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1942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07:07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07:07 手枪信号弹的生产始于金陵兵工厂,1935年开始批量生产,1937年生产15万余发,改称第二十一工厂后,1938一1940年又生产25.5万发。1948年第四十四工厂生产6万余发。 关于冲锋枪弹,第二十五工厂于1941年曾制造美式0.45英寸(11.43毫米)冲锋枪弹10万发;第九十工厂1947~1948年生产2080万发;第二十工厂1948~1949年生产481万余发。此弹弹头为圆弹,全弹长32.39毫米,全弹重21.19克, 国内所造手枪弹主要有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及7.63毫米毛瑟手枪弹两种。自1901~1949年共造各式手枪弹2256万余发。其中第二十工厂在1940~194B年生产992万余发,汉阳兵工厂在1920~1928年生产643万余发。 日式7.7毫米枪弹:奉天军械厂枪弹工场于1920年前后曾生产过此弹。后来第九十工厂1946~1948年又有生产,最高月产量可达160万发。 美式0.30M2枪弹:早在1920年左右,奉天军械广枪弹工场即曾生产此弹,1947~1948年第二十工厂詹家溪制造处仿制成功后生产5044万发。第十一工厂辰溪分厂在1947年最高月产180万发。该弹口径7.62毫米(即0.30英寸),全弹长84.5毫米,全弹重24克,配用于美式7.62毫米口径各式步机枪。 俄式7.62毫米枪弹:上海兵工厂龙华枪子厂于1927年开始生产。以后金陵、汉阳及第二十工厂均有制造。根据以上四厂统计,1927~1946年共制造860余万发。另外新疆兵工厂、广西制弹厂也曾生产。此弹全弹长76.9毫米,全弹重23.4克,配用于俄式7.62毫米口径的各种步枪和轻重机枪。 曼利夏枪弹;汀南制造局于1896年开始制造,1896~1907年共制造1000余万发。 6.8毫米枪弹系仿制德国毛瑟枪弹。1907年广东制造军械总厂首先仿制成功后,江南制造局及德州、汉阳、四川兵工厂等也进行过制造。据不完全资料统计,1907~1926年共生产4600余万发。其中汉阳兵工厂最多.为3992万发;其他工厂仅数万或一二百万发。 6.5毫米枪弹原为日本38式步枪弹.江南制造局于1905年前后进行仿制。为了与日本的互不通用,在保证药室容积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弹壳尺寸。以后金陵制造局、德州兵工厂、广东兵器制造厂及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等先后进行了仿制。再后第二十五、九十、十一工厂等也进行了生产。据不完全统计,1905~1949年共生产5500余万发。 1924年济南乓工厂所造50万发7.9毫米圆弹,“与规矩不合者”22万余发,全部拔掉弹头报废。 7.9毫米钢心弹,是将原弹头中铅心改为合金钢或高碳钢钢心并加铅套,然后装上铜或钢弹头壳的一种枪弹,弹头重11.55克,初速785米/秒,可穿透11毫米厚之钢板。该弹国内产量较少,仅金陵兵工厂在1934年制造,可月产70万发。 7.9毫米枪弹是中国近代生产的主要步机枪弹弹种。据不完全统计,1895~1949年先后有27个局厂生产,其中有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德州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广东兵器制造厂及后来的第二十、二十五、十一、四十、九十工厂等。汉阳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在1935年月生产能力皆达到300万发以上。第二十五工厂在1942年月产600万发。第二十工厂在1949年最高月产可达1650万发、为当时国内生产枪弹的基地。据12个单位的不完全统计,1895~1949年,共生产7.9毫米枪弹27亿发,占步机枪弹总产量的80%左右。 1928~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先后生产枪弹的工厂有31个。据不完全统计,从1861~1949年共生产前装枪用铜火帽5.18亿颗,铅丸3500多万颗(另有6.7万斤)。黑药铅弹从1870~1906年约生产7000万发。无烟药枪弹从1895~1949年共生产34亿发,其中大多数为7.9毫米步机枪弹;手枪弹和冲锋枪弹约4800万发;手枪信号弹约172万发。 来源:SC论坛
