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rschach Posted 2005年7月5日 00:33 Posted 2005年7月5日 00:33 女娲传说遍及海内外,影响深远。女娲山在平利,最可靠的记载见于宋代文史泰斗欧阳修和宋祁编著《新唐书》。《新唐书》卷四·地理志在平利县条目下特别指出“有女娲山”。《华阳国志,汉中志》载“……又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刘林注:“[作道]在今陕西平利县东。”《九域志》载:“金州西城县东有女娲山,建有女娲庙”。《舆地广记》、《明一统志》及新发现的孤本明代《陕西通史》也都有平利女娲山、女娲庙的记载。女娲山又名中皇山,此名《山海经》有载,是人们将女娲尊为“中皇”而得名。光绪续修《平利县志》卷二载:“中皇山即今女娲山,女娲山西北与伏羲山接”。伏羲山在平利县西河乡境内,民间又叫伏羲山为“高皇山”。平利女娲山,是文献记录女娲文化较早的载体。 平利县女娲山是女娲治所之说,由来已久。唐宋时期已见诸多典籍。《路史》载:“女娲治于中皇之原,所谓女娲山也”。罗萍注:山在金州之平利,上有女娲庙,与伏羲山接。伏羲山在西城,女娲山在平利。古之金州,即今安康,西城即为平利。清人古沣《女娲山庙碑记》引证广博,详考女娲传说与女娲山的关系,确认女娲的地位,以及女娲庙的历史演变。从清代学者重考据的严谨学风来看,古沣提供的资料是可信的,此碑是我们今天研究女娲文化的重要史料之一,已被定为国家级文物。女娲庙遗址上还有清道光二十年的庙产保护碑,也记载了女娲庙古老的历史。 考古学上一般的认为传说中的女娲与新石器时代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相对应。《风俗通》云:“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潜夫论》载:“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曰女娲”。这里所说的伏羲、女娲和神农,都是距今近万年的人类始祖的代表人物,这时的人类,已掌握了简单的生产技术,有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也有纺织、狩猎等活动,其婚姻形态是对偶婚,部落群居。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对女娲山几次文物普查,在其山上山下考古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和相应时期的磨制石器、捕鱼器等,说明这一带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推断:一次大的自然或地质灾害,毁灭了一个地区某一部落,而此时有几个人在山上狩猎,侥幸地避过灾难而生存下来,成为传世的祖先。平利山不高,水不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宜人的气候环境条件,不但有利于植物生长,更适宜于人类生存。普查资料显示:女娲山有各类植物2千余种,有许多植物活化石在这里保留下来,即是例证。在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抗拒灾害、征服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女娲山区,正是人类理想的栖身之所。女娲率领部落在女娲山周围活动是可能的。正是这些平利的先民,创造了原始的平利文化。 女娲炼石补天,除猛兽治洪水;女娲抟土造人,救灾救民;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系列传说,在平利民间,孺妇皆传,是女娲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传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们崇敬这位伟大的圣母,是她拯救了人类。所以人们修建庙宇塑造圣像,世代祭祀。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女娲山即建有“女娲圣后祠”,女娲庙遗址上残留的数十种不同规格的砖瓦和多块关于女娲传说的画像砖、铭文砖,足以佐证史实。东汉之后,佛教在中国兴盛,全国寺庙数以万计,僧侣多达二百万人,宋初,佛道合一,这时在中原通往西南交通要道的平利女娲山上修建寺庙,是完全可能的。北宋名臣郭祥正诗《题女娲山女娲庙》二首, 其一: 揽辔金房道,崎岖难具陈, 浮岚长作雨,冷气不如春, 少见宽平野,多逢臃肿民, 欲知平处远,巫峡是西邻。 其二: 突兀隘空虚,它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青山集续集·卷三》诗中所谓“金房道”是金州(安康)到房州(湖北房县)的道路,平利女娲山、女娲庙正在其途中。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在金房道上只在平利县东南标注“女娲山”可知郭氏当时经过的“女娲庙”在平利。古沣在清乾隆三年《中皇山女娲氏庙碑记》中写道:“唐宋以来,庙祀不绝。” 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这就是曾以"造人"、"补天"而被尊崇为女神的女娲。 据史籍记载,女娲是被古人尊奉为人类始祖的伏羲的妹妹,在传说中,女娲和伏羲具一种人首蛇身的异相,女娲也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是女娲抟土造人之说。又有当女娲造人之际,诸神咸来相助的记载。《淮南子.说林篇》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此为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之说。显然前一说是受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影响,后一说有原始社会父权制时期遗留的痕迹。与女娲宇宙天人有密切关系的,就是女娲发明创造了笙簧(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 战国时期史官所撰的《世本》,记黄帝迄春秋时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其中《作篇》(清代张澍粹集补注本)云:"女祸作笙簧。"张澍还注释云:"女娲,太昊氏之女弟。……《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当系宋注。《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唐乐志》:"女娲作笙,列管于匏上,纳簧其中。"《风俗通》、《书钞》引无笙字。张澍这段注释引经据典说明女娲是发明创造笙簧的人,进一步指出"女娲作笙簧"亦与人类的繁衍滋生密不可分,"象物贯地而生"就是这个意思。《说文解字》在解释"娲"时,云:"古之神圣女,化(即孕育)万物者"。两者联系观之,看出女娲是一位生育人类,创造万物的伟大母亲。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既然有繁衍滋生人类的意思,这与女娲造人就相吻合了。再从"女娲兄妹结婚"的神话来看"女娲作笙簧"的意义。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三载:"昔宇宙初开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这段记载原是一个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神话,只记载了这段神话的后半部,前半部大致是说雷公发下洪水,淹灭了天下人类,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坐在葫芦里逃避洪水得救。他们是洪水退去后仅存的孓遗,只得兄妹结婚,传下后代,使人类重新繁衍滋生在大地上。至今我国西南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仍有这种传说。 这与笙簧又有什么关系呢?五代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载: 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 这里所说的意思,与张澍"象物贯地而生"是同一内涵。从笙这种吹奏乐器本身结构和开头来说,笙是"以匏为之","列管于匏上,纳簧其中",匏,是一种葫芦,笙管插匏(葫芦)制的笙斗上,又纳簧片于其中。这种构造正寄寓着伏羲和女娲兄妹同入葫芦(匏)中逃避洪水,再造人类的遗意。女娲炼石补天,治理洪水之后,再造了人类,为了繁衍滋生,又发明创造了笙簧,以志繁衍滋生人类之意,这就是"上古音乐未和"之时,女娲"独制笙簧"的原因和意义。 