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主视角中国

Recommended Posts

Posted

一,聂士成

  满清积贫积弱,处处挨打,满清末年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然而在这黑暗的年代里,聂士成却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也是我深为佩服的一位将领。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爱国将领不可谓不多,邓世昌血洒黄海,留给后人的是家国共存亡的悲壮气概,左宝贵平壤殉国,但一腔热血也终难挽大厦于将倾。相比之下,聂士成的人格魅力却格外的突出,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清末中国将军中除了袁世凯外最具现代战争观念的将领,而他朴实的生活作风与廉洁的品行,更为后人所称道。

  【聂士成】(1836-1900)清朝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生于清道光年间,武童出身,初随袁甲三攻打捻军。1862年改璃淮军,任把总,镇压太平军、捻军等活动,并升任总兵。1884年,法军侵占台湾基隆,他率师渡海,屡 挫入侵法军。後授太原总兵。

  在治军方面,聂士成有着严格的纪律性,同时,他也大胆的吸收西方陆军的先进经验,他的部队,可以说是清朝末年中国为数不多的近代化部队。可惜由于清朝政治腐败,最终葬送了他的命运。

  188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率军入朝,败退回国。又在辽东九连城(今丹东西北)虎山抗击敌军,收复连山关,击毙日将富刚三造,可以说这是甲午战争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胜仗。而当清军全线溃败的时候,只有聂士成的部队英勇向前,奋勇阻击日军的进攻,才使得几十万军队安然撤回了鸭绿江。也正是在那场战斗中,聂士成大胆提拔了还是普通士卒的张作霖,后者则在二十年后成为了东北王。

  1899年,所部三十营改为武卫前军,驻守芦台。1900年在天津顽强抗击八国联军,7月9日,率部在天津八里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包围,仍与敌激战两小时,终连中数弹,壮烈殉国。

  最为悲壮的是,聂士成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代成为了各方面都嫉恨的人物。他看穿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把戏,遭到了义和团的嫉恨,甚至在他率军为保卫天津浴血奋战的时候,义和团却派人杀死了他的全家。清廷的主和大臣对他处处限制,在他的军队弹尽粮绝的时候依然一兵不发,眼睁睁的看着他身陷重围。

  天津保卫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无论怎样评价1900年天津城的失守,无论怎样抨击清廷的昏聩、愚昧和清军战斗力的低下,历史必须承认的是,在与外来列强战斗的时刻,清军始终是抵抗的主力,清军士兵是英勇的。这些农民子弟虽然不知道皇宫里的政治内幕,也曾为军饷的迟发而对朝廷起过怨

  而聂士成,则成了这场悲剧的牺牲品。他的军队在天津战斗到最后一吸,最后一片瓦。他的军队里所剩的最后两个士兵,点燃了火药桶,和冲上来的日本兵同归于尽。天津战役历时24天,在内无粮草外无救援的情形下,天津军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而聂士成出色的指挥,则给了八国联军以沉重的打击。

  

  1905年清政府立碑纪念,谥号“忠节”。 在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津盐公路交叉口。花岗石砌筑基座,上置碑心,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公元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近日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二,张自忠

  抗日英雄,国民党33集团军司令,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与聂士成一样,张自忠在有生之年同样受尽了责难与非议,而这些责难与非议,却来自于他浴血奋战所保卫的国家人民。当他拿出一块银圆为抗日捐献的时候,却被募捐的学生群起殴打,说汉奸的钱我们不要,随枣会战两军对峙的危机关头,竟然也有报纸污蔑张自忠畏敌不前。我很难想象那个时刻的张将军的心情,他默默的忍受,却心如刀割。

  他在给蒋介石的信中曾有这几句话:“卢沟桥事变以来,余以伏罪之身转战南北,唯一死可雪耻也。”其中的愤懑与委屈,令人感怀落泪。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抗战八年,他消灭日军累计达八万人。可谓抗战中华第一猛将,而他最终也以身殉国,倒在了湖北的十里长山,也只有那一刻,他的国家和人民才真正理解了他的满腔热血,感动于他的爱国热诚,可是一切的悼念与悔恨,是不是来的太晚了一些呢。

  张自忠(1891—1940),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4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蒋介石改编为陆军第29军,张自忠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各要塞进犯。宋哲元委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与敌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决定率第29军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留在北平与敌周旋。北平沦陷后,国人对张自忠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日本人于是再也不与张自忠对等谈判。张见大势已去,便决定脱离险境。他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后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接着乘英国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而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背负了汉奸的骂名,直到以身殉国的那天才得以洗刷。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返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1938年初,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西进,3月上旬进至鲁南军事要地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的第40军的5个团,庞部与敌血战数日,渐感不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第59军增援临沂。张自忠得令后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180里赶到临沂北郊,随即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临沂守军也开城出击。凶顽的的板垣师团在两面夹攻下仓惶后撤。张自忠率部急追,在沙子岭再创板垣师团,取得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是年10月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2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还亲自率2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双方激战7天7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他调第132师的第359团另配1个营,令其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临出发前,他鼓励将士们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路,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大获全胜。此役称“襄东大捷”。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第33集团军只有74师的2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有中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众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书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气概,后来亦被周恩来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的两封遗书。  

