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主视角中国

Recommended Posts

Posted

厄... ...

我最近接了一个课题研究~

是关于二战西线轴心国的战术研究

请对这方面有研究的兄弟给写资料啦~

(最后偶要写论文的)

Posted

http://asp.6to23.com/ltlhome/index.html

你上这里看看

Img225433555.jpg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地处欧洲心脏,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久为德国垂涎。1938年4月,希特勒授意居住在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日耳曼族人“自治”,企图将捷克最重要的工业区苏台德地区归入德国。在捷政府坚决反对和苏联支待下,捷政府果断镇压亲德分子叛乱,将35个装备精良的现役师和40万后备军投入戒备。准备尚不充分的纳粹德国不得不暂时退步,转而对英、法施加外交压力,企图用外交手段吞并捷克。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希特勒一直把波兰当作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主要障碍。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为制造入侵波兰借口,一批德国党卫军伪装成波兰军队,“袭击”了位于德波边境的一家德国电台。希特勒借口“自卫”,下达了入侵波兰的作战命令。

  9月1日凌晨,德国出动57个师(150万人),在2300架飞机、2500辆坦克掩护下,对波兰发动全面进攻。战争伊始,德军飞机狂轰滥炸波兰主要军事设施、机场、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德军攻势凶猛,南北两个集团军成钳形攻势夹击波军,波兰空军500余架作战飞机未及起飞,即被炸毁于机场,大量火炮、汽车、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落入德军之手,仓促应战的波军以20个师投入战斗。装备陈旧且无准备的波军,未及实施坚决抵抗即被德军包围。德军以每日50-60公里的速度推进,波军所有防线均被德军突破,整个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对波兰防务承担义务的英、法,对德“宣战”后却按兵不动。英、法的“静观”使德军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9月8日,德军坦克进至波兰首都华沙外围。16日,德军南北集团军群在弗洛达瓦地区会师,完成对波军主力包围。9月17日,波兰政府逃至罗马尼亚(后留亡英国)。9月30日,华沙守军和居民的自发抵抗在德军轰炸炮击下瓦解,波兰沦亡。德军战领华沙后,进行了大规模报复性破坏和屠杀。

  德国占领波兰后,利用英、法的“绥靖”主义,加紧进行侵略北欧、西欧的准备。1940年4月,德军开始在西线发动进攻,主要目标为法国。

  为解决进攻法国的后顾之忧,1940年9月,德国向丹麦、挪威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接受“德国保护”。丹麦国王惧于德国武力,宣布投降,德军随即占领丹麦。挪威国王哈桑七世拒绝德国要求,力主抵抗。但国防部长、法西斯分子吉斯林却策动亲德势力破坏抗战。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吉斯林组织傀儡政府。哈桑七世出走英国,建立流亡政府。

  德军在进攻挪威同时,开始对法国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进攻。1940年5月10日,德空军大批飞机猛烈轰炸法国北部和荷、比、卢境内72处机场。接着,德伞兵部队抢占机场、桥梁和战略要点,战争全面爆发。德军共投入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分3个集团军群,同时向法国和荷、比、卢推进。在德军猛烈突击下,荷军只坚持5天即宣布投降,荷兰女王政府逃亡伦敦。5月26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20万比军为德军俘虏。

  面对德军猛烈攻势,法军和驻法英国远征军节节败退。5月31日,德军绕过设防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坦克直插阿登山脉,迂回攻入法境。5月20日,德军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强渡马斯河,全歼法第9集团军。5月20日,德军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德军占领加来,距海岸仅数十公里,形成对英法联军夹击态势,40万败退的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附近地区陷入绝境。此时,希特勒突然下令德军坦克部队停止追击,只使用空军轰炸。绝处逢生的英法联军紧急征用943艘舰船,在皇家空军掩护下,将33.18万名溃不成军的英法士兵撤至英国,未及撤退的4万法国士兵被德军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国形势日见危机。6月5日,德军突破“魏刚”防线,直逼首都巴黎。6月10日,趁火打劫的意大利投入32个师,从背后对法国发动进攻。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6月16日,雷诺政府辞职, 贝当出任总理,决定停战投降。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该协定把法国肢解为两部分,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地区,占领费由法国负担,南部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法军全部解除武装,重武器交给德国。