maddog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07:52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07:52 转贴:战史沙龙 解放前的毒品种类大家看来还不是很了解啊。在华北流行的是“料面”“金丹”“白面儿”“吗啡棍儿”等等等等。因为大烟没顶头,吸食又麻烦,到了20年代以后,燕子巢这种大烟馆已经很少见。金丹是熟鸦片膏子提纯和吗啡、面粉等混合后一种丸状吞食用的毒品,在华北最为广泛,吞下去就能顶瘾头,又比熟烟泡子劲头大。金丹贩子也最多。朝鲜人经营的扎吗啡的馆子也很多,30年代币值稳定时期,四角钱上柜就扎一针,因为方便,不耽误那些有瘾的人干活挣钱,也非常流行。料面就是用吗啡未充分提纯的海洛英,加工也比较方便,当时流行用三炮台烟的锡纸托着吸料面,是瘾君子的顶级享受之一。所谓加工麻烦之说,是对当时中国华北毒品市场的不了解。金丹、料面等等加工很方便的。华北在30年代前,流行的是云土、贵土等等,多从上海转口天津。盐业银行和金城银行联手向上海三鑫提供放款和担保,在鸦片贸易中大发其财。30年代中期,农民银行短期在华北形成垄断。但是随着东北日本人和朝鲜人种植的辽土大量走私涌入华北,和中央势力被排挤,云土贵土也逐渐退出了华北市场。辽土实在太便宜了,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乐于使用,但是辽土性子太寒,抽起来干,熬出来的金丹没大顶头,讲究的人还是在用南方的土。金城、盐业、垦殖等北五行又恢复了对大规模鸦片贸易的经济垄断权。到了抗战期间,东北大量减少了鸦片种植基地,加强粮食大豆生产,37年金城银行这方面放款和担保达到224万元左右,41年放款只折合37年90万元不到。这时华北这个毒品市场由谁来填补?就是太行、吕梁乃至陕西甘肃某处地势较高,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种鸦片的地方来提供大部了。金城派出了很能干的小郭经理在39年就在南宫探路铺道,在42年之后,津保两地又成为鸦片和粗加工的金丹的集散地了。金城银行42年的这方面放款额暴增至折合37年170万元左右之巨。考虑到运输的困难,再把其他几个银行的经手额加上去,这个毒品的出口数字是惊人的。而且这个毒品出口是由北五行牵头,伪军乃至部分日本浪人、军官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与国民党控制区经山西黄河渡口大量运进华北,还有从界首运来的不多的南方毒品组成的另一个行销市场分庭抗礼,至少大家是一半一半。八路军的鸦片销售作为军费收入是正常的,他不象新四军,在淮北控制着几个大盐场,在运河还有税收,经济上面较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不应该被苛责的什么太了不得的行为。但是事后却站在道学家的高度上一下子转脸把自己以前奋斗的历程篡改乃至抛弃,我就大大的不以为然了。而八路军和北五行幕后的故事,却是一个更大的题目了,需要在历史的书页里面仔细寻找,再慢慢品味。
ufo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11:20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11:20 转贴:战史沙龙 解放前的毒品种类大家看来还不是很了解啊。在华北流行的是“料面”“金丹”“白面儿”“吗啡棍儿”等等等等。因为大烟没顶头,吸食又麻烦,到了20年代以后,燕子巢这种大烟馆已经很少见。金丹是熟鸦片膏子提纯和吗啡、面粉等混合后一种丸状吞食用的毒品,在华北最为广泛,吞下去就能顶瘾头,又比熟烟泡子劲头大。金丹贩子也最多。朝鲜人经营的扎吗啡的馆子也很多,30年代币值稳定时期,四角钱上柜就扎一针,因为方便,不耽误那些有瘾的人干活挣钱,也非常流行。料面就是用吗啡未充分提纯的海洛英,加工也比较方便,当时流行用三炮台烟的锡纸托着吸料面,是瘾君子的顶级享受之一。所谓加工麻烦之说,是对当时中国华北毒品市场的不了解。金丹、料面等等加工很方便的。华北在30年代前,流行的是云土、贵土等等,多从上海转口天津。盐业银行和金城银行联手向上海三鑫提供放款和担保,在鸦片贸易中大发其财。30年代中期,农民银行短期在华北形成垄断。但是随着东北日本人和朝鲜人种植的辽土大量走私涌入华北,和中央势力被排挤,云土贵土也逐渐退出了华北市场。辽土实在太便宜了,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乐于使用,但是辽土性子太寒,抽起来干,熬出来的金丹没大顶头,讲究的人还是在用南方的土。金城、盐业、垦殖等北五行又恢复了对大规模鸦片贸易的经济垄断权。到了抗战期间,东北大量减少了鸦片种植基地,加强粮食大豆生产,37年金城银行这方面放款和担保达到224万元左右,41年放款只折合37年90万元不到。这时华北这个毒品市场由谁来填补?就是太行、吕梁乃至陕西甘肃某处地势较高,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种鸦片的地方来提供大部了。金城派出了很能干的小郭经理在39年就在南宫探路铺道,在42年之后,津保两地又成为鸦片和粗加工的金丹的集散地了。金城银行42年的这方面放款额暴增至折合37年170万元左右之巨。考虑到运输的困难,再把其他几个银行的经手额加上去,这个毒品的出口数字是惊人的。而且这个毒品出口是由北五行牵头,伪军乃至部分日本浪人、军官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与国民党控制区经山西黄河渡口大量运进华北,还有从界首运来的不多的南方毒品组成的另一个行销市场分庭抗礼,至少大家是一半一半。八路军的鸦片销售作为军费收入是正常的,他不象新四军,在淮北控制着几个大盐场,在运河还有税收,经济上面较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不应该被苛责的什么太了不得的行为。但是事后却站在道学家的高度上一下子转脸把自己以前奋斗的历程篡改乃至抛弃,我就大大的不以为然了。而八路军和北五行幕后的故事,却是一个更大的题目了,需要在历史的书页里面仔细寻找,再慢慢品味。 听这悬啊,真的假的~~~~???
