除了上面提到的Husky外还有4个,他们分别是雪崩行动-该行动发生在意大利,玩家的任务是拯救Solerno,并且整个任务必须在2个小时内完成;海王星行动-该行动是D-DAY行动的一部分,玩家需要在诺曼底登陆前一天空降诺曼底为法军登陆开辟道路;马克花园行动(市场花园?)-破坏德军的道路与桥梁;最后一个战役Varsity战役,超过3万名伞兵空军德国。 但是等一下,如果每个任务都是由空降开始的,那不是意味着游戏只有5个任务?事实上,玩家每个任务可以使用不同的角色完成两次,当然两次的目标都不一样。第一次执行任务玩家扮演的是探索者Eddie La Point,扮演这个角色时,玩家会在空降执行任务前一个小时被派到任务地区,架设设备观察敌人目标。所以我们猜想当玩家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玩家的任务更多的是倾向于探索兴致的。而第二个角色Boyd Travers,是82空降师的一名士兵,他的任务将更多的是攻击性任务。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能试玩游戏,但从DEMO来看游戏的操作还是类似于传统荣誉勋章系列。DEMO中Husky行动的第一个任务是压制布满整张地图的高射炮。DEMO中我们看到了荣誉勋章招牌式的动作-掩护,攻击等等。DEMO中敌人看齐来聪明多了,比如当玩家扔一颗手雷到敌方,敌人会马上逃散。 同时游戏设计者还在一些小地方进行了改进。比如使用狙击枪瞄准时,玩家的视角是真实的从瞄准镜下看出去的视角。玩家需要慢慢的移动枪杆来瞄准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如果玩家像CS中那样大幅度的晃动枪头将很难瞄准敌人。《荣誉勋章:空降兵》还加入该系列首次采用的了武器升级系统, Gilmore介绍说该系统的许多武器升级改进方法是战场上士兵真的使用过的。但是改装后的武器并不能立即使用,游戏中采用了一种武器熟练度的设定,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武器来提高熟练度。只有达到一定熟练度玩家才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改装武器。所以如果玩家将手雷安装到M1步枪上,玩家必须多使用M1消灭敌人来获得足够的熟练度才能使用这件新式武器。 《荣誉勋章:空降兵》采用了增强型的虚幻3引擎,游戏的画面将是系列最令人惊叹的。除了高精度的建模,高精度的贴图,更多更眩目的特效之外,游戏还从用了一种全新的动作系统使得游戏中的每个角色显得比以往更生动。游戏中的角色都使用真人面部数据建模,同时加入了“e-cap”动作系统。从游戏公布的DEMO来看,那些真实的面部特点都被真实的表现出来,并且不只是在过场动画中甚至是在战斗中。 《荣誉勋章:空降兵》看起来是荣誉勋章系列中最野心最大的一款作品,为此游戏的设计者们也费尽了心思,使得这款游戏看起来像一款全新的游戏而不是一款简单的续作。《荣誉勋章:空降兵》将于明年发售,还有充裕的时间能让发开者们完善他们的想法,我们希望这是一款如看起来那么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期待吧。
-
二战经典战术策略游戏《近距离作战5》(Close Combat V ) MOD《斯大林格勒》
-
由于《使命召唤3》将不会在PC上发售,所以基本上与大多数玩家无缘了。 幸好还有《荣誉勋章 空降》!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下载地址:网页链接
-
国军野战炮兵部队创立于黄埔建军。1936年3月,经过10余年惨淡经营,国民政府陆续将堪用之各种火炮457门,编成两团制的独立炮兵旅4个、独立炮兵团5个、独立炮兵营4个,连同晋绥军炮兵总计22个团又5个营。在八年抗战中,炮兵又陆续有所发展,期间发挥重大作用,协同步兵歼灭来犯之敌最著名的战例,无疑首推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后的第3次长沙会战。 初期抗战点滴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开始。7月下旬,驻南京的炮兵1旅奉命北上保定,炮兵5团第2营配属孙连仲部。第1营则在营长蓝守青带领下配属关麟征第52军,第2连被日军包围,没有渡过漕河,人炮尽覆,第1连也在保定损失山炮2门,所余6门山炮由蓝守青营长率领参加正定守城战,第3连在战斗中一度无法撤出,第141师师长宋肯堂亲率师部卫士寻找并组织该连突围。同时在平汉路北段参战的还有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曾亲赴正定前线观察阵地,其麾下炮兵第7团第1营营长张任夫在正定之战中以身殉国。 1937年10月上旬,炮兵第1旅第5团团长史宏熹率团部、第2营赴山西抗战,在忻口战役中晋绥军炮兵和中央军炮兵山炮总数在300门以上,如此大规模的炮兵集结,在抗日战争中决无仅有。忻口战役第一天,日军炮兵非常骄横,我方观测人员清晰看到敌野炮24门在云中河北岸阵地排开,由于山西造一三式山炮射程只有7000公尺,晋绥军炮兵在夜间将炮位前移,次日百炮齐发,日军鬼哭狼嚎。忻口战役历时20多天,炮兵作用不可忽视。 华北战场炮火连天,国军统帅部主动开辟华东战场。最为现代化的炮兵第10团,装备德国金属厂150mmL/32榴弹炮24门,于8月11日动员开赴上海参战,最初为1个营,后来为2个营。9月下旬,炮兵第10团奉命派遣一排炮兵摧毁日军跑马厅临时机场,当晚10点,排长张士英命令单炮开始发射,50发炮弹发射完毕后,日军开始搜索国军炮位,探照灯已经集中在炮侧的大树树梢上,炮兵迅速转移,此次奇袭,击毁敌机数架。淞沪会战尾声,炮兵第10团部分火炮被已经埋下地雷的公路桥拦住退路,在团长彭孟缉无奈的哭泣中,炮团战士忍痛将炮推入河中。 上海沦陷后,日军继续西犯。炮兵第8团第1营第1连和第2营的两个连、炮兵第10团的一个营,列入南京卫戍司令部作战序列。12月11日晚8时,团长娄绍恺转达炮兵指挥官邵百昌的撤退命令,官兵向皖北集中,同时要求各部必须将无法突围的火炮毁灭,由于事先没有掌握渡江工具,是役国军炮兵第8团参战部队几近全覆,13日晨,团长娄绍恺在江北乌衣车站收容残余不足200人。 