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主视角中国

BF1942

网站版主
  • 帖子总数

    2,095
  • 注册时间

  • 上次访问

由 BF1942 发布的全部内容

  1. 感动中~ 希望我国可以早日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9年制义务教育书学费全免)
  2. 丹青难写是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单兵装备详解 甄锐 撰稿 编者按语:以史为鉴,珍视和平。60年前,中华民族以不屈的精神赢得了伟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60年后的今天,在这平静安逸的和平生活中,可能已很少有人去探究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更不用说鲜有人问津的国民革命军陆军单兵服制装备。历史不容忘记,忘记意味着背叛。警钟长鸣,方为民族的脊梁。下文以详尽的文字和丰富的绘画追忆了那段历史.谨以此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英烈们!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仿佛并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军服服制和单兵装备制度。这是源于旧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在经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最后一个帝国--满清王朝的覆灭之后,苦难的中国就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年代。军阀们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大量购进西方列强的各式武器,我国渐渐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国军事博物馆”。同时也就出现了纷纷乱乱的军服及装备。直到中原大战的结束,国民党南京政府才在形势上基本统一了中国。但军队中除中央军外,还保留着大量的军阀残余部队。其都保留着原有的装备特征。 谈及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服制和单兵装备制度,必须先从国民革命军的整军运动说起。 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国民政府军政部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整军计划。在整军过程中,不同编制的部队有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理师、整编师、调整师、新编师四种称谓,按照德国顾问塞克特《陆军改革建议书》所提方案.要将全国陆军重新编组成60个师,称为整编师,装备德国进口武器,应用德国先进的军事体制。 但其整理师的概念是最早提出来的。1934年12月,尚未轮到编组的部队根据军事委员会颁布的《陆军师暂行编制表》的四团制师为标准进行整理,故整理师。它的编制为2旅4团,师直属骑兵1个连,炮兵1个团,工兵、通讯、辎重各1个营,1个卫生队,1个特务连。 1935下半年,第一批10个师的整编计划开始实施,由于当时德械装备尚未运抵中国,只得在编制体系和武器装备方面进行一些内部调整,故称之为调整师。但lO个师中有一个例外,就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它完全按照当时德国陆军步兵师的编制编成,异于国民革命军其它师级部队。 1936年,军事委员会对整军方案作了进一步规划,确立了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特别是充实团以下部队的战斗力以及人事、经费等方面的整军原则。根据这一规划,整编的部队称为二十五年调整师(1936年即民国二十五年),初步计划年内完成20个师的整编,先从中央军和东北军开始。中央军的37个师师共186个团,除正在围剿红军的一线部队外,其余部队一律改为四团制的整理师。各军师直属的骑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则集中进行整训。预定中央军参与整军的135个团中先整编出18个四团制的整理师,再将其余63个团合编为32个团,在此基础上组建8个新编师,新编师基本上以2个整理团合并为1个团。东北军的18个师54个团计划整编为10个整理师(由原来40个团组成)和2个新编师(由原来8个团组成)。 整理师与新编师的差别在于,整理师的各级军官基本还是以原来的各级军官为基础,而新编师则完全打破原来的人事编制,由来自不同部队的各级军官进行混合编组,以彻底清除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的现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国家军队。整军过程中,当时担任第五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法肯豪斯对该计划提出了建议:“各师应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和装备为标准,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组建工兵营和通讯营的,可以先组建工兵连和通讯连;加强炮兵建设,各师应尽量配属一个辖3个炮兵营的炮兵团(山炮营、野炮营和105毫米榴弹炮营各1个);轻武器方面应统一武器制式,并在师建制里组建一个修械所负责武器的保养维护和修理。” 到1937年7月,中央军共调整35个师、整理24个师.东北军调整10个师,另有粤军10个师、川军26个师和9个独立旅被整理。在中央军的30个师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装备,其中还有一些全部实现了德械化,并接受德国顾问的系统训练。已经过这样的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在抗战初期,就是以这些经过整军的德式师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至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共计20个师,第三期的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实际上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德式师的编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中央军教导总队,为装备最全,训练最正规的精锐之师,1937年11月被扩遍为3旅6团的甲种师,总兵力达三万余人,其中3个团即第1、第3、第5团为全德式装备,另3个团(多为新兵)则在整训之中。另一类是以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式中央军。 基本编制如下: 师直属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通信营、军士营、特务营、输送营各1个。 全师下辖3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 以全德式装备的第1团为例: 团直属榴弹炮连、战防炮连、通信连、输送连各1个。 每团下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配9挺轻机枪)、1个重机枪连(配6挺重机枪)、1个迫击炮排(配2门82毫米迫击炮) 德式师的另一类是以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式中央军, 基本编制如下: ㈠ 师直属部队: 1个炮兵营; 3个榴弹炮连(配12门75毫米山炮); 1个战防炮连(配4门37毫米战防炮); 1个高射炮连(配4门20毫米高射炮);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配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1个卫生队(平时为师医院); ㈡ 全师下辖2个步兵旅; 每旅下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配6门83毫米迫击炮); 1个小炮连(配6门20毫米机关炮); 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 每团下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1个机炮连(配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 每营下辖3个步兵连; 每连下辖3个步兵排; 每排下辖3个班(每排配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㈢ 全师下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 整军计划实施的同时,1936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颁布了《陆军服制条例》,但限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或各地被服工厂的规格而有所差异,抗战后期更趋于混乱。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部队的中央军三个军通过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抢运到华北、东北等地接受日本投降时,被美军评价为“装备不佳,使用不同枪械,穿着各色制服”,这些部队统统都是国民革命军中的嫡系部队,嫡系部队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部队的状况当可想而知了。 如果对国民革命军陆军装具进行细分的话,主要可分为标准服制(即国民政府军队的基本服制)、中央军部队服制(主要以德械步兵师的步兵装具为主)及普通部队服制(主要以原地方军阀的部队装具为主)三大类。 图解国民革命军军服制式 国民革命军的标准服制 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沿用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学生军的军服样式,以灰色棉布裁剪的中山装为主,手持苏制7.92毫米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配大盖帽、军裤、皮带和布绑腿,士兵足穿草鞋.军官则配皮鞋。这种服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基本上被沿用。中山装式样的上衣成为军装的基本制式,而大盖帽由于不易制作,且不便于实战,后改为布制野战帽。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夏常服主要以黄绿色为标准色,是由蒋介石聘请的德国顾问们建议使用的。读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文章可知,从1931年前后到1942年,这种颜色的夏季制服一直是国民政府中央军主要采用的制服颜色,后来才换成土黄色的夏常服。除黄绿色军服外,也有部分部队在抗战前后穿卡其色军服(例如淞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第87师和第88师)。 