maddog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11:59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11:59 听这悬啊,真的假的~~~~??? 视野再开阔一点,实际上鸦片是个好东西,单位价值高,对土地要求不高,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凭这几条,世界上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游击队都要靠它的,如金三角的国军,阿富汗的反苏游击队,哥伦比亚的反政府军,等等。应该说鸦片是游击战争的血液。八路军种过也没有什么丢脸的,就象红军时期的“打土豪”,现在看来和抢劫、绑票属于同一性质,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现在当政者觉得丢脸,不好说,咱也就点到为止吧!
maddog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12:03 Posted 2007年8月20日 12:03 出版社出版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写),收集的原始资料丰富, 对于了解那个年代边区财经状况很有帮助。 阅读中,产生了一点困惑,就是,自从1941年之后,在边区财政收入里地位重要的 “特产”收入到底是什末东西? 在边区财经史上,发生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是个转折点。 事变前,财政收入“是依靠中央协款,八路军军饷和国外华侨,后方进步人士捐款, 总之是依靠外援。”(p14)而“尽量争取外援,减轻民负,外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p13) 然而事变后,边区财政遭遇空前的危机。原因就在于“1。每月60万元的军饷停发了。 2。海外华侨及后方进步人士捐款停止汇兑了。”(P15) 结果1941年这一年,虽然大力加强了税收和公粮征取,仍然财政困难,赤字仍占36%。 不得不靠银行垫款解决。这实际上就是饮鸠止渴,增加纸币流通量,只会造成严重通货膨 胀。仅仅3个月时间,物价指数从1940年底的716。7上升到1941年3月的1224。而物价的上 涨,又反过来增加财政开支的膨胀。 难道边区要陷入增发货币弥补开支----物价上升----开支进一步增加---被迫继续增发 货币。。。。。。的恶性循环中吗? 更糟糕的是,为解决财政困局而采取的加强征敛的政策,已经闹得“动员频仍,不胜其 烦,形成严重的扰民现象.“(P15) 1941年勉强度过去了,“但是人民的负担已到无以附 加的程度了”。(P17).而且由于实行由各机关部队经济自救自营的方法,“给财政上带来 了极端混乱局面,部队武装走私,严重破坏了政府威信。”(P17) 显然,边区的财经对策不能如此继续下去了。“到1942年,不得不改弦更张。”(P17 )出路在哪里? 翻开1942年之后的边区历年财政收入统计,“特产”一项赫然冒了出来。而且在收入 总量中,地位重要。 需要说明的事,边区的财政收入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收入部分和公粮实物征收两大部份 。而在货币收入中,又可以分成税收,公营经济的生产和贸易创收两部分。边区财政的一 大特点就是“我们自己的生产收入占了财政收入的很大比重,这就是新民主主义财政的特 点。”(P5)。 在财政收入统计表里,公营经济产收入项目是和税收项目并列,一般包括“公盐”( 政府组织的食盐贸易),贸易,企业收入,营业收入,生产自给等名目。特产收入应该属 于公营生产收入。很明显,在财政收入里,它占有重要地位。 如1942年,它被单独列出,特产收入139623000元,占财政收入的40%(p59). 1942年,它列在营业收入的名目下,“原计划收一万万元(特产),实收十三万万余 元。”(p67)占该年度财政收入的40。82%(p65). 有意思的是,1944年起,“特产”一词在统计细目中消失了。难道边区财政已经非常 充裕,以至于如此重头收入可以弃之如弊履? 好像还不是这样。因为在1944年,“经费之大部还依靠特产支持.“(p79)。到了 1945年,还称”财政上最大的依靠---特产,在日本投降后,正是秋末冬至,该是销路最好 的。。。“(p83).看来一直到抗日结束,“特产”仍然在边区财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到哪里寻找蒸发了的“特产”?在1944年的统计表里,“营业收入’消失,出现了“ 企业收入”一项,占岁入的36。2%(P77)。在1945年,仍然占岁入的14%(P82). 另外,也是从1944年起,出现了贸易税”一项,它和“税收”“盐税”并列,足以说 明,这种新的税收不是普通的商业税(如进出境货物税,营业税这两项,已经包括在“税 收”这个总类中了),也不是对食盐贸易征的税。 