徐州会战初期,战事主要围绕台儿庄展开。1938年3月26日,炮兵第7团第1营在团长张广厚率领下进入台儿庄以南3公里处放列,第1营8门野炮和第2集团军掌握的炮兵第10团一个连打得敌人晕头转向。3月29日,该营又配合第27师攻击刘家湖之敌,击中日军油车4辆,一时烟雾漫天,因炮位暴露,遭到日军重炮抑制,炮被击毁4门,伤亡连长以下20余人。4月5日,黄家楼三河口间有日军500余人,炮12门,企图包抄国军第89师,该营立即向敌发射,粉碎了日军的阴谋,并且击毁其火炮12门。 旷日持久的武汉会战,国军炮兵先后有7个团参战。日军突破马当要塞,进而从水路进逼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的第三战区以第23集团军配备大量炮兵担任要击长江日军航运任务,炮兵阵地主要位于安庆、贵池一带。参战炮兵部队有:炮兵第3团第1、2营,炮兵第13团两个连,炮兵第14团第3营第8连,炮兵第19团一个连,以及战防炮、高射炮四个连。炮兵不分昼夜,炮击长江日舰,共计击沉大型运输舰6艘,汽艇4艘,不同程度击伤400多艘大小舰船。 迨经武汉会战,炮兵虽予日军一定杀伤,但各部损失惨重,为了填补空缺,各个炮兵团之营连所辖炮兵建制数量逐步减少,基本上以一个连2门炮,一个营6门炮的状态维持。 第9战区炮兵 时间进入1941年,由苏联运入野炮200门,补充装备炮兵七个团,并改编轻迫击炮两个团,然而对于同期拥有300余万陆军而言,炮兵的发展显然微不足道。 第9战区作为抗战中后期的主要战场,1941年底所辖部队有第19、27、30集团军,第10、第26、第37、第79、第99军,新编第20师等部。炮兵则统归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将军掌控,王将军是保定军校第8期炮科出身,历任炮兵第16团团长,炮兵第4旅旅长,1940年5月第4旅旅部改编为第9战区炮兵指挥部。至于炮兵实力,表面上番号虽多,其实总共才各式火炮8门而已。 炮兵第1团第9连,装备卜福斯m30-75mm山炮2门。1932年,鉴于国军炮兵部队炮种不一,为统一火炮形式,国民政府军政部在德国顾问建议下,向瑞典卜福斯军火厂(德国克鲁伯军火工业的子公司)购买了卜福斯m30-75mm山炮48门,炮兵第1团最早拥有此种火炮24门,该火炮全重785公斤,即可分成8个部件由8匹马分驮,也可整体以两匹马挽曳,最大射程9150公尺。卜福斯山炮对于国军炮兵部队制式化、现代化贡献颇大。炮1团最早编在炮兵第1旅,被蒋介石称作“捍卫京沪的骨干”,1933年春,炮兵第1团第2营在团长李汝炯、营长孙生芝带领下,从南京到福建镇压“闽变”,后由南昌转广昌配属北路军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1937年9月上旬,该团开赴山东济南,沿黄河南岸齐河至周家口之线布防,其第1营第3连配属曹福林第55军,被日军包围,幸而在深夜悄然突围,并成为黄河铁桥最后南撤之部队,随后在滕县、邳县等地立有战功,1939年春,参加南昌会战,至少有2门卜福式山炮被毁。 炮兵第2团第2营第1连,装备俄造m1900/30 76.2mm野炮4门,俄造野炮是苏联援华火炮的主力种类,1938年初,国民政府兵工署在衡阳附近东阳渡火车站接收了160门,作为“一战”时期的武器,该火炮炮身奇重,平时需6匹马挽曳,上坡时则需8批,但其使用的3种炮弹射程良好,虽然在炮管上可以看到前者1898年,后者1914年的遥远出厂记录,但对于缺乏火炮的中国抗日战场来说,俄造野炮还是渐渐取代了逐步损耗的卜福斯山炮。1934年7月换装卜福斯m30-7.5cm山炮24门的炮兵第2团有着良好的抗战记录,八一三淞沪会战炮击日舰“出云”号、夜袭日军机场。1938年3月,脱离炮兵2旅建制,成为独立团,并重新补充装备俄造山炮,以张益熙为团长。1939年3月的南昌会战中,第3营在通往奉新的公路上,被日军战车部队冲散,全营火炮都为日军虏走。1940年4月,第2营防守长江三峡南津关要塞,其第3连俯视宜昌日军机场,发射炮弹200余发,一举击毁敌机12架。 炮兵第14团第4连,装备德造150mm sFH18榴弹炮2门。1937年底输入中国的24门锝造150mm sFH18榴弹炮编成国军第2个机械化重榴弹炮团---炮兵第14团。从接收的附件箱内曾找到德国部队番号标记来看,估计这批炮是刚从德国现役军队中换下来的,该火炮炮架及底盘之发展由德国克鲁伯兵工厂负责,主炮管出自莱茵金属厂,战斗全重5512公斤,射程13325公尺,以韩谢尔柴油越野载重车改装的重炮牵引车牵引,技术水平在当时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炮兵第14团一经成立便承担着抗日重任,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半壁山要塞之战、第3战区要击长江之役均有使用记录,1939年底广西吃紧,该团第1营(营长张可法)6门炮与炮兵第2旅补充营、炮兵第9团第2营第3连等部加入桂南会战,期间共发射炮弹2270余发,有力配合了第5军攻坚作战。 炮兵第2团第2营营长董浩于1940年8月由宜昌三斗坪带着第1连转隶第9战区,长途跋涉后抵达长沙,未达1个月即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谋长吴逸志面对新墙河第一线阵地遭到日军猛烈进攻,要炮兵指挥官王若卿指挥战区直辖炮兵在浯口方面的汨罗江南岸占领阵地,配合步兵,固守汨罗江。参谋处长赵子立坚持“争取外线、逐次抵抗”的方针,认为炮兵应使用于长沙地区,这一建议未获薛岳采纳。当日军由平江方面通过汨罗江,快要到瓮江的时候,警觉的赵子立急忙打了一个电话给金井的炮兵指挥官王若卿。赵问:“炮兵阵地上发现敌人了没有?”王答:“咦!你怎么瞎扯,前方稳定,炮兵阵地何来敌人?”赵说:“不,敌人快到炮兵阵地了,注意,不要丢了炮!”不一会工夫,王若卿来电话了,他紧张地说了一句:“距离炮兵阵地不远的地方,发生了情况…”第2次长沙会战,炮兵没有发挥该发挥的作用。 保卫长沙建功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策应香港作战,日军第11军集结第3、第6、第34、第40师团等部约12万人再度于湘北发动攻势,并演变为第3次长沙会战。