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二战 德国VS苏联——军队的民族性格!


BF1942

Recommended Posts

2005_9_17_68305_468305_ZsQbrPYmHa9a.jpg

德国在发动战争时团结一致,实力强大,它所对付的敌人领导无方,军事上没有准备。一事成功,万事顺利。成功本身就是对士气的激励。德国早期的好运多半是因为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战术卓越,战地指挥有方,这就使德国人心目中更认为纳粹党有关民族优秀和德国人不可战胜的教育是对的。全国作为一个整体都从这一错误观念中吸取力量,得到安慰。尽管可以把不可战胜的说法看作是鬼话不去相信,因为单是德国空军的步兵师作战表现很差这一点,就证明德国人的成功不是和民族有关,而是同领导和训练有关,但是,人们一致承认,德国人不论在走运时或困难时都是无畏的战士。德军官兵关系极好。

1941年德国人的军事才能有些变化,但是从整个素质来说,人们很难察觉,因为从别的方面,特别是指挥和经验方面,得到了弥补。东普鲁士人和波美拉尼亚人,由于有波兰人或索布人的血统,通常比威斯特伐利亚人活泼,进攻时很敏捷,又因为长期与普鲁士打交道,喜欢打仗。威斯特伐利亚人和奥尔登堡人往往比莱因兰人和巴伐利亚人更不易激动和沉着。这些民族的性格不同,但都能成为好的战土。只有萨克森人可能被认为不太适于当兵。日耳曼族奥地利人通常比德国人差,因为他们比较懒散。德国军队之所以强大,因为他们是同一民族,都说一种共同的语言,地区差别甚微,所有德国人几乎任何时候都忠诚可靠。

德国盟国的情况则相反。 芬兰人是轴心国里最好的勇士。在冬季战争和森林战争中不亚于任何人。芬兰只有四百万人口,决心不成为德国的走卒。罗马尼亚是对德国最忠诚,然而也是最不自愿的盟国。罗马尼亚军队装备差,主要是缴获来的陈旧的法国人的武器,因此,当然无法和德国人相比。他们的军官未经训练,不能胜任所担负的责任。军士也没有受过训练,占很大比例的士兵是文盲。他们对德国人和俄国人的战斗力过分敬畏。但是,罗马尼亚农民勇敢,不屈不挠。他们和俄国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忍耐,临危不惧,能吃苦。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一样不缺胆量,但是装备差,军官没有受过很好的训练。匈牙利人是有长期战争历史的民族,但也不强。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把眼睛盯着他们真正的敌人----罗马尼亚人,而不是为希特勒打仗。最精锐的匈牙利部队都留在国内未动。 倘若有军官和装备,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战士,因为他们有持久的耐力。但是,他们认为打的是德国人的战争,因而几乎不感兴趣。在这点上,德国人挨了不少的骂。在1941年,德国政府、外交使团、武装部队,或许还有很多德国民众,被胜利冲昏头脑,表现得很傲慢和放肆。在希特勒的新秩序下,所有外国人都比德国人低一等。这样,德国人被看成是难以容忍、笨拙、粗鲁的人。1942年4月,人们在罗马轻蔑地注意到蹂躏了半个欧洲的德国人在为英国人的野蛮行为而悲天悯人。第二个月,意大利记者索伦蒂诺从俄国回来,讲了许多德国人屠杀居民、奸污妇女、杀害儿童之类可怖的事。纳粹德国开始为它的盟国所恐惧、憎恨和厌恶。在战场上德国官兵骄横跋扈,使盟国深恶痛绝。只有在芬兰,德国人的形象相反。在那里人们只是怀疑地注视着德国的战友们的所作所为。

德国人一向强调苏联人生活如何清苦。这容易使人对苏联军人的状况产生误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人的特权、薪金和休假得到很好的照顾。苏联军人薪金低、没有休假,对没有特权也没有异议,因为他们无可奈何。在部队里,他们装备很好,穿得很好,倘若条件许可,吃得也很好。官兵关系通常是亲密和睦的。除非在紧张时期,士兵和政委的关系并不总是像德国人所说的那样坏。只要不被拘留,军队里很少有野蛮行径。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嫌疑分子的遭遇远比犯罪分子悲惨。因为政治上的过失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的士兵,就丧失一切权利,他们的生命一钱不值。

hongchun205_p5phrzu2kuUr.jpg

沙皇时代,俄国人并不是不好的军人。大俄罗斯人比其他东欧和西欧的斯拉夫民族(波兰人除外)都更有天赋的军人性格。很难说他们比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强,或者比芬兰人、芬兰血统瑞典人和德国人劣。这种估计完全基于单个人的特性,而没有考虑领导、训练和装备的作用,也没有考虑对苏联军人家庭成员生命的严重威胁,更没有考虑政委手枪所产生的作用。这些政治上的手枪可以确保士兵从麻木不仁和低沉的情绪中苏醒过来,并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战斗力。