女娲被尊崇为创造天地人类推神灵,撩开那种神话传说的神秘幕纱,女娲是个怎样的人呢?她是中国三皇五帝时期一个统御全国部落的女首领,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女酋长。古籍中有少这方面的记载。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云:"女娲氏亦风姓,承疱牺制度,……一号女希,是为女皇。"《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淮南子.览冥篇》高诱注云:"女娲阴帝,佐虑戏治者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曹植《女娲赞》云:"古之国君。"王充《论衡.顺鼓篇》引董仲舒语"雨不霁,祭女娲",并指出其意"殆谓女娲古妇人帝王者也"。明代周游《开辟演义》则云:"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册。"这些都表明,上士时期,当第一个统一中华民族各部落的帝王伏羲去世之后,女娲被诸侯推为帝王,继承伏羲的帝位,并建于当时的中皇之山,号娲皇。她在当女皇期间,致力于繁衍人口。女娲继承发展伏羲创始的嫁娶的礼法之制度,奠定了中国人类社会第一个婚姻"法",《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裨面为女媒,因置婚姻。"女娲向祠庙里的神祷告,请求让自己成为人类婚姻的媒约,得到神的应允后,便建立了人类的媒约嫁娶婚姻制度。《路史.后纪二》还云:"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礼为皋襟之神。"女娲亲自为媒约,所以后世建立国家的,都把她奉为结合婚姻的郊媒之神。与此同时女娲发明创造了笙簧。 在上古原社会,男女交欢之地在效外,男女欢会多以歌声交流情感,音乐自然成了爱情最佳媒介,《诗经》中多有反映。女娲肩负了这种男女欢会的组织工作,并是领导者,她觉得"音乐未和",没有能在男女欢会中地到媒介作用,于是,女娲发明创造了吹奏乐器笙簧,并在男女欢会于郊外时,进行吹奏,给情人增添欢悦,激起心中的感情波涛,从而到男女交媾、繁衍后代的目的。明代周游《开辟演义》中也说女娲完成婚姻媒约的嫁娶制度,得到万民拥戴,尊为神媒,于是天下太平。女娲又"作笙簧以通殊风,制?管,以一天下之音,用五十弦以抑其情,而乐乃和洽。"女娲发明创造笙簧,实际上是应繁衍滋生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确实可的事实。 由于女娲在繁衍人口,治理洪水治理洪水等一系一方面立下丰功伟绩,成为遐迩闻名的女领,故被后人描绘成孕育人类万物,创建宇宙天地的神。实际上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都是有它现实基础的,是上古人们与自然搏斗的历史在神话中的反映。女娲发明创造的笙簧,成为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从甲骨文中也得知笙起源久远,一直成为后世历代的主要吹奏乐器,迄今所知最早的实物,为曾侯乙墓出土的笙。历代擅长吹笙者多不胜数,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以至得道成仙。唐代沈俭期、宋之问、张仲一、张祜、厉玄、钟略等许许多多诗人均有诗咏笙、咏王子晋吹笙成仙,许多咏笙诗篇成为千篇,王毂的《吹笙引》云: 娲皇遗音寄玉笙,双成传得何凄清。 丹穴娇雏七十只,一时飞上秋天鸣。 水泉并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旖旎香风绕指生,千声妙尽神仙曲。 曲终满席俏无语,巫山冷碧愁云雨。 吟笙咏笙诗极多,且不作一一展示,"娲皇遗音寄玉笙"正反映了女娲"作竹簧"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 第一节 南诏国的兴亡 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各族聚居,名号繁杂,《新唐书·两爨蛮传》所谓“群蛮种类,多不可记”,确是实在的情形。汉族进入云南,设置若干居住点,开始传播先进的文化。战国时,楚将庄率兵略地到滇池,建立滇国,子孙相继称王。苴兰城(昆明市附近)相传是庄所筑。秦时常頞(音案àn)开辟五尺宽的道路,从蜀通到滇(诸葛亮始加宽路面)。公元前一○九年,汉武帝遣将军郭昌灭滇国,置益州郡。东汉增置永昌郡(治不韦,云南保山县北)。诸葛亮平定南方,又增置兴古(云南马龙县)、云南(云南祥云县)二郡。此后各朝陆续增置州县,扩大统治权,对非汉族的居民,都是采取诸葛亮“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施政方针,也就是“因其故俗,羁縻勿绝”,以求相安无事。固然,某些族和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提高,但更多的族依旧是落后,甚至是非常落后。六二一年,唐高祖置姚州(云南姚安县北),管羁縻州三十二。六三二年,唐太宗置戎州(治■(音伯bó)道,四川宜宾县西南)都督府,唐玄宗时,都督府管羁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县,后又增管至九十二州。羁縻的意思是来去任便,彼此不相干涉。这种羁縻状态,不利于落后各族,因为汉族统治阶级可以缓慢地伸展势力,安置州县,逼迫各族逐步后退。反之,如南朝梁末,梁统治者退出云南,州县全为豪酋占据,也不利于各族民众,因为在州县恢复豪酋统治,增强落后势力,是一个退步。唐天宝年间,云南成立南诏国,才改变了上述两种不利的形势,对各族民众说来,推动作用是不小的。 南诏是以乌蛮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统一的政权,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据势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国,自然要废除羁縻状态;抵御唐与吐蕃两个强邻,自然要提高本国的经济与文化。经南诏以及大理前后五百余年的统治,国境内原来的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汉族的水平。有些族虽然还保持所谓“故俗”,与南诏立国以前相比,数量却不是那么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南诏以及大理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就在于推动落后各族的经济和文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 南诏建国前的形势 庄建滇国,带来了楚文化。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各部落,受楚文化影响,由游牧逐渐转化为定居的农业部落。西汉立益州郡后,本地居民与汉人接触更多,文化也就比远处各部为高。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说“在石城(南诏改唐郎州为石城郡,云南曲靖县)、昆川(昆明市)、曲轭(马龙县)、晋宁(晋宁县)、喻献(澄江县)、安宁(安宁县)至龙和城(禄丰县)谓之西爨;在曲靖州、弥鹿川(弥勒县,竹园,路南县等地)、升麻川(寻甸县、嵩明县等地)、南至步头(建水县),谓之东爨”。《蛮书》所说石城,《新唐书·两爨蛮传》作曲州靖州。按这两州都是戎州都督府所管羁縻州,曲州在东汉末年朱提郡(两汉称犍为郡,建安二十年改)境,今四川宜宾县西南二百余里处,靖州在曲州北,大抵也在朱提郡境。西爨居地围绕在滇池四周,不可能远至曲州靖州,《新唐书》误。《蛮书》所说曲靖州,当是曲州靖州两州的简称,地在东汉末朱提郡境。现在的曲靖县在蜀汉时称为建宁郡,唐朝称为南宁州,又改为郎州,治所都设在味县(味县故城在曲靖县西)。诸葛亮南征,收用当地豪酋大姓,建宁郡爨习,朱提郡孟琰孟获都被用作官属。爨是西爨大姓,孟是东爨大姓,显然,东爨居地址从北方的曲州靖州到南方的步头,西爨居地是在石城以西的滇池周围。 东爨被称为“乌蛮”,西爨被称为“白蛮”。称为“蛮”,自然是汉族统治阶级的谬说,但乌与白有区别,却是事实。“乌蛮”“白蛮”的名称,在未作适当更改以前,也只好暂时沿用。《新唐书》说,乌蛮分七部,第一部名阿芋路,居曲州靖州,第七部名勿邓。勿邓地方千里,居民有邛部六姓,其中五姓是乌蛮,一姓是白蛮。又有初裹五姓,都是乌蛮。又有东钦蛮二姓,都是白蛮。乌蛮归人著黑色衣,衣长曳地;白蛮妇人著白色衣,长不过膝。勿邓地方乌蛮白蛮以衣色作区别,其他地方当是同样以黑白色作区别。乌蛮居地有少数白蛮,白蛮居地自然也有少数乌蛮,居地分东西,只是一个大概的情形。 经济和文化,乌蛮白蛮也有区别。乌蛮多有牛羊,无布帛,男女都用牛羊皮作衣服。无拜跪的礼节。有些语言要经过四次翻译,才与汉语相通。乌蛮是以牧畜为业、不知耕织、很少同汉人接触的落后族。白蛮大姓爨氏,自蜀汉以来,历朝有人作本地长官,白蛮文字与汉族同,语言相近,耕田养蚕,也同汉人,很可能是庄所率楚兵与旧居民融合而成的新族。