第9战区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决定将战区直辖炮兵全部在岳麓山占领阵地,对长沙外围阵地及核心阵地前准备阻止射击,特别对天心阁及其东南地区准备歼灭射击。 与长沙隔湘江相望的岳麓山,其主峰海拔300。8米,在其周围绵延分布着凤凰山、天马山、桃花岭等9个小山头,南北朝刘宋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紧邻古城长沙的这座名山,拥有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北宋时期的岳麓书院,历代留下的文化遗迹更是遍布其中,以晋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明云麓宫、清爱晚亭最为著名。这个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留恋之地,因其横亘于长沙市区西面,对长沙城具有瞰制的地形地势,使其成为抗战时期湖南战场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 第2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王若卿、董浩等人积极备战,对长沙周围进行了测地,特别是将长沙近郊及城内可资为标志的建筑物,详细的加以测量,制成了2万5千分之一的标点图,使战斗展开后,炮兵能根据步兵请求,依照调制完善的标点图上之射击指令而立刻开始射击,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对步炮协同,誓守长沙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第18、68联队开始攻击长沙城外东南阵地,守军预备第10师第29团受到重创,日军第3师团进一步将善于夜战的加藤大队投入战斗,薛岳命令炮兵射击,王若卿指挥官令董浩营长亲自发号施令,董营长早已通过炮队镜详加观察,信心十足的大声喊道:“二号装药!榴弹,瞬发信管!全连!四千五百!递加一百,三距离,各放一发!”随着董营长一声令下,炮兵第1团第9连的两门卜福斯山炮开始急袭射击,紧接着炮兵第2团第2营第1连的4门俄造野炮也加入炮击,湘江东岸长沙城东南阵地顿时被烟雾笼罩,持续30分钟的炮火将加藤大队第5、8中队压制在前沿阵地无法抬头,并与加藤大队的大队部失去了联系,守军预备第10师第28团得以在午夜击毙加藤素一少佐。 1月2日晨,长沙南门和东门同时出现激烈战事。岳麓山8门火炮全部地动山摇般怒吼!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在妙高峰、杜家山发现日军的炮兵观测所,毅然调整火力,将炮兵第14团第4连两门德造150mm sFH18榴弹炮向其猛烈轰击,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刚巧进入观测所,生猛的炮火成功破坏了观测设备,制压了日军炮兵。向南门东西一线发起进攻的的野联队也被杀伤不少,炮弹坑像鱼鳞般排列得层层有序。各炮长时间实施射击,部分炮管因发射过久而变得灼热,官兵们牢记《炮兵操典》里的一句话:“炮是炮兵的第二生命,炮是炮兵的爱人”,纷纷抱着沾了水的棉絮包裹炮身以降温,性急的几个还往上撒尿,尽管如此,还是有1门俄造m1900/30 76.2mm野炮炮管灼烫红透,引起膛炸,好在事先有所防范,人员无伤亡。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第23联队第12中队急袭长沙城北侧阵地,13时左右推进到湘江畔,炮兵第14团第4连的德造榴弹炮奉命炮击,炮弹呼啸划过长空,日军不断出现死伤。识字岭、东瓜山阵地告急,第3师师长周庆祥、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纷纷请求炮火支援,岳麓山炮兵忙开了锅,董浩营长分析战情,将1门卜福斯山炮对准进攻识字岭的日军射击,董营长大声发令:“三号装药!榴弹著发信管!第二炮发射!方向盘!两千八百!高低正十二!放令放!一发!”炮声响起1分钟后,改用较大幅度的摆射,形成扇面射击,日军人仰马翻,识字岭险情瞬间缓和。日军飞机以3、5架至10多架轮番助战,向我炮兵阵地投掷了烧夷弹,由于战前构筑了隔火道,火势没有大面积蔓延。 1月4日凌晨2时,第77师将突入南门的日军逐出城外后,向黄土岭之敌反击,薛岳下令炮兵予以炮火助威,阵地前后的炮坑像雨后犁花似的密密麻麻,偶尔几发未爆炸的炮弹,像锯了半截的树木,插在土中,预备第10师第28团乘势收复东瓜山阵地。日军第6师团在下午冲入湘雅医院,炮兵在战前曾把湘雅医院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而进行测量,炮兵第14团第4连迅速轻车熟路调整炮口,先行交叉射击,炮弹准确的落在医院前后门,将敌退路封锁,进而施行歼灭性打击,官兵们飞快装填发射,炮弹所到之处,鬼子血肉横飞。日落时分,日军执行撤退命令,枪炮声渐渐在长沙消失。 作战使用总结 被斯大林称之为“战争之神”;拿破仑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的火炮,在现代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国家,然而近代以来的积弱积贫,使国防工业严重滞后,影响了火炮在部队中的装备和革新。 1938年,战事沿长江深入中南地区,国军炮兵出现严重的运输问题,军用骡马难以在湿热气候中保持健康状态,以极高的比例折损,再则北方骡马产区沦陷,使补充无法顺利进行,炮兵的运动能力大为降低。1940年5月,军委会正式取消各骡马炮兵旅旅部,各骡马炮兵团改为独立团,归本部直辖,取消之旅部悉数改为各战区炮兵指挥部。蒋介石在召见炮兵高阶指挥官时训话要求炮兵部队要爱护马匹,并且要重点训练在没有马匹状况下以人力搬运火炮的能力。 