在原地方军阀部队所属的非嫡系杂牌军中,北方部队大多数以灰棉布制服为主,即使嫡系部队也有不少穿灰布棉军装的。此外据文献记载,两广部队(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余汉谋的粤军)穿着土黄色军服。龙云的滇军则是蓝绿色军装,这可能是受到法军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就是穿着这种军装。 冬装方面,无论中央军还是杂牌部队,都是以灰色棉布制服为主。所谓的灰色,实际是略带浅蓝色的灰色。在国外出版的大多相关书籍中,经常被描述成深蓝色。这种误解有可能是源于大战后期来华美军的回忆。当时的滇军即穿着蓝色棉制服,甚至还有一个师(陆军暂编第19师,师长龙绳武)接受了美军装备。 国民革命军的上衣以中山装为标准,但各个时期均有不同变化,如上衣的衣领、口袋式样以及布料色泽等。直到1936年1月20日。国民党颁布《陆军服制条例》后,才将所有军服统一:上衣为中山装,衣领较宽,胸口袋无褶襞,袋盖中央有尖角,胸口袋上缘是平齐的,位于第二颗钮扣处,其它方面则和以前相同。 军帽 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北伐时期的大盖帽被一种圆筒形布制军帽所取代,成为部队的制式军帽。该帽是德国军事顾问以中北欧的“滑雪帽”为原型。依据中国人的头型改进而成的。最大的特点是带帽舌,帽子周围有一层护布,平时折叠起来,用两颗钮扣固定在正面,天冷时可以放下,以保护脸部及后颈部。一般来说,国军部队军帽样式较为统一,唯一区别是正面固定护布的钮扣。在改制之初,曾出现过不同样式.如两颗钮扣的、一颗钮扣的,甚至还有没钮扣的,《陆军眼制条例》颁布后即进行了统一。此外,大盖帽在布帽出现后并末被完全取代,很多高级军官仍在正式场合佩戴。 1934-1935年前后,曾出现过一种硬顶的圆筒帽,正面有军徽和一颖钮扣,有的还带有帽带。根据历史照片分析.戴这种军帽的可能是炮兵、后勤等配有骡马的部队。据考证,此帽颇受德国军事顾问的影啊,因为其外形酷似当时德国纳粹党早期准军事组织“冲锋队"SA(STurmabteilung)的。另有一种说法是:这是东北军所戴的军帽,模仿法国Kepi硬顶帽(如法国外籍军团所佩戴的军帽)。但这两种说法前者的可能能性比较大。因为法国的军帽上没有纽扣。 两广部队早期有自己的特色的军帽—一种介于大盖帽和圆筒帽之间的军便帽,样式很其奇特,在归属中央后才被陆续淘汰。 东北军、西北军及晋绥军因北方冬季寒冷,普遍采用防寒军帽、即有护耳的毛皮军帽。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东北军的瓜皮式毛皮帽,另一种是普遍使用的厚重毛皮防寒帽。 图解国民革命军军衔 军衔 北伐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如图所示,军衔大小以领章上横线条数和立体三角星的数量表示。另外准尉军衔在抗战前及初期为十字纹边,后期改为斜纹边形式。参谋是一边为官阶,一边为竹节(极富有中国特色),突击队/伞兵的军衔则采用白虹贯日的图形:红日代表日寇,寓意我神勇的突击队员像利箭般刺入日寇心脏.给以致命打击。军官章则以黄边进行修饰。其它兵种领章的底色则各不相同,步兵为红色.骑兵为黄色.炮兵为蓝色.工兵为白色.辎重兵为黑色.军医为绿色.宪兵为暗红色.装甲兵则是铬金属色的“克罗米”(chromium),而军校生领章则为圆形。 除参谋外,防空炮兵也有独号的兵种领章,通信兵配属各单位.所以没有单独的兵种色。领章的大小规格和佩带者所穿的制服衣领制式有关。如衣领窄长的,领章就较为细长;衣领较宽的,领章就采用标准的。一般来说,只有在正式场合,领章才佩带在军服上,在战场及操练时都不佩带。领章除部队配发外还可以自行购置,背面印有制造厂或商家的的名称。将官有铨叙厅办理任命手续后,发给紧制(铜合金)领章,背面印有编号,其他任何人不得自行佩戴。 图解国民革命军官兵的臂章和胸章 胸章 陆军官兵的胸章(俗称为“符号”,其实就是名牌)是用布印制的方形块,通常由各师文书照规定打印自制,故略有不同。钉缝于胸前左上口袋盖上。长约9厘米,宽约7厘米,周围镶有0.5厘米宽的色边,并在中间盖上单位官章。将官胸章为红边,校官为黄边,尉官为蓝边,士兵为白边,军校学生则为黑边。胸章左栏是官阶三角星,多为黑色,数目与领章相同,垂直排列。士官在三角星后有一黑直线,贯穿三角星。与领章相同军校学生因尚未授衔,所以此栏为空白。准尉领章无三角星,此栏也是空白。军人的兵种、官阶、姓名、职务、佩发年份,从胸章的颜色、内容一看便知,官兵通常远远的就能由某人胸章上的色边判断是否应该向其敬礼。因将级胸章红边名牌最少见,故部队通常“见红就立正”,成了无须判断来者官阶高低的条件反射动作。胸章背面都印有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时期所提出的“不怕死、不要钱、爱国家、爱百姓”口号。在机关和学校,有些部队还在胸前佩戴珐琅微章,其图案由单位自行设计,报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备案。 臂章 佩戴于左上臂,并标有师级单位符号的方形布,分为蓝或黄底配上黑色文字,并印有阿拉伯数字的部队番号。如88D(88师)等。有的部队采用环臂布章,始自何时不详,形式也大同小异。但是这些做法缺乏保密功能。抗战开始后,便以部队代号取代了实际番号。例如薛岳指挥的第四军以“抗战建国”作为代号,“抗”代表军部及军部直属部队,“战”为第59师,建”为第90师,“国”为第102师。中央军第14师则以“还我山河”为代号。另各战区司令部直属部队官兵的臂章则是罗马数字表示,如第六战区是Ⅵ,第一战区则是I,以此类推。 军裤与绑腿 国民革命军的军裤极其简单,一般采用西裤的样式,正面开口处用三颗钮扣固定,有两个口袋,臀部则有一个带袋盖的口袋。早期的军裤曾经有类似马裤的样式,但又不像正规马裤那样上腿部分过于宽松,而在膝盖腿处又过于收紧。 国民革命军士兵穿着军裤时需在下裤管处打绑腿.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后来驻印军,虽然全身上下都换装了英美装备,仍然坚持打绑腿。有人以为这是袭自日本。实则不然绑腿是源自欧洲陆军留传下来的一种习惯。一次大战时美国参战部队也打绑腿(英文称之为 Puttees)。是用一条长布条由膝盖至脚脖处紧密地缠绕。绑腿布一般与所穿的军服同色,但在正式场合着装时,则会打上呢料绑腿。根据外国人的说法,中国军队打绑腿很有特色,总是将绑腿缠绕高至膝盖部位,而国外军队大多只缠绕到小腿三分之二的部位。绑腿的打法十分讲究,有经验的老兵打出的绑腿既不会因打得太紧而影响血液循环,又不致因太松而松散开来。还有一种极为讲究的打绑腿方法,就是使用两副绑腿,一副先捆扎于小腿较细的部位.再用另一副将小腿整个包实,如此一来可达到整个小腿一样粗细的状态,比较美观。有的人可能会问,以前的军队为何要使用如此麻烦的布绑腿?这是因为绑腿在野战时可以使士兵提高机动性.裤腿不会被地表植物所钩挂,而且在远距离徒步行军时可以避免大量血液在短期间内涌入脚部,造成脚部因充血产生不适。 军鞋 国民革命军早期穿用的军鞋非常混乱。正式场合以皮鞋为主,在一般作战和训练中,普遍穿着黑色布制软胶鞋。除黑布胶鞋外,国民革命军在抗战期间还穿过黑布鞋和草鞋。在北方部队中,如张学良带进关内的东北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等部队习赁穿俗称“懒汉鞋”的黑布鞋,但需要凭一根布条将鞋子和脚掌捆紧,以防脱落。草鞋被视为“艰苦朴素”的象征,因为它往往是就地取材,由官兵自己动手编制,虽不美观.却相当实用。国民革命军穿草鞋的情况在抗战初期并不普遍,后期因物资紧缺,才开始编草鞋。国民革命军的军官平时穿皮鞋,战时或受阅时则配有皮靴,但大多都是凭个人喜好穿着,并无明文限定。 军用武装带 国民革命军的官兵均在腰间系有皮带。士兵系窄皮带,军官系宽面双孔式皮带,并搭配德式斜背武装带。德式武装带最初是用来佩挂军官的佩刀,虽然后被手枪所取代,武装带却因可以展示军人威严而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军官的必然配件和识别标志,但也成为战场上敌人狙击手的绝佳目标(1939年波兰战役之后,德军明令禁止军官佩带武装带)。因此,在抗战开始不久,国民政府军政部也明文规定禁止军官扎系武装带上战场。 图解国军陆军一级上将呢料军服 国民党将官服制 国民革命军的将官穿着军官甲种呢军服的呢料将官服,样式和一般军服基本相同,只是剪裁讲究,较为合身,略有不同的是将官服的胸口袋盖向下有三个尖角,下口袋也比普通军服略大,腰间佩带“军人魂”短剑,战功卓著的将军佩带蒋介石颁发的“中正剑”。另外,将官还配发仿德制卡其色呢料毛皮衣领大衣,质地精良,尽显军人之威武。 图解国民革命军普通部队的步兵标准装具 国民革命军普通部队的步兵装具 1930年,国民政府形式上拥有约两百多万军队。其中,蒋介石的中央军50万,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各40多万,阎锡山的晋军20多万,李宗仁和白崇禧的两广部队20多万,其它地方武装30多万。庞大的军费开支让中央政府无力承担,因此出现了地方军阀部队自行补给的怪现象。造成装备种类繁多,武器千姿百态。 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陆军服制条例》后,这些原地方军阀部队的非嫡系杂牌军也陆续换装了中央要求的部分个人装备,但因数量过大,某些原有的武器和装备还需继续沿用,质量和性能当然无法与中央军媲美。 英国造托尼(Tonny)式钢盔是绝大多数地方部队的装备,如晋军、西北军和两广部队都是自行购买装备的。虽然国民政府中央军(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十九路军)也曾使用过这种钢盔,但在整军换装后,就被德制钢盔所淘汰。 草帽 国民革命军所有部队统一使用的一种装备。它用干稻草编制而成,晴天可以避目,雨天可以防淋。上面标有所在军的番号,如“七七事变”中驻卢沟桥的国民革命军军队所戴的草帽上就标有“二十九军”字样。 图解国军棉被套在干粮袋外面,然后背在肩上的行军装 干粮袋 各地方军阀部队使用的和中央军不同,为一头缝实,一头开口的粗布袋,在装满粮食(生米或干馒头)后,将其开口处用绳子系紧斜搭在肩上,与苏联“十月革命”战争时期士兵使用的干粮袋相似。另外有的部队还把棉被套在干粮袋外面,然后背在肩上。这种方法,在中央军数部队中也有少数部队采用。 大刀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的所有部队中除士兵使用的步枪外,还有一个更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武器,那就是用精钢打制的大刀,俗称大刀片。刀对中国人来说绝不陌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被古人评为冷兵器时代的十八般兵器之首。国军中的西北军更是宠爱有加,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人人都会使大刀,就连师长级别的战斗主官也不例外,甚至还专门成立有大刀队(相当于敢死队)。许多中央军部队也都配备,以体现士兵不怕死的精神。 图解国民革命军各地方官兵的冬装(军大衣、皮帽、毛翻领军大衣) 军大衣 国民革命军普通部队冬季重要的御寒服装,非嫡系部队配发的大衣裁剪与质地都不如中央军。它是由棉布缝制再将内部用棉花添实而成。军官的棉大衣上有多为羊毛、狗毛的毛领。东北军中的军官也有用貂毛、狐狸毛所做的毛领。保暖与做工都比士兵的好。同时还有少量皮大衣装备。 图解国民革命军德式步兵师单兵装备 国民革命军德式步兵师的兵种和装具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军队。随着德国装备与德式训练的应用。与军火相关的重工业集团、生产设备制造厂、原料供货商,纷纷开始与中国密切交往。