有些白蛮酋长,自称祖先是安邑(山西运城县)人,西晋时来南宁(云南曲靖县西)。白蛮中有不少蛮化的汉人,当是事实。汉武帝灭庄氏滇国,立白霫酋长白人仁果为滇王,庄氏后裔退到滇池以西。《新唐书》说庄氏部落有稻麦粟豆丝麻薤蒜桃李,以十二月为岁首。庄氏原来与白蛮同住在滇池周围,白蛮也有农桑业,是无可置疑的。白蛮经济和文化部比乌蛮高,信鬼尚巫的风俗却相同,称主祭的人为鬼主,每户每年出一牛或一羊,到鬼主家祭祀。大部落有大鬼主,一百家有小鬼主。乌蛮七部有都大鬼主。爨氏兼并乌蛮,设两爨大鬼主。庄氏部落不设鬼主,祭祀在家内,亲友带牛酒来助祭,风俗与汉族更相近。 唐玄宗时,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居石城。爨归王袭杀乌蛮首领孟聘孟启。白蛮首领兼并乌蛮,自尊为两部大首领,东爨西爨的名称,大概从这时候开始。后来南宁州大鬼主(《新唐书》作两爨大鬼主)爨崇道杀爨归王,白蛮内乱,南诏出兵击杀爨崇道等,兼并白蛮部落。 上面是说在南诏势力向东伸展以前,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主要居民白蛮和在东边的乌蛮。 西洱河(洱海)周围是另一个中心地区,这里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农业部落。六四八年,唐太宗命将军梁建方率蜀兵击败松外(松州边外。松州,四川松潘县)诸蛮,诸蛮七十部,共十余万户先后归附,梁建方任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蒙是乌蛮姓,这些诸蛮,可能是孟姓以外的乌蛮。梁建方遣奇兵从嶲州(四川西昌县)走间道突然到西洱河,酋长杨盛大惊,与各部首领十人到军门请归附。当年,西洱河大首领杨同外,东洱河(洱河东边)大首领杨敛,松外首领蒙羽都入朝,唐太宗各授官秩。《通鉴》说,西洱河地区有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一州,大州六百户,小州二三百户,无大君长,不相统一。语言、生业、风俗大略与汉族同,只是以十二月为岁首与内地异。自称本是华人。《通鉴》这段文字与《新唐书》所说松外蛮相似,《新唐书》说松外蛮有城郭文字,颇知阴阳历数,又说,滇池以西都是庄后裔,以十二月为岁首。松外蛮与河蛮居地相离很远,松外蛮大姓是蒙氏,《新唐书》以赵、杨、李、董为松外蛮的贵族,显然误指河蛮为松外蛮。《新唐书》记松外蛮,无“自云本皆华人”句,《通鉴》将河蛮、庄氏后裔合并为一,按文化情况,《通鉴》说较是。 河蛮是西爨以外的白蛮部落。河蛮一姓多不过五六百户,各姓分散,不相统一,当然不会有什么抵抗力。自六七八年(唐高宗仪凤三年)至七○四年(武则天长安四年),吐蕃陆续征服西洱河诸蛮,据吐蕃史书说,“向白蛮征税,乌蛮亦款服”。白蛮有农业,乌蛮住在西洱河北方山谷中,生产落后,所以白蛮要纳税,乌蛮只纳贡表示降服。唐玄宗开元年间,河蛮首领又来朝贡。当时南诏国兴起,西洱河地区开始发生大变化。 上面是说南诏国兴起以前,以西洱河地区为中心的主要居民白蛮和在北方的乌蛮。 河蛮柔弱,有些部落奉乌蛮为酋长,先后成立六个诏。诏的意义,或说诏即王,或说“先时南蛮六部不相臣服,天子(唐朝)每有恩赏,各颁一诏,呼六诏”(唐卢拟《成都记序》)。两说中以前说为是,所谓诏,意即大首领、大酋长。六诏名称和居地如下: (一)蒙嶲诏——居地在巍山县北部至漾濞县,又称样备诏。 (二)越析诏——也称么些诏(磨些族部落),居地在凤仪县至宾川县。 (三)浪穹诏——居地在洱源县。 (四)■赕(音藤闪téng shǎn)诏——居地在邓川县。 (五)施浪诏——居地在浪穹诏东北牟苴和城。浪穹、■赕、施浪总称为三浪 六)蒙舍诏——居地在巍山县。六诏中蒙舍诏在南方,因称南诏。 六诏势力大致相等,不相臣服,其中蒙嶲、越析二诏地最大,兵最强,蒙舍诏比上列二诏较弱。 南诏国王姓蒙,始祖名舍龙,避仇家自哀牢(云南保山县)迁居到蒙舍川。舍龙生子龙独逻,又名细奴逻。唐太宗时,蒙舍酋长张(张是白蛮大姓)乐进求让位给细奴逻。六五三年,细奴逻遣子逻盛炎入朝,唐高宗任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六五四年,蒙嶲诏蒙敛、和舍等作乱,唐命李义为姚州道总管讨蒙敛等。张乐进求让位,细奴逻遣子入朝,求唐保护,大概都与蒙嶲诏的侵扰有关。唐高宗咸亨年间,唐用西爨酋长王仁求为将,平定乱事。《王仁求碑铭》说“咸亨之岁,犬羊(指蒙敛)大扰,枭将失津(唐兵败),元凶莫惩”,足见蒙敛侵扰多年,战败后才北迁至样备。南诏对唐恭顺,得兼有阳瓜州(云南巍山县)土地。 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七一三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次年,皮逻阁遣谋臣张建成入朝。七三七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大理县)。次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七三八年,皮逻阁谋乘胜兼并五诏,张建成建议厚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请求合六诏为一。王显向朝廷代请,得唐玄宗允许。唐玄宗给王昱敕文里说,蒙归义效忠出力,讨伐西蛮,“彼(指五诏)持两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残破”。当时唐与吐蕃争夺安戎城,战事激烈,皮逻阁攻五诏,有牵制吐蕃的作用,得到朝命并不是因为王昱受贿代请。皮逻阁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很快统一了六诏,成立以西洱河地区为基地的南诏国。七三九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 二 统一后的南诏国 唐力助南诏统一,原想南诏出更多的力去牵制吐蕃。皮逻阁利用唐与吐蕃的矛盾,立在唐一边取得胜利,胜利以后,南诏与唐各有自己的想法。南诏国王是乌蛮,臣民却是白蛮,向东兼并西爨,成立一个大白蛮国,是有理由的。可是,唐要保护西爨,又要南诏多出力攻吐蕃,这样,双方虽然还保持着和好关系,实际上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七四五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姓)兼琼遣使至云南,与皮逻阁言语不相得,皮逻阁很不满意。七四八年,皮逻阁死,子阁逻凤继位。 南诏国的发展过程,可分(1)附吐蕃反唐;(2)附唐反吐蕃;(3)向外攻掠,三个阶段。这样的过程是为它本身的弱小性所规定的。 (1)南诏附吐蕃反唐(七五○年——七九三年) 天宝年间,正是唐朝腐朽没落,大乱将发的时候,西南方面自然也不会安静。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性急躁,不知方略,他的属官云南(即姚州)太守张虔陀更加放肆。南诏国王谒见都督府都督,照惯例要带着妻子同来。七五○年,阁逻凤路过云南,张虔陀甚至侮辱同来的妇女。勒索贿赂,阁逻凤不应,张虔陀派人去辱骂,并向朝廷告发他的罪状。张虔陀如此狂妄,大概也知道一些南诏扩张土地的计谋,所以敢肆行要挟。阁逻凤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三十二州。七五一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往击南诏,阁逻凤请和,并说,现在吐蕃大兵压境,如不许和,我归附吐蕃,云南不是唐所有了。鲜于仲通自恃兵多,进军至西洱河,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阁逻凤想扩大南诏国,但并不想脱离对唐朝的臣属关系,因为与唐往来,利多害少。南诏本身贫弱,必须依附一个大国,既被唐逼迫,只好归附吐蕃。吐蕃弃隶缩赞赞普得到这个附属国,自然很满意,七五二年,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小赞普)南国大诏”,“赐为兄弟之国”。阁逻凤自立国号为大蒙。当时杨国忠当政,唐朝廷已经昏迷不省人事,不知大乱就在眼前,还继续出兵攻南诏,唐兵前后死亡约二十万人。云南方面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也被唐兵破坏。双方损失都很严重。战争促成白蛮乌蛮大迁徙,只剩下一部分乌蛮还向唐朝贡。 皮逻阁在位时,两爨大鬼主爨崇道杀南宁州都督爨归王。爨归王妻阿姹(音诧chà)母家是乌蛮酋长。阿姹回母家请父率部众报仇。唐玄宗任爨归王子爨守隅为南宁州(云南曲靖县西)都督。皮逻阁以一女妻爨守隅,又以一女妻爨崇道子爨辅朝,对双方表示和解,实际双方仍相攻战。显然,西爨内乱与皮逻阁的谋西爨有关系。阿姹请皮逻阁相助,皮逻阁出兵杀爨辅朝,又杀爨崇道。阁逻凤反唐后,废爨守隅,西爨地为南诏所有。阁逻凤遣将军杨牟利率兵胁迫西爨迁徙到太和城西南的永昌城(保山县),凡徙二十余万户。河蛮与西爨同为白蛮,徙居永昌,可以增加南诏的实力。