第9战区根据现状,在会战中使用炮兵群战术,所谓炮兵群战术既在作战中视任务需求打破原有山炮、野炮、榴弹炮部队建制,将不同类型的火炮集结成为功能全面的火力集团。同时操作多种火炮,事必要有才能优越的炮兵指挥官和中下级参谋干部运作,才能打破因此而生的补给与战术作业的复杂性,进行流畅而及时的指挥。 早在1925年,东北军就已能成熟运用炮兵群战术,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南口战役取得不错效果。1930年中原大战,中央军也编组两个炮兵集团,于陇海路、津浦路战线大显神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炮兵将领邹作华出任炮兵学校教育长,一批优秀的东北军炮兵军官担任教学工作,新一代炮兵继承了东北军的炮兵优点,抗战军兴,国军对炮兵群操作已具有较高的战术水平,但纵观初期抗战,炮兵确热衷于将单一类型火炮以营、连、排单位配属陆军作战,效果不尚理想,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期曾训令前线指挥官:“各军师长对于炮兵使用,与步炮合同动作,多不研究。故此次绪战,不能利用我最新式之炮兵武器,以致不能取胜,此为最大缺点。以后应特别注重研究为要。” 随着炮兵在抗战中损失日益俱增,补充又显杯水车薪,各炮兵营、连只能以原编制半数之火炮勉强维持,这反倒促进了炮兵群战术的重视和使用。1940年推行的战区炮兵指挥部机构,在炮兵指挥上享有更为充分且往往深受主管尊重的指挥权,使得一批有较高战术素养的炮兵军官有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 第3次长沙会战,第9战区炮兵始终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这一作战方法对于炮兵而言,既指正确的运用火力,进而将火力集中使用在主要攻击点、主要目标上,使有限的炮兵能够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火力重拳,在局部地区和有限时间内争取优势,适时以一定密度的炮火给敌要害打击,保证作战的胜利。作战要求必须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猛、打得狠,反对零打碎敲,盲目射击,不受制组织指挥形式,能及时分析目标大小、判断真实情况,把握稍纵即失的战机,保证火力向重要目标倾泻。第9战区炮兵掌握了这一点,成功的将劣势炮火发挥极致,保卫长沙功不可没。 发表于《国际展望》2005年第18期
-
不错,感觉和我国的孙立人将军有的一拼。对于鬼子就是应该让其明白失败是耻辱的! PS:已转一份到历史资料区
-
在盟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蒙巴顿对日本的态度是最强硬的。因此,他在战后访问过许多国家,却从来没有访问过日本,日本人也不欢迎他。在日本受降问题上,他从一开始就跟总负责这件事情的麦克阿瑟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如果对日本人手软,我们将会犯严重的错误。我担 心,如果我们不能使日本人遭受彻底失败的耻辱,即把他们 打回老家去,日本领导人将会利用你没有给他们以粉碎性打 击这一事实向他们的人们灌输下述思想,即日本是被科学而 不是在战场上被击败的。 一般说来,我不是怀有报复心理的人。然而,我总是感 到,如果我们对日本的领导人不强硬,他们最终还会卷土重 来,再发动一场战争的。 在给一位私人朋友的信中,他的态度更加强硬。他认为,战争应当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日本天皇本人亲自到马尼拉(麦克阿瑟进入日本之前他的司令部曾设在那里)来投降。这样做将会使战争再延长2至3个星期,也许再动用原子弹,但是他认为,这样做“将会永远地摧毁现在看来被挽救下来的日本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机器”。而麦克阿瑟的看法与此不同,认为缴械投降是一种古老的作法,“将导致败方的丢脸和丧失信念”。对麦氏居然要亲自跑到日本,接受其领导人在很少有下级在场的情况下投降的作法,蒙巴顿不以为然。他坚持在他的战区内,日军投降应由所有的日方高级将领在他们自己的部下面前,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而且,一定要当场象征性地对他们进行缴械,并将这些佩刀、枪枝等作为战利品分发给在场的盟军军官和军士。 他果然是这样做的。1945年9月12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一正式受降仪式在新加坡举行。由于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元帅(1945年4月晋升)事先被告知了仪式的程序,忍受不了这种格外的侮辱而称病不去,由板垣大将代表他参加仪式。这一天,板垣大将率领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第3航空军司令官木下、第18方面军司令官中村、南方军总参谋长沼田、第10方面舰队司令官福留以及第2南遣舰队司令官柴田等高级将领来到新加坡特别市政厅,他们当场解下佩刀双手递交给盟军军官,然后在投降文件上签了字。 板垣等几位日军将领,想走上前去与身着笔挺的白色皇军海军上将制服的蒙巴顿握手寒暄,被蒙巴顿断然拒绝了。事先,所有将要参加仪式的盟军军官还得到通知:无论对方怎样主动,所有人都不得与日本人握手。 “接着,我命令他们离开市政厅。”蒙巴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令人厌恶、恶心和野蛮的脸。一想到如果在他们的统治下世界将会是什么情景,我就不禁感到战栗。当这些日本人离开座位,螨跚地走出去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就像是一群猩猩,穿着布袋一样的马裤,膝关节几乎拖着地面……” 仪式结束之后,蒙巴顿乘车“穿过密集的人群,在无尽无休的雷鸣般的吹呼声中”返回几公里外的英军司令部。不过,他对当地居民真诚祝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欢呼声却理解错了:“我想,这一情景生动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欢迎英国重返的心情。”正像一位英国传记作家后来所评论的那样:“如果不是感情激动,蒙巴顿是不会对人群的热情发出以上有政治倾向性的见解的。但是,在胜利的时刻,他的失言应该是可以谅解的。”