  5月7日张自忠率2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于14日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军何以这样能战,后听说是张自忠亲率的部队,当即大量增兵,企图消灭这支劲敌,以绝后患。15日,日军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张部夹攻。激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后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二千官兵亦于南瓜店十里长山全部牺牲。 凶残暴虐的日军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用上好木盛殓并竖灵牌。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三,薛岳将军

外号“老虎崽”,一个农民的儿子。只有10岁便进入黄埔陆军小学,13岁毕业便加入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就是薛岳冒着枪林弹雨救护宋庆龄逃离虎口。1927年“412”之前,他曾建议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当反革命抓起来!”结果他又成为围剿红军的干将。杨成武上将在晚年回忆湘江战役时曾说:“我这把老骨头,差点埋在湘江边上了。”此言非虚,他当年身负重伤,是爬回部队里去的。那一仗,长征的中央红军从八万五千人打成三万,而主攻者即是薛岳。还是杨成武上将,1987年5月在文章中写道:“对他们(指民国将领)的历史坚持进行实事求是的记述,是功绩就讲功绩,是过失就讲过失,一段时间有功就讲一段时间有功,一段时间有过就讲一段时间有过。”

  我们说薛岳是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是指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将,仅他指挥的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人。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张治中将军称其为“百战名将”。曾经是老战友也曾经是死对头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则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遗憾的是,许多年来,何谓万家岭大捷,似乎没多少人知晓了。

  薛将军最辉煌的战役。当是1941年指挥的长沙会战取得的重大胜利,歼灭倭寇五万六千人,是二战时期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军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出色战斗,提高了蒋介石在同盟国中的威望。当长沙会战还在紧张进 行的时候,罗斯福即致电蒋介石,建议将中国和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划为中国战区,成 立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请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1日3日,蒋介石复电美 国总统,表示愿意就任此职。当日,同盟国宣布了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决定,并 委任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为联合国军计划参谋部参谋长,兼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协助蒋介 石指挥中国战区的部队作战。   

  长沙大捷后的二十二天,美国政府宣布:给中国五亿美元的贷款,以援助中国抗战。

  薛岳在抗战中军事上的成就与湖南和江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各地除组织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军破坏道路、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不少临时的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支援国军作战。这种局面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两省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是薛岳治理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薛岳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粮、足兵、足智。并依此制订了“六民之政”,即生民、养民、教民、卫民、管民、用民。这些措施使湖南战时经济得到了相当发展,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抗战中薛岳成绩斐然,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他在随后的内战中栽跟头留下了隐患。首先,薛岳为人骄狂,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万家岭大捷后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后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的长衡会战都因其轻敌致败。其次,薛岳待人傲慢,得罪了不少人,与他打过交道的部下没几个说他好话。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期间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多少引起这两位顶头上司的不快,为后来莱芜战役失败后当替罪羊埋下了伏笔。

  撤到台湾后,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1958年8月,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6年5月,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8年5月3日,薛岳去逝,享年102岁。

  纵观薛岳上将的一生,南征北战,出生**,为国民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抗日战争中,他屡挫倭寇,扬中华之国威于域外,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创下了辉煌业迹。至于他的反共立场,是在对国家认识上的不同造成的,在下认为是可以原谅的。

四,孙立人

:抗日名将,新一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在国民党将领中,孙将军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学院派将领,孙将军1900年出生于安徽路江,14岁时即留学美国,由此注定了他与美国一生解不开的渊源。更有意思的是,孙将军当年在美国就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与军事丝毫无瓜葛,不过我想,后来抗战期间,孙将军有“攻坚战之王”的美称,也许就是和他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分不开吧。在美国就读期间,酷爱篮球的孙将军还曾在22岁那年作为中国篮球队的主力后卫,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

  孙将军1927年归国,原本分配到设计院做工程师,但目睹了国弱民穷的现实后,27岁的孙将军毅然投笔从戎。而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一个不句一格提拔人才的时代,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军事观念,在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战斗中,孙将军履历奇功,而在第五次围剿中其与美国专家合谋的“铁壁合围”计划,将红军两大著名将领彭德怀林彪打的全军覆没,几乎把中央红军逼**境,被迫开始了漫漫长征路。很快,孙将军就成了国民党中引人注目的新星。到1937年,孙将军就任国民党特种独立团上校团长,成为了国民党青年军官里的佼佼者。

  凇沪会战时,尽管上海沦陷,但孙将军的特种团还是打出了国威军威。武汉沦陷后,孙将军已成为第一军军长,而第一军以及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乎改写了整个二战的走向。

  1942年,正是倭寇在太平洋战场最猖狂的时期,为配合美国太平洋作战,打通缅甸公路,国民党派遣了以孙将军的第一军为主力的中国远征军,向盘踞东南亚的五万日军发动进攻,无奈,这次他们遇到的是装备远强于自己的日本王牌部队,经过五昼夜的激战,第一军力不能支,兵困野人山,直到美国前来救援才得以撤离到印度。