西爨征服乌蛮(东爨),徙居后,乌蛮得自立,南诏国王世世与乌蛮通婚姻,让乌蛮徙居西爨故地,乌蛮自然对南诏和好,助南诏防御来自剑南的攻击。说东爨因言语不通,又多散居在林谷间,所以得免迁徙,并不是真实原因。乌蛮经济与文化都比较落后,徒居滇池周围,从畜牧改为农业部落,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与白蛮相接近,这对乌蛮也非常有利。南诏国有白蛮作基础,有乌蛮作辅助,具备了发展的条件。东西爨迁居,确是南诏国的一件大事。 七五四年,剑南留后李宓(音密mì)率兵七万击南诏,进至太和城,全军覆没。这是唐最后一次出兵。第二年,安禄山反叛,唐无力再进攻,可是南沼还有意归唐。阁逻凤在太和城中立一大碑(南诏德化碑),表示叛唐出于不得已,对臣属说,后世可能又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阁逻凤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两国关系是不能持久的。 七五五年以后,唐困于内乱,吐蕃向唐河西陇右地区扩张,南诏得到休息的机会,上下合力,完成立国的规模。下面略述南诏的几种重要制度。 中央官制——南诏国王坐向东,自称为元,称诸臣为昶(音场chǎng)。诸臣对国王只自称官衔不称臣。主要官员中最高级称清平官,凡六人,职位等于唐朝的宰相。又有大军将十二人,随同清平官每日见国王议事。请平官中一人为内算官,凡有文书,便代国王判押处置(平章事),二人为副内算官,同勾当(同平章事)。又外算官二人,或清平官或大军将兼任。外算官领六曹,凡六曹该行下的公事文书,由外算官与本曹出文牒行下。六曹相当于唐朝的六部,名称是兵曹、户曹(管户籍)、客曹、法曹、士曹(管营造工程)、仓曹(管财政)。六曹长有功绩,得升大军将。大军将在内随同清平官议政,出外镇守重要城镇,任节度使,积有功绩,得升清平官。 地方官制——地方组织是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分为十■(音简jiǎn相当唐朝的州)六节度。邆川城(大理自族自治州东南)、龙口城(大理县北)、大厘城(大理县喜州)、太和城(大理县太和村)、羊苴咩城(咩音miē大理县)为一组,分设三■:邆川城力赕■,大厘城,龙口城为史■,太和城、羊苴咩城为阳■。南诏国王往来居住,五处如一。此外,白崖■(又名勃弄■,大理县东南红岩)为国王亲属所居,亦为官员分田所在;赵川■(大理县)东南为亲近国王的白蛮所居,亦即南诏主要官员的家族所居;蒙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为南诏的发祥地。以上称六■,是南诏国家直接统治的地区。六■以外,东有云南■(祥云县)和品澹■(祥云县西品甸),西有蒙秦脸(漾濞县),北有牟和■(洱源县北蒙次和村),为拱卫中心地区的重镇,亦为洱海地区的门户,由国王的子弟镇守。以上共十■。各地方凡一百家设总佐一人,一千家设理人官一人,一万家设都督一人。南诏有会川、通海两都督。 六个节度使卒兵分驻外围要害地方,统治六诏以外的诸部落。弄栋节度使驻弄栋城(姚安县),管诸族部落。境内不许汉人居住,原来住在姚州的汉人都被迁徙到远处。永昌节度使驻永昌城(保山县)。永昌是古哀牢族(乌蛮别种)居地,南诏国王的始祖舍龙来自哀牢,南诏与哀牢有良好关系。南诏全国常备兵数为三万,永昌镇就有兵一万,其中一部分当是哀牢人,另一部分是勇健善斗的望苴子,也是乌蛮别种。永昌镇拥重兵监视西爨,又管辖金齿、漆齿、银齿、绣脚、穿鼻、裸形、磨些、望外喻等落后部落。这些部落要通过三译四译,才能与南诏言语相通。银生节度使驻银生城(景东县),辖区直到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督辖朴子、长鬃等数十族。南诏迁徙弄栋镇境年汉族人到远处,很可能是指与唐境隔绝的永昌银生两镇。汉族人受虐待,自然很痛苦,但因此散播汉文化的影响,对落后部落是有益的。剑川节度使驻铁桥城(剑川县北),管辖浪加萌、于浪、传衮、长裈(音坤kūn)、磨些、朴子、河人、弄栋等十余族。拓东节度使驻善阐府(南诏别都,昆明市),管辖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七九四年,南诏击败吐蕃,迁施蛮、顺蛮、磨些蛮、茫蛮、弄栋蛮、汉裳蛮(蛮化的汉人)等数万户到拓东镇,充实云南的东北境。丽水节度使驻丽水城(在腾冲县西),管辖金齿、漆齿、绣脚、绣面、雕题、僧耆等十余族。六节度使对外是剑川、丽水两镇防吐蕃,拓东、弄栋两镇防唐剑南,对内是六镇都管辖境内诸族。看诸族名号,可知许多是非常落后的部落,南诏国行施统治权,自然要和诸族接触,在接触中诸族接受一些较高的文化,改革一些野蛮的“故俗”,节度使用兵力迫胁,破坏诸族的闭塞生活,比起唐朝的羁魔政策,终究是一件好事。 兵制——南诏国采用唐均田制、府兵制,文武官员和自由民都受到耕地,也都负担服兵役的义务。丁壮人当战兵,有马的人当马军。器械各兵自备。军事组织以乡兵为主,按照居地远近,编为东南西北四个军,每军置一将,统带一千人或五百人。统带四个军的军官称军将。各地方人口有多有少,编成的军也多少不等,因之管军的府,有大府、中府、下府、小府四级的区别。每年十、十二两月,农事完毕,兵曹长行文书到境内诸城邑村谷,各依四军的编制,集合队伍,操练武艺,检查器械。挑选最精锐的乡兵作前锋,称为罗苴子,每百人置罗苴佐一人统带。四军各有罗苴子,无论操练或作战,总走在最前列。有敌人从某方入境,即由某方的军抵御。出兵征战,以二千五百人为一营(即军将所统率的四军,其中一军一千人,三军各五百人),每兵携带粮米一斗五升,鱼干若干,此外别无给养。因为带粮不多,急求决战,军法规定兵士前面受伤,允许治疗,如背后受伤,即行杀戮。行军出国境后,不禁止抢掠,邻国的人口、粮食、牛羊都成了南诏军的掠夺对象。南诏出兵攻邻国,通常要征发更落后的诸族来助战。望苴子蛮最强悍,凡大将出兵,望苴子蛮照例作前驱。其余如裸形、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穿鼻、长鬃、栋峰、茫、桃花、朴子等族,也被用来作冲锋兵,南诏兵在后面监阵,斩杀作战不力的人。南诏兵制显然是自卫性质,但军队一出国境,却是可怕的破坏者。 七五六年,唐玄宗避难在成都。吐蕃弃松德赞赞普看到机会可乘,命令阁逻凤攻唐嶲州。阁逻凤派出大军将六人、清平官一人率大军会同吐蕃军进攻,夺取会同军(四川会理县),进据清溪关(四川越嶲县北、大渡河南)。南诏占领大块唐土地,地上的人畜财物,照《南诏德化碑》说“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积储,一月馆谷”,也就是说尽量抢劫,地上一空如洗。七五七年,又进攻唐境,再破越嶲,唐都督被擒,唐兵全部被掳。南诏两次取胜,颇立声威,西服寻甸、裸形诸族,南败骠国(骠音票piào在缅甸境),俨然成为西南的强国。 阁逻凤开始建立制度,集合诸族,成立一个国家,这是诸族社会的大进步。南诏境内最落后的族,如寻传蛮,居住怒江上游一带,披波罗皮(虎皮)当衣服,射杀野猪,生食其肉;又如棵形蛮,也被称为野蛮,居地在寻传的西边。这种人造巢或穴,散居在山谷中,无君长,用木皮蔽形体。男少女多,妇女五人或十人共同养活一个丈夫,丈夫整天持弓守巢穴,妇人入山林采虫、鱼、果、菜、螺、蚬等物。这类极原始的人群和文化比较高些的部落,南诏都收入版图,开辟道路,建置城邑,设立起统治机构,说是要“革之以衣冠,化之以礼义”(《德化碑》)。山林中人因此接触一些文明景象,增加一些生活常识,得益还是不小的。 七七八年,阁逻风死,孙异牟寻嗣位。七七九年,南诏吐蕃合兵十万,分三路攻唐剑南,企图夺取成都。唐德宗派遣大将李晟、曲环率北方兵数千,联合当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诏军,收复被吐蕃占去的维(四川理县)茂(四川茂县)二州,追击南诏军过大渡河。吐蕃南诏军死八九万人。吐蕃南诏二国所以一时称强,主要由于唐内乱不能兼顾边事,如果唐认真出兵,二国当然不是唐的敌手。二国战败后,吐蕃悔怒,南诏恐惧,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吐蕃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取消“兄弟之国”的地位,要求确定君臣关系。 吐蕃在南诏征收重税,险要处设立营堡,还要南诏每年出兵助防。异牟寻感到依附吐蕃的害处。清平官郑回,本是唐西沪县令,阁逻凤破嶲州,郑回被俘。阁逻风器重他有学问,赐号为蛮利,使教王室子弟读书,授权得责打生徒,因此威望很高,后来做清平官,甚得信任。郑回劝异牟寻说:唐朝有礼义,很少求索财物,不象吐蕃贪婪不知满足。如果归附唐朝,可免出兵助吐蕃战守,利莫大于此。异牟寻同意他的建议,暗中谋划,不敢公开反吐蕃。 唐剑南节度使韦臯是一个能干的地方长官。他知道南诏有意归唐,积极施加压力和劝诱,并且压倒吐蕃在南诏的势力。七九三年,异牟寻决定归唐,遣使者分三批到成都表示诚意,愿为唐作藩臣。七九四年,唐遣使者崔佐时到羊苴咩城,在点苍山会盟。盟辞大意是唐南诏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和好关系,南诏不与吐蕃私下交通。此次结盟,郑回是有力的促成者,他助唐朝达到孤立吐蕃的目的,也助南诏取得保境自立的权利,比依附吐蕃时大有改进。