-
1944年6月,德军首次使用先进的V-1导弹作战,给盟军带来了很大震惊。美军迅速集中力量,秘密进行仿制,研制出美军最早的大威力远程制导导弹JB-2。导弹研制成功后,美军准备动用千枚JB-2导弹狂轰日本,为盟军登陆作战作准备。然而,威力更大的原子弹却抢先登场。“一枪未发”的该型导弹最终未能登上历史舞台。 捡颗导弹当模型 1944年6月12日,德军为了报复盟军远程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德国,突然向英国发射新研制的威力巨大的V-1导弹。V-1是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全长大约8米,可以携带850公斤炸药,速度为580公里/小时。在一段时间里,英国遭到大量V-1的猛烈轰炸。对此,盟军极为震惊和愤怒,一方面加强防范,另一方面设法获取该型导弹的技术秘密。 一天,盟军忽然发现,德军发射的一枚V-1导弹落地后,由于技术原因,居然没有发生爆炸。盟军如获至宝,急忙把它秘密运往美国本土基地进行研究分析。随后,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前身)在本土集中大量技术人员,开始对该型导弹进行仿制。它就是美国第一种远程制导导弹JB-2。 艰难仿造 1944年9月,美国正式开始仿造V-1导弹。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第一枚作战型JB-2导弹就仿造出来了。新导弹比它的原型还要高大威猛,翼展5米多,全长约8米,最大速度为680公里/小时,飞行高度大约1000米,可以携带近1吨高爆炸药对240公里远的重要地面目标进行攻击作战。该型导弹既可以从陆地上发射,也可从B-17轰炸机上发射。11月,该型导弹在埃格林航空基地秘密进行试飞。美国陆军感到欢欣鼓舞,希望生产7.5万枚该型导弹,猛烈轰炸德国。然而,年底前的试验多数走向失败。由于战事紧张,美国来不及发展自己的技术,最初导弹的发动机系统居然直接使用了V-1导弹残骸的部件。直到1945年初,该型导弹的重大技术问题才得到解决。然而,由于飞行控制技术仍不完善,该型导弹如果攻击160公里远的目标,误差范围高达400米。 美国海军看到陆军研制如此先进的大威力导弹,坐不住了,也于1945年4月开始发展其海上作战型——“潜鸟”导弹。“潜鸟”主要从战舰上发射,使用脉冲喷气发动机,可以携带1吨高爆炸药攻击230公里远的沿岸军事目标。该型导弹的发射载体主要为战舰,如航母、巡洋舰和潜艇等。“潜鸟”一旦发射,战舰可以通过雷达进行跟踪,并可使用无线电系统进行遥控操作飞行。 千枚导弹瞄准日本 起初,美军计划用该型导弹猛烈轰炸德国。然而,在盟军猛烈打击下,纳粹德国开始走向崩溃。1945年3月,V-1导弹不再偷袭作战。于是,上千枚导弹开始转头瞄准了仍在顽抗的日本。 当时,美军正计划登陆日本本土,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因此打算动用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展开作战。作为空中远程作战兵器,JB-2成为一大选择。根据美军拟定的作战计划,对日登陆战开始前,千余枚JB-2导弹将对日本本土目标实施猛烈轰炸,为士兵登陆创造良好的条件。 美国陆军航空队和海军总共生产了1200枚JB-2导弹。其中,美国海军还将其发展成潜艇发射型,使其成为美国第一种潜射导弹,能够潜伏日本沿海对沿岸重要目标展开突然袭击作战。1945年1月,JB-2生产型开始交付陆军航空队。 随着亚太战局的迅速发展,美军开始为JB-2轰炸日本作准备。一艘航母秘密运载JB-2导弹前往西太平洋地区。 原子弹让它默默无闻 正当美军准备使用JB-2猛烈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垂死挣扎的日本法西斯扬言要在本土与盟军决一死战。美国有关部门分析认为,一旦登陆战开始,美军将面临几十万人伤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决定,使用威力最大的秘密武器——原子弹对日作战。 1945年8月6日,美国首次对日本实施原子弹大轰炸,广岛10多万人死伤。8月9日,美国再次对日本实施原子弹大轰炸,长崎几万人死亡。8月15日,日本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胜利结束。这样,还没来得及一显身手的JB-2导弹就不得不悄无声息地躺进了博物馆。
-
日军第四师团位于大阪的司令部,虽然该部队打仗不行,但司令部却比其他部队的气派得多。 在很多人印象中,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个个都是亡命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日军中有一支以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各种佚事。有意思的是,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直到今天,日本陆上自卫队中仍编有第四师团这支部队。 大战前官兵集体装病,暴怒指挥官坐镇医务室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走商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尽管出尽了洋相,但第四师团运气却相当好,因为当时侵略华中地区日军战事吃紧,急需增援,日本军部只好放弃追究第四师团,急调其南下增援。