  法国沦陷后,主战派、国防部次长戴高乐飞往伦敦,组织法国军民继续抵抗。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欧洲大陆,先后占领了奥、捷、波、比、挪、荷、丹、罗等10余国领土,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盟军收复西欧大陆

  时过境迁,盟军经过数年苦战后终于开始反攻。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开始向欧洲腹地进军。希特勒任命卢格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将驻法兵力增至26个师,企图阻止盟军。但这些师兵员和装备都缺额较大(坦克只有900辆,飞机不足500架)。卢格以14个师防守塞纳河口至科蒙一线,10个师防守科蒙到德律特海峡沿岸,2个师驻守布列塔尼半岛。

  为解放法国西北部,盟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包括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4个空降师,4000辆坦克和6500架飞机〕。1944年7月5日,美国第一集团军率先发起攻击,突破德军防线后,向纵深推进50公里,抵达塞纳河地区。8月1日, 巴顿指挥美第三集团军在法国游击队配合下,向布列塔尼半岛推进,由于德军抵抗微弱,美军主力移师东进,转向巴黎以南塞纳河地区突击。

  面对盟军进攻,德军第7集团军试图反击,但未成功。盟军在两翼继续发动进攻。到8月底,盟军全线进抵塞纳河,在河东建立登陆场,至此,除个别港口外,盟军已占领整个法国西北部。当盟军逼近巴黎之际,法国抵抗力量和巴黎市民配合盟军发动武装起义。经4天战斗,于8月25日解放巴黎。当天下午,法军第二装甲师接受巴黎地区德军投降。次日, 戴高乐率军进入巴黎,法国临时政府成立。

  为配合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的攻势,美法联军集中10个师、850艘舰船、4700架飞机,在土伦至尼斯之间80公里地段,发起“龙骑兵”登陆战役。德军虽以9个师担任法国南部海岸防御,但在美、法联军登陆地段,德军仅驻军5个营,防守十分薄弱。8月15日晨,美、法军在德军纵深空投伞兵,仅遇微弱抵抗。至19日,美法联军已建立起宽90公里、纵深60公里的统一登陆场,把2500门火炮、600辆坦克、21000辆汽车和16万人运上岸。

  28日,土伦、马赛相继解放。9月11日,法军与从巴黎向东推进的美国第三集团军先头部队会师,留守法国南部的德军投降。残余德军向东北溃逃,退守德法边界齐格菲防线,法国全部解放。

  9月中旬后,西欧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逼近荷兰边界。盟军统帅部决定:以英、加(拿大)联军发起荷兰战役,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9月17日,英第30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兰奈梅根、阿纳姆一线突击,英第8、12军从两翼配合。英军初期进展顺利,20日即进抵奈梅根。由于德军集中兵力突击英军两侧,配合作战的英、波(兰)空降兵因使用不当遭受严重损失,战况急剧逆转,英30军面临被合围危险。9月27日,英军被迫在莱茵河南岸阿纳姆以西转入防御。10天后,得到增援的英军再次发动进攻,在20至40公里正面突破德军防线,向纵深推进80公里。加拿大军队也夺取了布伦和加莱港。                    11月,盟军在德国边境地区展开“秋季战斗”,开始把战场推向德国本土。为避免彻底崩溃,希特勒在阿登地区集中包括党卫队坦克第6集团军在内的“B”集团军群25个师(25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辆,企图以突然反击挫败荷、比境内的盟军,稳定后方,腾出兵力与东线苏军交战。1944年12月16日佛晓,德军开始反击。德军组织一支800人的特遣队,着美军军服,口操英语,佩美式武器,潜入美军防线进行破坏和骚乱,引起美军极大混乱。尔后,德军在数百具探照灯掩护下突然发起进攻,毫无准备的美军未作有组织的抵抗便仓惶退却,损失惨重。德军突破美军防线后,向马斯河方向推进。为阻止德军前进,英美军调整部署,以航空兵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空袭,终于在距马斯河仅4公里处阻止了德军前进。