  野人山之败被孙将军视为一生最大的耻辱!经过两年卧薪尝胆,1944年,在印度整编的新一军再次出击,与盘踞缅甸的日军展开殊死战斗。他们的对手是拥有山地战之王称号的日本田中新一中将指挥的日军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共有兵力3.2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它在新加坡曾以3万多人迫使8万多英军缴械投降,后投入缅甸作战,有“丛林作战之王”的称谓。

  结果,缅甸会战不仅成为了新一军的雪耻之战,更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雪耻之战,面对曾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18师团 ,中国军人猛打猛冲,同仇敌忾,而孙将军所制定的快速切入,两翼冲击的战法,更令倭寇始料不及,这种战术是侵华日军时常使用的,却为孙将军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而新一军的攻击速度与强大的战斗力,更令倭寇难以抵抗。原本势均力敌的会战演变成了中国军人对倭寇的大扫荡。倭寇师团长感叹“这不是战斗,是屠杀”。

  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即占领新平洋。当被俘的日军被带到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结果!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唯一生还的倭寇是一个叫山田进一的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

  活埋1200名倭寇的事件是二次大战中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此事被美国报纸披露震惊了世界,美国方面大为恼火,认为这将使日军此后更加顽强的抵抗。然而其结果却是倭寇一旦闻得新一军的威名,皆望风逃窜,1945年春,新一军兵不雪刃占领仰光,缅甸全境光复!孙立人将军名震全球,成为二战中与张自忠将军齐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将领。

  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孙将军托病在家,后随蒋介石迁居台湾,尽管他小心谨慎,但猜忌心极重的蒋介石还是以莫须有的“兵变”罪将他软禁30年,此案件直到1982年才得以平反。

  1984年,作为蒋经国的私人代表,孙将军曾秘密访问大陆,与邓小平举行了亲切会谈,然而,他最终没有看到台湾光复的那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五,张灵甫

抗日名将,国民党抗日铁军74军(后改为74师师长),英勇的抗日英雄,伟大的民族英雄。一位曾被我们唾骂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民族英雄。

  请原谅我为他用了这么多的赞美。然而假如张将军在天有灵,我更想请他原谅我曾经对他的唾骂,在历史课本弱智的教育下,我对于张将军的唾弃与不屑,在我了解了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后,早已变为心底挥之不去的悔恨。

  听说,上海要建造张将军的衣冠墓,据说因此还招致了不少的责难与非议,而我却终于可以为张将军轻轻松一口气了,将军,从今天起,你终于可以得到后人公正的评定了。这迟到的公正的评定。

  我却不知道,那在孟良固战场上,将罪恶的子弹射入您胸膛的解放军战士,在他作为“战斗英雄”的有生之年里,会为他那颗愚蠢的子弹而悔恨吗?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战死孟良崮,终年44岁。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0岁的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于右任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贼军西北第一路总司令。他的书法誉满天下,于是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一同谈古道今,指点江山。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采纳家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张灵甫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不轨,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但由于他书法出众,所以反而这段时间反而润笔颇多,南京街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但从此也看出张灵甫暴躁、多疑的性格。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分别放在东北和华东战场,而五大主力中,74师首屈一指,被认为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个主力。而74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然而,这样一位民族的英雄,国家的功臣,他没有死在倭寇的屠刀下,却倒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枪口上,1947年国共两党内战的孟良固战役,张将军身陷重围,解放军动用了15万人,经过三昼夜奋战,终于全歼了张将军的七十四师,张将军壮烈牺牲。尽管战争的是非今日已明,但对于张将军及其部队血战到底的精神,我们也应当给以军人的尊重。然而,CCP作家吴强在长篇小说《红日》的"修订本序言"里就有这样的字眼:"张灵甫这个匪徒,......他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为了传之后世和警顽惩恶,让大家记住这个反 动人物的丑恶面貌,......"

  在这样的政 治氛围里,这位抗日名将尸骨无存,并不奇怪。但这却是一种耻辱的不奇怪。  

  即使张灵甫在内战中真的是罪恶累累,但对中国来说,他绝不仅仅是罪人。张灵甫骁勇善战,是抗日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虽然他在对日浴血奋战中成了瘸子,但却从未打过败仗。就一个职业军人对国家的效忠而言,他是军人中的军人。如果有一天,大陆也为抗战英烈们建立国家英烈祠的话,里面就应该有张灵甫一个位置,而不仅仅只是允许上海的陵园里有他的衣冠冢。这位职业军人没有死在日 寇的枪炮下,而死于1947年内战的硝烟中。这是一个缺乏政治和解传统的民族的历史悲剧。

六,杜聿明:

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抗日英雄。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后终老大陆。其青年时代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杜将军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领。如果说张自忠是中国传统武将的代表,孙立人是中国儒将的代表,张灵甫是中国少壮派猛将的代表,那么杜将军则可算是中国少有的西方化将领的代表。

  在抗战中,杜将军是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的坚持者。与大多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积极防御,稳打稳扎的战术不同,杜将军的特点就是进攻!以优势的火力压制敌手,以最快的攻击速度打挎敌人,其经典战役就是昆仑关大捷。当然,杜将军的成功与蒋介石对他的宠爱分不开,他所掌握的部队是国民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他有条件去完成他的军事部署。然而,他最后的失败却也恰恰是因为这一观念,在广阔的淮海战场上,面对解放军“运动战专家”粟裕将军的口袋战术,杜将军坚持进攻战术,以至最终被分割包围,惨遭俘虏。