第四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一员。 “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也会打输……” 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中国军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 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中国军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日军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守长沙的国民党军队是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四师团当主攻。 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第四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这下第四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十一军——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 “保命最重要”成时髦道别语,投降后在美军营前摆地摊 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后来,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1942年4月,第四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的功劳,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活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此后,第四师团在日军战线后方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大阪商贩蔑视皇权,不愿充当战争炮灰 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
在淞沪会战中,日军轰炸下的上海。 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 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后人悼姚子青营诗 一 “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军队第18军98师583团第三营28岁的营长姚子青,在武汉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三个子女,率部开赴淞沪战场。临行前,姚子青嘱咐夫人的这句话,成为姚子青留给家人的唯一遗言。 1937年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余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腹部中弹,壮烈殉国。 二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的临江公园里,茵茵草坪上伫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68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名叫宝山的小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形容宝山之小,说“从东门丢下一个硬币可以一直滚到西门”。 有研究者认为,在淞沪战役初期,宝山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位于长江和黄浦江北交汇处,向南10里是吴淞重镇,向西10里是狮子林要塞,向北两面靠江,地形呈突起状,守住宝山可使登陆狮子林和炮台湾的敌军难以连成一线,构不成对我军的包围。 但实际上,1937年8月23日,敌军陆续从张华浜、吴淞镇、川沙镇登陆,经过月浦、罗店、吴淞口等惨烈的战役,直到8月27日,宝山县城旁的吴淞镇已经陷落。8月下旬,一直担任宝山县城守卫任务的第6师与日军在城内外经过多日冲杀、浴血阻击,已经是伤亡累累,战斗减员超过了可以承受的限度,8月31日姚子青奉98师师长夏楚中之命进驻宝山,小小的宝山城已经处于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认为,此时死守宝山在军事上的意义已经不大,没有增援,“这个战役主要就是体现中国官兵与城共存亡的民族精神。” 1937年9月1日到7日,姚子青率领3营的500余名官兵,在日军海陆空优势兵力猛烈轰击下奋勇抵抗,以全营官兵无一生还的代价,换来了牵制日军7日的战果。据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一书中记载,从8月31日起,日军陆续向上海地区增援5个师团,直到9月6日,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还向天皇上奏:“上海陆上作战迟迟未有进展,需要增派陆军兵力。” 三 综合抗战时期的一些史料记述和后人的研究,人们描绘了当年姚营抗敌的大致轮廓。 9月1日,敌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约2500人在攻占吴淞炮台湾后,继续北犯,在战车掩护下直逼宝山城。吴淞口外的敌舰以及敌机,以宝山城为目标,不断轰击。而姚营只能凭借手榴弹、机枪还击来犯之敌,并打退敌军多次进攻。 