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77 Posted 2007年12月6日 13:37 Posted 2007年12月6日 13:37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援华协议,撤回专家,刚刚起步的新中国航空工业陷入了困境之中。但不久,赫鲁晓夫突然给毛泽东写来求和信,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米格-21战斗机的制造权。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上将受命赴苏联谈判。终于成功地引进了当时中国空军急需的米格-21制造技术。 赫鲁晓夫写求和信,刘亚楼赴苏谈判 1960年6月25日,世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会议,赫鲁晓夫突然进行反华宣传,两国关系出现裂痕。同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援华协议,撤回专家,破坏对华援建项目,使得初露微光的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又呈现一团淡雾。 赫鲁晓夫这一手,无非是想重用当年压服东欧一些国家的手法来压服中国,迫使中国服服帖帖听从他的摆布。但是,1961年2月,赫鲁晓夫突然以求和的口吻给毛泽东写来一封信,表示愿意继续向中国转让米格-21战斗机的制造权,希望尽快派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 在中苏关系异常紧张之时,赫鲁晓夫作出这个令人迷惑不解的反常友善举动,不能不使中国政府思前顾后、满腹疑虑,但大度的中国CCP人终于作出了惊人的抉择。在杭州一边疗养一边主持空军条令和教材编写的刘亚楼临危受命,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周恩来面授机宜,确定平等互利原则 临出国前,周恩来单独召见刘亚楼,交代工作。周恩来与刘亚楼一起研究分析了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方案后,说:这是中苏关系破裂后派出的第一个代表团,中央对此非常重视,总的精神是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以平等互利的态度谈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对方蓄意挑衅,那就坚决据理还击。 刘亚楼详细汇报了空军和航空工业局就苏联准备转让米格-21战斗机制造权问题的讨论情况及意见。周恩来说:围绕制造权问题,我们已去过两个代表团。第一次是1951年1月,由何长工同志带队;第二次是1957年,由聂老总带队,苏联政府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前两次去的专业人员比较少,摸底不多,这一次要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多去一些人,包括各方面专家,尽量把要索取的技术资料提得全一点,特别是原材料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周恩来神色严肃刚毅:米格-21战斗机制造权我们可以要,但不能允许苏联以此为借口附带任何条件。如果让他们想利用制造权进行讹诈,压我们在原则上让步,那我们就宁可不要! 将军雷霆震怒,批驳陪同“克格勃” 3月,刘亚楼率代表团抵达莫斯科。为了预防克格勃无处不在的监视、窃听,代表团比较重要的会议都放到中国驻苏大使馆召开。那里有一房间,屋内装有干扰设备,打开机器,四壁能连续发出“嘟嘟”声,遥控的窃听器就无法听清房间的谈话内容。 刘亚楼提出参观米格-21战斗机的制造情况。苏方经考虑,同意代表团到该飞机的制造厂参观3天。 一天紧张的参观结束了,代表团被请进会议室小憩。当工厂为代表团准备安排住处时,陪同参观的德沃连钦科神态冷漠地说:不用了,中国同志今晚必须乘火车返回莫斯科。 会议室的气氛紧张起来,刘亚楼用俄语冷冷地问:你们答应让我们参观3天,现在刚看完一天,可你今天就让我们回去,这是什么意思? 德沃连钦科蓝幽幽的眼睛透出一股冷峻、倨傲的目光:根据苏联法律规定,外国人未带护照不得在莫斯科以外城市住宿,必须当天返回! 刘亚楼轻蔑地一笑:我不了解你们的法律,可是你们作为主人,既然知道有关这方面的规定,为什么事先不提醒我们带护照呢?厂长耶尔马索夫一看情况不妙,慌忙上前劝和:两位暂且息怒,请到里边的小屋交换一下看法,否则大庭广众之下有伤大雅。刘亚楼把手一挥,声如洪钟:不行,我们就要在这个地方当着大家的面把问题搞清楚,好让工厂的同志们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德沃连钦科知道自己遇到了强硬的对手。作为“克格勃”,他知道眼前这位对手不好惹。 克服苏方技术刁难,歼-7昂首飞向蓝天 苏方在准备好的协议书文本上,别有用心地写上“向中国派遣专家”字样。自从苏方无理撤走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后,中国对“派专家”这种提法很是反感。机敏的刘亚楼提议用“工程技术人员”代替“专家”一词。 苏联航空工业部部长斯米尔诺夫上将坚持不改,认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本质区别。刘亚楼柔中有刚地说:既然您一再表示,这两个词没有区别,那为什么又不同意改呢,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苏方代表近乎失态地说:您何必吹毛求疵呢,反正我们是不想改了。 刘亚楼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要严肃地告诉您,我是不会在这份协议书上签字的,请您把我们的意见呈报给赫鲁晓夫同志。 出乎意料,第二天谈判时,苏方主动按照中方的要求,将文件中“专家”一词全部改为“工程技术人员”。 3月30日,刘亚楼在协定上签字。协议签订后,代表团普遍感到高兴,但刘亚楼说:得看中苏今后关系的发展,要是中苏关系恶化了,即使现在达成了协议,也只能是一张牛皮纸———不顶用! 他的话多少有些先见之明。协议生效5个月后,苏联有关部门将制造米格-21技术资料陆续交付沈阳飞机制造厂,但技术人员发现苏方故意将一些重要技术资料扣下,特别是所提供的米格-21飞机样机的一部分零件根本无法装配飞机…… 幸有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单位群策群力,对米格-21进行全面“技术摸透”,先后解决了249个苏联提供的图纸中的疑难问题,编制了苏联欠交的8大试验技术文件。1964年3月,沈阳飞机制造厂全面铺开米格-21的试制工作,次年研制成功。这是中国歼击机设计、制造业的辉煌转折点,它就是目前空军仍普遍使用的歼-7战斗机。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