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 Posted 2007年8月14日 05:49 Posted 2007年8月14日 05:49 “抗战的记忆我一点儿都没有丢!当时的心情,当时的感受,大家一起冲锋陷阵的英勇……一切的一切都在脑海中打上了烙印!” 在“七七事变”纪念日到来前夕,记者来到家住本市河西区的老战士孙竞生(原国民党29军37师109旅217团机枪连的班长)的家中,听老人讲起抗日战争的故事。今年93岁高龄的孙竞生老人希望广大青少年勿忘国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果历史可以“翻回” 希望还是29军一员 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孙竞生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谈起过去,老人时常挥舞起手臂,表现出振奋的样子。当说到自己和战友们冒雨滚爬在泥泞的战场上侦察敌情、扣动扳机消灭敌人的一幕幕场景时,老人难掩激动多次流下热泪。“70年前的‘七七事变’我是见证者。革命胜利后,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是见证者。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所有的人都应珍惜。”孙竞生老人说,如果历史的一页还可以翻回去,他希望自己还是29军的一员,继续披荆斩棘、奋勇杀敌。 血雨腥风的战场上 战士们频频“亮剑” 70年过去了,孙竞生老人仍能清晰地讲述部队作战时的情景。 “‘七七事变’发生前,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经常以演习为名在卢沟桥附近侦察地形。一次,日军故意挑衅,突然冲进我们的队列,听到连长下达的‘上刺刀’的命令后,战士们齐刷刷地扬起白晃晃的刺刀,日本鬼子当时就给吓蒙了。他们心里很清楚,29军不好惹。” 长城喜峰口一战,当时的29军军长宋哲元为了鼓舞士气,写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手令,传达到全军。“日军因胜而骄,夜间脱光了衣服睡大觉。29军探明情况后,组织大刀队夜袭。由当地老乡做向导,大刀队顺利地‘处理’了执勤兵,进屋一通砍杀,打死打伤日本鬼子6000多人。” “七七事变”时,孙竞生所在的29军37师109旅217团与敌人在卢沟桥一带展开了激烈交火。当时,师长冯治安下达命令:“全体官兵要坚决抵抗……誓与大桥共存亡!”战士们高喊着“保卫祖国”一次次地冲锋。虽然当时的武器很差,但战士们没有退缩,顶着敌人的重机枪弹雨往前冲。“手枪打红了,换把枪继续打。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顶上去……”想起曾经尸横遍野的惨烈景象,孙竞生老人泪流满面。 岳飞的《满江红》 当年最嘹亮的军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孙竞生老人用高亢的声音唱完这首根据岳飞的《满江红》改编的29军军歌。 老人说,除了这首军歌,29军的战士们在每天吃饭前、睡觉前、起床后还要高唱《吃饭歌》《睡觉歌》《起床歌》,“这些歌曲都是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每当唱起这些改编歌和自编歌,战士们都情绪激昂。我老了,这些歌不能一口气唱完,但咱可以在心里唱,那都是抹不去的回忆啊!” 寄语年轻一代 创造美好明天 孙竞生老人如今和同龄的妻子以及4个儿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抗战的故事一次讲不完,革命的事业永远干不完,祖国的美好明天靠年轻一代去创造,一次次地讲起抗战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更希望年轻一代珍惜今天,继承‘抗战精神’,为祖国的明天去‘战斗’。” 【孙竞生档案】 孙竞生,河北人,1914年7月出生。参军之前,曾为小学教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三省迅速沦丧。1935年,孙竞生与另外3名小学教员毅然投笔从戎,带着中共地下党员卢金堂的介绍信参加了抗日劲旅29军,并跟随29军一路征战,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保卫武汉战役。(北方网-城市快报 )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