9月3日,敌步兵在战车掩护下,向西门外大街及西南城垣攻击,企图切断我军与后方的联系。姚营主动出击,打退敌军进攻。敌遂调登陆狮子林方面之军,配合炮台湾敌军向宝山城夹攻。 9月4日,敌军对宝山城实施狂轰滥炸之后,在坦克掩护下,敌兵2000人从东、南、北三方面强行突破,姚营以一路取攻势,二路取守势,将敌兵一路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与敌由近战演变成白刃战,毙敌百余人。 9月5日,敌军舰30余艘,分列吴淞口,以排炮猛轰宝山城。炮击整整持续一天,姚营工事大部被摧毁,官兵牺牲100多人。 9月6日,天刚亮,一阵炮击后,敌兵潮水般向宝山城扑来。下午,姚营官兵已伤亡过半。3个连长全部阵亡,9个排长亡6个。姚子青冲向战斗最为艰苦的东门阵地,并命令所有勤杂人员,包括架线员、炊事兵、传令兵,一律到前沿去。傍晚时分,在第68联队队长鹰森孝之指挥下,敌兵在坦克掩护下,向宝山城发动最后一次冲锋。 9月7日凌晨,敌军飞机、火炮、舰炮再次对宝山城狂轰滥炸,敌步兵开始向宝山城逼近,姚营与团部失去联系。敌军轰毁宝山城东面城垣后,施放硫磺弹,使城内燃起一片火海。敌坦克、步兵乘隙突入城内。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此时只余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腹部中弹,壮烈殉国。 四 沈建中认为,尽管历年有许多研究资料说姚营将士并非全部阵亡,有一个或是十几个官兵趁乱战逃出,但是人们从来没有找到真正的见证者。“我们甚至没有3营官兵的具体名录”,沈建中说,关于这些史料中记载的姚营官兵在那7天之中的豪言壮语,也仅仅是事后人们的猜测。 绝大多数的战士成了默默无闻的牺牲者。 但是,正如沈建中所说,500余名壮士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而奉献生命,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各界同胞的抗战热情。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于宝山城陷落后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广州市大中学生抗敌后援会曾派代表看望姚子青的夫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保留了这份写于1937年12月24日的介绍信,上书:“姚将军牺牲报国青史长流,万民敬仰,举国同钦。”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各界群众召开的“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赞扬姚子青等阵亡将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姚子青因此而被人们记住,被载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悲壮历史上。姚子青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南京市铸造姚子青铜像,他生前住过的汉口市生成里那条街改名“子青街”。在姚子青的家乡广东省平远县,建立了“子青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办起“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县城中学被命名为“梅青中学”(“梅”是纪念黄梅兴将军)。1985年国家民政局追认姚子青为革命烈士。 姚子青生平 抗日忠烈姚子青,1909年出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墩背村的清贫人家。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副,参与北伐诸战役,屡立战功。至1937年已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驻防汉口。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九十八师由汉口东进上海,姚子青营于8月31日进驻宝山县城。1937年9月1日到7日,姚子青率领3营的500余名官兵,在日军海陆空优势兵力猛烈轰击下奋勇抵抗,以全营官兵无一生还的代价,换来了牵制日军7日的战果。
-
日军进攻滕县 我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中将,挥军血战,城外堡垒尽毁,即继以守城,城破继以巷战,十荡十功。直至(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午后,王师长以下全师殉城,至为惨烈。城破以后,除有机会跳城归队者外,其中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李宗仁 一 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那时我离王铭章也就20多米远,他说话我们听得清清楚楚。”孙帮安说。当时,孙帮安正是川军127师督战队的一员,任务是在城下“监督”122师作战。 在孙帮安印象中,王铭章师长是个讲话干脆利落的人,也是个很爱国的人,士兵都很爱戴他。在滕县守卫战中,日本人通过汉奸翻译向王铭章喊话劝降,许给高官厚禄。“哪个要做他的官儿!”王铭章吼道,“我宁死也不投降!宁死也不做亡国奴!……” 随后,孙帮安看见王铭章从西关城头跳起,身子弹在空中。日军向他连发数枪,王铭章中枪身亡。孙帮安同战友一道向城外撤退,边走边放枪。20步开外的一个战友倒下,127师师长大腿根部遭子弹穿射。那是孙帮安第一次见到日军坦克。飞机来了,他们赶紧趴到麦子堆里躲避,趴在河沟里,躲过追击。 王铭章坠落在城墙另一侧,在孙帮安的视野之外。