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rschach Posted 2007年3月25日 12:29 Posted 2007年3月25日 12:29 2007年3月8日下午,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就教育热点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在回答网民的问题时,周济说,不能简单地把“就业难”和扩招划等号,可能扩招的好处要过几十年才能看到。 笔者十分赞同周部长的观点。笔者以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应该从目前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来分析,不能简单地归罪为扩招。 大学生就业难,与他们自身存在的两大“弱点”有关。 首先,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一段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很多企业是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代价的。他们更多地选择直接到人才市场寻找成熟的人才。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企业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现阶段只有10%的毕业生具备直接在公司工作的技能。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 笔者认为,这一情况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限制学生的创造力等缺憾。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是按照培养精英人才,而不是实用人才的模式运行,它不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和了解社会。社会为青少年提供的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也严重匮乏。我们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去参加社会实践,被责成为去“了解、认识社会”,好像他们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里或外星球上。高校在潜意识中是在为社会培养白领阶层,最终培养出的却是考试机器和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书呆子。新大学生缺乏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只能去做蓝领,学校的校长都会感觉脸上无光。即使现在某些学校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了专业设置,但在教育理念上却未进行调整。 其次,过去十几年间,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直能够较为顺利地步入社会。但是,近年来,城市工作岗位增长逐步放缓,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他们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抬高身份和获取机会的途径,“学而优则仕”或“考而优则仕”。特权观念、优越感、不平等的意识在这些所谓“精英”、“尖子”们心目中认为是理所当然。只有进入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才算是成功的就业。大学生的家长、亲戚朋友在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时,也基本出这些方面下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整个社会就业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国家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很多固有的传统产业和工作岗位正在逐渐消失。许多熟练的技术工人下岗待业,在现有就业岗位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竞争中,他们所拥有的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们不可比拟的。因此,我们亟待开创扶持有较高技术含量、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劳动力密集型新产业。只有形成新的产业,才能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就是说,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比挤占现有就业岗位更能推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较容易解决。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