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1942 Posted 2007年10月16日 08:52 Posted 2007年10月16日 08:52 张自忠(1891—1940年),山东临清人。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张自忠1916年起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任营、团长。1931年任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天津市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度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旋即离去。后率部在台儿庄等地与日军作战。1940年5月与日冠激战于宜城杏仁山麓时壮烈殉国。时任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日本人称他为“活关公”,将他的尸体,用布包裹厚葬,植木标其侧,上书“英勇将军张自忠墓”。 5月28日,所属三十七师将他的灵柩运往重庆国葬。当时,延安各界也举行了追悼会。***、朱德、周恩来分别挽以“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悼之。1944年10月,宜城曾改名为自忠县。 现在襄阳和宜城交界的张自忠将军牺牲的长山岭上,建有张自忠将军纪念碑。南漳县武镇建有张公祠,内有自忠堂和张自忠的衣冠冢。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1904年生,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 中国CCP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俊的容貌,冷傲的气质,北大历史系有名的才子,抗日战场上驰骋的虎将。他是国民党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名将之花在内战中的凋谢,更染浓了他身上的悲剧色彩。张灵甫身死之前,给他74师的老上司王耀武打了个战地电话,王耀武哭了,他的噩耗传到南京,蒋介石也哭了。 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张灵甫。只有张宗灵。宗灵是他的原名。他或许会成为一个学者,他是北大历史系的学生。或许会成为一个书法家,他的字非常有名,于右任看过他的字后曾惊呼:奇才!奇才!但是这条生在兵荒马乱时代的陕西汉子,他的身体中流着骠悍的血液,他从小敬慕的是岳飞,文天祥,拿破仑,不甘做一介书生。22岁那年,他从北大“跳槽”到了黄埔军校,出来后在围剿红军中发家。他是个下级军官,作战是要亲自往前冲的,其勇猛赢得了“西北王”胡宗南的青睐,31岁那年,他当上了胡宗南独立1旅1团的团长。 正当张宗灵要混出点名堂来的时候,却粘上他人生最大的一个污点。他枪杀了自己的妻子!杀妻的理由,我们很难说清。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1:包办婚姻,感情不睦。2:怀疑其妻子是CCP。3:妻子有外遇。张宗灵疯狂地崇拜孙中山、蒋光头,是国民党最狂热的反共分子。但不管怎么说,杀老婆是不对的。他自己也知道,所以完事后自己从湖北跑到南京去自首。一路上没了盘缠,就靠写写字赚点小钱。在南京他被判10年监禁。 经 51师师长王耀武的请求张宗灵被释放,从此跟着王耀武混,在抗战8年书写下了自己人生最光辉的一段历史。 为了表示和过去那些不好的事一刀两断,张宗灵从此成了张灵甫。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1938年,武汉会战中,薛岳指挥第九战区军队以反八字阵诱敌深入,在万家岭包围日军第106师团。日军顽抗夺取制高点张古峰,战局极为危险,张灵甫主动请缨,率敢死队,夜晚抄小道,拼死夺回张古峰,腿部受重伤。这一战效法<三国演义>中邓艾偷袭蜀国,是张灵甫的经典。但他的腿伤却没有得到医治,因为他拒绝英国医师出国疗养的建议,后来他打仗都得带着拐杖,人送外号\"拐脚将军\"。 著名作家田汉先生曾以此写过剧本<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原名出现,名噪一时。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不久以后,在74军军长争夺中失利,仅为副军长兼58师师长。1944年5月开始的长衡会战中,受上级保存实力的影响,未建战功,且被调至陆军大学学习。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接替王耀武升任74军中将军长。 这就是抗战时的张灵甫,他让人想起了斯大林手下的朱可夫。二战中,朱可夫是苏联的\"救火队\",哪里战局不利就取哪里,所到之处无不告捷。张灵甫是民族英雄。记得有位外国记者曾采访张灵甫:您认为中国会胜利吗?张说:一定会!记者又问:那等胜利后,您认为您会做什么呢?张说:那时,我已经死了。张灵甫的一生都忠于国民党,他死后被蒋介石封为\"民国第一烈士\",并将一艘军舰命名为\"灵甫号\"。 历史开了个大玩笑。他给了张灵甫一个悲剧。评断一个军人,最好别把他和政治扯上关系。中国近代史和它包含的那些人物一样,悲壮,复杂。我们不必全把它搞清(我们根本搞不清),我们只需记得它,因为历史最好的样子就是他原来的样子。 记得几十年前有部叫《红日》的小说,描写的是1947年解放鲁中时陈毅老总和栗裕大将指挥的孟良崮战役,歼国民党王牌74师,击毙(一说系自戕)该师中将师长张灵甫。这就是抗日铁军74师最终的命运,也是一代名将张灵甫的最后归宿。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来源:铁血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