  杜将军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则是在抗战八年中缔造的。他消灭倭寇的数量虽然不及薛岳将军,但他面对的敌人都是日本最精锐部队,其战斗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杜将军手中有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因此杜将军的胜利,是中国陆军第一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胜利,其对中国陆军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1939年11月17日,为截断我西南国防交通线,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发起对华南的攻击。11月24日,号称“钢军”的日军板垣第5师团之中村正雄12旅团进占南宁,一个月后,又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12月16日,杜聿明奉命率第5军反攻昆仑关。这是第5军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役,杜聿明要求各师长:“督促本部官兵奋勇向前,一举消灭敌人的”钢军“,打出我们第5军的威风来,让日本鬼子知道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利害!”18日拂晓,在战车、炮火掩护下,第5军对昆仑关守敌发起猛烈攻击。郑洞国荣誉第1师担任主攻,与日寇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了仙女山。当夜各部乘胜进行夜袭,占领了昆仑关。可是,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发动反攻,昆仑关又被敌夺去。此后,双方反复争夺,伤亡惨重。杜聿明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他运用灵活战术,机动作战,随时调整作战部署,成功地包围了昆仑关之敌。日军凭着“钢军”武士道精神和所占优势地形,顽固抵抗。杜聿明经过缜密的分析,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稳扎稳打,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从23日起,敌虽增援2个大队的兵力,旅团长中村正雄亲自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被当场击毙。第5军相继攻克同兴堡、罗塘堡、653高地。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亲自督军奋战昼夜,前赴后继,终于夺取了界首阵地。杜聿明情不自禁欢呼:“昆仑关大门打开了!”31日,邱清泉新22师以凌厉攻势突入昆仑关,这次战役遂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而告结束。日军1个旅团长、2个联队长、3个大队长被击毙,班长以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人,被俘1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12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强的军队……”  

  捷报传出,举国欢腾,全国各地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当时《中央日报》在题为《记杜聿明将军》的文章中称“我国机械化部队开始歼敌,则杜将军聿明督率始,在昆仑关大捷后,敌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军队已踏入世界近代军队行列。”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含着热泪亲笔楷书了400字的悼念碑文。他对记者们说:“这次抗战胜利……需要着重宣传的是,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本军的胜利,其实也是民众的胜利。”

  整个二战,杜将军及其率领的新五军,共与日军作战一千七百次,歼灭日军6万多人。这一数字仅次于张将军与薛将军。但其战斗的含金量却为最高。因为他面对的大多是日本的王牌师团。

  解放后,杜将军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八年牢狱生涯,受尽了磨难,其待遇竟不如与他一同改造的日本战犯!!!!!释放后,杜将军曾在政协和人大担任过一些职务。而杜将军的许多部下,则投身于新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部队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七:彭德怀将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排名上,彭大将军位列第二位。屈居在朱德的后面,但是我想,如果评选20世纪十大名将,那么在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上,彭将军远比朱德更有资格入选。

  彭德怀将军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中国将军形象,他的优点和缺点,几乎集中了中国将领的所有品格。他刚正不阿,敢做敢为,为了坚持真理,甚至敢于毛泽东据理力争,以至引火烧身。他爱兵如子,体恤战士,为了改善朝鲜战场战士的生活状况,他在全国军委工作会议上发了火,骂了毛泽东的祖宗八代,为了给屈死在三七线的一百八十师讨回公道,他狠狠的扇了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两个耳光。他不象林彪,从不耍什么阴谋手段小人伎俩,也不象朱德,为难时候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对人民的苦难装聋做哑。面对民间的疾苦他为民请命仗义执言,面对国家的为难他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却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的得失。在打仗上,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毛主席曾赞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解放战争,他经历的是最为艰苦的西北大战,在茫茫的戈壁沙漠,面对曾让西路红军全军覆没的回族“马家军”,彭将军用重拳为那些屈死在祁连山下的红军烈士雪了耻。他断然拒绝了斯大林要求休战和谈的斡旋,毅然进兵新疆,让新疆重归祖国怀抱。而他用兵却极具智谋,刚柔相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一位无论从人品还是军品都值得我们由衷纪念和尊敬的伟大将领。若说他是新中国人民军队战将第一人,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抗战时候的八路军一直在敌后打游击,除了平型关一战,鲜有出彩的战绩。然而1940年的一场百团大战,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CCP与中国八路军,也让世界从此记住了一位叫彭德怀的中国军人的名字。这场战役几乎摧毁了日本在北中国的所有交通线,逼的日本将大量精锐投放华北,减轻了南方战场的沉重压力,配合了国民党的冬季反击战。更为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节节败退,民心低落的时候,这场战役的胜利重新唤醒了中国人对于卫国战争胜利的渴望。然而谁又知道这场战役是彭将军未向中央请示擅自发动的呢!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毛主席从此对彭将军存了猜疑之心。

  就连不可一世的美国将军麦克阿色,也曾盛赞百团大战为“天才的指挥官打出的天才的战役。”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玩笑,这位盛赞过彭元帅的麦克阿色将军,最终在朝鲜与彭元帅交手,并成为了彭元帅的手下败将。

  朝鲜战争时,对于出兵还是不出兵,军界一直争论不朽,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的明显的,因此,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退缩了,而彭将军挺身而出:“都不去!我老彭去!”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中国必须面对的战争,如果中国退缩了,那么之后的五十年,中国将不会再有和平。

  志愿军入朝了,而节节败退的金日成似乎不相信中国人会取得胜利。他先问:“你们有飞机吗?”彭将军摇头。金日成回天无力一般叹息:“那你们来干什么?”彭将军只是冷笑。三天后,飞虎山庥稣剑驹妇吆桓鍪Γ馐浅收秸牡谝桓鍪ふ蹋佣顺收秸男蚰弧?