会盟后,异牟寻发兵袭击吐蕃,大破吐蕃军于神川(云南境内金沙江),取铁桥等十六城,得降众十余万人。征服施、顺、磨些等部,迁数万户充实弄栋镇。吐蕃倾全部兵力来攻剑南和南诏,八○一年,韦臯与异牟寻合力,大破吐蕃军。南诏生擒吐蕃军统帅论莽热,大有俘获,向朝廷献论莽热。 南诏附唐,得唐助力,获前所未有的大胜利。此后,吐蕃衰弱,不再进攻,唐守盟誓,也无力出兵干涉,外面没有强邻,南诏才成为西南的强国。 八○八年,异牟寻死,子寻阁劝立。寻阁劝自称骠信(国王称号)。八○九年,寻阁劝死,子功龙晟立。八一六年,弄栋节度使王爵蒙嵯巅杀劝龙晟,拥立劝龙晟弟劝利。南诏自战胜吐蕃以来,节度使权力逐渐增大,杀国王就是武人权重的表现。劝龙晟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劝利仅十五岁,幼君相继在位,也是武人伸张权力的机会。武人得势不是起内乱就是开边衅,蒙嵯巅开始变保境自立为向外攻掠,此后南诏乘唐朝衰弱,经常攻入唐境,武人势力愈大,蒙氏王朝也就在强臣控制下归于灭亡。 (3)向外攻掠(八三○年——九○二年) 剑南节度使杜元颖是个贪婪昏庸的老官僚,边境上毫无防备。八二三年,劝利死,弟丰佑立。八三○年,蒙嵯巅发动全国兵力,攻入成都,掳去子女百工数万人及财物无数。蒙嵯巅驱被俘民众到大渡河边,告民众说,河南岸就是南诏境,允许你们哭别你们的故乡故国。民众都痛哭,几千人跳水自杀,这次掳掠,自成都至越嶲,八百里间人畜财物,荡然无存,蜀人说“西戎尚可,南蛮残我”。南诏继吐蕃之后,为唐边境大患,行为比吐蕃更贪残,因为南诏军只有一个抢掠的目的。蒙嵯巅怕唐出兵讨代,送给吐蕃金帛及蜀俘二千人,谋合力抵御唐军。唐文宗准许南诏求和,立约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为剑南节度使,整顿边防,训练士卒,防南诏再来攻掠。南诏获得大量工匠,从此手工业发达,与蜀地不相上下。吐蕃早在七七九年,与异牟寻合兵攻成都,企图俘获全部工匠送到逻娑城,现在得蜀俘二千人,也算是意外收获。痛苦无告的只是蜀地民众,无端被腐朽统治者断送,永远做两国的手工业奴隶。八三二年,南诏攻掠骠国,掳获三千余人,隶配拓东镇。 唐宣宗时,安南经略使李琢贪暴自私,虐待居民,南诏拓东节度使暗结某些部落,侵扰安南境。八五九年,丰佑死,子酋龙(也写作世隆)立。酋龙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礼。勇将段宗牓杀摄政蒙嵯巅,南诏政权落入段氏手中。 八六○年,安南引南诏兵合三万余人,乘虚攻破唐安南交趾城。唐兵收复安南。八六一年,南诏兵攻破邕州,掳掠人口,原有居民,什不存一。八六二年,南诏又攻安南,见唐有备,引兵退去。不久,南诏兵合桃花、茫、裸形等部共五万人攻安南。八六三年,攻破交趾城。南诏两次破安南,唐人被杀被俘不下十五万。南诏使善阐节度使杨思缙率兵二万守安南,唐退守岭南。八六六年,唐安南都护高骈大破南诏军,杀三万亲人,南诏败军逃走。唐懿宗命安南、邕州、西川诸军各保疆界,不得进攻南诏,又遣使去劝导说,南诏如愿恢复和约,唐一切不追问。当时唐朝已经全部腐朽,迫近崩溃,边境大小地方官无不贪暴昏懦,朝廷尽管说各守疆界,地方官依然为私利制造边衅。八六九年,南诏军入侵西川,攻破沿路州县。八七○年,围攻成都。直到八七五年,高骈为西川节度使,才驱逐南诏军过大渡河,收复所失州县。八八○年,唐宰相卢携等总结南诏的攻掠说,“自咸通(八六○年)以来,蛮(南诏)两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征兵运粮,天下疲弊,逾十五年,租赋太半不入京师,三使、内库由兹空竭,战士死于瘴厉,百姓困为盗贼,致中原榛杞,皆蛮故也”。从表面看,唐朝的加速崩溃,与南诏入侵确有关系,但招致南诏祸乱的根本原因却是唐朝的极度腐朽,这一点,卢携等人是不敢正视的。 八九七年,南诏皇帝法在善阐城被人杀死,子舜化立。九○二年,舜化死,舜化的儿子不满一岁,权臣郑买嗣掌国政,杀舜化子,起兵杀蒙氏亲族八百人,灭南诏。 南诏自七三八年皮逻阁统一六诏起至九○二年郑买嗣灭南诏,首尾凡一百六十五年。 南诏国王世系表 舍龙—细奴逻(六四九年——六七四年)—逻盛炎(在位年不明)—炎阁(在位年不明)—(弟)盛逻皮(在位年不明)—皮逻阁(唐赐名蒙归义,?——七四八年)—阁逻凤(七四八年——七七八年)—(孙)异牟寻(七七八年——八○八年)—寻阁劝(八○八年——八○九年)—劝龙晟(八○九年——八一六年)—(弟)劝利(八一六年——八二三年)—(弟)丰佑(八二三年——八五九年)—酋龙(世隆,八五九年——八七七年)—法(隆舜,八七七年——八九七年)—舜化(八九七年——九○二年) 大长和国(九○二年——九二八年) 郑买嗣又名■(同昶),郑回的七世孙。郑回也叫王蛮利,王是爵号,他的子孙自然列入贵族,参与政治。降舜时郑买嗣执掌政柄,舜化时为宰相,养成夺国的势力。灭南诏后改国号为大长和,其他制度不改。“长和”名称正反映当时贵族间争夺权利,很不和好。南诏战胜吐蕃,尤其是攻唐大有俘获,武人得势,拥兵自雄,向外攻掠转为内部互相争夺。自长和国至大理国,对内地朝廷采深闭固拒的态度,政治上很少有往来,更不敢有军事行动,原因是内部争夺剧烈,如果被内地朝廷干涉,弱小国家是无法对抗的。九六五年,宋将王全斌灭后蜀国,请乘胜攻云南,宋太祖正在集全力稳定内部,不敢进取,在地图上用玉斧画大渡河以西说,河外不是我的土地。云南与宋朝都因为内部欠稳,彼此隔绝了三百余年。 郑买嗣传位至孙郑隆亶时,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郑隆亶,灭大长和国。 大长和国国王世系表 郑买嗣(九○二年——?)一郑是(?——九二六年)一郑隆亶(九二六年——九二八年) 大天兴国大义宁国 (九二八年——九三六年) 杨干贞灭大长和国,拥立赵善政为骠信,国号大天兴,又名兴源国。九二九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改国号为大义宁。杨赵都是白蛮大姓,郑买嗣杀蒙氏亲族,乌蛮失势,白蛮人相继得国。九三七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 大理国(九三七年——一二五三年) 段思平是白蛮贵族,《南诏德化碑》上列名首位的大臣段忠国(原名俭魏),就是段思平的六世祖。段氏自称先世是武威郡(凉州)人,段氏很可能是蛮化的汉人。杨干贞要杀害段思平,段思平得舅父爨判和友人高方素(赵善政旧臣)的保护,并向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借兵,在石城(曲靖县)会师,以董迦罗为军师,攻入太和城,建立大理国。 三十六部多数是乌蛮,也有几部是瑶人。杨干贞灭郑氏,段思平灭杨氏,都依靠三十七部的助力。段思平得国,首先免除三十七部的徭役,立盟誓互保和好。三十七部居地在滇池东、北、南三方,大理国疆域,与南诏略同,实际势力却局限在以洱海为中心的云南西部,不再象南诏那样敢于向外攻掠了。 大理国王位传至段连义时,臣杨义贞废段氏,自立为广安皇帝。四年后,段氏臣高智升遣子高升泰起东方兵(当即三十七部兵)灭杨氏,拥立段寿辉。一○九九年(宋哲宗元符二年),段寿辉让位给高升泰。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高升泰死,子高泰明又让位给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国。其时东方三十七部已独立,屡与后理国作战。高氏专权,国人称为高国主,波斯、昆仑等国商人来通商,都得先见国主。高氏退还王位,名义上不敢废段氏,大概与东方三十七部的反对高氏有关。一一一六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后理国王段和誉遣使来朝贡,宋徽宗封段和誉为大理国王。一一七三年,大理国遣使人李观音得等二十三人到邕州议通商。一二五三年,元宪宗命忽必烈率兵入云南,擒段兴智及高泰祥,灭大理国。云南与内地脱离以至隔绝,前后凡三百余年,唐宋两朝都无力改变这个局面,元朝消灭云南割据者,用兵顺利,没有遇到较大的抵抗,说明云南各族民众厌弃段氏高氏的割据,愿意与内地统一起来,因为提高了的经济和文化,更需要与内地联系,不允许统治阶级长期保持人为的分裂。 大理国自段思平至段兴智,凡二十二主,三百十七年。 七三八年南诏皮逻阁统一六诏至一二五三年大理国灭亡,凡五百十六年。 辛侯,姓姬名逡,又名亡斤,黄帝之曾孙也。祖玄嚣,黄帝长子,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父曰蟜极,娶陈锋氏裒,履大迹生逡。逡生而神异,自言其名:博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地;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年十五,佐帝颛顼而封于辛(今河北辛集),为侯国,称辛侯。娶妻四,长曰姜嫄,生稷;次曰庆都,生尧(放勋);三曰简秋,生契;四曰常仪,生挚。时有中原逃至南方叛臣术器,乃冀州诸侯共工氏康回子。当年共工氏康回以妖法乱天下,壅百川,毁高堙卑,振滔洪水,苦害黎民。且大兴兵马作乱,扰乱女娲皇江山。娲皇命祝融氏征之。康回念动真言,涌水滔天冲来。祝融氏聚芦灰止之,康回大败,乃驾云望北而逃。岂知当初盘古开天之时,凿破昆仑山,原有一半带在月轮天上,名曰不周山,亦曰天柱。