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运到中国,主要有24门150毫米野战重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毫米战防炮(即德军Pak35/36型)数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枪,数千支捷克造ZB26轻机枪及瑞士厄利孔(Ore-linkon)公司的20毫米机关炮,此外还有西门子的通信器材、蔡司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 1936年和1937年,德国分别运交2300万和8200万马克军火给中国,其中有150毫米要塞大炮(用于长江江防)、高射炮、步枪、机枪、迫击炮、重机枪、各式弹药、钢盔,以及鱼雷、快艇、通信器材,还有制钢、炼焦、化工等兵工生产设备。在不到10年的时问里,国民政府在长江流域已初步整建起国防工业与新式陆军。为日后的抗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葺事基础。同时,陆军步兵的基本单兵装雀也依照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标准进行驻装备。 步兵制式野战装备配德制或仿德制1924年式7.92毫米步枪、德制M35钢盔、皮质背包、军毯、雨布、铁制创盒、水壶、干粮袋、刺刀、两组三联装的皮质枪弹盒。这套装具主要参考日军军制及后来德国军制设计,但许多单兵装具的设计却是与当时德军的样式相同。例如干粮袋、刺刀等。这些装具只在阅兵仪式和正式的野战训练中才有机会亮相。战时却很少配发,算是摆设吧。 步兵在战场上使用的战斗装具较为简陋,如大家较为熟知的单兵用弹袋,是帆布制的长形弹袋,携带方式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一长条由肩上斜绕一周至腰间再绕一圈,最后以布带打结系在腰间。这一种弹袋可插近20个弹包,每个弹包可容纳一个弹夹(5发枪弹),这种方式最为普遍,从诸多现存照片考证得知,“德式”部队即采用这种。另一种为较短的两条,或在胸前交叉,有如“X”形,或由两肩挂下,如同倒“U”字形。还有肩上一条,腰上一条的用法。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单兵手持手榴弹束 每名士兵除步枪外还携带两枚M24型手榴弹,放在一个帆布袋内。挂于左右胸前,由细布条连接挂于脖子上,绑在士兵的背后加以固定。通过历史资料来看,手榴弹袋也有五联装,甚至还有八联装的,或挂于胸前,或斜背于腰闻。由于当时缺乏反坦克武器,士兵甚至对坦克一无所知。因此只能采用身绑手榴弹冲向日军坦克这种极其惨烈的方式了。 步枪除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步枪外,其它中央军使用的步枪五花八门,最多的是“汉阳造”和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包括四年式(元年式为6.8毫米,四年式改为7.92毫米)及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十三年式。由于中国与日军一样,把拼刺刀作为一种常用的战术,因此刺刀长度都在500毫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由于枪短,刺刀长达575毫米,但上刺刀后仍比日本三八式短10毫米左右,许多人引以为憾。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单兵手持上刺刀的中正式步枪,后背大刀片。 德制师配备的枪弹主要有尖头弹、圆头弹和重尖弹三种,另外还有特种枪弹,例如反装甲的钢心弹等。尖头弹供中正式系列步枪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使用,圆头弹供“汉阳造”使用。虽然四年式是7.92毫米口径,但有一部分使用圆头弹。重尖弹则专供二四式或三十年式重机枪使用。 德制M35钢盔原是供新建立的德国空军用,在接受中国约22万顶的订单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立即指示优先供给中国。据目前已知的记载,到1936年共进口了315000顶M35钢盔,1937年开始装备,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嫡系部队都基本配发了M35。抗战初期的山西忻口战役中,前来增援的中央军第85师(师长陈铁)就因为佩戴M35钢盔,而被日军判定为主力部队,遭到猛烈打击。 德制师的军服主要是棉质的。不过据88师的万方澄回忆,当时冬天也有呢军服、呢大衣,春秋有驼绒夹衣,夏天为卡其短袖衫和短裤。事实上,军官确有呢质的军服,尤其是所谓“甲种呢”的黄绿色军常服。 军用水壶为椭圆形,主要由水壶、水壶套及背带三部分组成,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日式是平底的)。水壶套由橄榄绿色的帆布或呢制布料制成,到抗战困难时期,通常只是一层棉布。中式水壶一直使用肩背带,与后期将德式水壶挂在腰带上不同。 干粮袋(杂物袋)的形状与德式略有不同,携行方式则与早期德式的相同,也是用背带跨肩,后来才改系在腰带上。 中国仿德国1930式防毒面具外形与西班牙的类似,非德军之圆筒装具。巩县兵工厂在1934年(民国23年)向德国采购设备,准备自制防毒面具。1936年时日产量已达250副,型号定为二四式防毒面具。生产防毒面具的兵工厂还有金陵兵工厂、广东面具厂(广东面具厂后改名为42兵工厂所生产的型号,非按年号而定)等,型号有二三式、二四式、二七式及四二式。国民政府部队所使用的防毒面具圆筒装可能来自于法国在二次大战之前制作过的防毒面具圆筒装,其特征是增强纹是横的,不像德军二次大战中所用的直纹。国民革命军由于数量众多,且物资缺乏,所以防毒面具没有全部装备,只是配发给国民革命军嫡系部队和一些特殊兵种,如防空兵,炮兵等部队。由于侵华日军不履行日内瓦公约,大肆使用毒气,加之国军防毒面具的装备不足,就给广大中国抗战官兵带来了惨重的伤亡。 图解国军中央军毛瑟手枪枪手,为防止手枪套晃动,枪手在着装时一般先背负枪套,再挂上弹包组。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它被亲切地称为“盒子炮”、“驳壳枪”、“匣枪”、“快慢机”等。另外毛瑟手枪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称-“自来得”,事实上这是它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它的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 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Co.)签约,购买:“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连有木匣手把,每杆连子弹五百粒,价计足银五十八两。共计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在天津码头交货。关税在外。”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在1911年(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可能是最早引进的文件实例,而速射型要在将近二十年之后才出现。在美国,因为握把的形状,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 handle),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o Glenshaw)公司的目录号码,与毛瑟无关。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ction 96即96型),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与Bolo一样,即有人所称之为的警用型。所谓的Bolo,来自俄国的布什维克(Bolsheviks,俄国GCD的前身)党人,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虽然仍摆脱不了手工装配,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但整体而言,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比。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手持驳壳枪的士兵冬装 二、修械所、厂、队生产:这一类盒子炮为随军修械队,在修枪之余,也制造一些军械。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湘西荼陵修械所、八路军梁沟四所等。这一类的材质及品质差距极大,有的修械所设备好,材料供应好,则产品较佳。象八路军那样在敌后的修械所,因为钢材来源断绝,多半是用铁道钢加工而成。 三、私人游动修枪、造枪商贩: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如走方郎中。史料中说到河北、河南、四川都很多。由一人到数人不等,为地方豪强大户、小股军队、土匪修造枪支,按客户的意思,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以手工打造。其品质依人而异,一般都烙印有原厂的一切印记,惟妙惟肖。当然,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可能是没有原枪做样子,只是师傅教下来,以讹传讹。这类枪很多中看不中用,打几发是可以,打多了就会出问题。有许多的表面处理非常粗糙,一看就晓得是手工打造。 四、舶来品:主要来源是德国和西班牙,经由上海、天津等地的洋行进口。有一份文件是1924年9月10日,陆军部与天津德商世昌洋行签约,购买:“德国新式口径七六三密理米突、枪筒九六密理米突、表尺一千米突之毛瑟手枪一千七百杆,连同空木柄及每杆子弹五百颗、甲(注:假)子弹一个、弹簧一个、弓簧一个、螺丝板一个、每杆净收价洋七十整,共计价洋一十一万九千元整。”本文件中的盒子炮,枪管核算起来只有3.77寸,相当特殊。1934年3月12日,中信局副经理李耀煌向蒋介石报告:“奉委员长电,渝,订买廿响驳壳手枪五千枝,经尊查得德制老牌毛瑟一种,西班牙仿装两种(注:Astra Super Azul,另外还有Royal),价格以西班牙之恩斯达牌低过德枪一元七角国币。德枪结构虽属较为坚固,惟枪杆稍短,以致射程亦少二百米突。如订货时要德枪加长枪杆如西班牙式,则射程当为一致。又,委员长曾电喻查捷克手枪,经尊查得捷克各厂无此种驳壳出售,合并陈明。”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开支列表中,有“购廿响驳壳手枪二万枝附子弹二千万发”一项,共280万法币。又如蒋介石致中国驻德商务参赞谭伯羽电报:“武昌,1938年3月1日:柏林。中国大使馆谭伯羽先生:密。请即商订德国八一迫击炮300门,每门配炮弹3,000发,如有现货更好。又购廿响驳壳手枪2万枝,每枝配弹2,000发,如无现货,则购买其他式手枪亦可。总愈快愈好,其价请速详报。中正。”许多经商业渠道进口的德国盒子炮,在弹仓的左侧,印有中文的[德国制]三字。有的人以为盒子炮就是10发,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6发、10发、20发都有,前两者用的是固定弹匣, 后者多为插入式。20发固定弹匣也有,但是极为罕见。 由以上的文件看来,抗战前到抗战初,中国买的都指定是要20发,买来当然是配到了中央军去了。所以,说中央军主要配发10响毛瑟手枪,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德械师中的士官大多配用毛瑟“二十响”全自动手枪。他们携带着造型简单的专用皮制枪套,只有半截,上下为开放式,毛瑟枪的木壳枪套直接插入其中。同时还配有毛瑟枪专用皮质弹匣包。正面有可装20发弹匣的弹包12个,用皮带扣系在后腰,“Y”字形肩带分3点支撑弹包组。国军毛瑟枪手在着装时,先将枪套以左肩右肋或右肩左肋的方式背负,再将弹包组穿上,如此手枪套即被固定于弹包组之下,而不会晃动。 