  之后的第一次战役,消灭韩国军五万,然而美国却依然轻敌冒进,面对美国的机械化部队,彭将军施展虚实结合的战术,诱敌深入!在长津湖,飞虎山两处将美国人重重包围,这是一场今天美国人想来依然后怕的会战。美国第八集团军遭到建军以来最惨重的重创。其特种部队“北极熊团”被成建制围歼。陆战一师,陆战二师遭到重创。整个第八集团军阵亡两万六千人,司令沃克中将在撤退时翻车阵亡。全美国震惊了。杜卤门总统气的在白宫骂娘:“美国军队的祖宗们要是知道了你们今天的熊样,他们非在棺材里骂出声来。”而谁又能知道,这样的一场军事奇迹,是彭元帅率领的一支没有坦克,没有空中掩护,甚至没有冲锋枪的陆军完成的。

  朝鲜战场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累积歼灭美国人十多万。彭将军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身的特点,制定了“野战,近战,夜战”的战术思路,完成了今天人所不可想象的军事奇迹——打退十万美军,光复北朝鲜。

  整个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消灭美军26万,俘虏1万五千,而作为总指挥的彭德怀,自然功不可没。

  朝鲜战争的意义,今天的人们还有诸多争论,但是我要说的是,正是这场战争,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尊重了中国,使中国换来了五十多年的外部和平。正如彭将军所言,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岸架设几坐大炮就可以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朝鲜战争是中国崛起的开始,而彭大将军,则是这崛起过程里的启明星。

  西方军事界在朝鲜战争后给了彭将军以极高评价。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称其为“东方巴顿”。而美国人则敬其为“战神”,甚至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在评选世纪十大军事人物中,彭将军赫然在例。

  回国后,彭德怀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勇于直言,向毛泽东上“万言书”,批评“大跃进”中的错误,遭错误批判,被免去职务。“文革”期间,这位战功显赫的元帅身陷冤狱,受到残酷迫害。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含冤去世,享年76岁。1978年12月,彭德怀元帅得到平反昭雪,终于受到全面公正的评价。

八:宋时轮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抗日英雄,抗战时开拓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朝鲜战争中曾任九兵团司令,志愿军副司令,成功缔造了朝鲜战争具有转折意义的长津湖会战。

  也许是因为彭大将军的存在,使得宋将军在朝鲜战场的光辉被遮盖了。但是毫不夸张的说,宋将军是朝鲜战场上除了彭大将军外最优秀的中国将领。他亲自指挥的长津湖会战,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朝鲜战场的走向,使美国人最终失去了进攻的主动权。

  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尽管位列司令,但与粟裕等将领相比,宋将军是默默无闻的,他麾下的部队可以说是解放军里装备最差,战斗力最差的部队。因为宋将军在国内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改造投诚的国民党军队。即使是入朝作战的时候,他所率领的第九兵团,也是由在度江战役里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所组成的。然而宋将军却好象一块烧红的烙铁,将身边的战士都烧热了。他把一支士气低落的疲惫之师,锤炼成了百战不屈的精锐之旅。

  宋将军戎马生涯的最光辉一笔,当是在朝鲜尚庆南道的长津湖,这是一场直到今天依然让许多美国老兵后怕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后来被美国人编写进了西点军校的战役教材中。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  当时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悔的势力”。因此即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蛰伏在长津湖地区,准备攻击这支强大的”联合国军”部队的是志愿军九兵团。该兵团由20军、26和27军组成。

  在11月21日,20军隐蔽进到柳塘里西南,27军潜到柳塘里和新兴里北部,26军作为预备队由厚昌地区向长津湖靠近。九兵团的部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每个军都是四四制加强营甚至都是五五制,共计有近15万人。由于长期在南方作战,部队没有任何寒区作战经验和思想准备,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雪。美国形容这支经验丰富的部队行动非常诡秘,在美军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中,也能将10多万人的部队神不知鬼觉地潜到长津湖周围志愿军虽然人数优势,但其给养和装备极其缺乏,部队防寒装备是空白。