1944年,该项税收占岁入的26。63%(P7 7),1945年,占47%。而这一年,包括普通商税在内的所有杂税在内的“税收”这一总项仅 占岁入的20%。盐税也才占11%(P82).不能不让人疑问,什么商品的贸易能带来这样丰厚的 税入?或许,躲在统计数字后面的就是蒸发掉的“特产”。 “特产”对于边区财政如此重要,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 食盐?从它单独出现在统计表里是和“公盐”(1942年)“盐税”(1943年)并列来 看,似乎不是一种东西。 制造业产品?历史上陕甘宁地区曾有过什么如此畅销各地,盈利丰厚的东西呢? 农业品?粮食?烟草?棉花?.. 牧业产品?羊皮?羊肉?骆驼? 或是石油制品(陕北出产石油) ?。。。。 还好,书里正有一段“特殊财政内容的根据’(P19).且不嫌麻烦,多引引原文吧。 “陕北从来就很穷困,但民国十五年前后,绥米(应指绥德和米脂)一带曾有过商业上 的畸形繁荣,那时鸦片贸易起了决定作用。当时宁夏与甘肃的烟土大批经陕北渡河到山西 去,因而繁荣了绥德,米脂,镇川,义合,宋家川,螅利峪等市镇。边区财政若想打破难 关,不叫它的特殊经济条件----地广人稀,交通困难,生产落后,入不敷出,收入地方性 ,支出国家性---困死,除大量生产外,则必须借助于特产。。。。。。。。。。。。。。 。。 靠陕北三宝(食盐,甘草,皮毛)输出,也很困难,甘草因运费大,不能大量出境, 绒毛多自用,出口很少,只有食盐尚可能维持,经党政军大动员,1943年才运出价值7270 9元的,决不能解决问题。 靠印钞机是更加危险,1943年8,9,10三个月发行边币10亿元,就使边币与法币比价 从6元跌到13元。 1942年,边区自产特产并专利代销晋绥的特产,不但解决了当年的财政困难,还盈余 了27%(108773000元),支持了1943年春季的财政,1942年也靠它解决40。82%的财政收入 ”(此文出于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 1948年2月18日) 从引文能看出,“特产”的产地有两个。一个是晋绥,有其他佐证,“1943年。。。 。这一年晋绥给以很大的帮助,送来大量特产,并由陕甘宁代销晋绥特产抽20%的贸易税, 作为财政收入。”(p20)这里提到“贸易税”一词,可以说是对于是否”特产’收入就隐 藏在财政收入统计中“贸易税”一项背后这个问题的一个解答。 还有一个来源乃是陕甘宁本地,即“边区自产特产”。 这种“特产”的去向如何? 当时的边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靠在当地市场销售, 能否获得支撑了差不多边区财政半边天的收入?还需研究。 不管怎样,“特产”收入对于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用1943年边区财政厅的《财政工作报告》(p29)的话讲,就是“边区财政收 入,除了机关生产外,主要是救国公粮,税收,盐税,公盐几种,公粮除食用外没有剩余 , 税收,盐税,公盐的收入只能解决一部分的财政问题。。。。。在另一方面边区是处 在战争与革命环境,需要支付的经费很大,仅靠税收是不敷应付的,因此,去年和今年主 要依靠特产,没有特产而想渡过去年和今年的财政难关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没有特产的统 销,边币的巩固和物资的掌握也是不可设想的。因此,当边区国民经济还相当落后,财政 来源不丰,我们的自给经济还刚在发展,盐的运销还不能毫无阻碍的发展时,特产收入在 将来一二年中还是解决财政的主要与可靠的办法。”
ufo Posted 2007年8月21日 09:27 Posted 2007年8月21日 09:27 视野再开阔一点,实际上鸦片是个好东西,单位价值高,对土地要求不高,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凭这几条,世界上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游击队都要靠它的,如金三角的国军,阿富汗的反苏游击队,哥伦比亚的反政府军,等等。应该说鸦片是游击战争的血液。八路军种过也没有什么丢脸的,就象红军时期的“打土豪”,现在看来和抢劫、绑票属于同一性质,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现在当政者觉得丢脸,不好说,咱也就点到为止吧! 哈哈,再说是不大合适~~~~~~~~~~~~~~~~~~
Hat517 Posted 2007年8月22日 01:48 Posted 2007年8月22日 01:48 太小了............有没有做炮弹之类或者炸弹之类的教程.......图文并茂最好了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