图解国军中央军冲锋枪枪手 冲锋枪(当时中国叫手提机关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单人近战武器,特别是轻型或微型冲锋枪由于火力猛烈、使用灵活,很适合于冲锋或反冲锋,以及丛林、战壕、城市巷战等短兵相接的战斗。因此,目前冲锋枪作为枪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于步兵、伞兵、侦察兵、边防部队及警卫部队等来说,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个人自卫和战斗武器。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 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I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队也曾从德国大量引进施梅瑟(Bergman) MP18冲锋枪(中国人曾称其为“花机关枪”其实就是德国的施梅瑟MP18冲锋枪的外销版),其枪长832mm,重4.1千克,弹夹内可容9mm子弹32发,初速为395米/秒,射速为500发/分钟,射程约70米左右,因为 MP18型冲锋枪的性能并不算出色,所以才未能成为我军士兵的标准装备﹐只是配发给班长以上的士官们作为战场上的制式武器,或提供给国军突击队作为攻坚武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队曾从德国大量引进9毫米伯格曼MP18冲锋枪(中国人曾称其外销版为“花机关),全枪长832毫米,重4.1千克,弹匣容弹量32发,初速395米/秒,射程约70米左右。因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重量较大,可靠性差.所以未能成为士兵的标准装备。只是配发给班长以上的士官,为战场上的制式武器,并配有为MP18专用的皮制六匣弹匣组.携行方式与毛瑟枪手一致。 国民革命军的机关枪手一般为班长左右的士官,他们配备一挺9mm伯格曼MP18冲锋枪,和单兵的个人携行具外还配有为其冲锋枪专用的皮制六袋弹匣组,可装其专用弹匣6匣(每匣32发子弹),MP18冲锋枪专用弹夹包的搭披与毛瑟枪手一致,也是通过Y字型肩带和背后的皮带扣系在后腰上。 ZB-26式轻机枪:一次大战时,参战部队开始注意到,有必要发展轻便的速射武器,由步兵携行,随时提供强大的火力。因此开发出了使用手枪子弹的手提轻机枪(或称冲锋枪),以及使用步枪子弹的轻机枪,其共同特性是,两者都可以进行全自动射击,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德国人将MG08改进为MG08/15/及MG08/18轻机枪,美国白朗宁(Browning)的1918型自动步枪(BAR Browning Automatic Rifle),英国的刘易士(Lewis Gun)轻机枪,法国的乔奇(Chauchat)轻机枪,都成为步兵运动中的主要火力。1920年时,哈力克(Vaclav Holek)在布拉格军械厂(Parga Zbrojovka- Prague Armory)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他设计的概念来自同厂的另一位设计师杰兰(Rudolf Jelan)。第一把制出的样枪称为布拉格一式(Praga I), 使用马克沁机枪的帆布弹带,呈交给捷克国防部测试。测试成绩与有名的白朗宁、麦迪生(Madsen)和维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国防部要求布拉格军械厂继续研发。 1923年时,捷克国防部公布了一项测试标准,挑选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未来捷克陆军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仅次于麦迪生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可迅速更换的枪管、脚架等功能,虽然测试结果仍次于麦迪生,但是因为是本土设计,终于击败群雄,获得采用。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先后离职。因此布拉格军械厂的轻机枪虽获捷克国防部采纳,但已无力生产。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勃诺的国营兵工厂(Ceskoslovernska Zbrojovka Akciova Spolecnost v Brno)签署了生产合约,授权国营兵工厂生产并销售当时称为M24的轻机枪。勃诺(Brno,德文为Brunn),是捷克东南部Jihomoravsky区的首府,在塞尔特语(Celtic)中为山城之意。斯拉夫人从5世纪开始便在此居住,德裔由13世纪开始进入此区,促成了该地的发展,到了二次大战之前,当地的居民已大半为德国后裔。设在勃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1922年成立,75%股权属于捷克政府,20%股权属于史考达炼钢厂(Skoda Works),5%股权属于员工。当时已生产毛瑟型的98/22型,行销包括中国东北军的各国军方,甚获好评。哈力克随后加入了国营兵工厂,协助完成了生产蓝图和生产公差。先导型称为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样枪于1926年4月为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勃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ZB-26)。 次年,中国开始大量开始引进ZB-26轻机枪,同时也大量仿制。根据勃诺工厂历史(Zbrane Pro Cely Svet)的资料,由1927-1939年,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ZB-26轻机枪。 抗战八年中,国民政府的兵工厂平均每月产量为414挺,平均战损量515挺,占86%。以96个月计,八年中共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而战时每年的实际平均补充量为10,685挺,超过平均年战损量,其中的差异即为外购或经由租借法案取得。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轻机枪射手 轻机枪射手 主要配备ZB26式轻机枪和专用弹袋组。皮制或帆布制的弹袋组可装6个弹匣,两条肩带在后背交成“X”状。佩挂弹袋后一般不扎皮腰带。此外,轻机枪手还配备有水壶、干粮袋和一支驳壳枪自卫。等基本单兵装备。有些还有一块棉质的月牙形披肩,用来保护肩部,以减少军装的磨损。 图解国军德械师骑兵部队军官 骑兵 骑兵这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兵种,他和步兵兵种拥有同样的光辉历史。在冷兵器时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军队,骑兵是绝不能缺少的兵种。而且,由于在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牲畜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就非常重要了。于是,牛和马的多少就成为国家实力的衡量标准,同时,步兵与骑兵的多少和战术素质的高低,也就是军事实力衡量的标准了。中国的骑兵使用要从周朝后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赵这些位于北方边陲的诸侯列国,抗击匈奴等游牧民族开始算起,善于阵地战的这些中原国家,在屡遭游牧民族侵扰后,改变其原有的战略思想,用“施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法,大量发展骑兵,之后的历代王朝也不同得加以发展,传统一直保持了数千年。但到了热兵器时代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是坦克战车的诞生,骑兵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国民革命军由于机械化装备发展较晚,所以,骑兵在快速机动方面,还是占有主导地位。无论是德械师,还是其他地方部队,都保持着相当数量的骑兵部队。国民革命军的骑兵部队拥有自己的军种颜色为黄色,德制师的装备是最好的,除与步兵拥有同样装备外,如:钢盔、军毯、水壶、弹袋、饭盒和防毒面具等。还配有专用的骑步枪和马刀,有的部队还穿着着绿色的军服(未经证实,实否是骑兵专用的军服)。在国军中的地方部队骑兵里,由于其原有的历史原因(归属中央之前,地方军阀大多都是自购装配)骑兵的装配杂乱,种类繁多。但决大多数都使用的是英国生产的托尼式钢盔和中国传统的近战武器-大刀。 图解国军普通骑兵部队士兵 ? 中正式骑步枪: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式步枪,兼用为骑步枪,使用的子弹为标准7.92x57mm尖弹,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只是小量生产,可算是当时最新型的步枪之一。 1934年时财政部为了武装税警总团,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一万枝步枪,兵工署技术司借机请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向德国厂家索取二十四年式全套的制造图纸,并附原料表,检验样板,对版图纸一副。在收到资料后,兵工署技术司即刻移交给巩县兵工厂,让其根据图纸、样版,开始修改模具,筹备制造二十四年式步枪,原先预计在1934年10月底制出第一批新枪。但是毛瑟厂所赠的样版,是已经使用过的,交来的图纸中还有一些小错误。于是兵工署技术司又向德国兵工署正式商讨索取德造二十四年式制造图纸及检验样版图。巩县兵工厂当时厂长毛毅可,原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奉派前往德国引进1924式制造图纸及检验样版。新图纸于1935年收到,仍由巩县兵工厂负责开发研制。 巩县兵工厂在1935年7月开始试产,原定名为二四式步枪,亦称1924年式短式毛瑟枪。节套上的印记也开始模仿毛瑟的横幡商标(Banner),打上二四式。在筹备试产过程时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曾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后来由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呈请批准。1935年8月之后,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骑步枪。节套上打印中正式、巩县兵工厂厂徽及生产年月。因此,有不到二千把的此型骑步枪,是印有二四式的枪匣。中正式骑步枪于1935年10月10日正式量产。之后正式装备骑兵部队。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工兵冬装 工兵 德制师内设有专职的工兵营,直属于师部,为整个作战师提供专业服务,诸如架桥,扫雷,布雷,设、排路障等工作。其配置体系和技术职能都是按德军的军制设立和培训的,并拥有先进的德制工兵重型装备,如架桥器材。还配有与装备同步进口的运输车辆,完全可与所属部队同步机动。为示区别,工兵佩戴专用的白色底衬领章。相比之下大多数部队工兵营的装备比较简单,重型装备很少,运输基本靠驮马大车等。但当时绝大多数军队是靠步行,也算可与所属部队同步机动。 一般来说,国军的大多数部队的工兵营的装配是比较简单的,重型装备很少,其装备的运输基本靠驮马大车等传统的中国运输工具搭载,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军队机动方式是靠步行,所以也算可以与所属部队同步机动。