  11月24日8点,“联合国军”争先恐后地向鸭绿江挺进。两天时间内,西线第8集团军的第24师向前跃进了10英里,中部的第2师也不甘示弱,向前挺进了10英里,唯有东线的韩国军队进展缓慢,致使第8集团军与东线的美国第10军之间的缝隙更大了,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缺口。第2师的指挥官劳伦斯·凯泽还没来得及采取任何措施来缩小这个缺口,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从东西两线向“联合国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军号声、哨子声和枪炮声响成一片,毫无思想准备的“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到12月1日,志愿军共歼敌1.5万人,美第2师被歼过半,失去了战斗力,美第 25师被歼1/3,第8集团军开始土崩瓦解,“联合国军”被迫南撤。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在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的冰天雪地里,志愿军九兵团3个军12个齐装满员的师共15万余人,与以美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为主力的第十军3万余人,展开了一场日后对双方都不堪回首.不愿提起的大血战。

  中美双方的士兵从战场最北端的柳潭里经下碣偶里到新兴里60多公里崎岖不平的公路两侧,以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死打硬拼了整整14个昼夜。白天美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凶狠的冲锋突围,志愿军则在公路两侧的高地上层层设防.顽强阻击。夜幕降临,在照明弹发出的清白色光亮里,成群的志愿军战士冲入敌人炽热的火网,把子弹.炮弹.手榴弹雨点般的投入敌人的防御圈。再一个白天,美军又携带着更多的伤员重复着前一天的进攻。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进。战斗间歇,一位美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站队士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的回答:给我明天吧。虽然处境极为险恶,但陆战一师不愧是美军中王牌的王牌,他们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包围中,携带全部伤员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九兵团同样无愧于华东野战军的精锐,他们在饥寒交迫中与火力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战斗结束时,60多公里的公路上,到处堆满了美军丢弃的坦克.大炮和卡车以及来不及掩埋的士兵尸体。公路两侧及附近高地上,则布满了被炮弹撕裂.被严寒冻僵的志愿军战士的尸体。多少志愿军战士吃完最后一个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去参加最后一次决死的冲锋,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气,令美军肃然起敬。

  悲壮的长津湖之战中,比双方的子弹.炮弹.手榴弹更可怕的是零下30度的严寒。美军13000人,志愿军48000人的伤亡中,因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均在60%以上。尤其是对没有寒带作战经验,装备严重不足的九兵团情况更为严重。经此一战,部队基本上被打瘫了。

  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万美军阵亡一万一千人,重伤4000人,整个军队已经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曾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立下奇功的王牌特种团"北极熊团"被成建制围歼,这支在美国<<巴顿将军>><<紧急下潜>>等奥斯卡电影里频频亮相的二战英雄部队就此完结.长津湖战后,美军火速后撤,中国人民志愿军兵不雪刃收复平壤,将敌人赶出了三八线.这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此战后,美军再也没能越过三八线一步.

  没有人公开批评过宋时轮将军在如此众多的冻伤减员的问题上应负什么责任。毛泽东没 有,彭德怀也没有。 他们都知道,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乱原部署是 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了,加上刚成立的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应急动员体制,出现这样大 的非战斗减员是难以避免的。而宋时轮面对复杂情况决心坚定,处置果断,完成了艰巨的 战略任务,表现出高度的全局意识和战略观念,是一个优秀的高级指挥员。 毛泽东多次发电,对宋时轮和第九兵团予以高度赞扬。

  可宋时轮将军却终生为此自责、内疚。倘若从接到准备入朝作战命令开始,就不对补给 存依赖心理,捧起老法宝,发动大家“八仙过海”想办法就地筹集或购买冬装;倘若能 照原计划在山东完成3个月整补;倘若能在东北实现两周整训并进行必要的补给,冻饿 减员会更小,作战成果会更大。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没有“倘若”可言。 何况是一场别人强加于我们的战争。

  1952年7月11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宋时轮将军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9月的一天,在鸭绿江边即将返国的宋时轮将军向长津 湖方向脱帽弯腰,向长眠在那里的他认识和不认识的战友、那些有名和无名的忠勇士兵, 深深地鞠躬90度。当他抬起头来戴上军帽向他们致庄重的军礼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位 身经千战的名将已经泪流满面.

  1952年回国后,宋将军担任了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至1985年在军事科学院历任副院长、院长,为我军军事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91年7月11日,战功赫赫的宋将军在北京去世。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历史,因为那是我们的辉煌。”

九:刘伯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CCP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把刘伯承列入十大名将中,也许会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从入选标准衡量,尽管刘将军身经百战,并且有千里飞跃大别山的军事奇迹.可是他外战战绩实在一般.本来朝鲜战争给了他扬名立万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毛泽东的任命,甘愿去南京军事学院任校长.许多人还把此事看做刘将军的怯懦.然而,这却正是刘将军高瞻远瞩所在.因为刘将军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军队未来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赢得一场朝鲜战争,更在于如何在现代化军事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和平,因此办学校与打仗是同样重要的.也正是由于刘将军高远的战略眼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才得以加快.

  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这是我对刘将军的评价.如果说彭大将军是猛将的话,那么刘将军可算的上是儒将.