  德军受挫后,仍未放弃反击计划。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架飞机,轰炸盟军阵地和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对斯特拉斯堡盟军发动攻击。德军的新进攻,使战局再度紧张。盟军统帅部一面组织反攻,一面由丘吉尔致电斯大林,要求苏军提前从东线发动攻势吸引德军,以减轻西线盟军压力。1月12 日,苏军从北起波罗地海,南至喀尔巴阡山长达1200公里的正面,对德军发起强大攻势,兵锋直指柏林。希特勒被迫从西线抽兵东援对付苏军,英美盟军乘机迅速推进,将德军全部赶回原出发地,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击被彻底粉碎。

  据统计,此役德军死伤及失踪人数达8.2万人,损失坦克、强击火炮600辆、飞机1600架、其它车辆6000辆。盟军损失7.7万人,被俘及失踪2.1万人,大量武器装备被毁。阿登战役后,德军土气更加低落,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盟军从此牢牢掌握了西欧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企图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迫使盟军妥协的企图彻底破产。不久,东、西对进的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灭亡。

  • 2 months later...
  • 2 weeks later...
Posted

巴巴罗萨计划

在一个月内就把法国陆军打得一败涂地的德国人没有高估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德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一个拳头就把俄国打翻在地。但问题是苏联的地域太大,国土呈西窄东宽的漏斗状,越往东,战线越宽,苏联军队的回旋余地越大,德军不可能像对付法国那样占领苏联全境,甚至连占领乌拉尔的能力也没有,而且苏联夏季短暂、冬季漫长、春秋季泥泞,适于机械化军队作战的时间很短,因此何为德军的主要目标便成为对苏作战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苏联军队、国土和重要经济区,还是苏联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莫斯科?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源于他对共产主义的极端仇视和对斯拉夫民族的蔑视,而在1941年6月促使他关注东方的原因,除法国被击败外,还有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把普罗耶什蒂油田置于苏联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引起希特勒的极度不安,所以希特勒对苏作战的目标本身具有多重性,而这种多重性目标直接影响了德国对苏作战计划,导致后来的战略争论、古德里安南下和坐失良机。

希特勒最初的忧虑来自苏联强夺比萨拉比亚,他曾想不通过武力解决这一问题。但到7月中旬,希特勒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俄国问题"。他在7月13日给哈尔德的训示中要求在4~6星期内"粉碎俄国军队",占领足够大的领土,消灭苏联空军对柏林、西里西亚工业区和普罗耶什蒂油田的威胁,建立从属于德国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扩大芬兰领土,再用德国空军摧毁苏联的剩余工业区。根据希特勒的这一要求,哈尔德指令第18集团军参谋长马尔克斯中将研究对苏作战计划。8月5日,马尔克斯提出了他的作战大纲。

马尔克斯计划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北南两侧向莫斯科和基辅发动主要突击,从波罗的海沿岸和比萨拉比亚向列宁格勒和基辅发动佯攻。在第一阶段,德军占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在第二阶段占领莫斯科后,北路德军南下,与从基辅东进的德军会合,将苏军大部消灭于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德国须投入110个步兵师、24个装甲师、12个摩托化师。德国情报部门统计,苏军有96个步兵师、23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摩托化师。马尔克斯计划把莫斯科定为德军的重要目标,预计苏军为保卫莫斯科会与德军决战,从而为德军消灭苏军主力创造大好时机。

哈尔德仔细研究了马尔克斯的计划,又指令总参谋部的罗斯堡中校进行初步的修改。罗斯堡中校把沿波罗的海进攻的德军和向莫斯科、基辅突击的德军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建议中央集团军群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应等待北方集团军群。