彼时原在天中,迨后日运月移于北,且亦体重将崩。此时康回驾云逃至北方,见天柱下垂,挡住去路,心中大怒,大吼一声,以头触不周山,天柱下折,崩将下来,将康回压得粉碎,又将地压成侧势,海水浸上岸,地乃大缺一角。自此天地无光,阴风凛冽,不似人世。于是娲皇炼五色彩石补天,天体复原。接着又将不周山凿为四段,形似蹩足,投入海底,将地撑起,地体依然如旧。自此,日月复明,四时乃分,民复安居乐业 康回死后,其季子术器与乃兄勾龙逃至南方,占据荆州衡阳。术器者,乃康回之季子也。生得面如黑漆,发似朱砂,身长二丈六尺,遍身皆毛。其人任智自神,妖法广大,驭毒蛇猛兽以为兵。占据衡阳后,术器对越苗百姓横征暴敛,以充军实;招兵买马,壮大势力,兴兵为父报仇。自为元帅,令其兄勾龙为先锋。一路破关夺险,锐不可挡。时辛侯当国,闻报后,立即见驾。面奏颛顼:“术器兴师为父报仇,直指中原,请主定夺!”颛顼道:“就烦卿家率兵征讨,救衡阳一方百姓!”辛侯领旨出朝,令伯常为先锋,召虎为后军都督,统帅十万人马,开赴蒸湘,与术器兵马遭遇于衡山之野。辛侯出马,以鞭指术器道:“汝兄弟据衡阳叛乱,残害百姓,罪不容诛。天兵到此,还不下马归顺,是何道理!”术器道:“汝姑祖娲皇命祝融征冀州,逼吾父触不周山而死!此仇不报,枉为人子!我兄弟十年生聚,兴兵为父报仇,何为叛乱!汝统无义之师,阻我哀兵,是何道理?还不快快退兵,免致生灵涂炭!”辛侯道:“一派胡言!谁与本侯擒此叛贼!”伯常应声而出,放马冲至术器阵前,术器执石斧来战。二马相交,枪来斧挡,战有数十回合,不分胜负。伯常见硬杀胜不了术器,便佯输诈败,术器不知是计,拍马紧紧追赶。伯常见术器追上,回马一枪把术器刺于马下,正想下马取其首级,不想术器就是一滚,倏忽不见,化作雀鸟升空逃走。伯常知术器善妖法,也不追赶;勾龙见术器战败,拍马来取辛侯。召虎喝道:“勾龙勿伤吾主!召虎来也!”舞斧来战勾龙。二人战至十余合,勾龙败阵。辛侯挥军大进,杀得叛兵溃不成军。术器见状,复现原形,收拾败军,逃回据点雨母山。辛侯乘胜追至衡阳,将雨母山团团围困。雨母山为大雨师赤松子道场,高数十仞,周遭险峻异常。每逢干旱之年,赤松子拜坛为百姓祈雨,且广播雨种。自此,山巅终年云遮雾罩,晦明晦暗。山巅云涌,则降甘霖,故称雨母山,亦称云雾山。山间四时鸟语花香,景致极佳。衡阳百姓常来此山观赏美景。不想,当年祝融氏与康回战,共工据雨母山集兵。赤松子在此安身不得,便云游他山去了。康回战败遁去,雨母山又复旧日光景。 叵奈好景不长,术器兄弟逃至南方,复据雨母山集兵,雨母山又成为叛军巢穴。术器从赵公明虎园窃取数十只猛虎,又从吴刚蛇窟窃取百十条毒蛇,携至雨母山豢养,驯服为虎兵蛇卒。征战时,尝于紧要关头,驱虎兵蛇卒伤害敌兵,转败为胜。术器依仗异类,横行于南方,南方诸侯无不臣服于彼。当辛侯率兵征南,与术器战于衡山脚下。术器轻视王师,不带虎兵蛇卒,致而衡山大败。不想辛侯乘胜兵困雨母山。术器恨道:“姬逡,姬逡!衡山之战,让汝得了便宜!如今汝得寸进尺,犯我巢穴,教汝尝尝孤家虎兵蛇卒的厉害!”次日,辛侯集众将商议进兵,道:“哪位将军领兵出战?”先锋伯常道:“闻术器在雨母山豢养一批虎兵蛇卒,常于紧要关头克敌制胜。衡山与王师战,因未带异类兵卒,故战败遁去。依末将看来,雨母山只可智取,不可强攻。”大将召虎道:“先锋何言也,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术器那些毒蛇猛兽不足畏。末将攻上山去,只须放几把火,就可把那些虎豹毒蛇烧得干干净净!”辛侯道:“就请将军出马,探探敌军情况,切不可粗心大意!”召虎领令出兵,至山下骂阵。术器闻王师攻山,率精兵冲下山来,与召虎见阵。召虎喝道:“战败之将,还敢下山与吾对阵。快快下马受缚,免污本将军宝刀!”术器哈哈大笑道:“召虎,汝休说大话!前次衡山大战,本帅失于检点,让汝等胜了一阵!汝名为一虎,乃是假虎。吾山上真虎,久欲以假虎为食。汝要打点了!”召虎闻言,气冲牛斗,立即拍马出阵,来取术器。术器忙举斧相迎。两马相交,斧来枪挡,杀得难解难分。论本事,术器不是召虎对手。召虎深知术器妖法厉害,时时提防,下手不十分厉害。谁知术器步步进逼,杀得召虎性起,把杆长枪舞得如蛟龙盘舞,紧紧逼住术器。术器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拍马逃出阵外,急呼道:“虎兵蛇卒何在?”雨母山上,勾龙打开虎栅蛇笼,十数只猛虎和数十条毒蛇象猎狂飚一样冲下山来。王师一见,吓得心惊胆颤,掉头就跑,召虎禁约不住。那猛虎毒蛇紧追王师兵将不放,咬死咬伤不计其数。术器大胜,收虎兵蛇卒上山。 。召虎收拾残兵,三成死伤二成。雨母山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湘水为之尽赤。辛侯见此惨状,不禁伤心落泪。召虎回营,伏帐下请罪。辛侯道:“术器以邪道败将军,非将军之罪。快快请起,共商破敌之法!”伯常道:“闻术器豢养之虎乃财神爷赵公明赵公元帅之守财虎;那批毒蛇乃月宫护桂神蛇,为吴刚豢养。共工战败触不周山死后,术器兄弟在冀州安身不得,先逃龙虎山。赵公元帅收留兄弟二人,令其看养守财虎。不想术器心术不正,起下歹意,用邪法盗走十数只守财虎。兄弟二人赶虎群路过夷洲月桂山,又以妖法盗去吴刚护桂神蛇数十条。术器兄弟占据衡阳雨母山后,得虎兵蛇卒为助,征服南方,称兵叛乱,为父报仇。”召虎急道:“谁要你讲虎兵蛇卒来历,快说说如何制服这些异类兵卒!”辛侯道:“要制服虎兵蛇卒,须请赵公元帅与吴刚仙人下山不可?!”伯常道:“正是。”召虎道:“我等与赵公元帅、吴刚仙人素无往来,奈何?”伯常道:“雨母山雨师赤松子与二人交往甚深,求得赤松子相助,不怕赵元帅与吴仙人不来助我。”召虎道:“赤松子何许人也?”辛侯道:“赤松子乃南岳太虚真人是也,为炎帝神农氏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上,亦得师去。至高卒时复为雨师。”伯常道:“闻赤松子现居于雨母山祈雨坛,术器虽狠,亦不敢相犯。搬请赤松子,须侯爷亲走一遭。”召虎道:“侯爷乃三军司命,焉能履此凶险!”辛侯道:“本侯安危事小,征服叛军事大!今晚本侯与伯常将军同上雨母山请赤松子下山,军中大事由召将军主持,万望不可擅自动兵!”召虎谨记在心。是夜,辛侯与伯常改扮为猎户,身着鳞甲,手持猎枪,乘月色至雨母山。自古雨母山一条路,即前峰隘道。如今此道已由术器派重兵把守,常人不能由此道上山。辛侯二人只好绕道至后山。后山尽峭壁悬崖,猿猱亦难攀登。二人立足于石壁之下,仰头向山上观看,只见崖上黑黯一片,不知是屋宇还是刺蓬。辛侯心中愁闷,望悬崖暗自叹息。伯常悄悄谓辛侯道:“侯爷不必犯愁,末将自有上崖之技。请侯爷在崖下稍等,待末将上崖观察动静再行定夺。”原来伯常自幼练就一身飞檐走壁、越障飞险的绝技,不管峭壁千仞,抑或是险阻层叠,如猿猴,或如鹞子,瞬间直上崖峰或飞越重嶂。伯常束一束身子,系上随身带来的绳索,纵身一跃,便稳稳立于崖峰之上,向前后左右细心观察一番。见四向无人,便从身上解开绳索抛下。辛侯立即抓住绳索,以足抵住石壁,双手交替向上攀登,不一会便至崖顶。伯常收拾绳索重系腰间。恰在此时,有两个巡山兵丁过来。二人躲于刺蓬中,待巡兵过后,双双跃出,将巡兵撂倒、揪住。伯常低声喝道:“赤松子居于何处,实话告诉我,免汝一死!”一巡兵指山后石室亮灯处道:“赤松子今日归来,正在石室中修炼!”伯常驻道:“可是真话?”另一巡兵道:“我等有几个脑袋,焉敢说谎。”伯常道:“说了真话,就饶汝等性命!我等有事找赤松子去,还需委屈汝等一会!”说完从身上解开绳索,将二巡兵缚住;又割下二人身上俪皮一块,紧塞其口,丢于刺蓬中,然后离去。 辛侯与伯常望亮灯石室走去,半个时辰即至石室。辛侯贴于石窗,低声呼道:“赤松仙师,请开石门!”只听得屋里有人斥道:“汝主术器有令,不得扰攘老夫屋处!汝深夜至此何为?”辛侯道:“正为术器虎兵蛇卒来求吾师。请开门相见,便知端底。”说完,石门打开。辛侯与伯常进石屋,见一老者立于屋中。只见老者鹤发童颜,头戴藤冠,身披俪皮鹤氅,手持麈尾,执辛侯双手道:“术器倒行逆施,贫道尽知。要除虎兵蛇卒,须贫道搬请赵公元师与吴刚仙人不可!”辛侯道:“老仙师未卜先知,就不须姬逡禀报。烦老仙师礼请赵公元帅、吴刚仙师下界,除此二奸,扫清叛逆,救衡阳一方百姓!”赤松子道:“贫道正为术器施逆,才由方外赶回雨母山!侯爷尽管放心,贫道就去。明日侯爷用兵,老赵小吴即来收伏虎兵蛇卒也!”辛侯道:“得老仙师相助,何愁术器不灭!”随即告辞,至上山旧处,解开二巡兵身上绳索,缘绳索下崖回营。次日升帐,令伯常攻打术器左营,召虎攻打术器右营。辛侯则率亲兵攻打术器中军营。术器闻王师攻山,率兵下山,令勾龙驱虎兵蛇卒殿后。辛侯拍马来战术器。山下山上,鼓角齐鸣,刀枪耀日。辛侯头戴冲天冠,身披锁子黄金甲,足登无履靴,跨下黄膘马,如天神下降,威风凛凛;那术器亦打扮非常,头戴生铁箍,身披桐油煮制的黄牛皮甲,骑着一匹非骡非马、非象非犀的四不象。黑脸凸睛,方口獠牙,似凶神恶煞,令人生畏。辛侯拍马出阵,以枪指术器道:“术器,此时不降,更待何时?!”术器亦催四不象出阵,指辛侯道:“颛顼封汝侯爵,算不得什么。如若降顺孤家,孤封汝为王,汝其三思!”辛侯道:“逆贼信口雌黄,吃我一枪!”举枪刺向术器。术器以石斧架住,道:“姬逡,好不识时务也。如再执迷不悟,孤放出虎兵蛇卒下山,令汝片甲不存!”辛侯怒道:“休得胡言,看枪!”把手中那杆烂银枪舞得如同紧风密雨一般,频频向术器刺去,逼得术器遮挡不住,掉头欲遁。辛侯担马追去,不料马失前蹄,掀下鞯来。术器举斧朝辛侯头顶打下来,忽然一斧把术器石斧挑飞,救了辛侯性命。原来召虎立于门旗之下,见辛侯黄膘马失事,立即拍马追上,以斧挡开术器石斧。