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骗子 Posted 2005年7月9日 04:47 Posted 2005年7月9日 04:47 日本无条件投降60周年的日子刚过,但中国是否战胜了日本这个疑问,却是60年也挥之不去。 有的日本人就说:“日军并非战败,中国军亦非胜利。”或者说:“日本败给了美国,而没有败给中国。日本在中国业已获胜。”日本人的这种论调,就是在中国人里面也并非没有一点市场。 中国国力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直观上来看,自从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比如,中途岛战役,日本丧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275架,阵亡3500人。莱特湾之战,日军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损失数百架,并有一万多名飞行员和水兵丧命。冲绳岛战役,日军死亡至少有10万7千人。在中国战场找不出这样的战例。战争结束时,日本一半的城市化为废墟,三分之一的工业遭到毁灭,日本本土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那是美军打击的直接结果。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打出像中途岛之战那般战绩的国力。美国在1943年到1944年,最高生产记录是每天生产一艘船,每5分钟造一架飞机。6年的战争里,美国生产了8万7千辆坦克,29万6千架飞机和5300万吨位的船只。美国是盟国的兵工厂。 对中国来说,日本并不是一戳就破的纸老虎。日本是当时的工业强国之一。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工业增长速度年均9.9%。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1937年,日本的武器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而中国,飞机、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没有生产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其主要部件和原材料还必须依赖进口。1937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七七事变”前,现代工业仅仅占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中国工业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4,而中国人口却大约是日本的5倍。在重要的战略资源方面,“七七事变”前,中国的钢年产量是4万吨,而日本是580万吨,中国仅为日本的1/145;中国石油年产量为1.31万吨,日本为169万吨,中国只有日本的1/129;中国铜年产量为0.07万吨,日本为8.7万吨,中国是日本的1/121。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就空中和海上力量而言,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能够参加战斗的飞机只有223架,而“七七事变”时日本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960架,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640架。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实际作战舰艇只有60余艘,排水量共约6万余吨,且不说多为超龄旧军舰,仅仅就排水量而言,也只有日本海军的1/20。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还是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当时日本的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也正因为中日两国硬实力相差悬殊,19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不被日本侵略者放在眼里的中国。日本陆相杉山元在日本天皇问战争所需时间时说:“一两个月就足够了。” 弱国战略谋划的胜利 可正是这个中国,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之前,独自跟日本鏖战了4年多。这是二十几个“一两个月”。日本“予敌一击,结束战局”的美梦化成了泡影。中国军民是在用血写历史,用血捍卫疆土,用血证明中国不好惹。虽代价之惨重史无前例,可中国在战斗,没有屈服,没有胆怯。英国不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状态下迎战德国。法国不是在强弱对比这般鲜明的格局里跟纳粹较量。斯大林不是在这样的劣势中跟希特勒对抗。贝当政府的巴黎投降了,重庆还在战斗。中国军人用生命谱写着保家卫国的悲壮旋律。 中国贫弱但不软弱。 史沫特莱的《中国战歌》里写道,她刚到重庆的时候,“有多达二十四架的中国战斗机升空拦截那些轰炸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战斗机的数目越来越少。有一次,我看见单独一架中国战斗机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轰炸机。在那样一种时刻,我曾希望有能力为那一架小小的飞机写一首不朽的诗。”这个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重庆。 虽然史沫特莱不朽的诗没有留下,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却可以为这个一架飞机的战斗留下万代千秋的敬意。正是千万将士不成功即成仁的军人精神,才成就了一个威武不屈的中国,苦撑待变,以求最后的胜利。也是因为这样,日本打了8年,不但没有得到它梦寐以求的最后胜利,反而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卫国是一门艺术。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弱国的独立与生存需要大智慧。说正义必定战胜邪恶,那是一种鼓励,一种自信。我们需要这种鼓舞、这种自信。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我们意识到,古今中外不乏弱国消失在强权铁蹄之下的悲惨案例。中国是一个与日本硬实力相差悬殊的弱国,冷静的智慧和英勇的精神,对于保家卫国同样重要。中国卫国战争的胜利不只在于歼灭了多少日寇,击落了多少架日本飞机,炸沉了多少艘日本舰艇,还在于是一个弱国战略谋划的胜利。