希特勒在放弃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后,把注意力放在东方,开始卷入作战计划的制定。从11月底到12月初,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和3个集团军群司令部对对苏作战计划进行了图上模拟。12月5日,哈尔德向希特勒汇报了图上模拟的结果和结论,称:

"苏联最重要的军火生产中心在乌克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整个作战区域被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铁路、公路在华沙-莫斯科段要优于南部,苏军在北部苏德分界线的兵力亦多于南部。第聂伯河和北德维纳河是俄军必须坚守的最东面的防线,再向东撤退就会暴露其工业区。德军将以装甲利刃切入,阻止俄军在这些河流的西岸集结,建立防御。

德军必须在华沙地区集结特别强大的军队,向莫斯科推进。在3个拟议中的集团军群中,北方集团军群的总目标是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是基辅。后者的一个集团从卢布林出发,第二个集团从兰姆堡(即利沃夫)出发,第三个从罗马尼亚出发。此次作战的目标是南起伏尔加河河口、北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德军须动用105个步兵师、32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其中有2个集团军作为第二梯队跟进。"

哈尔德修改了马尔克斯的计划:将二路进攻变成三路进攻,把列宁格勒变为主攻目标之一,而削弱了向基辅方向进攻的兵力,并提出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的进攻终止线。

希特勒宣布同意哈尔德方案的总体构想,又附加了自己的意见:德军须迅速前进,不给苏联红军建立稳定战线的机会,将德国东部工业区置于苏联轰炸机的半径之外而把苏联的工业基地置于德国空军的活动范围之内;德国军队经首次攻击就要摧毁苏联军队主力,因此德国北部的2个集团军群应有强大的机动部队;德国北方集团军群须围歼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应非常强大,能增援北方集团军群;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德军从北南两翼围歼在乌克兰的苏军。希特勒没有决定德军在达成上述目标后是否立刻向莫斯科推进。

哈尔德在12月的第一星期把对苏作战的准备工作移交给最高统帅部。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约德尔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以哈尔德的工作结果为基础,制订出《最高统帅部第21号指令》。这就是巴巴罗萨计划。

这是一个目标相互矛盾的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国防军必须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远征将苏俄击败。"德军的进攻终止线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至伏尔加河,尔后建立一个防线。迅速占领莫斯科的原因是"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决定性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联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看来德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莫斯科,并尽快向东推进,直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但《巴巴罗萨计划》又根据希特勒的旨意规定:中央集团军群在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后,应"以强大的快速部队转而向北",协同北方集团军群,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占领列宁格勒,然后再进攻莫斯科。这显然与迅速占领莫斯科的要求相矛盾,其目标变成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对于南方集团军群,希特勒要求它"提前攻占在国防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顿涅茨盆地"。显然该集团军群的目标是经济上的。

希特勒是想样样都得,既要占领莫斯科,夺取广大的土地,又要消灭敌军,还要占领经济区,他没有定出先后次序,不知道何为消灭苏联的关键之处,更没有想到苏联国土辽阔,德军能否在短暂的夏季达到上述3个目标,只一厢情愿地根据对法作战的经验认为:在4~6星期内就可以结束对苏战争,空军经过对苏战争的磨炼会更强大,在秋季到来之前就可以调到西线,继续对英作战。

希特勒或许真像曼施坦因所说,有些军事天才,但他所有的军事经验仅限于西线,对东线一无所知,不知道东线广大的空间、落后的交通设施、恶劣的气候会给作战带来何种影响。《巴巴罗萨计划》的执笔人约德尔最大的本领是溜须拍马,思维混乱,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中有"迷糊"的雅号。其实德国陆军中有许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东线打了多年仗的人,但由于希特勒独揽军权,无视前辈的经验,根本没有吸取他们的意见。在制订《巴巴罗萨计划》中犯下大错的还有德国情报部门。负责搜集苏联军事、经济、政治情报的是德国陆军情报局东线外军处。这个处在搜集或鉴定苏联军事资料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经费很少,处长金策尔中校是位出身步兵的情报门外汉,连俄语也不会讲。由于苏联严格限制境内外国人的活动范围,德国驻苏武官克斯特林将军虽生长在莫斯科,精通俄语,在苏联任武官有10年,也无法获得苏军的具体情报,只有一个泛泛的报告,说苏联红军是德军的劲敌,但无力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在数量上对德军虽有二比一或三比一的优势,但战斗力低于德军。克斯特林将军的这些结论是正确的,但他大大低估了苏军的战斗力,可是在战后却事后诸葛亮,说在战前他曾提醒德国最高统帅部:时间、空间和气候对苏联有利,苏军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占领莫斯科也无足轻重。