最让其他部队羡慕的就是国民党中央军德械师里的工兵营了,他们不但拥有先进的德国造工兵重型装配,例如架桥器材,而且还配有与装配同步进口的运输车辆已达到与其所属的部队同步机动。工兵除佩戴有其兵种专用的白色底衬领章,其他个人装具是与步兵基本相同。因为,在战场上国军的很多部队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中战斗减员严重,拥有爱国精神的将领们经常把二线部队也拉上一线参加战斗。工兵也就不例外了。除个人装具外,工兵个人还配发其专业工具和一个皮制工具包斜挎在肩上。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卫生兵 卫生兵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1935年9月25日,颁布的公一字第588号令关于步兵师配置中明文规定,设立师属卫生队,以为部队提供专门的医疗救助,平时作为军医院使用。真正意义上的军医(专业外科医生,指西医)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其设备与医疗水平都比较落后。虽说有国外留学归国的,但实属少数,大部分为国内培养。即便是这样,也远远达不到部队战时的要求,只能短期培训一些有医疗知识的学生或士兵充实部队。但由于医疗药品的缺乏,战斗中负重伤的士兵生还率极低,这也是中国军队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卫生兵分军医和救护兵两种。军医为军官,救护兵由士兵和士官组成,均佩戴有绿色底衬领章,军阶与步兵相同.左上臂戴印有红十字标志的环臂布章,配有专用的木制或皮质急救箱并有背带,以及仿德1930式防毒面具和毛巾。平时戴布制野战帽,战时配发德制钢盔,而像西北军、晋军和两广部队等地方部队则佩戴英制钢盔。国军的急救箱与西方军队的皮制急救包不同,有其中国的传统特色。军用皮带与其他兵种一致,但战时随个人需要佩戴。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宪兵的冬装 宪兵 宪兵是所有国家军队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兵种,虽不属于战斗部队,但他在监督部队的军风纪、输导公路交通、维持军队秩序,军事法庭审判及查处军中违纪事件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习惯称之为“军事警察”)。大家可在很多的历史照片和影视资料中的重大军事场合看到宪兵的身影。国民革命军的宪兵是从士兵中挑选出来的,多为士官。直接隶属于军部或师部。军衔的底色为暗红色,与经理(军工部门)同色。军服与其它兵种一致,只是在左臂上配有环臂布章,上面印有“宪兵”两个大字,与当时的日军相似。宪兵的钢盔非常有特色。有两种型式,一种是与英国制托尼式钢盔相似的钢盔改型;另一种是类似西方国家热带殖民地军队所戴的防暑帽(比较像越南军队带的头盔)。无论什么部队全是如此佩戴,包括德制师。除头盔外,宪兵还佩带一个小哨,与当时的警察使用的一样,做联络之用。武器配备的是毛瑟二十响全自动手枪和专用的皮枪套,与毛瑟枪专用皮质弹匣包。正面可装20发弹匣的弹包12个,背后有皮带扣系在后腰,Y字型肩带分3点支撑弹包组。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准尉参谋的冬装 参谋军官 中国兵法讲究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干里之外”。因此,参谋一职由尉级以上的军官担任。军衔被设计为竹节,佩戴在左边,右边的领章是官衔,军服和个人装备则与同部队军官的一致。下级参谋军官配有专用的斜挂式皮制文件包,与德军在二战前的样式相似。高级参谋军官则配有手提式皮制公文包,自卫武器虽是手枪,但由于当时的武器型号繁多(多为国外购买),所以没有统一制式。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炮兵 炮兵 1935年3月,国民政府武汉行营设立炮兵整理处,开始对国军中的炮兵部队按照火炮种类进行整理。共编成两团制的炮兵旅4个,独立炮兵团5个,独立山炮营、独立野战炮营、独立重迫击炮营各3个。具体如下: 一、炮兵旅 炮兵第1旅:装备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75mm口径山炮 炮兵第2旅:装备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75mm口径山炮 炮兵第6旅:装备德国制L/29克虏伯(Krupp)75mm口径野炮 炮兵第8旅:装备日本辽十四式77mm口径野炮 二、独立炮兵团 独立炮兵第4团:装备日本三八式75mm口径野炮 独立炮兵第6团:装备日本三八式75mm口径野炮 独立炮兵第8团:装备日本辽十四式150mm口径榴弹炮 独立炮兵第9团:先是由装备德国克虏伯75mm口径野炮和重迫击炮(各1个营)的第32步兵师师属炮兵团编成,不久将野炮营又划回32师,而重迫击炮营与独立重迫击炮第1、2、3营合编为独立步兵炮团。新的独立炮兵第9团装备法国施奈德75mm口径山炮28门。 独立炮兵第10团:装备德国制L/32 sFH 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150mm口径榴弹炮24门(机械化牵引)。 1937年又组建了独立炮兵第14团:装备德国制L/30 sFH 18 克虏伯150mm口径榴弹炮24门(机械化牵引)。 三、高射炮兵(1937年组建) 高射炮兵第41团:装备德国制博福斯75mm口径高射炮28门、德国制十八年式37mm口径高射炮36门、瑞士制造的索罗通高平两用机关炮(Solothurn)20mm口径,48门。 高射炮兵第42团:装备瑞士制索罗通20mm口径高平两用机关炮108门。 1937年,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之下,设立防空总监部,以黄镇球将军为总监,防空总监部编有高炮部队第41、42、43、45、48、49等团,有德式75mm、俄式76.2mm高射炮,另有37mm炮,20mm炮,13.2mm机枪,并配备辅助对空作战的指挥仪等装备和专职的探测队。 国民党炮兵其军衔的底色为兵种专用的蓝色,其军装分德制师使用的黄绿色军服和地方部队的灰色军装两种。其配戴的钢盔也是,分德式与英式钢盔两种。国民党炮兵的个人装具包括,水壶、饭盒、干粮袋、毛巾和防毒面具等。同时还配发其一个皮制工具包斜挎在肩上,已存放炮兵的专业维修工具。 图解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战车兵少尉,头戴德国早期装甲兵的防撞头盔,配有毛瑟“二十响”手枪。 战车兵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形成,广州的国民政府与各系军阀纷纷开始拥有小型的机械化装甲武力,其中多为自制的铁甲汽车、卡车及铁甲列车,军阀机械化部队中较有规模并经常拿来参战的部队就是北京政府张作霖的奉军了,而最早在中国和战车打过仗的军队,则是西北军。直到1928年东北易帜换下了五色旗,升上青天白日旗归附南京国民政府后,改称“东北军”的奉军,虽名义上属国民革命军,但和其它非中央军系一样,对珍贵难得的装甲车辆,通常是继续留在“前大帅”身边当直属部队,不会上缴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实质上仍无法拥有能够直接用来保卫其统治地区的直属机械化部队,故南京政府于1929年三月在南京新小营,将财政部税警总团移交的18辆英国造履带式重机枪轻型战车(Vickers-Carden-Loyd Mk. VI machine gun carriers),编成陆军教导第一师战车队,命张杰英中校任队长,但此时该部队仍是一支隶属陆军步兵师的种子车队,并非独立兵种。1932年五月,上级觉得战车队不宜归步兵师管辖,又将其改为隶属于以辎重为目的的陆军交通兵第二团,进驻南京的通光营房,以利后勤保修。此期间,张学良对国民政府机械化部队的发展也有部分协助,但少帅自己东北省军中的机械化装备,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大半毁俘于日本关东军手中。 1933年前,国军就开始进行机械化的训练了,但仅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员中进行,中央军校中也只有美制的水陆两用一吨小型战车两辆、法国制三吨雷诺战车两辆,只供学员驾驶训练使用。同时,在南京还有两个交通兵团。每个团分三个大队,分别装备美、英、德产二吨半或三吨不同型号的卡车,负责运送军用物资。该团驻扎南京城内三十四标。另外国军还有一个辎重兵学校,驻南京城外岔路口,内分学员队和学生队。学员队由各辎重兵部队现役军官的保送生组成,学生队则为招考入校的青年学生,训练课程为人力、畜力、汽车、船舶、铁道、航空等输送和后勤兵站业务。1933年,国军成立汽车训练班,隶属交通第二团。1934年底,国民政府从欧洲购入的战车和摩托车开始陆续运抵我国(1934年春,孔祥熙奉命考察欧洲各国,并通过香港怡和洋行于该年11月从英国购入“维克斯”型战车32辆,其中16辆为维克斯6T E六吨半重,乘员2人,装有47mm炮一门和7.9mm机枪一挺。其它16辆为VCL水陆两用战车,战斗全重三吨半,乘员2人,装有7.9mm机枪一挺。以及若干英国产“哈雷”二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当时称为机器脚踏车),军政部速成立军政部直属战车营,该营驻扎南京城内马标,归军政部直接指挥。部队装备意大利两吨半菲亚特CV-33战车和英国维克斯6T E六吨半战车各16辆。1935年,国军将交通第二团的汽车训练班和军政部战车营及辎重兵学校合并,成立了交通辎重学校,学校位于南京城内丁家桥。1936年2月,国民政府组成了以顾振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德访问,在前任赴华军事总顾问塞克特的帮助下,代表团会见了希特勒等德国军政首脑,磋商了中国向德国购买军火的技术、付款方式的问题。当时的订单中编号10020和10030分别是德I式(Pz.Kpfw.I-A型,也称“克虏伯”式)轻型战车和sd.kfz.222(也称“毫须”式)装甲车。德I式A型战车,战斗全重5.4吨,乘员2人,装有2挺7.9mm机枪,订购17辆(一个连);毫须式装甲车,战斗全重4.5吨,乘员3人,装有1门20mm机关炮和1挺7.9mm机枪,订购12辆(一个连)。充实给直属战车营。同年5月,蒋介石决定将直属战车营及交通兵二团所属的装甲车队合并,在南京方山成立陆军装甲兵团。1937年“八一三”事变,装甲兵团战车营的第一、第二连在杜聿明带领下赴上海参战,两个连的连长均壮烈牺牲。战后,两个连残部撤回南京恢复建制。南京保卫战时期,装甲兵团将战车第一连残余的菲亚特CV-33战车留下参加战斗,其余部队分两路撤退,南路经南昌撤至湖南湘潭,北路计划渡江经铁路输送到郑州,但战事急剧变化,该部装备大多被遗弃或自毁,部分人员勉强渡江,被友军收容。1938年春,苏联产T-26、BT-5轻型坦克,BA-3/6/10/20轮式战车约108辆运抵广州,随同苏联战车一同而来的还有苏联军事顾问团200余人,团长高尚夫,总翻译李修业。同时期运抵广州的还有德国产装甲汽车18辆,奔驰柴油卡车40余辆、美式福特卡车约400辆、意大利产摩托车约40辆。上述车辆不久陆续输送到湖南湘潭,在这些车辆基础上,陆军装甲兵团被扩编为陆军第200师。师长杜聿明,副师长邱清泉。该师还配属有一个战车防御炮团,团长冯尔骏,装备有德国制造的PAK-37战防炮,具体情况不详。第200师师部驻湘潭,搜索营驻浏阳,其他部队分别驻扎湘潭附近和云湖桥等地。其中1149团装备充足,而1150团只有人员却无装备。第200师先后派遣部队参加了台儿庄和兰封战役。参加台儿庄战役的是师直属搜索营的一个装甲车连,在战斗中全部损失;兰封战役期间,1149团第三营、第四营(苏式战车54辆)由火车运送到兰封协同友军作战,战后被调至陕西华阴、大荔等地,被划编到胡宗南的第一军由陶峙岳指挥,1941年改编为战车第二团,郭彦任团长,调归胡宗南管辖,就此脱离200师编制。 图解戴便帽的国军战车兵(因战车兵最早隶属于交通兵,所以早期的战车兵领章的兵种色为交通兵的黑色)
  3. 祝贺,祝贺,热烈祝贺人数5K! PS:论坛的MOD区有什么打算,不如大大你先发布一个单机任务MOD给大家做礼物!