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1938年2月蒋介石发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他提出:“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两个条件,就是我们抗战必胜的最大武器。……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在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流着血,咬着牙,撑下来了。 作为弱国,中国的战略并不是将胜利建立在单纯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之上,争取友国一直是中国抗战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中国以大西南为根据地,不但坚持到了英美参战这一天,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弱国的智慧和远见—面对生死存亡挑战时的弱国的智慧和远见。 已经不存在孤立的两国间战争 拳击赛是限定时间一对一地打下去。那种认为中国没有战胜日本的论调,实际上就是把中日战争看成了中日之间的拳击比赛了。直观上看,如果仅仅从伤亡人数,从是否丧失阵地而言,中国确实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战场上败退的记录,而日本占领中国的国土是越来越多。以拳击场上的标准衡量,似乎中国中的拳数很多。然而,最后趴下的是日本。因为国家间的战争不是拳击赛,不是说那身强力壮的拳手最后就一定能打败那身体瘦弱的拳手。战争的结局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这各种因素并不会只按日本人的如意算盘出现。 20世纪已经不再是满清或者蒙古大军风扫残云南下的时代了。经济技术的发展,改变了17世纪之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中日冲突不只是中日之间的事。问“中国在没有外因的情况下能够单独战胜日本吗”这样一个问题,相信所谓8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之类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缺乏战略眼光,既没有理解国家间相互依存的道理,也没有理解国家自强自立的真谛。 其实,老谋深算的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权威北一辉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1932年4月,北一辉在《关于对外国策建议书》里就说:“在现代世界中,已不复存在诸如日俄战争或德法战争,仅限于日美两国间之战争矣。”北一辉看到了“中国寄希望于美国最终能攻击日本”。北一辉看到已经不存在孤立的两国之间的战争,但他依然鼓吹战争,那是因为他狂妄。而那些认为中国没有战胜日本的人,则是战略上的无知。 由于日本三个月征服中国的美梦破灭,中国的持久消耗战略使得日本陷入了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仅就日本军费开支而言,1937年军费预算为14.1亿日元,占当年国家总预算的47%,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939年,日本军费开支高达61.56亿日元。到1941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8%。 日本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也不得不在中国搞“持久战”,那就面临着对华战争转移成国内危机的政治风险。日本不甘心中途撤兵,也不敢中途撤兵。日本如果想吞下中国这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庞然大物,就必须切断中国的外援路线,以尽早解决中国问题。而日本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控制东南亚地区,这样一来,就势必跟英国和美国发生冲突。此时,局势到底会怎样发展,就不是日本自身能够掌控得了的。 虽然各国在战场上消灭的敌人有多少之别,但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盟国一起打败了法西斯国家,而不能孤立地割裂开来,说只是某个国家打败了另一个国家。反法西斯的盟国是一个整体,各国在不同的角度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非无足轻重。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儿子伊里奥特说的那段话,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答案:“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 当然,在情感上,有些日本人接受不了;在直观上,也有中国人想不通—明明日本军队占着上海,占着北平,似乎并没有被中国军队打败,怎么能够说中国战胜了日本呢?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惨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日本投降那一刻之前,中国绝大部分被日军占据的国土并没有收复,绝大部分日军也没有遭到中国军队包围或者歼灭,而且纯粹从军事上来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确实是胜多败少。这是历史事实。 不过,之所以大部分中国沦陷区不是在中国军队的炮火之下解放,一方面有中国军力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也有地缘方面的原因。因为日本跟美国在太平洋上交锋,必然离不开制海权和制空权的争夺,日本一旦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小小岛国来说,那就是末日到了。因此,在中国战场上还没有出现排山倒海的解放战争,日本就投降了,也是形势使然。当然,这也是中国的幸运—大部分中国沦陷区没有在解放之前再遭一次猛烈的炮火打击。 8年战争,日本以笑开始,以哭结束。1945年8月15日的日本,它还能只向美国认输,不向中国投降吗?这就是成功,这就是胜利。不过,中国最大的胜利是战略上的胜利。 中国抗战胜利,是世界史上弱国摆脱强国欺凌的成功范例。企图蛇吞象的日本失败了。如果战略失当,强国也会挨打。日本的失败,成了这一教训的经典注脚。 文/主笔 黄钟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