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 Posted 2006年4月2日 19:53 Posted 2006年4月2日 19:5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做武器的国家,最迟在北宋时代,中国军队就已将火器列为正式装备。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又发明了具有速射和连发功能的枪械,先后出现了七星铳、十眼铳、五雷神机等连发火器。而在连发火器的研制方面,清代火器专家戴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戴梓(1649—1726),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浙江钱塘人。他的父亲戴苍擅长军械制造,也是当时的著名画家。戴梓自幼聪敏好学,在许多领域里都学有专长。少年戴梓熟悉天文,精通算法,在书法、绘画和音律方面均有涉猎,成为当地有名的艺术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欣然弃笔从戎,随军出征。他向杰书献上了自己发明的“连珠铳”。“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一次装填之后能贮存弹丸28发。“连珠铳”的机关设计十分巧妙,可以将击发和装填弹丸两个步骤连动进行,从而简化了装填手续,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连珠铳”在当时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发明,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火器。由于其原理与现代的机关枪类似,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 三藩之乱平定后,戴梓因功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康熙二十五年,荷兰政府遣使来华。在荷兰使节带来的礼品中,有“蟠肠鸟枪”。奉康熙之命,戴梓很快就仿造了10支,并由康熙回赠荷兰来使,令后者大为吃惊。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曾向康熙夸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冲天炮”(又称“子母炮”)威力无比,但他花了一年时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了8天就造成了。康熙亲率大臣观看试射。试射之时,戴梓监造的“冲天炮”火力威猛、弹无虚发。康熙十分高兴,把这门炮封为“威远将军”,并下令把制造者的姓名镌刻在炮身上以示纪念。“冲天炮”在日后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成功试制“冲天炮”,戴梓在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南怀仁嫉恨在心,伺机报复,他在康熙面前诬陷戴梓“私通东洋”。结果康熙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在那里,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直到戴梓77岁时,他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后便因贫病交加,溘然辞世。 戴梓死后,他发明的连发火器并没有成为清军大规模装备的武器,只能“器藏于家”,至乾隆朝后便逐渐失传,给中国人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
daGER Posted 2006年4月3日 03:51 Posted 2006年4月3日 03:51 (edited) 这个原理和现代机关枪根本不类似,这种东西在西方称为turret revolver, 即使比较进化的型号,也没有任何军队装备过。 适合不适合装备军队,请大家看: Edited 2006年4月3日 03:54 by daGER
拾荒者 Posted 2006年4月3日 13:01 Author Posted 2006年4月3日 13:01 这个原理和现代机关枪根本不类似,这种东西在西方称为turret revolver, 即使比较进化的型号,也没有任何军队装备过。 适合不适合装备军队…… 呵呵,楼上的片面了。什么是“原理”?简化单元时间、提高单元频率才是一切自动武器研发的“原理”,在这点上古代和现代的“自动火器”没有什么“根本不类似”,相反倒应该是十分类似才对呀? 千万别再轻易下什么根本……之类的判断了,不然以此类推,“火龙出水”的发射原理和运载火箭的发射原理就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了,呵呵…… 另外楼上也太马虎了吧?据文字资料记载(没有找到图像资料),我说的“连珠铳”和你贴图的“转轮枪”在外形与结构上倒是有着“根本的不类似”哦 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有所描述:那铳名唤“落匣连珠铳”。上面一只铜戽子,容得本铳四十出火药、四十出铅子。但将铜戽内火药、铅子加足,又将下面铳门火药点着,那铜戽中的火药、铅子自能落匣,溜入铳管,向外轰打,不烦人装灌,便铳声络绎不绝,直待四十铳发完了方止。若四十铳不足用,只顾将火药、铅子加入铜戽,那怕千百声,陆续发出不断。更防铳管热炸,铳下各备大水壶一把,频频浇灌。 如果你觉得这段描述稍有演绎之嫌,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十九卷中也有记载,你可以自己去查…… 随手回帖,不恭之处望兄见谅!如仁兄有不同意见,可再回帖大家研之讨之……
daGER Posted 2006年4月3日 16:42 Posted 2006年4月3日 16:42 老兄批评的在理,小弟一定虚心接受 不过小弟所说的turret revolver,是指沿枪管轴向旋转180度,再对比戴梓“琵琶”的描述“行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琵琶与我发之图外型虽不同,但原理大同小异
拾荒者 Posted 2006年4月3日 19:34 Author Posted 2006年4月3日 19:34 老兄批评的在理,小弟一定虚心接受 不过小弟所说的turret revolver,是指沿枪管轴向旋转180度,再对比戴梓“琵琶”的描述“行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琵琶与我发之图外型虽不同,但原理大同小异 嗯,同意 不过turret revolver发明的时间因该更早,最早的转轮式枪械是德国的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在15XX年发明的转轮燧发手枪。随几经改良,但因效率低下,后被1835年美国人柯尔特发明的转轮击发手枪(也称左轮手枪)所取代。
拾荒者 Posted 2006年4月3日 20:10 Author Posted 2006年4月3日 20:10 哦,忘了一点说明:你所列举的turret revolver,实际上是有装备部队并参加实战的----转轮燧发枪成功面世后引起了当时德国军方的注意,并且很快为军队配装了该枪的改良型。1544年的对法作战中,由于基本上克服了风雨的影响,所以该枪“战绩彪炳”,以至于后来一度成为了德法骑兵的主要武器。
daGER Posted 2006年4月4日 02:31 Posted 2006年4月4日 02:31 早晨又查了查资料 老兄所说: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有所描述:那铳名唤“落匣连珠铳”。上面一只铜戽子,容得本铳四十出火药、四十出铅子。但将铜戽内火药、铅子加足,又将下面铳门火药点着,那铜戽中的火药、铅子自能落匣,溜入铳管,向外轰打,不烦人装灌,便铳声络绎不绝,直待四十铳发完了方止。若四十铳不足用,只顾将火药、铅子加入铜戽,那怕千百声,陆续发出不断。更防铳管热炸,铳下各备大水壶一把,频频浇灌。 此“落匣”转膛在西方称为Lorenzoni系统,和turret revolver差不多,相比之下turret revolver要比Lorenzoni先进些,因为落匣转膛无法解决内部火药气体密封和次装填药量一致性,因此不实用,而turret revolver的先进之处在于: 1。人工装入压实的弹丸密封了弹膛,不会引燃枪内储存的火药 2。人工装填的火药量比较一致(火药壶口就是量尺) 不过在19世纪以前旋转弹巢的武器需手动,应用不广
拾荒者 Posted 2006年4月4日 17:43 Author Posted 2006年4月4日 17:43 嗯,曾有争论说turret revolver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的Lorenzoni,看来确实有些关系……
Recommended Posts
Create an account or sign in 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in order to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for a new account in our community. It's easy!
Register a new account登录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here.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