伯常夹马追上,枪挑术器。术器败去,高呼:“快放出虎兵蛇卒!”勾龙听见,打开虎笼与蛇窟。那十数只斑斓猛虎和数十条毒蛇风驰电掣般冲向王师,吓得王师兵将胆颤心惊,畏缩不前。看看猛虎毒蛇又将伤害王师兵将,急得辛侯频频望天,盼赵公元帅与吴刚仙人到来。忽然云端降下一骑虎仙真,拍坐下虎骑挡住群虎,喝道:“守财虎,不得伤害王师,吾在此!”群虎一见骑虎仙真,吓得只只伏地,摇尾求饶。仙真道:“吾乃汝主赵公元帅,还不随吾回龙虎山去!”说罢,随风升天,众虎亦飘然随去。辛侯与赤松子望空拱手,赵公明与群虎倏忽不见。与赵公明降虎同时,一只若大的蜈蚣挡住群蛇奔腾之路,口吐迷雾,把群蛇罩住。霎时毒蛇俱僵死于地,那蜈蚣随即幻化为人形,原来是赤松子请来收伏毒蛇的吴刚仙人。赤松子道:“吴仙人为何将守桂神蛇毒死?”吴刚道:“此等蛇太毒,已毒杀无数生灵,故吾杀之。吾将觅巨蟒护桂也!请辛侯将毒蛇胆汁取出,救护为蛇毒所伤兵将!”说完拱手而别。送走二仙人后,辛侯立即发令攻山。辛侯居中,右有伯常,左有召虎,各率兵将,攻打术器中、右、左三营。王师兵将见除去术器猛虎毒蛇,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杀上雨母山。辛侯率亲兵攻取前峰隘道,逼近术器中军大营。右营主将名子蛟者,与召虎战,不数合,被召虎大刀挥为两段,叛军尽降。辛侯命打扫战场,安营扎寨。随令剥取毒蛇胆汁,为伤者疗伤。伯常谓辛侯道:“术器遁去,必行诡计以害王师。”辛侯道:“本侯正虑及此,快请赤仙师进帐会商。”赤松子应声而到,道:“术器技穷,只有毒日法耳!”辛侯道:“以何法御之?”赤松子道:“在贫道面前行此法,如鲁班面前耍斧头!贫道为雨师,焉能让其施其穷技哉!”正如赤松子所料,术器遁逃至扶桑洲,借羲和烈日伤害王师。原来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嫁于帝后,生十日,并悬于空,天下燥热干枯,草木不生。后有穷国后羿射击落九日,留一日于天。羲和收拾落日,藏于海隅。 术器至羲和国,向羲和诉说荆州南陲,日为云遮达十月之久,禾稻不兴,欲借日以驱阴霾,长五谷救黎民。羲和受骗,借一日与他用半个时辰。术器回来,立即升日于空,昼夜不落。晒得大地石裂土碎,江河蒸腾,草木尽枯萎。辛侯只得移营于湘江水潦之地,兵将俱烦燥难安。术器复回雨母山,招回旧部,欲踹王师大营。赤松子谓辛侯道:“侯爷勿扰,看贫道射落此日!速传令捉拿术器!”说罢,从腰间取出弓箭,对准空中烈日,一箭射去,将毒日射落,坠于东海汪洋之中。复将雨旗招展,喝道:“风伯、雨母何在?”风伯、雨母立即来见,道:“大师有何法旨?”赤松子道:“令汝等立刻兴云布雨,以救衡阳一方百姓及数万王师,不得有误!”风伯、雨母领令而去。天上立刻兴云动风。那云仗风力,风助云兴,片刻之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时间,燥热顿消。大雨下足一个时辰后,赤松子令雨住风停,天地复明。辛侯传令:“众将官,复攻雨母山,捉拿术器去者!”众兵将得令,奋
Rorschach Posted 2005年7月5日 00:35 Author Posted 2005年7月5日 00:35 李逍遥 翩翩潇洒美少年 灵岛求药结仙缘 千里崎岖不辞苦 仗剑江湖为红颜 赵灵儿 仙灵岛上别洞天 池中孤莲伴月眠 一朝风雨落水面 愿君拾得惜相怜 林月如 刁蛮少女贵千金 比武招亲动芳心 盼能与君长相依 结伴江湖侠侣行 啊奴 如花苗女鬼灵精 喜逢君子初尝情 落花有意结莲理 伴月愿做一颗星 12首主题曲诗集 情 愿 繁星点点,跨越银河能否与你相见? 不怕遥远,只盼此刻飞奔到你身边。 往事如烟,魂萦梦牵,增添我心中思念; 纵然追寻万年,今生的情缘不变! 蝶舞春园 春花哪堪几度霜, 秋月谁与共孤光; 痴心若遇真情意, 翩翩彩蝶化红妆。 雨 悲悯众生女娲孙, 诚心祈雨求龙神; 感动诸神奏玉帝, 上苍垂怜降甘霖。 白河寒秋 垂柳落叶河上飘, 轻烟浮云随风摇; 落暮寒鸦添秋意, 小挢流水任寂寥。 桃花幻梦 紫嫣红云霞绕, 青山绿水尘世遥; 粉铸脂凝柔似水, 桃林深处伴君娇。 云谷鹤峰 青山幽谷笛声扬, 白鹤振羽任翱翔; 往事前尘随风逝, 携手云峰隐仙乡。 蝶恋 挥泪别痴心, 只怨情长天未怜; 真爱永不悔, 盼君忆我千百世。 比武招亲 逍遥仗义管闲事, 欢喜冤家相敌视; 为解前仇泯旧怨, 招亲擂台来比试。 梦中大侠 小李子、志气高, 想学剑仙登云霄; 日上三竿不觉醒, 天天梦里乐陶陶。 拜月欺天 身处朝堂权术露, 谗言君主陷巫后; 欺天叛逆施毒计, 肉身啖魔召水兽。 君莫悲 红颜如月有圆缺, 君名逍遥莫悲切; 昨日总总心深种, 他夜梦里现芳踪。 再续未了缘 自古英雄出少年, 似水红颜惹人怜; 今生情尽空悲切, 来世再续未了缘。 【苗族神殿碑文】 蛇纹之姬,圣灵之身。 西疆斩风魔,东海杀雷神。 北荒伏火怪,南山收土妖。 终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 【赵灵儿於成亲之夜所吟】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若是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酒剑仙】 御酒乘风来,除魔天地间。 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颠。 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 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 仙剑奇侠传之相思长吟 浪子一朝偶遇仙,得约夜半会西山。惊闻阿婶染重疾,求药心急无可拦。 仙灵仙岛难觅仙,忽见灵池一朵莲。为求仙丹窃霓裳,天雷地火紧相连。 待把原委从头叙,一颗孝心使人怜。已得良药身难出,解围还须美人助。 仙灵洞天成佳偶,相诉衷情共良宵。医得阿婶疾虽愈,迷药突发忘前言。 月上柳梢忽忆起,白日道人许诺言。既至山神旧庙处,得授御剑除妖术。 天明匆匆把家还,却闻鹊巢鸠已占。忙过密道寻原委,痛打苗人采花贼。 仙岛托孤心如碎,浪子佳人相伴回。夜半门外谁人泪,浪迹天涯为觅亲。 初逢豪门蛮千金,各不相让刀剑鸣。投宿客栈遇不平,恩结兄弟相伴饮。 比武招亲擂台前,为化旧怨挺剑行。谁料无意柳成荫,不凡身手动芳心。 忽成豪门东床婿,心意难决种孽因。新人笑语旧人伤,仙岛情缘君记否? 君心已绝情已逝,冥冥宿命何所惧?滚滚红尘终有尽,惟祝君好鸳盟谐。 月夜谁知起变故,寻人心切入蛇窟。不见爱妻心生怒,何惧毒蟒与妖狐? 白河村中遇医仙,寻得爱妻赴前路。大道感化小顽石,为除真凶闯古墓。 剑气如虹斩妖巫,鞭舞若风退毒物。赤鬼虽恶无足惧,败之惊得土灵珠。 鬼阴寨里惨将别,深情满腔寄何处?往日旧情难相诉,明月不谐离恨苦。 夜宿扬州逢飞贼,仗义行侠奋起追。无知衙役昏庸官,栽贼侠女陷牢关。 浪子再探聚宝窟,擒得贼首嬉贪官。山闲野店血冲天,纤纤弱女复遭劫。 天意弄人事难料,匆匆交错恨无尽。魂萦梦牵清莲影,辗转相思尽成空。 京城之富甲天下,尚书府中尤贵华。难却明月深情许,执手予诺共今生。 蛛精作祟病难愈,彩蝶报恩化红妆。情至深处无怨尤,弃道却把夫君救。 翩翩双翅独飞去,柔肠寸断复何求?感怀蝶恋探君意,君虽不语心已明。 纵使明月辉如玉,白莲于君心深种。寄言世间痴情客,无忧何必觅闲愁? 酒仙施展飞仙术,顷刻已过蜀山路。不辨青红顽剑圣,错把神女作蛇妖。 情丝难断心难负,怒向险中辟征途。惊见爱妻蛇纹身,迷药自破忆前缘。 败得明王断龙柱,冲宵宝塔顷刻崩。良缘未成身先殒,祗原痴心永随君。 红颜自古多薄命,幽梦一帘几时醒。锁妖塔下成永诀,天涯何处觅行云? 神木林中斗神兽,凤凰宝蛋将到手。谁料风波平地起,还魂仙咒凭生误。 参天树下识苗女,同赴密林寻宝途。风灵宝珠破云雾,桃林曲径通幽处。 宝物琳琅又满目,惟独不见水灵珠。麒麟洞中叮咛语,神殿圣像有玄虚。 回魂仙梦幻境中,览尽十年恩仇事。女神娲皇末世孙,同归尘土除水兽。 水灵宝珠失复得,浪子有朝亦为父。承母遗志灵珠泪,重践昔时旧悲剧。 神殿圣坛祈天雨,干戈顿化流水去。犹有恶霸心不伏,调唆魔兽为作乱。 举杖直驱南绍宫,父女重逢阴云浓。血脉相连终难断,应承江山挽国难。 拜月欺天施毒计,亲情所困遭暗算。怒火填胸发冲冠,欲斩魔首倚仙剑。 血雨腥风乾坤乱,天崩地裂日月穿。杖剑合璧伏元凶,孰料天人将此绝? 水兽复活浪滔天,神女捐躯定乾坤。香魂一缕随风散,芳容几时入梦还? 愿君莫忘旧缠绵,来世再续今生缘。悠悠春梦再云散,片片飞花逐水流。 细数长路多情恋,难忆当时几悲欢。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飞龙失伴云中探,恨遗天际陨灵珠。仗剑江湖梦已远,浪漫惟有奇侠传。 电视剧版仙剑真TMD垃圾,破坏我心目中赵灵儿的形象 ,赵灵儿眼睛是那么明亮,透彻 ,那么纯情~~~~ 再看电视剧~~~真垃圾 不过我更喜欢林月如~~~还有那个小蝴蝶 怀念