德国最高统帅部无法了解苏联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没有准确的苏联地图,只能依靠航空照片。德军更不知苏联陆军师的准确数目、动员能力及战略预备队的数量,在开战前连对面苏军部队的番号也没有搞清楚。德军入苏两个月后发现情报部门大大低估了苏军的实力,希特勒破口大骂德国情报部门无能。那么如果希特勒知道苏联工业、经济的真实情况,他还会发动侵苏战争吗?英国军事历史学家西顿上校在《苏德战争》中这样说:"德国情报部门就是在1940年年底拿出真凭实据说明苏联实力的真实面目,当时希特勒完全可能嗤之以鼻,说那是愚蠢的捏造。"这当然是无法证实的推测,但后来希特勒的所作所为的确如此。自1938年弗洛姆堡事件后,德国陆军已完全成为这个维也纳流浪汉的玩物,一大批极有才干的将军们只有总参谋长贝克上将有骨气,愤然辞职,剩下的个个唯唯诺诺,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自己作贱自己,违背良知和所受的专业训练,一味服从。待头脑清醒后想推翻希特勒、拯救德国时,希特勒已为他们准备好了绞架,用钢琴的琴弦把他们吊死。绝大部分德国陆军将领,不是被革职罢官,贬为平民,就是成为希特勒、盖世太保的刀下鬼。

这些都是后话。在1940年12月希特勒颁布《巴巴罗萨计划》后,没有一个将军、元帅敢斗胆向希特勒的开战决策提出疑问,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苏作战的准备之中。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求,德国对苏战争的主力仍是经过战火锤炼的装甲部队,这个计划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必须大胆作战,坦克分四路深入,以消灭俄国西部的大量俄国陆军;还须防止敌人退入俄国的辽阔地区。"希特勒见装甲部队是击败法国的关键性力量,在对法战争结束后对装甲部队进行了整编和扩编,德国装甲师的数量从1940年春的10个师增加到1941年6月22日的21个师,摩托化师增至13个。德军这21个装甲师(实际投入侵苏战争的是19个)被编为4个装甲集群:霍普纳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集群,辖第41装甲军和第56装甲军,共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霍特将军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辖第39、第57装甲军,共4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辖第24装甲军、第46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共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辖第3、第14、第48装甲军,共5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

虽然德军装甲师的数量增加了1倍,但坦克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苏德战争开始时只有3550辆,比入侵西欧时多800辆。装甲师数量的增加,是由于希特勒对师的数量的偏爱。德军装甲师原来的核心是坦克旅,每旅有2个坦克团,每团有160辆坦克。希特勒为了增加师的数量,从每个装甲师中抽出一个坦克团,再配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一个摩托化炮兵团,就组成一个新的装甲师,这样1941年一个德军装甲师的坦克比过去少了一半,在150~200辆之间。德军使用的大部分坦克仍是Ⅲ型,有部分Ⅳ型,德军在坦克数量上与苏军相比居劣势,但坦克的质量居优势,坦克兵的素质,特别是指挥官的素质和经验,远远胜过对手。除这4个装甲集群外,德国陆军的其余部队还处在骡马时代,除能乘火车外,就得靠双腿行走,辎重和火炮都用骡马牵引,和拿破仑时代陆军的前进速度相同,只能当铁砧使用。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求,德军3个集团军群从1940年年底起,着手拟定各自的作战计划。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李勃上将。他指挥屈席勒尔将军的第18集团军、布施将军的第16集团军和霍普纳将军的第4装甲集群,由克勒尔将军的第1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共有26个师。李勃的任务是率部从东普鲁士东北部出发,占领800公里以外的列宁格勒,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并与芬兰军队会合。李勃对面的苏军是波罗的海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战争爆发后改为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三个集团军。李勃把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当作开膛破肚的尖刀,部署在中间,充当先锋,首先冲到德维纳河畔的道加夫皮尔斯,抢占桥梁,不停顿地冲向列宁格勒,切断波罗的海沿岸与内陆的联系,把苏军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跟在其后的两个集团军扫荡苏军残兵,把苏军驻波罗的海沿岸的部队压到海岸后再消灭。