  4. 感觉上是COD2的画面加上了层积烟幕的物理表现
  5. 作者:太平洋游戏网/官方 太平洋游戏近日得到了消息证实:年度最受欢迎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召唤2》(CALL OF DUTY 2)即将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简体中文版本!   《使命召唤》系列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二战FPS游戏,该游戏以逼真的画面和音效,尤其是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压倒性临场感征服了全世界的玩家。该系列的一代产品在游戏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而来的使命召唤2更是横扫欧美,现在又以雷霆万钧之势登陆中国。北京中电博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大陆地区全权负责这款经典二战游戏的销售与市场推广工作,为广大国内游戏爱好者献上顶级大餐。   《使命召唤2》将带给玩家真实、刺激、空前强烈的二战体验,游戏采用了独家的新引擎以提供完美的视觉效果,以先进的AI技术、真实的格斗场景、极富冲击力的动作将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演绎得扣人心弦。游戏的作战范围包含了北非和整个欧洲战场,也涵盖了包含沙漠、平原、雪地、丘陵、城镇等多样化地形。这款游戏的画面表现极为出众,人物的皮肤、物体的纹理、爆炸和烟雾效果以及四季变化、晨昏变化、各种气候变化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来自四面八方的炮火声、惨叫声和同伴的呼喊声更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似乎真的回到了上世纪40年代的那些悲壮岁月。   北京中电博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款游戏的大陆地区总代理,目前已基本完成产品汉化、测试等上市前准备工作,并计划在2006年6月30日前正式开始市场销售。在此时间之前,内地市场上不会有正版产品出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所谓正版产品都是盗版或者伪正版,敬请消费者注意。   更多详细信息和准确的上市时间、零售价格,请留意北京中电博亚科技有限公司网页:www.ceasia.com.cn或拨打销售咨询电话:010-68432705。 近日得到了消息证实:年度最受欢迎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召唤2》(CALL OF DUTY 2)即将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简体中文版本!   《使命召唤》系列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二战FPS游戏,该游戏以逼真的画面和音效,尤其是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压倒性临场感征服了全世界的玩家。该系列的一代产品在游戏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而来的使命召唤2更是横扫欧美,现在又以雷霆万钧之势登陆中国。北京中电博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大陆地区全权负责这款经典二战游戏的销售与市场推广工作,为广大国内游戏爱好者献上顶级大餐。 http://www.pconline.com.cn/images/html/viewpic_pcgames.htm?&namecode=pcgames&subnamecode=pcgamefirstpage   《使命召唤2》将带给玩家真实、刺激、空前强烈的二战体验,游戏采用了独家的新引擎以提供完美的视觉效果,以先进的AI技术、真实的格斗场景、极富冲击力的动作将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演绎得扣人心弦。游戏的作战范围包含了北非和整个欧洲战场,也涵盖了包含沙漠、平原、雪地、丘陵、城镇等多样化地形。这款游戏的画面表现极为出众,人物的皮肤、物体的纹理、爆炸和烟雾效果以及四季变化、晨昏变化、各种气候变化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来自四面八方的炮火声、惨叫声和同伴的呼喊声更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似乎真的回到了上世纪40年代的那些悲壮岁月。 http://www.pconline.com.cn/images/html/viewpic_pcgames.htm?&namecode=pcgames&subnamecode=pcgamefirstpage   北京中电博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款游戏的大陆地区总代理,目前已基本完成产品汉化、测试等上市前准备工作,并计划在2006年6月30日前正式开始市场销售。在此时间之前,内地市场上不会有正版产品出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所谓正版产品都是盗版或者伪正版,敬请消费者注意。   更多详细信息和准确的上市时间、零售价格,请留意北京中电博亚科技有限公司网页: www.ceasia.com.cn 或拨打销售咨询电话:010-68432705。
  6. 可以加入: 工兵铲和刺刀,德国MP41冲锋枪,毛瑟1932全自动手枪(盒子炮/冲锋手枪),FG42伞兵枪,各国的机枪
  7.   这是一个美军上尉在美军轰炸结束后与部下进攻一个小高地时说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他们负出了巨大的代价。整整7次大规模的轰炸,整整7次疯狂的进攻,那被凝固汽油弹烧红了的阵地上,仍然有中国军人在开枪在扔手榴弹,偶尔还会有石头向美军砸来。“冲啊,小伙子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往中国人的身上补枪!”一位美军上尉指挥着自已的部下向已无生迹的山头攻击前进。上尉已对这样的进攻变的麻木,以前一次轰炸过后他们只需一次进攻便可占领阵地欢呼胜利,但现在自从中国人来到了朝鲜他们便在也找不回这样的感觉。后来这位上尉把对那场战斗和对那句话的回忆写了下来:“我始终记的这一句话,是一位战争记者和我说的,他对我说中国人醒了.我没有理解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在战场上,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我们眼前的对手.他们已经不是你印象中愚蠢而不堪一击的中国人.做为军人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同样的你也要学会尊重其他中国人,但当时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其实跟他们作战跟本没有补枪的必要,只要你冲上阵地说明他们已经都死了,我看着小伙子们冲到了阵地前,看着一个中国军人用一根长长的爆破筒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我想看清楚他一点,但我只看到他的身上窜着火苗,他的脸很黑,他站在那里无法走动,他滚了下来接着是一声巨响,我的兄弟倒下一片。我以前嘲笑过我的对手武器落后,嘲笑过他们衣着单薄,嘲笑过他们会被冻死,我认为我们的一个排就可以干掉他们的一个团。但我现在天天去教堂,那个勇敢的中国人始终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我经常梦见他浑身冒着火苗,举着长长的爆破筒子向我冲来。这已成为我一生的震撼。”
  8. 他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传奇老人。在他传奇的生命轨迹中,那段战争经历给他留下了厚重的人生履痕;从他身上,我们了解到,人民海军曾有一次跨国参战行动——   一位古稀老人的海军情绪   《上甘岭》这个取材于朝鲜战场上的鲜活故事,曾壮怀激烈,砥砺后人。50多年过去了,朝鲜战场上的硝土已被风化,弹坑恐怕也已长满了瑟瑟荒草。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也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谈资。然而,就在几天前,却有一位老人揭开了一段鲜活的历史,并撰写文章,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人民海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全部经过……记者对这位传奇老人进行了专访。   他叫林有成,曾任海军护卫舰某支队(现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济南”舰水雷班长、东海舰队训练团教员等职,1972年转业到地方,退休前系福建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在我们采访的头一天,他刚刚过完70岁生日。   老人说话如倒豆子,嘎嘣脆响。他说:“我觉得应该把我们海军的参战经历写下来,免得漏掉这段历史。”   这会儿,热情招待我们的林家阿姨说:“他成天写写写,都70岁的人了,也不顾及身体,都把我急坏了!”   林老赶紧接茬:“我看着当年参加朝鲜战争的海军17个人中,病的病,老的老,去的去。   我不写,海军抗美援朝的历史就要消失了,我又活不了多少年了,我应给后人留一些东西!”   趁阿姨去泡茶的机会,林老从自己的书房里抱出了一堆资料。我们粗粗的翻阅了一下,里面都有林老追忆人民海军参加抗美援朝期间布雷作战的文章。   彭总指示:为扼制敌人再次登陆,让海军派人来设障清川江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奋勇作战,势如破竹,一举突破了“三八线”,解放了朝鲜北方的国土。这个时候,“速胜”思想在志愿军队伍中很有代表性,朝鲜人民军也希望能突破“三八线”,争取更大的胜利。甚至连当时的苏联驻朝大使、人民军的总顾问拉佐瓦耶夫也有这样的主张。   但,彭德怀考虑到:志愿军没有空军的保护,又无海军的两翼支援,恐怕会受到敌人的左右进攻。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敌人不是傻瓜,他们现在在想什么呢?会不会设下圈套让我们钻呢?他们会不会利用我们现在战线过长,再造一次仁川登陆计划呢?”(1950年9月15日,美国及其他侵略军在人民军侧后方,即清川江至元山一线,实施了仁川登陆作战,赚了个大便宜。   尽管如此,拉佐瓦耶夫还是用电报在斯大林面前告了彭德怀一状。不久,斯大林回电给金日成,并转告拉佐瓦耶夫,措辞极其严厉地说:拉佐瓦耶夫强行南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撤销了拉佐瓦耶夫的大使职务。并言明,作战问题应多听久经战场考验的彭总为上。   1953年春节前,在彭总预料之中的敌人第二次登陆计划酝酿出台了。   彭总立即指示:命令年轻的人民海军派员入朝秘密布雷——击退敌人于滩头,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二次登陆计划。   海军任命张学思参谋长任总指挥,并从华东海军抽调17名官兵秘密赴朝   1953年2月22日,林有成当时正在“济南”舰上当水雷班长。上午9点左右,水雷长刘文华通知他,让他立即赶到支队司令部作战室去开会。   与他一起去的还有“西安”舰、“武昌”舰和“长沙”舰的水雷班长郑长晖、唐兆贤和应加琪。到了作战室后,作战室主任立即宣布了命令:“你们4人于后天出发,到北京海军司令部接受作战任务。至于什么任务,报到以后就会知道了。”   作战室主任接着说:“由于任务很紧急,去北京的车票已经买好了,不知你们是否有困难?”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有什么价钱好讲的。他们4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坚决完成战斗任务、为海军争光2!   经过5天的奔波,   他们于27日按时抵京。当天,海司作战部李副部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送到了位于前门大栅栏的海军第一招待所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带着他们赶到了海军司令部接受战斗任务。   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他们要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西海岸指挥部参加抗美援朝,并单独执行清川江水下设障战斗。   海军宣布:此次作战任务由海军参谋长张学思任总指挥,任命华东海军扫雷大队长孙公飞为总负责。