  刘将军对于中国军队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办教育.他不象许多开国元勋一样,沉醉在三大战役和朝鲜战争的胜利中,他更多的是居安思危,想到了中国军队发展的百年大计.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的名言,他也身体力行。为此奋斗了一生。早在中央苏区,他就担任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是中央红军的总参谋长,先后担任了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到陕北后,在繁忙的战争指挥中,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率领大**战南北,在担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同时兼任二野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指挥战争之余,还亲自任教,以一个教官的身份出现在学员面前。  

  全国解放以后,刘伯承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接受了办学任务,辞去了军政职务,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他担任第一任院长,后任院长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万事待兴的艰难环境下,他强支病体,和教员、干部一起摸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道路。他千辛万苦地选拔教员,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确定办学方针,逐项科目审定教材。在和平环境下我军形成的办学方针,高级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定都凝结着刘伯承元帅的心血。建国后刘伯承主持军事学院的工作达七年多的时间,为军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办学过程中,刘伯承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校风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风是成长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刚刚办起的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风气,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建立起完整的正规化规章制度,仅通过严格管理保证了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现代化正规化的需要,刘伯承亲自审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针。他提出了“战术为经,技术为纬,经纬交织,纵横联系,编织起来”形成整体的训练指导原则。他强调把训练和培养善于组织指挥现代化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作为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培养目标。  

  办学离不开师资,他提出并采用“速成”“速办”等方法提高教员的专业水平,提倡“尊师重教”以促使教员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刘伯承十分关心教材问题,他主张教材要少而精,内容要准备无误。他要求提法妥当,用语准备科学,标点符号无错误。他还常常在百忙之中亲自抓教材的编写、翻译、校对、出版等工作。  

  为了形成良好的办学风气和领导作风,他提倡“人人当院长”,“执事者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倡导“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统一集中领导,单刀直入基层;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  

  刘伯承办教育其成绩是显著的,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训词》中肯定了刘伯承的成绩,他说:“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述,用“我军院校的开拓者”和“我军院校之父”等词来描述刘伯承对军事教育的贡献是不过分的。刘伯承饱读古今中外军事著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独到的论述。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他的主要军事著作已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还翻译了苏联的许多军事著作。

  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临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十:许世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济南军区,广东军区司令,他出身少林寺,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武术高强,身经百战,在长征,抗战等重大战役里屡立奇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晚年他成功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重创越南小霸.将他列入十大战将第十位,当之无愧.

  有时候我一直在怀疑,许将军与彭大将军是不是亲兄弟?两人性格如此相似,一样的敢做敢为,一样的爱兵如子,一样的治军严格,一样的身怀绝技,一样的性格豪爽.只是彭总的性格豪爽中多了一分理智与冷静,和许将军却憨直的近乎可爱.也许,这也正是毛主席宠爱他的原因吧!

  许世友将军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快意恩仇,极重情意。自延安时代起就发誓对毛泽东誓死效忠。关于他的趣闻逸事数不胜数.比如他敢说敢当,在军委会议上当着毛主席的面骂江青是“白骨精。”在文革“二月逆流”里和王洪文拍桌子拍断了两根手指头。比如他好酒如命,大敌当前依然照喝不误,酩酊大醉后依然能身先士卒重创敌人.抗日战争中许将军醉酒斩倭寇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又比如他性格暴躁,一有不合意见就大发雷霆甚至在会议上动粗,情绪一不好能连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都晾到一边.更比如有时候,他性格脆弱的象小孩子.文革时有人贴了他的大字报.他一气之下来到北京,把毛泽东堵在卧室里哭,要毛泽东给他发“免死金牌”。弄的毛主席也哭笑不得。如果拿《水浒传》来比喻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无疑是宋江。而许世友将军,自然是那位性格憨直可爱勇猛善战的黑旋风李逵了。转自铁血

  许世友将军一生性格豪爽,治军严厉。在他七十岁担任广州军区司令的时候,他依然象一个普通战士一样下部队与士兵们练拼刺刀。一个战士在对练时把他失手打伤,许将军却大为喜悦,当场就把这位战士提拔成了营长。不过,也正是在许将军的从严治军下,广州军区成为文革时代全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两次全国军区大比武中荣获第一。

  许世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大刀他特别钟爱。他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是:部队枪弹不足,大刀是冷兵器中最为便当、最让敌人胆寒、最有号召力的一种兵器。

  抗战时期,一次,倭寇两个团向34团阵地发动进攻,妄图打开缺口南逃。敌人的轻、重机枪像一条条毒蛇吐着腥红的火舌,在红军阵地上舔来舔去;敌人的炮弹把无数碎石、泥块掀到半空。在炮火的掩护下,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嚎叫着向34团阵地扑来,突破了前沿阵地。  

  形势万分危急,许将军却依然稳做泰山,喝酒取乐。直到2两酒喝尽,他才从背上拔出雪亮的偃月刀,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挺身舞刀冲入敌群,同敌人展开肉搏。由于许世友经常教部下一些武功,34团人人都会打拳劈刀,敌人哪是他们的对手。红军战士像自己的团长一样,在敌群中左一刀,右一刀,前挑后戳,刀刀见红,砍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胆裂,狼狈逃窜。