1941年的苏联人口,包括新占领地区,共约一亿九千万。它由一百七十多个民族组成,操一百四十种不同语言。但有的民族很校因为,其中十四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只有二十个民族人口超过五十万。大俄罗斯人达九千多万,乌克兰人约四千万,白俄罗斯人接近一千万。高加索人有大俄罗斯和乌克兰人血统,不是一个民族。

大俄罗斯人的明显特点是顽固、狡猾、精力充沛。他们所在地区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再加上亚洲人的入侵和鞑靼人的统治,可能还大量混入了芬兰人的血统,所有这些,使这个民族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俄罗斯人确实勇敢,不屈不挠,不管是否真正的党员,通常都很爱国,深深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容易受骗,容易被他们的政委的宣传所左右。当然,不管是什么民族,大多数苏军战士都是如此。他们并不那么喜欢军人的生活,他们只能清心寡欲地忍受这种生活。倘若不是指挥员和政委的逼迫,他们的战斗力很差,人很脏,不守纪律,不好领导,冷漠无情。所有俄国人都难以揣测,脾气容易产生急剧变化。这种性格反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方式上。有时部队非常顽强地进行殊死的战斗,有时则自暴自弃,溜之大吉。通常,他们的防守比进攻强,但是往往反应慢,动作迟缓,优柔寡断,谨小慎微。他们历来消极被动,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这点在1939年到1940年的冬季战争以及1941年的夏季战争得到反映,在1940年的冬季战争中,他们惨败给数量上无足轻重的芬兰人。

苏联人口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乌克兰人。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波兰人相似,聪明、机智、勇敢、乐观、自信,不象大俄罗斯人那样呆头呆脑。作为军人,白俄罗斯人通常不如乌克兰人和大俄罗斯人。尽管共产主义主张超民族的思想,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大俄罗斯人之间甚至在1941年仍有对立情绪。

俄罗斯化的过程(也就是把大俄罗斯的语言和准则强加给少数民族),自十九世纪初就已开始,在GCD统治下更加迅速了。少数民族在参加党务、政务或接受高等教育前必须精通俄语。在军队里,唯一许可的语言是俄语。因此,在探讨苏军战士特点时,常常和大俄罗斯人的性格等同起来。无论怎么说,大俄罗斯是人口中一个最大的组成部分,而且在1941年的情况下,可能是多民族苏联的最可靠的战斗成员。苏联别的民族中可能会出现令人生畏的战士,但相对来说,数量很小,若没有共产主义这种强烈信念的激励,他们就会缺乏大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本性。在少数民族中,常常出现因失去自由以及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俄罗斯化过程而引起的愤懑情绪。实践证明,亚洲民族的战斗力和大俄罗斯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苏联军人对待战俘、甚至对被占领国的人民可以草菅人命,然而对自己的生命无疑是珍惜的。 对人命最不爱惜的是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在国内战争和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时期,为了达到某个政治目的,几百万俄罗斯人和苏联人惨遭杀害。1940年在芬兰的冬季战争遭到失败后,苏军指挥官和政委有权当场枪决胆小鬼。虽然和平时期这类事不太会发生,战时在需要时就行使这种权力。并非只是胆小鬼才有这种命运,那些无能者、不幸者和不成功者,那些目无长官的人的命运也是如此。于是把那些犯过错误的前军官和军士组成惩罚营,以示惩戒。苏联不是日内瓦协议和红十字会的签字国,对战俘的态度完全是根据实用主义原则。德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战俘被送进劳动营(这对苏联的经济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多数人只有死后才能离开。莫斯科对落入德国人手中的战俘的死活全然不感兴趣,公开声称他们是叛徒。得到遣返的战俘往往只是从一个战俘营转到另一个。苏联当局还不满足对回来的战俘进行报复,因为报复不足以防止战斗中有人叛逃或投降。它还采用国内战争时的方法,把军人全家作为他在战斗中表现的人质。被俘人的亲属有可能,而且很多情况下确实被判处长期徒刑。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访客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创建新的...