由原扫雷大队参谋长刘培良、原中队长马志高配合;由原扫雷大队航海业务长杨德全和登陆舰五舰队杨航海长带领5位航海班长负责航海保障;原扫雷大队参谋钱鳌任作战参谋;原“济南”舰水雷班长林有成等7名同志负责各型水雷的各项战斗准备及定深和敷设到海中的战斗任务。   至此,这支由华东海军抽调17人组成的赴朝作战“别动队”秘密组成,任务明确,待命出发。   当月底,他们集体乘火车到达安东(今丹东)市,按规定,他们此时把海军呢制服脱下来,换上了志愿军穿的棉大衣、棉制服及毛皮鞋。   根据西海岸指挥部的安排,他们改乘大嘎斯车直奔朝鲜平安南道龟城郡青龙里,分散住在朝鲜老乡家里。   海军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   由于这次战斗任务非常特殊,他们事先的准备工作全部是在高度保密的条件下进行的。   当时,他们也在想,要在“武装到牙齿”的美海、空军眼皮底下,在清川江若大的江口上敷设水雷,只能加强保密和发挥反侦察手段。   在船只的选择上,考虑到铁壳船会招来敌人雷达的跟踪,决定选用木船。他们从国内旅大(今大连)征集了5条木制机帆船,分别由地方的10名船工,昼宿夜行,悄悄送至清川江口,防止了敌人的雷达跟踪。抵达后,他们立即对渔船进行改装,拆除了上层甲板和建筑,以便能更多的装载水雷。   此时,另一路由海司装备部水中兵器科杜科长提运的苏制水雷,从中国西南地区某弹药库运抵清川江畔的肃川前线。为了能很好地把水雷储存好,他们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在肃川坑道内,每隔10米左右挖个山洞,大、中型水雷每个洞放一个,小型的水雷每个洞放两个。   此外,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们把所有的美军登陆舰画出图样,送到安东做成模型,大大小小做了100多个,对照模型了解美舰的作战性能,以求做到更精确的打击。   当时,这些K6型触发锚雷,大型的有180公斤,中型的有110公斤,小型的也有20多公斤。按照苏联专家的要求必须用布雷舰布设才更为科学。面对当时的作战条件,他们只能土法上马,将清川江海域进行了精确的换算,用尺子在麻绳上量好了布雷的距离,决定在布雷时采用边放麻绳边布雷的办法。   万事俱备后,指挥部突然提出来:考虑战争结束后,还要清扫清川江航道,以恢复通航,要求他们布设不规则、零散型的水雷阵,并要求在布设过程中,依水雷在退潮后露出水面为宜。由于西海岸潮差都在4米以上,他们为此伤透了脑筋。一天,钱参谋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找到林有成,想听听他的意见。林有成说:“敌人必定会选择高海潮时登陆,我们只能围绕敌人登陆时的触雷概率来推算,不能考虑退潮时弹体露出水面,即使露出来又何妨?我们就等于告诉敌人,清川江已经有了反登陆的准备……”   在设阵上,他们提出了“总体上正规,局部上零散”的思想。最终,西海岸指挥部采纳了他们提出来的作战方案,并批示他们尽早按作战计划,实话布雷行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下,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布上了90枚水雷 。   他们的布雷实施时间放在了1953年4月10日晚。   真是天公作美,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时间,天出奇的黑,伸手不见五指。   由于连年遭受战火的摧残,清川江两岸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导航的参照坐标。为确保布雷准确到位,由杨德全航海长率领的航海保障组的同志看中了敌占岛的一座山头,并决定偷袭到那里去设一个临时的航标灯。这个位置可以覆盖整个布雷工作海域。   晚饭后,布设导航灯的几名同志,潜伏进山,21时,他们准确地将导航灯放上了指定位置,解决了航海保障问题。与此同时,他们海上布雷分队也在规定时限内,将装满水雷的木船驶抵布阵区内。   由于作战计划做得详细充分,他们在海上布雷过程中,按计划执行得非常顺利、快捷。他们对着导航灯,将水雷按麻绳上的距离一个个拴好,进入布雷区后,依次将水雷推入水中,前后仅一个小时,他们就将90枚水雷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了清川江底,可以说,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进行的。   4月12日,他们按指挥部的命令,悄悄撤出了肃川前线,返回到平安南道青龙里待命。   4月28日,美军试图离开谈判桌,依靠强有力的海、空优势,掀起新一轮战争,并拿出了第二次登陆计划,试图从清川江突破,争取更多的谈判“砝码”。他们这次聪明了些,没敢冒失来犯,仅派出了几艘舰艇,在清川江先搞了一次试探性的登陆,结果,一艘登陆舰当场触雷沉没。   无隙可乘的美军只好仓皇地退出了清川江。   布雷激怒美军,我驻地一平方公里内,敌机竟炸出了500个弹坑,我布雷部队1人牺牲、两人失踪,8人受伤   他们在返回青龙里的当天,就有敌侦察机来犯,但他们当时却没有太多在意。   由于当时美军在强大的海空优势上都没有打赢战争,开始使用细菌武器来维持战争。因此,4月12日,林有成他们回到青龙里的当晚,就立即赶到第50军卫生所注射“四联”预防针,刚巧,军部也正在召开上甘岭英模总结表彰大会。待回到驻地后,林有成因为注射反应,加上劳累,鞋子衣服都没脱,就倒在地坑的外沿睡着了。21时左右,他迷迷糊糊听到敌机的轰鸣和炸弹的爆炸声,立即去叫醒睡下的战友撤离。在跑往防空洞的途中,林有成感到左腕一麻,等跑到防空洞后,发现左边的棉衣袖已被鲜血浸透了,那块击穿了三件毛衣一件棉袄的弹片深深地扎在手臂上。   在这次美军空袭中,海军人员一个当场牺牲,两人失踪,尸首都找不到了(说到这里,林有成老人突然哭出了声),8人受伤。   第二天,当地群众在一平方公里的士地上,就清点出了500多个弹坑……   采访中,记者4次不得不停下问话。老人太激动了,4次哽咽,说不出话来,记者只好待他平静后,重新开始采访。可是每当触及到那个夜晚,那些牺牲的战友,老人总控制不住流下的泪水。   老人最后说,年轻的人民海军赴朝参战虽然只有17个人,时间仅有3个月,但17人个个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证明个个都是好样的。   1953年7月27日,美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得到这个消息,林有成他们都非常激动,因为这其中有人民海军赴朝作战的成果。是清川江中的水雷,阻止了敌人的企图,有力地配合了陆军主力部队的正面作战。[人民海军]
  9. 转自《凤凰周刊》特别注明(作者李大同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抗战史专家) ,有关平型关部分全文转录。俺也暂不评论,只提个线索,也不用啰里啰唆引用其他,就拿这篇“文章”本身: 八路军的战绩是什么?打死多少日本人? 其他国军的战绩是什么?自己死了多少基层官兵? 八路军参战的是几个师? 其他国军参战的是几个师? 若其他国军取得和115师一样的战果,所谓“平型关战役"的结局会如何? 以下原文共赏   对抗战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参加平型关战斗情况的宣传和叙述,就出现前后不一的说法。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林彪)在平型关外蔡家峪——小寨一带伏击日军一支辎重部队,打了一个胜仗,消灭了不少日军,缴获颇丰。但这场战斗只是平型关战役中的一次战斗。而当时的宣传和后来不少著作,几乎以这场战斗替代了整个平型关战役的叙述,使一般不了解情况者误以为,平型关战役就只有八路军在那里打仗。关于这次战斗的歼敌人数,把消灭敌军数百人夸大为消灭敌军数千人(原先说是歼灭日军板垣师团三千多人,80年代后许多中共党史军史著作已改为歼敌一千多人,90年代有的著作复又改为500余人、600人)。   事实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参加平型关战役,只是9月25日在平型关外东北山地蔡家峪附近,从关沟到东河南村地段,主要在小寨村山沟的战斗,参加部队是一个师,时间只有9月25日一天。而平型关战役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署指挥的战役,集结参加此役的有孙楚、杨澄源、傅作义、陈长捷、高桂滋、刘茂恩、朱德等七个军十数个师的部队。如从9月12日大同失守后广灵、灵邱作战算起,至9月底茹越口、铁角岭南失陷,中国军队从平型关地区撤退,则先后有20天左右。仅在最靠近平型关的地区作战,也有10天左右。   国民政府军大批部队担任平型关正面与日军作战,在许多要点与日军反复争夺,给日军重创。在林彪师于蔡家峪附近伏击战前后,第三十三军第八旅(孟宪吉)在平型关前与日军激战两昼夜;第一一五师蔡家峪附近伏击战的前一天(9月24日),第十七军(高桂滋)在平型关前与日军搏战,伤亡即达一千多人;第七十一师(郭宗玢)反攻团城口曾与日军激战;第六十一军(陈长捷)为解救第七十一师,攻占鹞子涧,程继贤团几全部牺牲;孟宪吉旅与第六十一军吕瑞英旅在东、西跑池与日军也进行了拼战。最后有第三十四军(杨澄源)第二0三旅(梁鉴堂)的壮烈牺牲。 一些著作中,对第一一五师的团营作战情况都细加叙述,而对其他一些军、师、旅的作战都置于不论。将第一一五师参加的一场平型关外的伏击战斗与整个平型关战役混淆,抹煞其他许多部队的战绩,甚至给人印象,似乎只有八路军积极抗日,其他的国民政府军队不是逃跑,就是溃退。这是有违历史事实的。 相关资料-----日军的辎重兵: 日军当时入伍体检标准分为甲种、第一乙和第二乙。前两种是作为现役入伍的,而第三种不是作为现役而征兵(后备役)。 辎重队即后勤运输部队,辎重兵(为第二乙)主要是运输弹药和粮食以及和战争有密切关系的物资的兵种。分为马运和汽车运输两种方式。 马运又分为“挽马”和“驮马”两种。 时间: 1937年9月25日凌晨五六点开始。这之后的两天一夜中,115师打了一个胜仗,袭击了走进埋伏圈的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21旅团42联队的运输队(辎重队),歼灭近1000人,缴获大量汽车和骡车运送的物资,这就是“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共首次联合对日作战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作战,平型关大捷则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部分,而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的第一次大战役。就在115师对日军进行伏击战的时候,国民党33军的独立第8旅也正在平型关同日军作战。   据时任国民党61军军长的陈长捷回忆,阎锡山曾订了一个把日军放进平型关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可是后来计划改变未能实施,9月中旬,日军板垣师团主力从广灵、蔚县分路向灵丘急进。9月19日是中秋节,孟宪吉独立第8旅奉阎锡山命令前往平型关,21日占领了平型关阵地。该旅第623团第1营营长刘光耀回忆,日军先头部队在9月21日午夜已经到达平型关下,开始向晋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进攻的日军是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共约4个大队的兵力。而115师伏击的,正是21旅团的辎重部队,和独立第8旅配合作战。   平型关战役自9月22日持续到9月30日,最后因指挥不当、国民党各部队间的合作不善等等原因而失败,各部队撤退至五台山、云中山、芦芽山、忻口、祈县一带组织防御,保卫太原。战役中,28日,61军217旅434团在团长程继贤率领下,与日军反复争夺1386.6高地,最终程继贤及全团官兵除派出联络增援的团副郭唐贤、营长张景舜及一通讯排长三人外,其余均为国捐躯。   平型关战役后,阎锡山、傅作义等又组织了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等,11月8日,太原陷落。平型关战役虽然失利,但平型关大捷却使115师名声大振。25日,115师胜券在握的时候,林彪已经把消息向朱德汇报了,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很快在全国广泛传播。
  10. 希望联机中加入类DOD模式(多兵种:加入医护兵)和其它更多好的联机模式,步枪能上刺刀,工兵可以用工兵铲参战,恢复UO中的加速跑,跳着不能开枪,加入体力限制,不管是跑还是跳,没有体力就不行。人物走动的步伐不再是匀速的,而是像真实走路一样快慢带点节奏,不过可能会导致部分玩家头晕想吐。加入受伤机制,例如受伤后射击动作变形,准确率大幅下降,行动不便等等(需要医护兵治疗了),加入技能升级机制,例如随着战绩的上升,玩家的射击准星更加稳定,手雷可以扔得更远诸如此类,还可以使用更多的武器。自动武器连续射击会出现过热卡弹暂时不能发射现像。子弹恢复单连发调节模式。 单机方面希望敌人AI更高一点: 比如敌人会互相配合(掩护前进),能左右两路,分兵攻击,不是只会正面突破,敌军配有阻击兵对付机枪手,敌工兵可炸门炸墙(二代只有玩家和电脑队友可以),协助进攻! 可以用命令,指挥队友配合玩家作战!队友AI能提高多点~ 再补充一下: 1.希望增加新的武器和载具,比如德国MP41冲锋枪~ 2.强烈要求加入布娃娃系统 3.最希望能加入德军任务
  11. 联机不可用,最好移到其它文件夹!