  这就是抗战时期流传的许世友将军“醉酒斩倭寇”的故事。

  即使是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时期,许世友将军也是“四人帮”所不敢碰的一颗钉子。先是江青不知轻重,授意手下整许世友的黑材料。却被许世友演了一场“哭求免死牌”的闹剧。事后毛主席恼火的训斥江青“你惹他干什么!”从此无论林彪还是江青都对许将军敬而远之。毛主席去世后,许将军坚定的站在叶剑英一边,帮助叶剑英铲除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的局面。从此有了邓小平的复出与改革开放的开始。从这点上说,他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而且,他能大胆的批评毛主席“主席啥都好,就是讨了一个烂婆娘”。言语之中透着对毛主席的忠诚,却又让人忍俊不禁。   而许将军一生的最后也是最辉煌的一战,就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这一战中,许将军尽显了一位大军事家的风范。首先,针对部队受文革冲击,破坏严重的问题。他严厉整顿,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面对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照顾”子女的招呼不为所动。并大声斥责“当官的娃娃是人,百姓的娃娃就不是人了。谁敢再找领导写条,我就让他儿子第一个去炸碉堡,去踩地雷!”言语掷地有声,透着一位共和国老将军的凛然正气!  

  1979年2月17日黎明,广西前线万籁俱寂。指挥所坑道的作战室里灯火通明,参谋们默默地等待着战斗发起时刻的到来。许世友快步来到作战室。他坐在军事地图旁,手持怀表,双眼紧盯着指针。  

  突然,他抬起头,放大嗓门庄严地宣布:“时间到,还击开始!”

  顷刻间,隆隆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火光映红了天空。中越边境广西段呈现出我军猛烈进攻的壮烈画面:一排排炮弹飞向敌阵,转瞬间敌人阵地上烈火团团,浓烟滚滚。30分钟后,一组组工兵在敌人的雷场上前仆后继;一排排坦克吼叫着向前推进;一群群步兵杀声震天地冲向敌群。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序幕全线拉开。

  不到3小时,战报如雪片般飞来:北集团突破了莫隆防线,消灭了莫隆地区的敌人。南集团突破了布局防线,打垮了布局地区的敌人,夺占了水口大桥。东集团突破了同登防线,正与敌人激战……

  仅仅十五天时间,面对曾让美国人后怕的越军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在老街,龙登等一系列攻坚战中重创敌人!许将军采取了黑虎掏心的办法!直捣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谅山。“下谅山而越王降”!是中国古代军事的一句老话。由此足见谅山的重要,可是许将军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击部队,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占领谅山,成建制歼灭苏联装备的越南王牌第六师和第八师共2万5千人,这是自朝鲜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出的又一次成建制歼灭敌人两个师的光辉战役。

  对越自卫反击战震惊了世界。在战役初期,苏联国防部长拉德里夫大笑:“让越南人教训教训中国人吧!”在越南吃了大亏的美国人曾幸灾乐祸的说:“这次该让中国人吃苦头了。”美国总统卡特闻得中国对越南动兵的消息曾叹息:“邓小平昏头了。”他们以为,中国也会象美国一样陷入越战的泥潭,几十年无法自拔,最终拖跨中国经济。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十五天,仅仅是十五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了河内北方的所有防线!几十万越军全军覆没。一千八百多处越南堡垒被摧毁。六个北方大城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抢掠一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朝鲜战争过了三十年后,再次让世界震惊。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意义是深远的,他锤炼了新一代的国防部队,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革进程。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说话底气,让欧美列强在毛泽东逝世后依然不敢小看中国。更重要的是,他有力的通过胜利推动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加快了祖国统一的进程。而且,世界还知道了,除彭德怀以外,中国还有一位叫许世友的战将。

  当然,对越自卫反击战不是没有遗憾,比如撤退时候受越南游击队骚扰,伤亡过重。据统计,79年反击战牺牲的战士,百分之六十都牺牲在撤退时越南游击队的偷袭中。但是,他的功绩是无论如何也不容抹杀的。

  然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并不想把战争扩大,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邓小平选择了撤军。在这个问题上,许将军与中央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归国后被名升暗降,解除了兵权。

  而在这场战役里,许将军个人也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比如,面对越南的顽强抵抗,他下达了大屠杀的命令,结果解放军所到之处,越南寸草不生,许多村庄被屠杀一空。造成大量越南平民死亡。不过,出于战时特殊情况,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另外,出于对越南忘恩负义的愤懑,许将军在撤军的时候下达了“能带走就带走”的命令。结果越南北部各城市中国援助的工厂,企业,财产都被解放军抢掠一空运回国内,也正是这个决定,延缓了部队的撤退速度,使部队受到许多游击队偷袭,造成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伤亡。但是,作为一场战役的总指挥。许将军的功勋当之无愧,仅仅是这一战,他就可以获得民族英雄的称号。

  1985年10月22日下午4时,许将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中的他突然睁开眼,无力地握住妻子田普的手,吐出几个字。虽然含混不清,妻子却听懂了,他人生最后一句话是:“我……完蛋了!”和将军朝夕相伴40余年的妻子,完全理解这独特的遗言。  

  后事的处理与众不同,不是火葬,而是土葬。这是将军的强烈愿望,他要魂归大别山,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靠近母亲的墓穴,生前没能尽孝,死后要长伴老母。  

  邓小平同意许世友安葬的特殊处理。他说:“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和特殊功勋的人物。”邓小平特别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是特殊的特殊!1985年11月9日清晨,许世友的遗体安葬在大别山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

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