霍普纳南面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凯塞林元帅的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这是兵力最强的集团军群,计有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施特劳斯上将的第9集团军、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共51个师。博克的总目标是占领莫斯科,但其当前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占领斯摩棱斯克,打通奥尔沙陆桥,为下一步占领莫斯科创造条件。由于当面苏军西方方面军呈前沿部署,博克把2个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北面是在东普鲁士的霍特,南面是在华沙附近的古德里安,准备对苏军实施大纵深迂回包抄。博克想撒开一个大网,同时伸出两支铁臂,在600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合拢,把斯摩棱斯克以西的苏军连根拔起,一锅煮熟,一步跳到莫斯科的大门口。但缺乏军事业务专门训练、又爱干预战役战术细节的希特勒担心这两支铁臂会因伸得太长而被苏联人砍掉,坚决主张合拢的地点是350公里外的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博克哭笑不得,大失所望。只得更改初衷,把一个大网变成好几个小网,博克的两支铁臂在明斯克合拢,切断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堵住苏军的退路。与此同时,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南向前伸出,再合紧,把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第10集团军也扔进肉锅。由于装甲部队的速度快,装甲集群和步兵集团军收网和架锅几乎能同步完成。一俟苏军入网、进锅,2个集团军分兵疾速追赶装甲部队,而2个装甲集群不待步兵赶上,就向斯摩棱斯克伸出铁臂,在斯摩棱斯克筑起铁墙,后面的步兵继续东进,把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苏军挤成肉饼。

博克南部的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龙德施泰特元帅,由第4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龙德施泰特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充当配角,其所辖兵力有40个德国师、14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匈牙利军,他的总任务是占领基辅,进至伏尔加河。但其第一阶段任务是占领基辅,占领西乌克兰,消灭当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辖4个集团军)一部。龙德施泰特的部队实际由北南两个集团组成。北集团部署在波兰卢布林地区,有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和斯图尔纳格尔指挥的第17集团军。南集团是驻罗马尼亚的德国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龙德施泰特的主力是北集团左翼的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20个师。这两个集团军从卢布林地区出发,第6集团军在左,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在右,贴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南缘,先奋力突破苏军的防御,向东南直逼基辅,在接近基辅以西约130公里的日托米尔时,第6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群分兵,前者转向东,从南北两翼钳击基辅,占领基辅附近第聂伯河上的渡口;后者抛开步兵,先继续向东南疾进,然后突然掉头杀向正南,奔向黑海海岸,包围部分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整个南方方面军。与此同时,北集团右翼第17集团军占领普热姆尔要塞后亦向东南推进,把后路被抄、军心大乱的苏联军队推向东面,赶到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履带下,配合左翼的两个集团军,撕开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防线,再把南方方面军装进口袋。在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杀向黑海时,龙德施泰特放出右翼南集团的三个集团军。德国第11集团军居中,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在两翼,三路并进,渡过普里特河、德涅斯特河,把苏联南方方面军赶进克莱斯特张开的口袋。在消灭苏联南方方面军后,龙德施泰特就向哈尔科夫和伏尔加河推进.......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

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
×
×
  • 创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