  12. 這是我在Call of Duty Files這個網站裡面發現的..... 網址在這邊 http://callofduty.filefront.com/file/Savin...ound_Pack;61363 安裝之後...許多美國和德國的武器的音效都有很大的改變 還有一些爆破還有爆炸的音效都很棒.....都變的很有震撼力..... 尤其是MG42.....一定會讓你想起"搶"片開頭搶灘的慘忍畫面 因為是一模一樣的聲音呀..... 但是也有一些Bug..... 例如MP40打完要Reload的時候會聽到..."sh*t"這個字眼..... 還有其他的武器.....就我目前發現的 例如:蘇俄的Moshin...SVT-40...英國的李菲爾步槍.. 都沒有音效..... 跟大家分享一下.....
  13. 使命召唤3对应多平台 译自IGN 译人:X-0V7I 世界顶级首次发布!Activition发布使命召唤次时代续作!随着盛大的E3展览会将于我们在下周亲密接触,各大厂商相继开始曝光他们重量级的大作!我们得到Activition的可靠消息使命召唤3将于金秋抢滩登陆次时代平台-XO。以下是官方发言人的话。 本作将通过4个盟军将士的眼睛,玩家将体验诺曼底登陆战中激烈的战斗以及解放巴黎时世界命运在你手中变化的成就感。我们相信使命召唤三讲是本年度No.1的次时代游戏!。 那么这个次时代的含义究竟适什么呢?根据这段演示结束时,画面显示了Sony,Microsoft以及Nitendo。这表明了游戏的发布趋向。 据发言人说,在展览会上将会关于使命召唤3更多的细节发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http://media.xbox360.ign.com/media/...849/vids_1.html http://game1.ali213.net/attachment.php?postid=8303062
  14. 这个太强勒,不同于兄弟连颜色较鲜艳的路线,COD3还是走更真实路线!视频里还有互相夺枪的场面,真实度超高啊!超级推荐!!! http://www.sa20.com/_3682/_3776/_3777/2006...988B788D5.shtml
  15. 1937年10月21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会见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表示:“日本随时都准备与中国直接谈判,如德国政府能出面调停,那是日本所欢迎的。”随后狄克逊请示柏林。第二天,德国外长麦根逊就电令驻华大使陶德曼把日本的意向转告蒋介石。   11月1日,广田弘毅会见狄克逊,提交了日本政府的议和条件,其中包括:   一、内蒙古在国际法下建立一个与伪外蒙古“人民共和国”情形相似的自治政府。   二、在华北建立一个新的行政机构。   三、在上海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大的军事区等等。   广田声称,假如中国政府不接受这些条件,日本将继续作战,直至摧垮现政府。   11月5日,陶德曼在南京会见了蒋介石,转交了广田提出的条件。蒋介石一本正经地说:“对日方的条件,可以讨论并且觅取友好的谅解。”   由于蒋介石谢绝了陶德曼的调停,日本政府恼羞成怒。1938年1月11日,在天皇的出席下,日本政府召开了政府和大本营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事变处理根本方针》。其中规定:“如果中国方面不接受日本的条件请求媾和,日本今后就不把它作为谈判对手,将扶助建立中国新政权(汪精卫一伙),与此政权签订调整两国邦交关系的协定……而谋求消灭中国现中央政府。”会议同时决定,1月20日是中国方面回答日本政府提出和平条件的最后期限。1月15日,由天皇主持,再次召开了政府和大本营联席会议。会议从早九点一直开到晚上八点,就如何尽快解决中国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会议精神经内阁会议通过。1月16日,日本近卫首相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   对于近卫声明,国民党迅速作出反应。18日,国民政府发表了《维护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声明》。表示“全力维持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方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决非中国所能忍受”。   这一天,日本政府召回了驻华大使,中国也召回了驻日大使,随即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陶德曼调停宣告失败。
  16. 同年冬,百万德军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陷入被动。面对这些坏消息,希特勒和他的总参谋部一筹莫展。 (同年冬,时间不对) 应该是1942年底至1943年2月初!
  17. wolf 3D、DF、MOH、BF1942、UT。。。。。。
  18. 21CN游戏频道  L.G.Y   --------------------------------------------------------------------------------   今天,国外著名游戏站IGN公布了《战火兄弟连3:地狱公路》(Brothers in Arms Hell' S Highway)多张新截图,游戏画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其人物细致度以及建筑物都变的更逼真,详情点击以下截图。 《战火兄弟连3》将在今年圣诞节期间上市。Gearbox表示,这款游戏将借助强大的虚幻3引擎,带来二战射击游戏当中前所未有的真实画面和真实体验。《兄弟连3》将有PC和PS3两大版,玩家在其中需要继续扮演《兄弟连》前2集游戏当中的美国101空降师的战士与德国军队决一死战。 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妇女和儿童! (来源:21CN游戏频道)
  19. 说到点子上了!
  20. 这个也太老了,都有N年了~
  21. 主意不错!德军可以用德文版,盟军可以用英文版!
  22. 德文歌词: Lili Marleen Musik: Norbert Schultze  Text: Hans Leip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ss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en wir uns da wiedersehe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Unsere beiden Schatten sahen wie einer aus Dass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en es sehe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iesn Zapfenstreich E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erad, ich komme ja gleich Da sagten wir Aufwiedersehen. Wie gerne wuerde ich mit dir g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schoen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ss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 geschehe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aeten Nebel drehen werde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23. 近日偶然翻出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片《莉莉·玛莲》,再次感动于片中的情节和主题歌曲《莉莉·玛莲》,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传上来与喜欢“二战”电影及歌曲的朋友们分享。 歌曲背景资料: 《莉莉.玛莲》是德国四十年代流行的一只哀怨感人的士兵恋歌,一战中,德国士兵汉斯.莱浦在1915年于俄国写了这首詩,诺博特.舒尔茨于1938年為其作曲,由当时的歌星拉拉.安德森演唱。1941年,德国占领地贝尔格莱德一家德国电台开始向所有德军士兵广播此歌,很快这首德语歌曲冲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界限,传遍了整个二战战场,从突尼斯的沙漠到欧洲的原野,每到晚上9点55分,战壕中双方的士兵,都会不约而同地把收音机调到贝尔格莱德电台,去倾听这首哀伤缠绵的《莉莉·玛莲》。 随即,这首歌扩散到世界各国,英美苏各国,都开始传唱着这只不朽的歌曲。而无数的德国青年,也是在这首“莉莉玛莲”的歌声中,英勇地奔赴世界大战的战场。 一九八一年,“莉莉玛莲”的故事被德国后现代电影大师法斯宾德拍成同名的电影。 下载>>> 德文:http://eri.ca/refer/laleande.MP3 英文:http://eri.ca/refer/veralynn.MP3 歌词翻译:车忘忧 “曾经在雄伟兵营的大门旁, 我和她双双站在一个天窗边。 当时我们腼腆地互相说再见, 现在却已只剩那个天窗依旧。 最爱的,莉莉玛莲, 最爱的,莉莉玛莲。 各处都能看见我们俩的身影, 我们俩的歌声似乎依旧飘荡。 但何时所有的人才会再看见, 我们又能相会在那个天窗边? 最爱的,莉莉玛莲, 最爱的,莉莉玛莲! 在门外岗哨边你吹起了口哨, 我跑到三天不见你的天窗边。 虽然我们只能互相挥手再见, 可我坚信和你的爱将会永远。 只和你,莉莉玛莲, 只和你,莉莉玛莲。 你那熟悉而轻柔的步履声声, 我几乎白天晚上都渴望听到。 现在我却偶然知道要上前线, 上帝才知能否再站在天窗边。 只和你,莉莉玛莲, 只和你,莉莉玛莲。 无论在地球上哪个寂静角落, 我都希望梦中拥有你爱的唇。 当雾色早已将一切淡淡笼罩, 我依旧还静静站立在天窗边…… 只和你,莉莉玛莲, 只和你,莉莉玛莲!”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