Hat517 Posted 2005年7月5日 00:36 Posted 2005年7月5日 00:36 转911的帖子 第一次见到灵儿,是因为我错误的打开了一个游戏。当时,我甚至还不知道游戏的名字。然后,见到了一个叫李逍遥的人,于是将错就错……后来,李逍遥就带我找到了你,灵儿。 那时的你,在我眼中,是一个用尽一切形容少女美好的词汇堆砌出来的可人儿。可是,这个游戏,我没有到达终点。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觉得是我亏欠了你。 再次见到灵儿,是我无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时候,只不过这一次,一个叫刘亦菲的女孩让你鲜活了起来。也许她不能代表你的所有美好,但是她却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若干年前那个发生了一场美丽错误的下午,第一次见到灵儿你的那种暖暖的感觉又回到了我的心里。这一次,我一直看到了剧终。 也许是受到游戏时感觉的影响,我从电视剧开始的第一分钟起,就对还未出场的你充满好感。最后,当你的手臂垂落宣告你的生命落幕的那一刻,我早已不能自已。 也许,爱上灵儿,就是我的宿命吧。 也许,此灵儿非彼灵儿。但又有何妨呢?我只爱一个叫赵灵儿的女子,再无其他。 仙灵岛。看见你见到你的逍遥哥哥那又惊讶又欢喜的模样,真为你高兴。一切都多么像一场幸福的开始。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在“缘”的牵引下,交出彼此的身心,许下一生的誓言。你不仅把“灵”字印在爱人的掌中,更是印在了他的心里。灵儿,我多么渴望你能就这样“平凡”下去。 可是,一场血腥的撕杀出现在你眼前。幸福,嘎然而止。灵儿,你的幸福就象一场烟花,当它还来不及细细绽放它的美丽时,却已是大雨滂沱。而这场雨,伴随了你整整一生。 你的逍遥哥哥离开了,那个忘忧蛊抹去了他爱你的证明。当你们再次相见,已如陌路,你找不到他爱你的证明。傻灵儿,忘忧蛊抹得去他掌中的灵字,可他心中的“灵”会慢慢苏醒,你们的爱情不需要任何证明。 姥姥走了。还好,有你的逍遥哥哥陪你回南诏国。 离别的码头。当你轻轻吐出“兄妹”二字时,灵儿,你一定明白你放手之后失去的是什么。从此,你在看逍遥哥哥的眼神之中常常有一抹淡淡的忧伤。虽然身边有逍遥哥哥的陪伴,但你还是不得不独自承担心灵上失落与孤独。 当逍遥的食指俏皮地划过你的鼻梁,当逍遥在拥挤的人群中急切呼唤你的名字,当逍遥看你因为打碎姥姥的骨灰伤心自责时流露出疼惜的表情,当你们每一次相视而笑,每一次轻轻地相依相偎,甚至每一次生气拌嘴的时候,灵儿,你听见逍遥哥哥心中的“灵”字苏醒的声音了吗? 林家堡。当林家父女要你离开李逍遥的时候,你没有退让。灵儿,我知道你也不愿孤独,害怕寂寞。 可是,你的蛇身还是无可避免的显现。你在最惊恐无助的时候却离开了你最不愿离开的人。之后的处境犹如炼狱,世人误解你是蛇妖想要杀之而后快,就连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个世界对于你,突然陌生。你的困惑,你的绝望,你的眼泪,只能自己去面对。 灵儿,我多么希望你还是那个被李逍遥护在身后的纤弱女子。不要学会长大,不要学会坚强。可是,女娲之后的宿命,要你成长,要你坚强,你一世的寂寞早已注定。 可以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吗,灵儿?关于那个孩子。这是你与逍遥之间再也扯不断的关连。所以,你不介意他挥刀杀你,却介意他与其他女子间的亲昵。 在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时,在你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也领悟到要成就一种伟大所要付出的残酷代价了吧。 灵儿,我知道,你明白平凡的可贵,因为你曾经得到又不得不失去。所以,在与晋元长谈之后,你更加确定要把逍遥送到更幸福的地方。你宁可让别人陪着逍遥“平凡”,也不要逍遥和你一起“伟大”。 你独自坐在高处微笑着说出“逍遥哥哥,祝你幸福”。灵儿,你是真的决定走向那无边的寂寞了,对吗? 白河村。你终于与逍遥相逢。你看到了他身边的女子,林月如。你知道应该把逍遥送到哪里去了。你要让逍遥得到平凡的幸福,这是你不能给逍遥的,但月如可以。于是,就有了让爱。 你看到了漫天飘舞的红色蒲公英,却又压抑隐藏起自己的感动。平静的对逍遥说他和月如才是一对。而自己,只是一个幻想罢了。 灵儿,我知道,你的让爱心甘情愿,也决不后悔。血池。逍遥先救下月如,面对小石头“为什么他不先救你”的问题,你的回答毫不犹豫“我倒希望是这样”。石长老的鬼阴山之约。留给逍遥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独自前往。义无返顾。灵儿,你不会不明白此次一别,你们可能永无再见之日,但面对紧追而来的逍遥,你却没有任何解释。无声的对望。你宁愿逍遥留给你的只有不解的目光。 上天又安排了你和逍遥的再次相见。客栈。当你不得不再次面对逍遥时,你感觉到了逍遥的不死心。你决定给他一个解释。你是公主。你已经不再爱他。你觉得他的追随是一种妨碍。 灵儿,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你“残忍”,不仅是对逍遥,更是对你自己。你选择了一把最锋利的双刃剑斩情断爱。碰杯,你们彼此潇洒一笑。之后,咫尺……天涯。 可是,你们谁都没有离开。不能?不愿?在晋元的“缘分”游戏里,一个失意人的答案:“我们分手之后,却还在照顾对方的感受,结果藕断丝连,只能让彼此更加痛苦”。 逍遥的目光仍旧追随着你,你离不开。石长老给了你选择,李逍遥,南诏国。其实,你早已做出选择。为了彻底,你必须要做一个无情的“贱人”。你们都已遍体鳞伤。逍遥的泪流在脸上,你的泪流在心里。 终于,逍遥看到了你的成长,接受了你的决定。虽不明了,却已释然。花灯会。逍遥决定放手,永不再见。相爱不如相知。你微笑,谢谢他的成全。成全你的选择。成全你的寂寞。 十年之约。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是你最大的愿望。你们约定,今日一别,十年再见。此刻,烟花漫天。灵儿,看着你笑靥如花,我却不愿欣赏这烟花的灿烂。你要天下人幸福。却忘了你自己。你的寂寞,如此彻底。 锁妖塔。一个注定纠缠的地方。逍遥月如不顾一切来救你。剑圣说,你不离开,就会有人牺牲。你哭喊着,拼尽全力,只为离开这里。挣脱了锁链,却还在原地。 你哭着要剑圣帮你。为了逍遥月如,你什么苦都愿意受。无名丹。忘记所有情,所有事。眼泪,浅笑,你吞下了无名丹。灵儿,那颗无名丹的味道一定很苦涩。此时,逍遥与你只有一门之隔。 象一个久被封印的咒语突然解开,逍遥找回了记忆。你却要离开。月如挡住你,不准你走。可是,她触不到你。逍遥撕心的呼唤,你终于忍不住回头。一回头,便是错。前尘旧事浮现脑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再次将你打动。一种力量,你的灵魂与身体再次交融。是注定吗?逍遥找回记忆,你便无法忘记。你在逍遥哥哥的怀中醒来,逍遥紧抱着你一句“我什么都不管”,却伤了另一个女子的心。 月如走了。带着微笑,眼泪。 “忆如”,让你们三个再也分不开。 南诏国。为了救你,逍遥回到了十年前,也知道了一切来龙去脉。小灵儿,见到了他的逍遥哥哥。十年后,你依然记得他对你说的每一句话。“一个我很爱很爱的人”。年幼的你一定不明白。现在,你一定能猜到那个人是谁。 一个婚礼。你们要天涯相随。可是,你的甜蜜永远短暂。被拜月迷惑的南诏子民,疯狂的拜月教徒,混乱的局势俞发不可收拾。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甚至永远离开。还有那个“使命”,越来越近。 决战再所难免。拜月,水魔兽。逍遥,灵儿。面对这场恶战,你对逍遥说,你不会死。可你最大的愿望是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消灭水魔兽,你却必须与它玉石俱焚。 逍遥绝望的呼唤着你的名字。一声“逍遥哥哥”,你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如梦似幻。你们拥抱,旋转,对未来无限向往。一切又多么象一场幸福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天涯海角,矢志不虞。灵儿,我知道,这又是一场烟花,但是我甘愿为你自欺,欣赏它的灿烂。 真正的结局。你倒在了血泊之中。终于回到平凡。此刻,你只是逍遥哥哥的妻子。你不愿离开,你不要逍遥哥哥一个人留下。你用生命的随后一丝力量坚持。回家……乡巴佬……回家。诀别的时刻。你的手臂垂下,生命落幕。再也无法在逍遥哥哥怀中醒来。 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场血色烟花尽情绽放。绚烂。残酷。 最后一丝光亮熄灭瞬间,寂寞,被推向极至。 灵儿,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思绪回到那个第一次遇见你的下午。我要把亏欠你的还给你。《仙剑奇侠传》游戏。这次,我一定会到达终点。虽然,我早已知道这结局。
canghaixiao Posted 2007年6月1日 11:31 Posted 2007年6月1日 11:31 光玩过仙剑1、2、3的游戏,尤其1给每个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没好好体会游戏的内涵~~~~~~~ 支持楼主~~~~~~~~~~~~好好拜读一下!!!!!!!!!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