战后,凭胸前口袋里的一枚印章,王铭章的遗体终于找回。 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歼敌2000余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二 事实上,1937年底,日本华北方面军渡过黄河进攻山东半岛,此时战火已不可避免地向滕县蔓延。按照日军华北大本营战略,由第10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第5师团青岛沿胶济路西进,对台儿庄形成一个钳形攻势,进而攻下台儿庄进占徐州,打通陇海线,沿京汉线南下直逼武汉。由于韩复榘不战而退守鲁西南,日军长驱直入,作为台儿庄外围防线的滕县过早地成为了抗战前线。至1938年3月,滕县以北的邹县,已被日军占领。敌我双方相持于邹县、滕县之间。3月14日在日第10师团试探性进攻时,第5战区指挥官李宗仁向滕县守军转达蒋介石指令,要求“固守滕县城3日,迟滞敌军,以待后方陇海铁路转运增援兵力,巩固徐州”。以数千之众“固守滕县”抵御装备远胜于己的数万敌军,滕县保卫战一开始就弥散着“与敌死拼”的血战气氛。 三 3月15日,日军一部抵滕县附近。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守滕县,仓促上阵,守城兵力不过两个营,于是急令第366旅由太平邑赶赴滕县增援,但该旅在城头村附近同日军数千人遭遇,被截成数段,仅1个营冲进滕县。16日黎明,日军步骑约5000人迫近滕县东郊,向守备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进攻。8时许,敌在10余飞机的轰炸配合下,集中炮火向滕县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射击。驻在西关的王铭章在敌轰炸开始后,昭告全城官兵,“吾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随后将师部和直属部队由西关移进城内,并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日军自8时开始,持续炮击了两个小时,10时许停止射击,沉寂了约30分钟,突然集中炮火猛烈轰击东关南半部寨墙的突出部,掩护步兵进攻。守城官兵隐蔽在缺口两侧,当敌兵约五六十人刚要向缺口冲锋时,向敌猛投手榴弹,将敌大部歼灭。就这样,担负缺口段守备的一连以伤亡近百的代价,接连打退敌军三次冲锋,由预备队替换下来。下午2时,日军再向东关东北角猛攻;5时,又猛攻东关门,均被守城部队击退。双方均伤亡惨重。当晚,战斗停止。16日午,正面阵地被敌突破。我守军从滕县两侧撤退。 16日夜,敌人调集精锐部队,配以数十辆装甲战车和大量炮兵,猛攻滕县。17日晨6时,敌集中炮兵火力,猛烈轰击滕县城区,敌机20余架疯狂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硝烟弥漫,房倒屋塌,顿成火海。两个多小时的轰炸之后,敌开始向东关突进,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从东寨墙的缺口冲锋。东关守军冒着敌人炮火,近距离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伤亡惨重。此时,王铭章急电上级指挥官孙震求援。 另一部日军向被轰塌的东南角城墙进攻,守军727团第二连以集束手榴弹炸毁坦克2辆,炸毙日军五六十人,但由于该连死伤殆尽,日军四五十人冲上城角。营长王承裕命营预备队第一连向突入日军反击。该连一阵手榴弹投出之后,举起大刀,跃入敌群猛砍,终将突入日军全部消灭,连长张荃馨以下138人为国捐躯,全连仅剩下14名士兵。东南城角失而复得。日军因攻势受挫,遂中止进攻。下午2时,日军突以榴弹炮12门猛轰南城墙,二三十架飞机集中轰炸南关743团的两个连防守的阵地,官兵伤亡过半,余皆被迫转移到火车站附近。南城墙被日军轰击约1小时,几乎被夷为平地。五六百日本兵在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猛扑南城,守兵全部战死。下午3时半,日军占领南城墙。与此同时,日军对东关守军再次发起更猛烈的攻击,寨墙被炮弹炸得塌陷破残,工事全被摧毁。日军五六百人,以10余辆坦克做掩护突入。守军死伤惨重。师长王铭章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路口督战。 四 激战至17日15时30分,日军由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大战果。守军残部由西门退至西关车站。不久,东关及西城门楼均为日军占领,仅余城内、北门及东北城角的守军仍在继续抗击。此时天色已暮,王铭章见日军已入城关,而援军未到,向孙震发出最后的电报: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敌大部队冲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作最后血战。 电报发出,王铭章下令把电台砸毁,来到县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所部继续与日军作战,此时占领南城墙之敌在机枪火力掩护下,从西南城角向西城墙逼近。同时日军炮兵集中火力袭击西门城楼和西门,守军死伤殆尽,很快失守。王铭章命令城内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自己登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日军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见局势不利,王铭章决定转移到西关车站组织该地残部继续防守。最后王铭章在西关跳墙殉国。之后,城中守军继续与敌人死拼,直致18日夜,全城陷于敌手。 (王广勇、王志海、周轶君、张琴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